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白雪公主殺人事件

看板movie作者 (有你真好)時間6年前 (2018/03/09 01:06), 6年前編輯推噓10(1006)
留言16則, 9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還沒看過原著。對電影感覺,前面的受訪冗長、節奏慢, 還塞進一堆網友無關緊要的評論,沒想到小說更臭長。但小說精明的是,小說把網友 評論集中在最後。才發現電影已精簡一些了,但依然使人感到冗長。當時覺得電影結尾 得不夠有力,但好在沒說教。看完原著小說之後再二刷電影,才感到電影改編的濃濃善 意,來分享一些心得及與原著不同的地方。 有雷 ----- 「網路輿論」+「嗜血媒體」+「校園言語霸凌」+「以貌取人」 小說版心得:   作者湊佳苗擅長在小說的角色對話中偷塞入一些使人深思的話。不因人廢言,但 也不因言廢人。爛人也是會說出有道理的話「人不能隨便把自己猜想的事說出來, 這樣對方會以為是真實存在發生的事」小說中渣男部長說。   媒體為了銷售以聳動標題刺激銷量,用保護消息來源為理由不負責任,再胡亂押 寶的帶風向報導。而即使經一再求證,結果對方的證詞都是以對自己有利,貶人褒己 的說法、茶水間流言。   「人的回憶是可以捏造的,人只會說出對自己有利的」每個人的回憶與證詞都有 虛假的地方。講到美姬,每個人就套用自己的想像,但一講到自己時就避重就輕、輕 描淡寫。最後再交由有心的轉述者加以斷章取義、加油添醋來達到自己聳動新聞成為 話題的目的。即使最後當事者美姬自己的自白,也是經過美姬自己的美化潤飾修改。   以往媒體給你看什麼,就以為真像是什麼。平時民眾吃媒體餵的垃圾,現在倒過 來讓記者吃「每個人自以為的閒話垃圾評論」當做真實報導。很諷刺。 ---- 電影省略一些小說的情節:   小說中,杯子破掉後被美姬當作置物盒。這行為卻也會被同事拿來講閒話。   愛講自己女兒好話,說自己女兒是空姐的鄰居,在電影裡只有說美姬小時候玩火 燒掉神廟。   訪談取材中還有:美姬爸有外遇,那狐狸精跟三木長相一樣,所以被殺。中學欺 負人的大姊頭、老師也被詛咒。家族也有人會詛咒,也是用詛咒讓小三死亡…等「證 詞」。   小說提及中學回憶:「取笑他人名字」的同學被代課老師喝止。而新學期第二個 老師非但沒有喝止,反而助焰名字霸凌現象。老師是學校的「法律、正義、仲裁者」 。大概所有霸凌欺壓欺負情事,若擁有制裁權力的人,採取消極、默許、放任之後, 霸凌的一切就彷彿經授權認同而「合法正當化」。   一開始爸爸是相信美姬,但太太的歇斯底里,讓爸爸也不禁懷疑兇手是不是美姬? 小說沒有阿嬤,整個家沒人相信美姬,所以小說美姬最後對家人也是失去信心。   沒有忠實的報導,記者只想挑出聳動、有話題,或有利自己推斷,可以帶風向的 證詞做刊載。也讓美姬對過往一切身邊的人產生懷疑、厭惡。從他對大學同學那邊的 想法得知,美姬也不喜歡大學室友在媒體上形容的自己,無論好友的證詞「他是個 天真的出土文物」這對美姬來說在案情是有利的。但美姬並不開心,美姬也不是真的 如他們所說的樸實天然呆的。「原來你們眼中的我是這樣?」小說中「夕子與我的友 情也在這事件燃燒殆盡」,原本長久的友誼不復在。   把自己攤開給所有人評論總是不好受,甚至沒講過話的人都可以對他評頭論足。 藉由八卦雜誌的採訪,已讓他對家人、同事、鄰居、中學大學時期的要好同學,這些 人表裏不一感到灰心。反倒常亂講話的鄰居和鄰居婆婆還相對真實。因為講的話以前 現在都沒變、一往如昔的討厭,至少坦蕩的把壞話說出。   小說狩野一開始只是吃錯的栗子蛋糕,被大家口傳有人偷吃。後來才偷竊肥皂、 圓珠筆排解壓力。電影最初是三木陷害狩野偷竊肥皂,狩野後來才變慣竊紓壓。   最後狩野因偷竊影像被捕,也被查出因偷竊事發而萌生的殺人動機、汽車上留下 的指紋...等等。(狩野計畫殺人是臨時起意,因為突然看到討厭的前輩在車裡睡覺, 車鎖匙還沒拔,天賜良機。想到自己國立大學畢業卻一直被前輩像是故意當傻子耍。 又發現前輩的推特對自己的不友善是真的,為了鞏固自己位置,想舉發她偷竊)因偷竊 而殺人,動機真的薄弱。國立學生犯下偷竊,在日本有這麼嚴重?   誤導周刊方向的狩野,最後被當成八卦週刊出氣筒。週刊刊登道歉後,再利用 「媒體報導自由」撻伐狩野的一切、獵巫,其實狩野自己也不過是個被三木玩弄的 可憐人。   小說結尾美姬很絕望「已經沒有溫暖的地方,家人、鄰居、同學、室友、同事, 都沒表面上的美好和諧。最後知道,世上也沒有什麼白雪公主」,對比過去曾自稱是 童話安妮的自己。 --- 二刷電影版的心得:   受害者三木是菜菜緒、狩野是蓮佛美沙子、寄抗議信的是谷村美月、因名字被嘲 笑的怪咖正妹是貫地谷栞,這戲正妹超多。最後還有甩尾。電影裡赤星多了一個同事 染谷。我更驚喜的是,圈套中飾演(假髮) 刑警『矢部謙三』的生瀬勝久原來有真頭髮。 電影版的一些原創改編:   在赤星一頭熱的做訪談取材時,染谷插花問「你真覺得他們說的都是實話嗎?」 赤星呆想了一下,還是出發了。   電影版,兒時玩伴夕子說「人的回憶不可靠,人只會講自己有利的東西」人的回 憶想法會因自己的觀點修改或重造!讓我想到在今日子事件簿,今日子也說過「人的 證詞最不可靠」。且「白雪公主殺人事件」與「惡意」一樣,都是由各人口述為主體。 若但又再由有心人加油添醋報導,不可靠的東西變得可信度更低。   電影中同樣的人跟場合,由不同的人說出,一樣的場景狀況,給人感覺卻不一樣 ,因為都夾帶了轉述者自己的想像。故事前半段,我們只能從他人話語認識美姬。而 最後美姬的自白,其實也不完全老實,不能苛求美姬本人到底有沒有老實,因為沒人 會說自己不利的事。在美姬回憶中的三木,跟前輩道別竟是回「我想我們以後都不會 再見了」。美姬形容上車時的三木舉動也是傲慢無禮。但身為觀眾的我們也僅能從美姬 的自白去認識三木。   在第一次看電影時很討厭三木,後來二刷發現根本沒人試著深度了解三木。她的 美貌為自己帶來一些便利,卻也給人無法靠近、容易誤解的距離感。   三木典子已死,已不能為自己做辯白,也沒有為自己解釋的機會,或許一些事情 不是三木做的,也被賴到她身上。整個故事觀眾對三木的認識,全是從他人的話語得 知。但看得出她真的得罪很多人。電影為她說話的,除了男人竟一個都沒有。   綜合他人觀點的三木形象:三木是個很有主見,善於利用自己外貌上的優勢,想 要的沒有得不到,別人的意見不是意見,我的話題才是真正的焦點。受不了看別人被 讚美,搶對方男友、再搶走對方喜歡的小提琴手。三木以為這樣做可以得到所有人的歡心 ,事實上卻從沒得到任何人的真心。身邊的人除了男人,幾乎全部都討厭三木。   三木自信過度,未經他人同意,效仿學習對方優點、興趣、嗜好。一般人遇到同好 會感到開心;穿著審美觀相近會成為好友,但三木卻是到處樹敵。在小說裡,講過三木 好話的只有渣男部長和最後三木自己的家人。   如果三木真的厭惡美姬,會上美姬的車?討厭後輩,會吃後輩的藥?三木感冒是 真,他會只是為了逗弄美姬,才提議把票給美姬?三木自知感冒,卻會接受後輩的灌 酒?   美姬說三木對她有敵意,或許這是美姬自己的想法。應該說三木初次見面拿美姬 名字開玩笑的開場白-已使美姬想起中學回憶,覺得三木跟小時候的八塚茜一樣- 會拿別人名字開玩笑。使美姬對三木早有了疙瘩,而三木不自知。三木因從小外在美貌 產生的自信,因為沒人指正,讓她相信這樣的玩笑沒得罪人,會被原諒。   八塚茜已經很漂亮卻還會忌妒別人美貌,當大家都一起讚美三木時,美姬怎沒學 乖白目又說「沒有喔,我覺得我小學同學夕子才是最漂亮的」 --   電影裡有阿嬤。電影的父母因媒體輿論撻伐的壓力,對自己女兒沒有信心。只有 阿嬤相信他,阿嬤的讚聲卻沒被記者忠實刊出。   赤星利用媒體一炮而紅,也被輿論力量反噬。為公司賺到話題及銷售量,但一出 事立刻被切割走路,成為被網路輿論修理霸凌的下個對象。   小說中有兩篇的雜誌文字報導,電影是改用談論性電視節目。談論性節目討論了 幾天,最後只用幾分鐘道歉了事,好像已經無關?造成傷害雖然對方沒因此而死, 但不代表無害啊!不是每一次道歉,都能換得一句沒關係,也不代表犯錯之後, 不需要道歉。 也沒有「只要道歉就一定能得到原諒,對方一定能釋懷」的這種好事。 - 電影版善意的改編結局:   阿嬤過世為美姬回老家的契機,美姬生氣父母竟相信媒體報導。赤星最後會遇見 甩尾的美姬(呼應到前面同事訪談提到,美姬很會開快車)。整部電影,赤星疲於奔命 找美姬身旁人的做訪談,結果遇見本尊卻認不出來「真是抱歉,我怎跟初次見面的人 說這些呢?」。染谷補刀「那個人就是『那個人啊』」赤星認不出美姬,美姬也不識 眼前這個人正是「把自己當嫌犯報導,害自己想自殺」的記者,美姬還對赤星說出 「一定會有好事發生的」。這段很棒的改編,因為小說片尾的美姬對人性充滿太多 絕望,而電影裡的美姬還是嚮往美好的未來,沒因此被打敗。   電影善意改編,有相信自己的阿嬤、兒時玩伴夕子並未被美姬討厭,最後還保有 與玩伴夕子的友誼。電影給了觀眾一個「歷經事件後還保有希望跟樂觀的美姬」。 ---   看完這故事,不僅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隨便加油添醋、隨意講出自己心裡猜想、 未經證實的話。   原本我以為的真實,是「美姬真的是個小天使的白雪公主」,錯了,頂多說明美 姬不是殺害三木的兇手,並不表示美姬是天真的人,因美姬也有對三木挾帶惡意。   電影看完當下還好,後來看大家心得、原著小說,再二刷三刷後,攀伸為心中好 片之一。明明只看電影覺得還好啊,只看小說也覺得太臭長啊。 XD 我這篇也好臭長。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9.129.76

03/09 02:22, 6年前 , 1F
你看的真細,只能推了XD 看完電影沒有看小說的慾望
03/09 02:22, 1F
看過電影其實看小說很快,當中除了發現差異,也可以感受到小說的一些惡意。

03/09 02:51, 6年前 , 2F
看你寫那麼長不忍說實話。這部還可以啦,兇手安排O
03/09 02:51, 2F

03/09 02:51, 6年前 , 3F
K,不過那兩個女生在窗口互相哭,真的莫名煽情
03/09 02:51, 3F
窗口這段的確很煽情,有點狗血,跟小說結局不同。

03/09 07:39, 6年前 , 4F
覺得兇手動機有點不夠充足, 降低了電影一開始塑造
03/09 07:39, 4F

03/09 07:39, 6年前 , 5F
的懸疑與悲劇感
03/09 07:39, 5F
同意,因偷竊而殺人,動機真的薄弱。國立畢業生犯下偷竊,在日本有這麼嚴重?

03/09 08:27, 6年前 , 6F
我在這部電影化後,比較不愛看湊佳苗的作品(風格)了
03/09 08:27, 6F

03/09 08:30, 6年前 , 7F
感覺她越來越"刻意"要書寫人性負面而有點曲折過度
03/09 08:30, 7F

03/09 15:05, 6年前 , 8F
推樓上
03/09 15:05, 8F
同意,我也覺得湊的作品要挑。

03/09 17:20, 6年前 , 9F
湊佳苗告白以後的作品都很慘啊
03/09 17:20, 9F

03/09 18:13, 6年前 , 10F
告白真的是經典 之前在課堂上看過這部(但當時年紀
03/09 18:13, 10F

03/09 18:13, 6年前 , 11F
很小不知道為什麼會播)
03/09 18:13, 11F

03/09 18:13, 6年前 , 12F
前幾天因緣際會又看一次 還是非常好看!連書都有買
03/09 18:13, 12F

03/09 18:13, 6年前 , 13F
這部我覺得也不錯 但也許告白太強了 後繼無力
03/09 18:13, 13F

03/09 23:06, 6年前 , 14F
推這部不錯
03/09 23:06, 14F

03/10 10:48, 6年前 , 15F
跟告白比整個low掉了這部
03/10 10:48, 15F
告白電影導演中島哲也厲害。告白原著小說各角色大量自述、對白,其實有些沉悶。 每個角色做事前要先文字交代?中島用音樂、舞蹈和戲謔的反差,在不影響原著劇情主線 下的許多改編,都加分不少。原著與電影都看也是別有一番樂趣。

06/16 03:13, 6年前 , 16F
推這篇,尤其是三木的部分。
06/16 03:13, 16F
感謝你^^ 。 推一下前面MarioBro 關於這部的分享討論。 ※ 編輯: jenqhau (36.229.150.163), 06/19/2018 03:31:00
文章代碼(AID): #1QeMscaf (movie)
文章代碼(AID): #1QeMscaf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