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挪威的森林 電影版(有雷)

看板mknoheya作者 (降落海上的雨)時間13年前 (2010/12/29 20:11), 編輯推噓4(405)
留言9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movie 看板 #1D6ZoVy3 ] 作者: Coshower (降落海上的雨) 看板: movie 標題: [好雷] 挪威的森林 時間: Wed Dec 29 03:38:03 2010 看完電影已經好一陣子了,陸陸續續看了不少關於這部片的負雷及好雷, 前者真是壓倒性地多,為了表達對這部電影的支持, 也來貢獻一篇好雷的影評,讓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參考。 下面的文章會有些冗長而囉唆,往下讀需要一定的耐心, 不過到頭來就算你讀完了大概也不能夠得到什麼。 如果你是看完電影給負雷的人,就算因為我的好雷中有什麼分析, 回過頭去想:「哦,這樣就說得通了啊!」也不可能突然就覺得電影變好看了。 除非你因此又重看一次,不過我又不是鳴人,恐怕很難有這種可能。 如果你是還沒看過電影卻認真看完本文的人,那麼我可以預言, 你,將會被雷翻。 首先,似乎很不成文地都要自報是否是村上迷,看過原著沒有? 村上的小說類著作我基本是全看過了,不過我對挪威的森林沒有特別的執著, 上次翻看原著也是好幾年前了,關於情節字句等等無法如某些板友般倒背如流。 雖然我給的是好雷,但我也很能理解許多人情緒激動的給負雷的原因, 我能夠理解那種執著,好比要是翻拍的是舞舞舞,我可能也很難平心看待吧。 改編電影一向站在一條危險的邊線上,接受或不接受很可能只是一條線的兩邊, 一旦無法接受,許多小瑕疵就立時被放大到多罪不可赦的地步。 我自己也感覺這部電影是有不少可以挑剔的小地方, 像我也不太喜歡音樂的忽然中斷,但全片整體的音樂氣氛卻感覺很好。 也不那麼喜歡松山健一,痾,對不起,松山研一, 在海邊流口水那幕(到底是鼻涕還口水),但他在其他地方的表現都蠻不錯的。 整體來講對我而言是部大暇小疵的電影, 至於阿美寮警衛室該是怎麼樣,樹能不能支撐自殺的人等等小地方, 或許可以藉此來批評導演不夠考究,不過至少不影響我觀影的經驗,因此我不太在意。 板上比較有爭議性的應該還是選角,這的確是不能算小瑕疵的大問題 有人覺得初美演得像怨婦(但也有好幾個人稱讚她那角色) 有人覺得直子演得像瘋子(不過也有不少人被菊地凜子的直子給說服) 最多人不喜歡的大概是綠了,這個…我自己也不是特別滿意, 不過日前看到吳明益在臉書上的觀後感,他倒是挺喜歡這樣的綠。 本來嘛,各人的看法自然不同,不過這歧異度或許也說明了, 選角不見得真那麼有問題,畢竟同樣給負雷,有人罵慘了的點都還是有人喜歡, 這樣的狀況難道會在3D食人魚的影評裡出現嗎? 角色問題留待之後再與電影一起細談,先來講講改編所刪修的細節部份。 很多人都在抱怨書中某某情節怎麼沒拍到,好比為突擊隊抱不平這類的。 不過我不禁想,難道那些細節都拍出來了,電影會更好看嗎? 小說有很足夠的篇幅讓你慢慢描寫細節,但電影是不同的媒介。 要拍得東西太多,又不能切得太碎,用旁白方式交代大多是下策, 與其把時間分給其他枝節,不如更集中在(導演自己認為)的主要劇情線上, 這樣才能夠拍出足夠飽滿的畫面,而不只是淪為一堆交代的過場。 好比突擊隊那段,以本片而言完全可以刪去,事實上導演的處理方法也近似於此。 看過原著的當然會覺得沒拍出來可惜,或是竟然把突擊隊拍成這樣之類的, 但是要是沒看過原著,沒自行腦補的人,根本也不會知道他是啥突擊隊啊, 就是個怪怪的室友,沒必要太過注意,不過為什麼這種角色老是長得像馬念先呢? 玲子最後去找渡邊做愛的那段,導演在訪談裡提到,本來沒有要放的, 但為了帶出最後渡邊心境上的轉折,所以還是加了進去(這類的,憑印象打)。 這裡可以看出導演對於枝節的取捨比較以「是否對主線影響重大」為依歸, 不過這段的味道我覺得不是很足夠,總有點意義不明的意味, 許多板友先前也提過了,我自己也覺得這裡還可以再更著墨一些。 永澤的段落則是本片比較突出的支線,雖然永澤本人並不突出 XD 我覺得永澤確實選得比較失敗,讓我想起村上板也有過村上電影化選角的討論, 有人提到舞舞舞裡的五反田君(同樣是個無比洗練的角色)可以由阿部寬來飾演, 我心裡就覺得,哇靠,真是太適合了。可惜阿部寬已是個大叔,沒法演永澤。 不過反而是初美姐的表現令人驚豔,從車內的特寫, 到主角口中說出的恭維:「真是執著的愛情啊」(之類的), 突然接到兩年後初美姐割腕自殺,令人十分震撼, 令人不禁想到在渡邊、直子、kizuki等人身上的,所謂「執著的愛情」, 以及這樣的愛情所造成的結局。 (導演特意用這種強烈的暗示,確實也加強了主線的力道) 支線說完,從頭來講講主線。 老實說,電影一開始,我是極不能進入狀況的。 還沒有什麼對白,kizuki就死了, 渡邊到東京,大學學運什麼的,畫面切得很散亂。 看著渡邊直子兩個人彷彿在競走一般,我心中開始有了負雷的預感。 好在隨著劇情深入,逐漸開始能夠投入到電影裡面去, 直至直子說出她跟kizuki根本沒有做過,根本沒辦法濕的時候, 我忽然感覺到所有線索都連成了一線,那種豁然貫通的感覺。 kizuki的死被處理的極其淡漠,毫無徵兆, (雖然小說也是不明究理的死,但電影更是刻意淡化) 反而在觀眾心中投入了一個巨大的問號,為什麼他要尋死? 這個問題不僅存在於觀眾心裡,更存在於直子、渡邊的心中。 問題本身的無解讓渡邊逃到東京,讓直子無法好好言語, 他們偶然地重逢,彷彿在對方身上,看見了解答的可能。 或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解答,但至少是救贖的可能性。 (重逢的場景似乎在某禪寺,他們所凝視的水和魚,都有此類象徵性的暗示) 直子的「能走」在電影中用快速的行走來表現, 這是非常電影的表現手法,運用在這裡意外的好, 悶著頭不發一語地愈走愈快愈走愈快,雖然沒有交代什麼, 卻能夠看出埋藏直子心中長年的疑惑,及那瀕臨炸裂的情緒。 直子的看似平靜,反而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那股內心奔亂的情緒,是多麼渴望有人能夠拯救。 而渡邊在他的身上,雖然有些艱難,但一直跟上了她的腳步。 然後他們做愛。做愛的情節在村上書中向來都是極具象徵味的。 有人說這部電影像是愛情動作片,這樣的言語令我想到, 當年也有不少人這麼說挪威的森林:啊不就是本A書。 (不用懷疑,這樣的人還不少。因為其中性愛情節而對此書嗤之以鼻的亦不少) 我覺得去解釋性愛對他們到底代表著什麼意義並不是很大, 那就像是渡邊對綠說的,這件事很複雜,不是兩三句話可以解釋清楚的。 kizuki的死造成的影響、他對直子萌生的那種複雜的情感、 情愛、責任、困惑、救贖,這些都被捲進性所帶來的巨大漩渦之中。 沒辦法說清楚,但我們可以看到,那情緒是一直延續的, 快走畫面裡那種炸裂般的情緒,只能透過性愛來消解。 生死問題的無解,三角關係的困局,種種種種,全都混在性愛的象徵裡。 後來我們才知道,直子跟kizuki在性愛這方面的缺陷。 導演並沒有直接武斷地說:kizuki是因此而死。(事實上也不可能如此簡化結果) 但當直子那樣說的時候,觀眾無可避免地會聯想到那開場便投下的巨大問號。 而直子究竟在渡邊身上尋找什麼,索求什麼? 而那是否能成為其生命困局的解答?直子的崩潰說明了一切。 渡邊一方面扮演著救贖者的角色,另一方面,卻也給直子很沈重的負擔, 在拉直子上岸的同時,也把她給推下懸崖。 在阿美寮直子的崩潰戲,堪稱全劇情緒的最高潮,我認為渲染得很到位。 有人認為直子不該像那樣發瘋似的鬼吼亂叫,我覺得這是導演的刻意設計。 主要可能還是因為小說電影的表現手法各有擅場。 在小說中,可以極細微的去描摹一個角色,時而寫實,時而抽象, 有時從客觀的角度書寫,有時遁入角色內心。電影則完全得靠畫面去傳達。 因此電影裡的人物,情緒似乎特別被形象化了, 好比很快的走路,做愛,到直子(甚至後來的渡邊)的哭吼。 (還有不少小例子,如渡邊收到信後衝上轉圈圈樓梯之類的,不勝枚舉。) 或許是因為情緒線是導演所想要處理的重點,因此處理得特別鮮明, 意圖讓觀眾能直接從畫面感受到那情緒的波動與力量。 這導致的結果是有人覺得這樣的情緒表現太過強烈,讓人物顯得破格,或者煽情。 我自己的意見是,在小說中,村上一貫用比較冷的方式去寫, 因此人物的表現都是極其壓抑的,但那並不代表他們心中,就沒有這些強烈的情緒。 導演把那些情緒從角色內心抓出來,用視覺效果及音樂營造氛圍來避免煽情, 我自己覺得是十分成功的轉換,並不會覺得破格。 菊地凜子演得最好的一點,便是在於她眼神無時無刻都在傳達的那種不安、焦躁感。 那把她精神層面的不安定很傳神地表現出來,讓人直接感受到她情緒的紊亂, 一直接續到她的崩潰、自殺,一路下來十分自然、流暢,不會有什麼違和感。 你不相信一個精神不安定的人會突然大叫嗎? 無論她本來是怎麼樣的人,在感覺到被逼得無路可退的時候,這絕有可能。非常真實。 我覺得導演根本就是太愛直子這個角色了,整部片根本是以她為中心來拍。 劇情的選擇,想要表達的核心什麼的,幾乎都以直子來考量。 初美那段佔了不少份量,結局直指直子愛情的收場。 而另一個比較多戲份的配角玲子,則是阿美寮中一直陪在直子身邊的人。 甚至我懷疑綠的弱化,根本也是為了成就直子…… 開始談談綠吧。關於選角,我自己倒覺得還好,不算是不符合期待的人選。 外型與氣質上,我覺得是挺有味道的, 眼神有那種俏皮而古靈精怪的感覺(但還不夠「活」)。 只是,不知道是導演安排的戲份不足,還是演員的表現力不夠的關係, 綠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確實是不夠力的(大概兩者都有吧……)。 純看氣質尚可,一到對手戲的時候明顯就弱了下來。 草莓蛋糕論的經典場景,講來一點感覺也沒有, 甚至渡邊的朋友論名言場景,渡邊也講得很沒力。 由於是跟綠相關的場景,渡邊的表現也影響到了綠的存在感啊! 比較好的地方我覺得是酒吧裡, 因渡邊失言翻臉的場景,這裡就演得蠻有感覺的。 很有那種,她是個傲嬌,非常可愛,的意味。 除了這裡之外,綠的情緒都淡得看不太見,反正握個手就萬事太平。 讓人不太能知道她在想什麼, 雖然綠本來就是個讓人不知道在想啥的女孩, 但至少要讓人能夠去感覺她的存在,才會有真實的重要性啊! 表現得最強烈的大概就是綠父親過世後,渡邊割傷手。 再後來他自己把縫線拆開,在那裡蹂躪傷口的場景。 雖然是有點老梗的表現手法,不過看得真的蠻痛的。 但是這樣的表現卻讓給了松山健…研一, 綠在電話旁的表現一直都是一般般。 其實光就水原希子的表現,我本還可以接受, 只是綠在原著中,是個與直子地位能夠相抗衡的存在, 如果綠的力量不夠,則故事的平衡性必然會喪失。 果然,電影版中就強烈地失衡到直子那邊去了, 這也不能光怪水原希子,只能說, 所謂直子的壓迫感,是陳英雄太多的愛。 難不成這是什麼刻意的安排,把綠這邊故意弄得死氣沉沉, 直子的畫面反而是生意盎然? 我覺得很難這樣去解讀,不過導演畫面的安排確實有些意思。 綠的畫面存在著來來去去許多人,卻又不讓人覺得他們存在。 綠身邊的同學總是自動鬼隱,宿舍餐廳裡的路人真的都很路人。 反而是直子的場景充滿了生命力,從水與魚,到自然與森林,阿美寮的營火等等。 這本該是象徵著死的一邊,不知為何如此安排, 最後的雪景則比較容易與死亡相連結,而過途那亮麗過份的風景, 彷彿有些對比得太過諷刺了,想來也令人感傷。 直子選擇了死,渡邊選擇了活下去。但是誰能說哪個答案更為正確呢? 只能說這很複雜,恐怕還是沒辦法那麼輕易的回答。 就算都想清楚了,在下一個哀傷襲來之際,又能夠發揮什麼作用呢? 直子死後,渡邊在海邊再次進行著他的單人旅行,自我放逐。 這些畫面很好,海本身就有很多象徵的可能性, 因此我覺得也許該順著這樣的畫面感、節奏感,用比較詩意的方式拍攝就好。 老實說渡邊流口水那幕真的是太過份了。 我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看了很久, 明明知道他就是松山健一, 卻還是看不出來他就是松山健一。(對不起,我是松山研一。) 未免也太醜了吧!看他在那邊吶喊,我也想要吶喊啊! 痾,認真說一下,我覺得在這邊再次使用吶喊的橋段就有點太過頭了。 雖然刻意把吼聲壓得極低,但因為直子那段就用過了, 同樣的場景用兩次,還是有點顯得太過刻意而煽情。 電影的高潮既然擺在直子那兒,這裡就不太需要情緒的再次暴點。 光是直子那雙懸空的腳的畫面就很足夠了(配上旁白:直子死了)。 那情緒的渲染力本來已經很強了,再吼反而會弱化那力道(而且醜得讓人出戲)。 電影逐步走向結局,因為綠的力量不足,導致結局這邊說服力必然性地不足。 玲子姐做愛那段先前提過,或許該多做些著墨,增強「儀式」感。 我並不贊同把玲子的故事娓娓道來,雖然那可以更清楚地說明玲子的想法, 可是玲子的想法終究只是枝節,不該佔再多的份量, 像電影中簡單幾句帶過即可。 先前的負雷中有人對這裡質疑:玲子啥時提過有丈夫小孩。 認為玲子身世交代不清云云。我倒是覺得沒必要清楚。 透過簡單幾句點出,觀眾就可以透過電影給出的線索想像出個輪廓。 當然那不是很清楚的,不過對電影的主線來說夠用就夠了。 在看待改編電影時,看過原著的人時常會有這種盲點, 自己邊看邊用原著「腦內補完」,自然覺得電影漏東漏西。 事實上,本來就不需要去腦補,也不該去腦補。 電影有什麼線索,就用那些線索去「重新」想像、感受。 有時候沒看過原著的人反而更能掌握正是因為這樣, 看過的因為腦補緣故以為沒腦補肯定看不懂, 而沒得腦補的只能靠導演給出的線索,反而更能注意到那些線索。 要是真的是線索不足,等全片看完想過一遍再來開罵也不遲。 而玲子這裡我覺得就是味道不夠,氣氛不夠,那儀式感沒有出來, 就不能讓觀眾很直感地就知道,他們是為了直子而做的。 如果一切都到位了,就算沒有費心解釋玲子的身世, 觀眾也能夠理解玲子所謂的「現在只能夠做愛了」的意義。 結局的電話場景,正如同前面所述原因, 外加玲子那段沒能成功帶領觀眾轉換,必然是說服力有些不足的。 不過導演倒是給了條有意思的線索,同樣是畫面上的。 綠的場景中,非常大量地出現了電話的場景,感覺是特別篩過的, 十分刻意地讓電話這個象徵出現。 直子與綠,生與死,這邊的世界與那邊的世界。 村上的作品向來不乏這種雙重角力。 渡邊夾在其中,他跋山涉水(電影拍起來真的超偏遠的感覺)抵達了直子存在的那邊, 而當他決定選擇活下去之後,電話則成了他與另一邊(綠所存在的世界)的最後聯繫。 電話線一般,命垂一線地薄弱,卻又讓人彷彿聽見希望。 由於有先前大量畫面作為伏筆,最後「連接」上的這個場景, 似乎也讓人覺得更饒富意味了些。 你現在在哪裡呢?我現在在哪裡呢? 渡邊沒有辦法給出答案,正如同小說或電影都沒有辦法給出答案。 我們不知道選擇待在生者的世界的渡邊與綠, 還是選擇去了死者的世界的直子與kizuki,哪個更「正確」些。 這畢竟不是什麼勵志的電影,能確定的只有, 生者與死者,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樣而已。 每當季節過去,我們和死者的距離就愈來愈遠。 旁白簡單地說出這樣的話,全劇終,然後響起挪威的森林, 收得乾淨又漂亮,我覺得頓時力挽了電話結局那邊的頹勢。 讓人還在反覆咀嚼那些話語的意涵時, 不得不陷入音樂的餘韻裡,讓電影的畫面在腦海中重新播放。 而這部電影的畫面又特別的美好,隨著那個消逝的時代氛圍, 一起被烙印在記憶裡,縱使心情沉重而哀傷,但也彷彿能夠微笑。 有心看到這裡的人,想必知道我對電影的批評也不能算少的, 但我仍然願意給它好雷。它不算是最好或最好看的電影,不過很值得一看。 比起東尼瀧谷那種不過不失的改編手法,我更推崇挪威的森林。 東尼瀧谷過度的使用旁白,雖然有著原著的味道,但那展現的並非電影的力量。 挪威的森林強烈地被導演給主導,但也是導演那執著而強烈的精神,讓它有力量。 請還沒看的人先放下負雷的成見, 看看那拍得頗糟糕(個人意見)卻大獲好評的父後七日吧! 哪怕是當作被騙,看了再回頭來罵,不亦快哉。像madcity的負雷我就頗欣賞喜歡。 沒看過原著會不會看不懂?有可能,不過導演其實給了不少線索, 我覺得只要足夠投入且細心,還是能就電影來理解電影的。 我彷彿解釋了很多、分析了很多,但其實電影是極其感受性的東西, 如果要給予什麼建議的話, 那就是--用你的身體去感覺吧! 不要讓好雷或負雷左右你的神經! 引一下吳明益的觀後感來收個尾: 「……如此多的細節,陳英雄處理得如此不像村上春樹,卻依然迷人。  ……村上春樹的文字,陳英雄的鏡頭,居然能在漫漫時光後,  呈現出那種不可捉摸的,微調過明度與深度的感受。  即使陳英雄的直子不是村上的直子,陳英雄的渡邊不是村上的渡邊。」 閱讀挪威的森林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了,書中的字句朦朦朧朧,僅留下個印象。 但當初閱讀時的震顫與感動還在那裡,而電影喚醒了它們。 電影所帶來的,是不一樣的震顫與感動,與當年的不同, 然而,正因為這種「不同」,反而更令我感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62.16

12/29 03:39,
猜測推文:閱 / End / 這一篇文章值 1000 Ptt幣
12/29 03:39

12/29 04:03,
推今天剛看完 的確也有許多共識 非一味的負雷~
12/29 04:03

12/29 05:57,
支持一下這篇好雷 不過我按了end
12/29 05:57

12/29 08:45,
這一篇文章值 1000 Ptt幣~~~
12/29 08:45

12/29 09:58,
12/29 09:58

12/29 10:04,
確實像你說的,不會因為讀完此文就變成喜歡這部電影。
12/29 10:04

12/29 10:08,
導演有自己的個人想法,應該自己去找人寫劇本拍新戲。隨
12/29 10:08

12/29 10:09,
個人高興改變場景、化妝、事件不是拍改編電影的好態度。
12/29 10:09

12/29 11:50,
推,好文,有些想法我也是一樣
12/29 11:50

12/29 11:52,
12/29 11:52

12/29 12:35,
他沒有隨自己高興吧..村上春樹也是讀過改編劇本才點頭的
12/29 12:35

12/29 12:37,
比較能批的可能是導演手法,不過戲院版本也砍了一個小時
12/29 12:37

12/29 12:38,
所以到底完整的影片是怎樣,誰也不曉得
12/29 12:38

12/29 12:42,
只能說菊池的演技真的太好 直子比想像中還要令我害怕。
12/29 12:42

12/29 12:52,
菊地的崩潰戲也讓包括我在內的不少觀眾當場崩潰了吧...喔耶
12/29 12:52

12/29 12:55,
我覺得這篇寫得很好,我剛剛看了看還忘記吃午餐...
12/29 12:55

12/29 12:56,
可惜的是,對太熟原著的人來說,要把成見完全拋棄太難了
12/29 12:56

12/29 12:59,
所以我(們)只好被迫參加大家來找碴,也算是有點可惜
12/29 12:59

12/29 13:01,
最後我發現文中竟然有我名字,感謝大人抬舉,不是控制碼吧?
12/29 13:01

12/29 13:04,
不是 以前因為食記看過你網誌 就覺得蠻有趣
12/29 13:04

12/29 14:34,
喔喔!!謝謝你囉!!
12/29 14:34

12/29 18:05,
推這篇的好雷 我也是個幾年前看過挪威的森林原著
12/29 18:05

12/29 18:06,
最後一段非常讓我有共鳴!!!
12/29 18:06

12/29 19:05,
看來看去 就這篇不錯
12/29 19:05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2.188.66

12/29 20:25, , 1F
直子的表現既煽情又破格。當然在《新.挪威的森林》就還好
12/29 20:25, 1F

12/29 23:26, , 2F
推這篇好雷 但我還是給電影負雷。
12/29 23:26, 2F

12/29 23:39, , 3F
沒關係,沒有動到我的雪就好 XD(喂喂你誰啊)
12/29 23:39, 3F

12/29 23:49, , 4F
^^
12/29 23:49, 4F

12/30 18:31, , 5F
也推這篇好雷,但我覺得沒把小綠的部分處理好,就算失
12/30 18:31, 5F

12/30 18:32, , 6F
去了原著那種兩個世界的拉扯與平衡感了,所以還是負雷
12/30 18:32, 6F

12/30 18:56, , 7F
電影板prc的評論可以參考 他提到關於綠的細節很多是我沒
12/30 18:56, 7F

12/30 18:56, , 8F
有注意到的 不過雖然如此 的確還是覺得綠的部份不夠力
12/30 18:56, 8F

01/02 23:34, , 9F
推好的文阿!! 我也給這部電影好雷喔!!
01/02 23:34, 9F
文章代碼(AID): #1D6oLn9x (mknoheya)
文章代碼(AID): #1D6oLn9x (mknohe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