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入定的定義

看板meditation作者 (Carl)時間12年前 (2011/11/24 14:16), 編輯推噓1(1036)
留言3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24 (看更多)
並不是說只有心集中在固定所緣上才會產生樂受, 其他方法不會產生樂受. 而是所緣不明確的話那些樂受不夠強,無法成為禪支. 除非是阿羅漢修四念處才不需要把心集中在明確的範圍內. 在成為阿羅漢之前修四念處時都是只關照五蘊的一小部份 不會關照全部的五蘊. 而且修四念處時禪修所緣一定是五蘊,絕對不能跑到概念法去. 就算是阿羅漢入四禪八定,心一定是集中在固定不變的概念法, 禪修所緣絕對不能跑到其他地方,不然無法入定. 所謂的正定是心穩定的集中於目標,不散亂. 沒有正定心很容易會散亂不安. 正精進是心的力量穿透目標, 沒有正精進心很容易會昏沉懶惰. 正定和正精進必須要平衡,正定強正精進弱容易昏沉,正定弱正精進強容易掉舉. 正念是對身心很清楚明白,不會迷迷糊糊. 沒有正念心很容易會模糊不清,不知不覺. 無論是修四念處或奢摩他, 心若是沒有明確的範圍,很容易會胡思亂想. 這樣的話無法修正念,正定,正精進. --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60.203

11/24 14:53, , 1F
用正確的觀念方式 走正確的路及方向 而心無旁騖
11/24 14:53, 1F

11/24 16:03, , 2F
依我的經驗,禪坐生起的樂受由內心境界所產生,在肉體處於
11/24 16:03, 2F

11/24 16:04, , 3F
平和安定的狀態下,相對使這種內心舒坦的覺有更明顯作用
11/24 16:04, 3F

11/24 16:05, , 4F
\受
11/24 16:05, 4F

11/24 19:26, , 5F
反正不用你說的方法,就無法成為禪支就是了。
11/24 19:26, 5F

11/24 19:27, , 6F
不過,你列的方法,除了全面性觀照身心受法外,基本上應該
11/24 19:27, 6F

11/24 19:27, , 7F
都算是道家所謂的有為法了,用的大多是識神。
11/24 19:27, 7F
1.這不是我說的方法,這是南傳佛教對禪支的定義. 無論是奢摩他或四念處,修行次第和每個名詞的定義都是很嚴謹的, 這樣可以減少混亂和錯誤. 2.全面觀照五蘊是不可行的,修四念處只能關照五蘊的一小部份. 要是不縮小範圍,就沒辦法修正念,正定,正精進. 3.建議你得先了解概念法,有為法和涅槃的不同, 這樣才能了解奢摩他和四念處是如何修的. 4.你說的有為和無為定義不明,不過也許你說的觀念和"尋"這個心所有關. 尋 特相: 把心投向或導向目標 作用: 全面地撞擊目標 現起: 把心導向目標 目標(或目標+依處+觸) 近因(足處): 目標(或目標+依處+觸) 尋是初禪必要的心所,但是二禪之後就不需要尋了. 通常人的思考推理都和尋這個心所的作用有關, 不過尋太粗糙了,所以從二禪開始尋就會被捨棄. ※ 編輯: hvariables 來自: 114.24.84.147 (11/24 20:08)

11/24 21:11, , 8F
基本上這是論師寫的東西,雖然《清淨道論》在南傳佛教的地
11/24 21:11, 8F

11/24 21:12, , 9F
位和經差不多。反正你覺得真能派上用場就好了。
11/24 21:12, 9F

11/24 21:13, , 10F
我個人是覺得《清淨道論》的方法極為繁瑣。
11/24 21:13, 10F
南傳阿毗達摩不是論師寫的東西,是佛說.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181.php 雖然一開始阿毗達摩不用知道很詳細,但無論要修什麼, 弄清楚真實法和概念法的不同是最基本的. 不然你連為什麼出息入息不能當四念處的所緣都不知道, 你也不知道為何出息入息接觸皮膚的感覺不能當成安般念的禪修所緣, 這樣的話無論你要修四念處或奢摩他都無法成功. ※ 編輯: hvariables 來自: 114.24.95.210 (11/25 13:11)

11/25 13:15, , 11F
阿毗達摩是經還是論啊?我google到的資料大多是說論。
11/25 13:15, 11F

11/25 13:16, , 12F
我根本就不修出入息的。
11/25 13:16, 12F

11/25 13:17, , 13F
道家無為法的那套,和佛教的教法本身就不儘相同了。
11/25 13:17, 13F

11/25 16:37, , 14F
南傳阿毗達摩是論,但是佛說,其他派的阿毗達摩我不討論.
11/25 16:37, 14F

11/25 16:38, , 15F
出入息並非重點,重點是無論是修四念處或修奢摩他,
11/25 16:38, 15F

11/25 16:39, , 16F
搞清楚什麼可當禪修所緣什麼不能當禪修所緣是最基本的.
11/25 16:39, 16F

11/25 17:08, , 17F
你如果要說服對方的話,你也必須了解對方在說什麼才行?
11/25 17:08, 17F

11/25 17:09, , 18F
道家無為法那一套,非止非觀,更別提去注重什麼佛教說的所
11/25 17:09, 18F

11/25 17:09, , 19F
緣了。
11/25 17:09, 19F

11/25 17:34, , 20F
我並不打算說服你,佛法和道家本來就沒關係.
11/25 17:34, 20F

11/25 17:36, , 21F
問題在於,如果你連佛教修行的基本觀念都不了解,
11/25 17:36, 21F

11/25 17:37, , 22F
你要談佛教的修行方法內容都是不精確的.
11/25 17:37, 22F

11/25 18:00, , 23F
對啊!唯有佛教的方法才能修出正定,其他外道都是沒辦法的
11/25 18:00, 23F

11/25 18:01, , 24F
,不就是這種想法嗎?
11/25 18:01, 24F

11/25 18:01, , 25F
這兒是靜坐板,不是上天下地唯我獨尊的佛教板。
11/25 18:01, 25F

11/25 18:15, , 26F
你已經越扯越遠了,一開始是你談佛教的入定,
11/25 18:15, 26F

11/25 18:16, , 27F
然後又用了禪支這個名詞,但內容和佛教的定義不合.
11/25 18:16, 27F

11/25 18:18, , 28F
你至少得了解基本觀念,不然要談的東西內容就會有問題.
11/25 18:18, 28F

11/25 18:33, , 29F
《佛光大辭典》【禪支】 禪,禪定;支,部分之義
11/25 18:33, 29F

11/25 18:34, , 30F
還有我沒說佛教的入定是無念之類的,那是道家一些門派的說
11/25 18:34, 30F

11/25 18:34, , 31F
法。
11/25 18:34, 31F

11/25 18:38, , 32F
禪支是支持禪定的因素,如果你不是練佛教的禪定,
11/25 18:38, 32F

11/25 18:39, , 33F
當然就不會有禪支了.簡單的說不是所有的樂受都可以
11/25 18:39, 33F

11/25 18:39, , 34F
稱為"樂禪支".
11/25 18:39, 34F

11/25 18:49, , 35F
反正我也把實際經驗寫出來了,我的功力在我門裡算是中階而
11/25 18:49, 35F

11/25 18:49, , 36F
已,雖然功力低微,但起碼也不算太爛。
11/25 18:49, 36F

11/25 18:52, , 37F
連練到降白虎斬赤龍的人的樂受經驗也寫出來了,就比較看看
11/25 18:52, 37F
文章代碼(AID): #1EpU4wmF (meditatio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pU4wmF (medi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