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嫌房價高一輩子不買?市場血淋淋的真相:房東們就是不想租屋給老人

看板home-sale作者 (球棍者來信附相簿及 msn)時間7年前 (2016/10/31 01:03), 7年前編輯推噓13(14140)
留言55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26 (看更多)
※ 引述《ttmb (耶? )》之銘言: 恕刪 : 推 fewen: 前5%的家庭年所得是500萬 10/30 21:28 : → fewen: 台灣850萬戶的5%,約40萬戶 10/30 21:28 : 推 kadolong: 我記得ptt 每人平均月入8W7所以房價還可以 10/30 21:29 : → fewen: 前20%其實都有能力買台北市 10/30 21:29 數據別亂用 前5%的"平均"家庭年所得才是500萬 也就是這是跟 郭台銘 張忠謀 平均之後的結果 2013年個人所得前1%的門檻我目前查到是329萬 家庭年所得要500萬應該不到1%才是比較合理的 前20%要買台北市? 2014年家庭所得最高10%平均368萬元 2014年家庭所得最高 5%平均525.6萬元 也就是說5%到10%的家庭"平均"所得只有210.4萬元 10%上下的大概只能買些爛公寓了 20%是能買什麼?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86.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477847017.A.C59.html

10/31 01:09, , 1F
5%-10%跟前5%家庭數目不同
10/31 01:09, 1F

10/31 01:09, , 2F
問題是資產漲價的利得不計所得 才有大家都錢很多的感覺
10/31 01:09, 2F
是的 資產漲價的利得不計所得 地下經濟也不計所得 但是能靠這兩者買得起台北中上房子的人 你覺得還沒有買的人有幾成?? 剛出社會的幾乎不可能靠資產漲價 靠地下經濟的機率也高不到哪去 不是說沒有但是100個1個可能就不錯了

10/31 01:09, , 3F
所以平均應該不能這樣算...
10/31 01:09, 3F

10/31 01:10, , 4F
真的用薪資賺的錢 花在房產上的決策和置產換房大不同
10/31 01:10, 4F

10/31 01:11, , 5F
那個平均沒問題吧 基礎數學而已
10/31 01:11, 5F

10/31 01:12, , 6F
乘一下總數再除分母 不知道c大的問題是什麼?
10/31 01:12, 6F

10/31 01:13, , 7F
我也覺得那個平均應該沒問題~前5%~10%家庭所得就差不多200萬
10/31 01:13, 7F

10/31 01:16, , 8F
要把前5%的家庭收入 跟前5%-10%的家庭收入相加除以二
10/31 01:16, 8F

10/31 01:16, , 9F
當作前10%的家庭平均收入 前提是這兩群家庭家庭數目
10/31 01:16, 9F

10/31 01:16, , 10F
相同
10/31 01:16, 10F

10/31 01:16, , 11F
但是越前面的家庭數是比較少的
10/31 01:16, 11F

10/31 01:17, , 12F
或許真實的結果差不多 我只是說邏輯上不能這樣算
10/31 01:17, 12F

10/31 01:18, , 13F
如果是同一份統計 應該是把家戶數20等分 戶數當然一樣啊
10/31 01:18, 13F

10/31 01:23, , 14F
對喔 的確應該一樣 是我弄錯了
10/31 01:23, 14F

10/31 01:25, , 15F
前5%的家庭平均受到前1%甚至前0.1%尖峰的影響很大
10/31 01:25, 15F

10/31 01:28, , 16F
101百貨的VIP要單日消費超過101萬 現在大概有1500人
10/31 01:28, 16F

10/31 01:29, , 17F
大概代表前0.01%的家庭
10/31 01:29, 17F

10/31 01:29, , 18F
我覺得台北市的房價其實是這些人在決定 他們買就會漲
10/31 01:29, 18F

10/31 01:29, , 19F
他們不買了就會跌...
10/31 01:29, 19F

10/31 01:34, , 20F
台北市目前的房價 就算收入前1% 沒有其他支援 選擇都
10/31 01:34, 20F

10/31 01:34, , 21F
很有限
10/31 01:34, 21F

10/31 01:49, , 22F
這只是薪資收入吧? 台北市有錢的都避稅啊
10/31 01:49, 22F

10/31 02:16, , 23F
家庭年所得200萬就能進入前10趴!! 有沒有這麼簡單!
10/31 02:16, 23F

10/31 03:02, , 24F
那是平均 所以10%的門檻絕對不到200萬
10/31 03:02, 24F

10/31 03:03, , 25F
當然你要拿沒繳稅的出來救援也沒什麼好說的
10/31 03:03, 25F

10/31 03:04, , 26F
簡單講啦 沒繳稅能進前10%的是有多少人會還沒買 zzzz
10/31 03:04, 26F
※ 編輯: ballstick (220.135.86.145), 10/31/2016 03:13:48

10/31 03:42, , 27F
剛剛去查了一下 2015年9~10等分位的分界點是172萬
10/31 03:42, 27F

10/31 03:42, , 28F
也就是說10趴門檻其實是年收172萬耶 沒想到這麼低!
10/31 03:42, 28F

10/31 04:55, , 29F
很低阿 這是台灣的現實 受薪高階白領其實薪水比起
10/31 04:55, 29F

10/31 04:56, , 30F
國外來講都頗低的 高階人才都出走了 台灣還在costdown
10/31 04:56, 30F

10/31 06:36, , 31F
最後一段是在說什麼阿
10/31 06:36, 31F

10/31 06:38, , 32F
拿全國平均值拿推論北市
10/31 06:38, 32F

10/31 06:42, , 33F
現況是考慮五年前入手價及持有成本,屋主根本不考慮出訏
10/31 06:42, 33F

10/31 09:30, , 34F
其實前1%所得 股利也佔很大比例 但資產漲價不計
10/31 09:30, 34F

10/31 09:35, , 35F
我想表達的是 有資產的在那換3500萬新屋 因為他老公寓賣
10/31 09:35, 35F

10/31 09:35, , 36F
了2500萬 領薪水的看3500萬新屋熱銷 以為大家薪水都很高
10/31 09:35, 36F

10/31 09:35, , 37F
其實是天大的誤會
10/31 09:35, 37F

10/31 09:36, , 38F
等大家發現2500萬公寓沒人接手就尷尬了
10/31 09:36, 38F

10/31 11:29, , 39F
所得門檻要進入前5%、前1%不難 但即使如此還是遠遠比不上原
10/31 11:29, 39F

10/31 11:30, , 40F
本就擁有龐大資產的人
10/31 11:30, 40F

10/31 11:31, , 41F
所得級距的流動較簡單 但若有「資產級距」,高所得的人在統
10/31 11:31, 41F

10/31 11:32, , 42F
計資產可說完全沒有優勢 要打入前面有很大困難
10/31 11:32, 42F

10/31 12:08, , 43F
稅制造成資產壟斷 稅制改革才有機會打破
10/31 12:08, 43F

10/31 12:32, , 44F
超高資產的人國際移動力也最好
10/31 12:32, 44F

10/31 12:33, , 45F
用公平正義對付他們可能國家會更慘
10/31 12:33, 45F

10/31 12:33, , 46F
案例就是法國跟新加坡
10/31 12:33, 46F

10/31 12:34, , 47F
法國富人稅造成富人大舉外移 國家也沒有好處 最後兩
10/31 12:34, 47F

10/31 12:34, , 48F
面不討好
10/31 12:34, 48F

10/31 12:35, , 49F
新加坡免遺產稅 富人大舉移入 創造許多消費及稅收
10/31 12:35, 49F

10/31 12:37, , 50F
我當然不是這種0.01%的人 但我認為對付他們不是好主意
10/31 12:37, 50F

10/31 12:39, , 51F
美國日本是國家條件好 很多富豪被抽重稅也要住 所以沒
10/31 12:39, 51F

10/31 12:39, , 52F
有關係
10/31 12:39, 52F

10/31 13:18, , 53F
沒移動力的土財主多的是 有移動力的資產家本來就是狡兔三
10/31 13:18, 53F

10/31 13:18, , 54F
窟 更多是靠著靠著政商裙帶關係吃香喝辣 離開就沒搞頭的
10/31 13:18, 54F

10/31 13:18, , 55F
家族 專業人士的移出才真的是損失
10/31 13:18, 55F
文章代碼(AID): #1O5YVfnP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2 之 26 篇):
文章代碼(AID): #1O5YVfnP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