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為什麼劍道中段 腳要平行

看板kendo作者 (夜夜米)時間15年前 (2009/07/04 19:38), 編輯推噓2(2018)
留言20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9 (看更多)
前輩們已經說明的很詳盡了 所以本篇文章可以當成片P幣騙發文數之作 可是文內的一字一句都不是唬爛 ※ 引述《visorkk (洞澈光明)》之銘言: : 我是新手 : 藉這個標題偷偷問一下 : 請問為甚麼劍道要用身體正面來面對對手 : 假如站丁字步 或者是像拳擊的架勢一樣站側面 : 不但不影響揮劍的速度 : 暴露在對手攻擊下的面積也會變小 : 這是我困惑了很久的問題 : 可否幫我解答呢? 因為那是"基本"啊 所謂的基本 就是流傳許久下來 各流派都很相近並且認為符合劍理的動作 就變成了基本動作 這是有意義的(前輩們解說過了) 初學者請好好照基本練習 可不可以不要用正面迎對手? 可以 劍道是千變萬化的 要變化基本以外的構型並無不可 但是前提是你道行要夠 不然就變成笑話 當年東堂修羅對夏木六三四第一戰就用了平青眼的變化型 同樣是身體微側一邊 但是還是很強大 可不可以站丁字步? 理論上不行 因為你還是要往前打 所以必須平行(請參考我發的上一篇) 如果只為了縮小面積站丁字部 與等死無異(反正你打不出來) : 除此之外 : 握劍的時候為甚麼兩隻手中間要間格這麼大? : 學長跟我說是為了刺的時候方便用力 : 但是我自己實驗 : 兩個拳頭貼著的時候 : 揮劍的力量比正確拿法大很多 : 刺的時候也很有力量 : 那握劍的時候 : 兩手為何要有這麼大的間格呢 : 是不是我用力方法沒用對之類的 記憶中 吳老師教打面時常說: "J細槓桿原理" (搭配專業示範) 基於國中理化所教導的槓桿原理 兩手間的力臂若太小 力矩就不夠強 加速度就不夠快 => 劍慢 容易被敲掉 所以好孩子揮面時兩手一定要分開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5.234.11 ※ 編輯: yayarice 來自: 59.115.234.11 (07/04 19:39)

07/05 00:12, , 1F
XD感謝
07/05 00:12, 1F

07/05 00:31, , 2F
小修羅好帥!!我有兒子一定頭髮剃修羅頭~
07/05 00:31, 2F

07/07 17:02, , 3F
原po好威~
07/07 17:02, 3F

07/08 09:53, , 4F
兩個問題,為什麼武士刀不是長柄。抓起來也是兩隻手靠在一
07/08 09:53, 4F

07/08 09:54, , 5F
起。 問題二 竹劍為何有分長柄短柄?
07/08 09:54, 5F

07/08 09:56, , 6F
~"~
07/08 09:56, 6F

07/08 17:51, , 7F
說真的 問題一我不知道正解 但我想與武士刀的重心有關
07/08 17:51, 7F

07/08 17:52, , 8F
武士刀比竹刀短 重心也不一樣 左手趨前也許比握底端好揮
07/08 17:52, 8F

07/08 17:53, , 9F
至於問題二 我只看過長短刀耶...你是問長短刀嗎?
07/08 17:53, 9F

07/08 22:43, , 10F
不是 有長柄的竹劍 也有短柄的
07/08 22:43, 10F

07/08 22:45, , 11F
因為這一串的解答我覺得都不能很好的解釋我的疑惑
07/08 22:45, 11F

07/09 00:08, , 12F
樓上,跳脫劍道去思考。棒球棒也有大小粗細不同,握球棒方式
07/09 00:08, 12F

07/09 00:09, , 13F
也有末端跟前端不同。打擊動作每個人也不同,但對於少棒
07/09 00:09, 13F

07/09 00:09, , 14F
初學者,教練就只會教你一種方式。
07/09 00:09, 14F

07/09 00:10, , 15F
松山館鄭延文老師,對初學者購買竹劍,是用身高去決定的
07/09 00:10, 15F

07/09 00:11, , 16F
但是現在的運動劍道,竹劍長短規則卻是用年紀去定。
07/09 00:11, 16F

07/09 08:00, , 17F
恩阿 我想每個人的操刀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07/09 08:00, 17F

07/09 08:02, , 18F
但是用這來解釋竹劍的長柄和握法 看上去一整個就覺得很
07/09 08:02, 18F

07/09 08:02, , 19F
弔詭呀
07/09 08:02, 19F

07/09 15:59, , 20F
我想這就是基本動作與變形的範疇了 如L大講的
07/09 15:59, 20F
文章代碼(AID): #1AJpz0YG (kendo)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AJpz0YG (ken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