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自我感覺良好定義

看板humanity作者 (月夜黑風高)時間14年前 (2010/04/24 23:34),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POLANPA (人要為己)》之銘言: : 自我感覺良好 這種人的人格特質是??????? : 有沒有什麼明顯特徵嗎?????? : 或者具體的比喻的方式更好 : 這種人有什麼優缺點之類的 我很好奇 謝謝 先來解釋一下醫學名詞 依照精神病理學: 非常態的精神狀態稱之為精神症狀。           精神表現未能展現常見模式精神狀態所具有之個體自我應有之                      功能表示。   1.妄想:一種持續且堅定不移的信念,無法撼動且與文化及知識背景不相符合。      (醫生有說,其本身還有貫穿且清晰的邏輯思考,且彷似符合現實情節)   2.自大:妄想自己具有誇大的特質、權力、知識、身份....      3.錯覺: 將外在刺激 作成  錯誤的解釋(認知層面的疾病)    接下來,小的再來闡述何謂自我感覺良好:   妄想+自大+錯覺,綜合性大過於”其他人”可接受值,稱為自我感覺良好。   解釋”其他人”,並非具有標準固定值,應環境、人群而異,所以容易陷入   ”群眾暴力 ”,或是反社會群眾。   一般而言,在心理、身理、社會三方面不會受到影響皆在安定值內,無須就醫。   其社會功能包含:成就表現、人際關係.....等 所以你所述人格特質,本人很難回答,但關於明顯特徵,我想上述3大因子 您應該可以想像吧!舉例:           妄想,只認為自己的邏輯思考價值觀為正確,固執己見,刻板印象,            在自以為是客觀的強烈主觀意識型態上參考他人意見。         錯覺,認為對方的不善源自於嫉妒自己優良的表現或內涵,            而非自己失禮  以上您或許會問,您平時話少,即使都是您心裡頭在想,不說出來哪裡會得罪人。  言行舉止,言雖列於首位,但後面還是有行為舉動。    還有關於環境,若是長期身處於 語多批評、負面的環境(無論是他人批評您,  或是您批評他人)都會造成自我感覺良好加重病情,嚴重時,還可能患有  被迫害妄想:妄想自己受到某種惡意的對待..等  最後,關於您問的優缺點  缺點: 1.容易偏激        優點:1.堅守原則             2.固執己見           2.不易迷失方向      3.刻板印象           3.強勢主導,不易被螃蟹大軍壓垮      4.對人事多負面指責批判     4.敏銳性高,一針見血      5.人際關係協調性不佳      5.領導性人物      6.判斷力失真          6.判斷力明確,不容易被小雞大軍壓垮      7.語言貧乏           7.見識淵博          8.社交驅動力缺乏        8.社交驅動積極      9.興趣動機之缺乏        9.興趣動機積極      10.成就型中最難達成者      10.成就型中最易達成者     11.失落感            11.成就感 若您仔細看優缺點,就能體會凡是皆為一體兩面,成功的基因中的確包括固執, 只是要看是否使用正確,再者,每個人生下來的確都是帶有 自我良好 基因 明不明顯尚在其次,關鍵在於是否輕犯到他人。 羅蘭夫人曾說一句:自由的基準在於不侵犯他人自由為前提。 同樣的自我感覺良好之人也是在於是否輕犯到他人。(像是舉例說自己很帥的大大, 敝人就不覺得他輕犯到敝人之類的,但是衡量本來就沒有標準性。) 精神科醫師診斷病人也是相當主觀的。 若是您覺得自我感覺良好風險很高還無法掌握得宜,不妨先當個普通人,過猶不及 都是非常高的失敗機率。 --------------------------------------------------------------- 月黑風高小劇場 古語版       現代版 雖說聞道有分先後,(天下所有”大問”本來就會有人先聽到,有人後知道!) 但悟道本難辨老幼,(別以為年紀大就可以倚老賣老,年齡與智慧並不一定成正比!) 真理應與良知相隨,(即使道理握在手中,也不可仗”識”欺人,應懷善助人。) 奈何人間總參不透。(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7.178.232

04/26 12:35, , 1F
真有趣阿~XD 反正有人認同也就有人反對@@~見仁見智XD~
04/26 12:35, 1F

05/21 08:32, , 2F
這篇解釋得太好了 尤其是月黑小劇場很有趣很吸引我注意
05/21 08:32, 2F
文章代碼(AID): #1BqmzzQn (humanit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qmzzQn (huma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