[新聞] 台灣三級警戒微解封病毒學專家支持民生與防疫平衡

看板nCoV2019作者 (黥鋇)時間2年前 (2021/07/13 13:23), 編輯推噓28(280231)
留言259則, 26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完整標題: 台灣三級警戒微解封病毒學專家支持民生與防疫平衡 發稿單位: 美國之音(VOA) 發稿時間: 2021 年 7 月 12 日 18:24 撰 稿 者: 陳筠 原文連結: https://is.gd/6S7s1G 內文: 台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台灣三級警戒將延長至7月26日,但自13日起“微解封”,適度開放餐飲內用和戶外風景遊樂區等。有“台灣冠狀病毒之父”稱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賴明詔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支持指揮中心“微解封”的決定,防疫跟民生必需取得平衡,如果糾結在零確診的數字上才開放,反而不切實際。台灣三級警戒微解封病毒學專家支持民生與防疫平衡 [原文有嵌入語音訪問內容,有興趣者請至網站聆聽] 台灣7月12日新增23例本土新冠肺炎病例、1例死亡,累計共有14017例本土病例。台灣自5月19日進入疫情三級警戒後,已經3度延長,指揮中心7月8日宣布,三級警戒將再次從7月12日延長至7月26日,但防疫措施可以稍加鬆綁。 適度鬆綁的場所包括國家公園、風景區等戶外景點,室內美術館、電影院、表演場館等有條件的開放。餐廳、傳統市場及夜市、美食街等可恢復內用,但要有人流管制並維持社交距離。9人以下國旅團也可出遊。 中研院院士賴明詔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表示:“當然多少會增加(染疫風險),不過,我想在民生影響和傳染性之間,必須取得平衡,我贊成開放,這是應該的。不能夠完全等到零確診才來開放,我想這是不切實際的。” 台灣過度追求零確診名號 賴明詔表示,台灣過去就是為了追求零確診的名號,而不願意去正視台灣其實早在去年7、8月時,就已經出現無症狀感染的隱性傳播者。他指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當時在彰化地區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測計劃”,調查發現有萬分之8的人是帶有病毒的,但政府將它壓制下來,認為沒有得到許可不得進行調查,最後只能捨棄研究、無法發表,十分可惜。 賴明詔說,事實上,當時即已知道社區有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彰化還算是比較偏僻的地方,如果在都會區,陽性比率可能會更高。但後來沒有辦法接續做流行病學調查,看看這些人的特定族群分佈,譬如是移工還是看護等等,以致錯失及早防備的時機。上月苗栗移工群聚感染爆發,才讓人驚覺移工是被忽略掉的防疫重要一環,如果當時能夠繼續進行後續調查,可能有機會及早鎖定移工族群防疫。 賴明詔說:“所以,大家都想要一直要保持著零確診,不願意去碰這個題目,怕把這個好名字破壞掉,這是政治上可能不願意看到的,我想是最大的原因。因為零確診犧牲了我們很好、很重要的流行病學的研究。” 一年半來,COVID-19已經從最早的武漢病毒株,演化出Alpha(英國變種病毒)、Beta(南非變種病毒)、Gamma(巴西變種病毒)、Delta(印度變種病毒)四大變異株。如果武漢病毒的傳染率是1人傳3人,Alpha是1人傳4人,那麼Delta是1人傳6人。 新冠病毒之所以會變異的這麼快,是因為它是一種擁有自然界最長RNA的冠狀病毒,因此在基因複制的過程中,出錯的頻率也很高,出錯就是變種。通常只有少部分比母種更強大的變種病毒才能存活下來,大部分的變種都比母種複制能力還差,所以就會消失掉。 來勢洶洶的Delta變種病毒已擴散至100多個國家,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7月6日的報告稱,具高度傳染性的Delta變異株佔全美基因定序的病例達51.7% ,已經成為美國疫情的主流病毒株。而在2週前的6月19日,Delta病例在美國的佔比只有大約30%,顯見其擴散之快。 台灣則是在6月底,於屏東爆出了第一例Delta群聚感染,至7月11日一共有17個Delta病例,全都是在屏東。 體內病毒量跟症狀沒什麼關聯 賴明詔說明,變種病毒就像是一把萬能鑰匙,可以任意開啟細胞的鎖,讓新冠病毒進入感染細胞致病。雖然目前的檢測方式是以核酸檢測PCR為主,但也出現了不少人是在好幾次陰性後才檢出是陽性的案例,這是因為新冠病毒在人體內的量,跟症狀沒有什麼關聯,而且病毒量變化多端,有時候病毒很小量、找不到,但在某些情況之下,病毒量就大幅增加了,但是什麼原因造成病毒量的增加,科學家目前不得而知,這也大大增添防疫上的困難。 他說:“病毒的量如果跟症狀無關的話,其實很難判斷,隔離也隔離不了,所以如何阻擋Delta來到台灣,我是相當悲觀的,沒有辦法完全擋住。世界已經90幾個國家(6月底時)都有Delta病毒了,所以想要能夠擋住,我覺得是相當困難的。” 賴明詔表示,Delta的傳染率最強,不僅很有可能成為新冠疫情的主流病毒,而且也可能永遠都要跟人類生活在一起了,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樣,每年都會再來,以後可能每年或每兩年都要打一次新的疫苗。 隨著台灣疫情三級警戒“微解封” ,也讓人擔心可能造成新一波的Delta流行,賴明詔認為,政府必須要更加強教育民眾,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持續勤洗手、戴口罩,且要讓大家了解到,感染風險仍在,防疫不能鬆懈。在做疫調匡列(鎖定追踪調查對象)時,也要加大範圍去定義親密接觸者,譬如從前是匡列同桌吃飯的人,現在要匡列全餐廳的人,從前是匡列同住的家人,現在要去匡列全社區的人,盡量做好疫調,抓住感染者,不讓漏網之魚去感染其他人。 人和病毒的戰爭分三階段 賴明詔表示,病毒和人的戰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隔離,第二階段是疫苗,增加身體的免疫能力,第三階段就是藥物,用藥物直接攻進病毒。想要將Delta阻擋於關口外,效果有限,最終還是要靠疫苗和藥物。 他說,台灣麻煩的地方是因為第一階段的隔離做得太好了,所以沒有準備好疫苗。但疫苗形同國防產業,台灣必須積極研發,因為台灣在第一代的疫苗已經落後了,必須要在第二代、第三代的疫苗上做更多的努力。雖然目前市面上的疫苗都是根據最原始的武漢病毒株去設計,跟現在流行的Delta病毒株已經不一樣,但還是有些保護效果。當然,如果能研發出新冠藥物,就可以有更好的攻擊武器去對抗病毒。目前科學家的做法是從現有的藥物去尋找老藥新用,比較省時。 新冠病毒有可能是實驗室病毒 至於新冠病毒的來源,賴明詔認為是有可能來自武漢實驗室的。他說,像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是從蝙蝠跑到果子狸身上,再跑到人的身上,所以從販賣野生動物的市場與攤商身上都可以發現這個病毒,有些人還因此產生了抗體。 不過,新冠病毒不太一樣。賴明詔說,病毒是怎麼從蝙蝠跑到人的身上,科學家不得而知,照理說中間應該要經過另一個動物,但到底是什麼動物並不曉得,科學家也找不到,這就是一段消失的鏈接(missing link )。而且市場裡的攤商都沒有抗體,這代表病毒好似不是直接人與動物的接觸。 賴明詔表示:“另外一個疑點,就是這個病毒有一段基因是蝙蝠基因所沒有的,所以這一段基因是從什麼地方來,而且它的基因性質又似科學家常常使用的(人造)基因,而不是在野外動物的基因,這些就讓人懷疑是不是科學家製造的。” 不過他認為,科學家並不是故意要去製造毒性那麼強的病毒來害人,只是在研究的過程當中,想要研究病毒起因、毒性多寡和致病機制,因而製造了這個病毒,結果病毒不知為何就跑出來了,就感染了人類。 賴明詔說,這些蛛絲馬跡讓人懷疑新冠病毒可能是科學家製造的,不過現在聯合國做了很多調查也查無結果,因為必須要中國合作把所有資料都公開,所以現在還是沒有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4.173.17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CoV2019/M.1626153834.A.789.html

07/13 13:29, 2年前 , 1F
贊成微解封
07/13 13:29, 1F

07/13 13:36, 2年前 , 2F
讚成:不該一直追求零確診。
07/13 13:36, 2F

07/13 13:44, 2年前 , 3F
最後一段推
07/13 13:44, 3F

07/13 13:45, 2年前 , 4F
前提是社區疫苗打到一定量啊
07/13 13:45, 4F

07/13 13:46, 2年前 , 5F
等50+這波打下去 民眾應該也安心一點吧
07/13 13:46, 5F

07/13 13:46, 2年前 , 6F
個人也支持微解
07/13 13:46, 6F

07/13 13:47, 2年前 , 7F
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彰化的案例沒能調查
07/13 13:47, 7F

07/13 13:48, 2年前 , 8F
不要害人
07/13 13:48, 8F

07/13 13:48, 2年前 , 9F
個人也支持微解如果出事了就再關回來
07/13 13:48, 9F

07/13 13:49, 2年前 , 10F
到時候就不會有人再吵要開放了
07/13 13:49, 10F

07/13 13:51, 2年前 , 11F
贊成學新加坡解封不然餓死的比病死的
07/13 13:51, 11F

07/13 13:52, 2年前 , 12F
還要多,不大膽嘗試一下永遠不敢跨
07/13 13:52, 12F

07/13 13:52, 2年前 , 13F
出第一步
07/13 13:52, 13F

07/13 13:57, 2年前 , 14F
大膽嘗試一下 再死個幾百人?
07/13 13:57, 14F

07/13 13:57, 2年前 , 15F
疫苗覆蓋率比第三世界國家還低 還敢開?
07/13 13:57, 15F

07/13 14:00, 2年前 , 16F
輸給科興覆蓋率,太慚愧了
07/13 14:00, 16F

07/13 14:01, 2年前 , 17F
贊成不能一直追求零確診,該往下階段邁
07/13 14:01, 17F

07/13 14:01, 2年前 , 18F
進了
07/13 14:01, 18F

07/13 14:04, 2年前 , 19F
台灣哪有追求零確診?
07/13 14:04, 19F

07/13 14:06, 2年前 , 20F
不能普篩啊 醫療資源會壞掉
07/13 14:06, 20F

07/13 14:06, 2年前 , 21F
看到去年七八月說有潛在無症狀感染就
07/13 14:06, 21F

07/13 14:06, 2年前 , 22F
不想看下去了
07/13 14:06, 22F

07/13 14:10, 2年前 , 23F
台灣實際上有在追求清零,因為我們最
07/13 14:10, 23F

07/13 14:10, 2年前 , 24F
理想月底覆蓋25%,新加坡是接近七成
07/13 14:10, 24F

07/13 14:12, 2年前 , 25F
台灣冠狀病毒之夫解讀彰化數據為有感
07/13 14:12, 25F

07/13 14:12, 2年前 , 26F
染有風險,彰化局長解讀彰化數據為社
07/13 14:12, 26F

07/13 14:12, 2年前 , 27F
區安全,不用怕
07/13 14:12, 27F

07/13 14:12, 2年前 , 28F
是在互相掌嘴嗎
07/13 14:12, 28F

07/13 14:22, 2年前 , 29F
第三世界國家第一劑科興
07/13 14:22, 29F

07/13 14:23, 2年前 , 30F
科星一劑覆蓋率再高都沒用啊...
07/13 14:23, 30F

07/13 14:23, 2年前 , 31F
你可以比一下 韓日都是33% 台灣15%
07/13 14:23, 31F

07/13 14:24, 2年前 , 32F
但是33%的現在 日本已經開放了
07/13 14:24, 32F

07/13 14:24, 2年前 , 33F
我是指 開放內用
07/13 14:24, 33F

07/13 14:24, 2年前 , 34F
東京不是最近又第四度緊急事態了= =
07/13 14:24, 34F

07/13 14:25, 2年前 , 35F
他們就來來回回啊
07/13 14:25, 35F

07/13 14:25, 2年前 , 36F
而且日本也不是只有東京.
07/13 14:25, 36F

07/13 14:26, 2年前 , 37F
而且日本的緊急事態 也沒有說停止內用
07/13 14:26, 37F

07/13 14:26, 2年前 , 38F
台灣太小了 不然現在澎湖也可以內用啊
07/13 14:26, 38F

07/13 14:26, 2年前 , 39F
每次都不太一樣 之前是說餐廳只營業到20:00
07/13 14:26, 39F
還有 180 則推文
07/14 00:09, 2年前 , 220F
但實際上可能存在零星感染患者 over
07/14 00:09, 220F

07/14 00:09, 2年前 , 221F
問題是,根本不可能釐清是否是0病毒
07/14 00:09, 221F

07/14 00:09, 2年前 , 222F
好了 那沒啥好爭了 這邊不是醫學院
07/14 00:09, 222F

07/14 00:09, 2年前 , 223F
用字不同
07/14 00:09, 223F

07/14 00:09, 2年前 , 224F
這就是你的最大問題了...
07/14 00:09, 224F

07/14 00:09, 2年前 , 225F
所以,實際上是不知道有沒有病毒
07/14 00:09, 225F

07/14 00:10, 2年前 , 226F
而不是可能存在,因為這句話=可能不存在
07/14 00:10, 226F

07/14 00:10, 2年前 , 227F
本來就不可能知道啊?
07/14 00:10, 227F

07/14 00:10, 2年前 , 228F
你自己推演去0病毒,然後來說清零很貴
07/14 00:10, 228F

07/14 00:11, 2年前 , 229F
維持現在的防疫代價不貴.jpg?
07/14 00:11, 229F

07/14 00:11, 2年前 , 230F
你要不要去問問開小型補習班的啊?
07/14 00:11, 230F

07/14 00:11, 2年前 , 231F
還有餐廳店家.etc
07/14 00:11, 231F

07/14 00:12, 2年前 , 232F
你覺得很貴,又不說你是否反對3級
07/14 00:12, 232F

07/14 00:12, 2年前 , 233F
我覺得很貴 但我沒有能力判斷支付這個成本
07/14 00:12, 233F

07/14 00:12, 2年前 , 234F
是否必要的 就是如此
07/14 00:12, 234F

07/14 00:12, 2年前 , 235F
因為判斷支付這個成本是否是必要的
07/14 00:12, 235F

07/14 00:12, 2年前 , 236F
so?那就降級啊,口罩也很貴啊
07/14 00:12, 236F

07/14 00:13, 2年前 , 237F
這需要專業且務實的公衛經驗與專業
07/14 00:13, 237F

07/14 00:13, 2年前 , 238F
戴口罩跟不能營業比? 你比什麼?
07/14 00:13, 238F

07/14 00:13, 2年前 , 239F
所以在清零的部分,CDC和賴明詔有所不同
07/14 00:13, 239F

07/14 00:14, 2年前 , 240F
喔~你知道口罩跟營業比啊?
07/14 00:14, 240F

07/14 00:14, 2年前 , 241F
那不3級,導致傳染的成本,比較低?!
07/14 00:14, 241F

07/14 00:15, 2年前 , 242F
對 "有可能比較低" 所以我不就說了嗎
07/14 00:15, 242F

07/14 00:15, 2年前 , 243F
等7.26就知道了
07/14 00:15, 243F

07/14 00:38, 2年前 , 244F
看懂了,把0病毒拿來談的,真的是"棒槌"..
07/14 00:38, 244F

07/14 08:22, 2年前 , 245F
雖然是中研院院士還是有很多錯誤觀念
07/14 08:22, 245F

07/14 18:11, 2年前 , 246F
#1WxhUIzC (nCoV2019) 所以說....
07/14 18:11, 246F

07/14 18:11, 2年前 , 247F
就說了0確診已經不是公衛上的目標了
07/14 18:11, 247F

07/14 19:22, 2年前 , 248F
所以你要幫賴回答,那要以啥為目標?
07/14 19:22, 248F

07/14 19:23, 2年前 , 249F
賴跟陳時中可沒你說的維持10幾例為目標
07/14 19:23, 249F

07/14 20:26, 2年前 , 250F
好了啦.jpg 揮中心不以「加零」為目標去制
07/14 20:26, 250F

07/14 20:26, 2年前 , 251F
具體是以每日新增多少為可容忍範圍
07/14 20:26, 251F

07/14 20:27, 2年前 , 252F
這是指揮中心評估之後才能得到的結果 ok?
07/14 20:27, 252F

07/14 20:27, 2年前 , 253F
但就很明確地說了不會是追求+0
07/14 20:27, 253F

07/15 01:11, 2年前 , 254F
你愛凹我也沒辦法啊
07/15 01:11, 254F

07/15 01:12, 2年前 , 255F
只有你說是要維持幾10例為目標
07/15 01:12, 255F

07/15 01:25, 2年前 , 256F
"若能「加零」,當然很高興"
07/15 01:25, 256F

07/15 01:27, 2年前 , 257F
連續19天2位數,仍然繼續疫調匡列隔離
07/15 01:27, 257F

07/15 01:27, 2年前 , 258F
完全沒有出現2位數時停止疫調
07/15 01:27, 258F

07/15 01:28, 2年前 , 259F
要把清零過度解讀為0病毒,你就繼續吧
07/15 01:28, 259F
文章代碼(AID): #1WxIDgU9 (nCoV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