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取樣錯誤、又無作為 房價光靠喊喊會下跌

看板home-sale作者 (QQ)時間10年前 (2013/12/28 03:43), 編輯推噓32(353105)
留言143則, 2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benitolin ($$$)》之銘言: : http://news.housefun.com.tw/sefar66/article/11312850256 : 2013/12/24 11:26 : 文/范世華 : 每每新聞關注於某一個問題的焦點,我總會反思推理它的另一面向,就如同「少子化」問題,學者憂心提出警告說,未來平均每一個年輕人將來要養好幾個老人的負擔會有多麼沈重;但我則會反過來想,未來每一個年輕人將會繼承幾位長者的財富資產?大眾在恐慌於一個問題的同時,背後總是有人因此發財得利,這個問題的恐懼,我想大賣儲蓄型保單的保險公司,一定在背後笑得很開心吧! : 而「少子化」問題同樣牽扯到房地產的同時,又有人會警告,未來的人口沒有這麼多,空屋率的問題將會日益嚴重,未來必將導致房市泡沫化的危機產生!可是等到現在的出生兒長大成人,準備成家購屋時,會是多久後的事?而當下就要成家購屋的需求數量,你可知道究竟多少? : 只因現在民粹的氛圍,如果不跟著一起唱衰房市的人,都會被貼上是炒房的標籤,所以專家們也都很保守小心,不敢在?面上講真話,怕講了一定挨?,被說是助漲房價的作手。可是房價走勢明明就還沒看到它有往下掉,這又教我怎麼跟大家講說後續已經不會再有更高價?官員們表面上喊打房,可卻都是榜上有名的囤房客,不是嗎? : ●住房供需的實際真相,空屋屬於其他調整因素,怎拿變異數來做統計? : 如果按照全國的住宅存量與宅戶數統計預估,以每一年住宅興建的數量近幾年都只有七、八萬戶,但每一年結婚新增家庭的戶數卻都一直有十五、六萬戶來說,我從2009年以來就說房市供需已有問題,實際將要沒有餘屋了(餘屋:屬於建商以「銷售」目的之商品),倘若商品即將供不應求,價格又怎麼會跌? : 因為台灣總體的住宅存量與戶籍數,總計到去年底(2012年)為止,其實已經約當皆有820萬戶左右,不分軒輊了,但是有關住宅資訊統計,主計處於2012年第3季後改以「普通家戶數」取代「戶籍數」,我們則看不出戶籍與住宅數量持續異動是如何了? : 不過,若明年統計數據出爐,我教大家以「戶籍數」抓回來做比較,恐怕大家就要傻眼了,屆時台灣住房的宅戶數供需,就會由「超額供給」變成「供給不足」的狀況了,但統計數字是明年才會出爐,而實際現況卻是現在進行式,目前正在發生。所以您現在知道,為什麼打房不管怎麼打,就是打不下去了吧!除了上一篇專欄提到資金財富的融資問題外,其實供需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 看到這裡,您們一定又會納悶,不是空屋很多嗎?沒錯,這也就是為什麼主計處要算「普通家戶數」,而不用「戶籍數」的原因了,因為戶籍數也包含了空屋在內,可是我要問問大家,空屋既是一般消費者買去,就已成為私人財產,若它就是沒有要賣,您能怎樣?重點是大家都忽略了「自然空屋率」,以每年40萬棟住宅買賣移轉件數來看,約30萬棟屬於成屋、中古屋的市場,表示每年有30萬戶的家庭在此期間會進行「搬家」這檔事,倘若房市的供需一定得要完全平衡,不能存在有空屋的數字,沒有自然空屋率的規模環境,那麼搬家不就得要玩「大風吹」的遊戲了嗎? : ●住房供需不能愚昧地去追求控制它的數字均衡 : 而價格與分配性的問題,如果要把820萬的家戶,硬塞進820萬棟既有的住宅單位裡,那麼820萬棟的住宅有大、有小;有新、有舊;有好、有壞,任誰都想要住到好的、大的、新的、條件好的房子裡,因此有能力的人就一定會爭、一定會搶,就像產業機會,大家必須到台北來討生活,房價就會競爭、就會漲,這是無可避免的。 : 當前房價太高,大家都明白、都知道,但這並不是靠大家喊一喊、叫一叫,它就會跌下來的,官員只會呼籲大家小心房市會泡沫,而房市若當真會泡沫,不也是你政府部門應該要去設法因應,並且及早疏導問題嗎?社會大眾批評、漫?都已經夠了,可是我們仍見不到政府有什麼具體的作為,民眾該怎麼辦? : 雖說內政部長李鴻源是媒體調查囤房最多的官員,但我還是非常認同他就房市問題的說法「台北市真正可以入住多少人?」解決房價問題應該先以住房實際的現況來思考,一個城市的「使用強度」,可以承受多少人口和產業的規模,當所有人都想擠進台北來,蓋再多的青年住宅也不夠,如果可以分散產業到各個其他區域,不需要讓所有人都非要擠到台北來,那麼住房需求分配的數量問題解決,房價問題也自然得以解決了。這一開口果然見識到他真的才是置產高手,如果真要治理房市問題,恐怕真要聽聽高手意見,高手一定知道問題應該怎麼治才對! : 有請最聰明的Zball大大解惑 喔喔 本來想睡了 看到這篇精神又來了! benitolin 終於又認真跟我討教了 我好感動 記得上次實價登錄轉移數幫你"解謎"之後過好久喔 ^_^ 終於肯用數據面跟大家討論了 看到這篇新聞我就笑了 既然要用戶籍數跟人口討論供給需求面 為何不自己上上政府官網查查資料看看到底怎麼回事不就知道了嗎? 如果嫌麻煩 助你一臂之力!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統計資料: http://www.ris.gov.tw/zh_TW/346 看"近期年度統計資料(括弧內為資料起始年)" 看各縣市戶籍人口結構點此連結: "07縣市戶數結構(96)" 看縣市人口及年齡統計點此連結: "01縣市人口按性別及五齡組(63)" 我們就看看 大家口中所謂最供不應求的縣市(?) 台北市 新北市 桃園縣吧戶籍人口成長吧: 戶籍數統計: 101年總戶籍數 96年總戶籍數 5年戶籍總成長數 1人戶籍成長數 1人戶籍成長比例 台北市 1017063 947745 69318 51112 73.73% 新北市 1458292 1308848 149444 89176 59.67% 桃園縣 701827 619870 81957 44870 54.75% 人口數統計: 101年人口 96年人口 5年人口總成長數 台北市 2673226 2629269 43957 新北市 3939305 3798015 141290 桃園縣 2030161 1934968 95193 上面資料這樣夠清楚了吧? 三個縣市除了桃園縣人口比戶籍成長多一點 其他兩個地方竟然人口成長比戶籍數成長還少?? 同時 三個縣市的 "一人戶籍成長" 成長比例都占總戶籍成長數5成以上! "供不應求" 台北市一人戶籍成長比例更誇張 高達7成... 各位看官 就算是小家庭的分佈增長 戶籍數增加的比人口數還快就很奇怪了 更不用說 你們覺得那"一人戶籍"成長 是真的有居住需求居多? 還是為了避稅辦的分戶自住戶的需求居多? 這就是建商用戶籍數來看的"供不應求"? 還真是供不應求 都給拿去投資而不是自住了吧 用這種戶籍資料去解讀 喔 難怪建商愛說的自有住宅率會有八成以上~ 難怪對照主計處空屋率(19%)或營建署低用電戶空屋率(10%) 兩者相加之下 台灣房屋只要不是自住幾乎或者少數是空的沒人租(?) 使用效率真高... 乾無可能??? 看看一下新聞來源 嗯 好房網News.... 資料來源真是公正無立場且解讀正確啊~ 好了 本魯蛇也累了 有空再來討論吧 晚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98.86

12/28 07:34, , 1F
趕著開會去,先說實價登錄,你竟然還敢提啊!
12/28 07:34, 1F

12/28 07:35, , 2F
這段時間不已經眾所皆知實價登錄隱藏了一定比例的高價
12/28 07:35, 2F

12/28 07:36, , 3F
可見01那篇質疑是正確的
12/28 07:36, 3F

12/28 07:37, , 4F
只是現在揭露比例逐漸提高,沒想再提
12/28 07:37, 4F

12/28 07:37, , 5F
前一陣強調髒小鴨到基隆,會帶動基隆房價上漲的,也是這種
12/28 07:37, 5F

12/28 07:37, , 6F
結果你自己還伸臉過來,唉
12/28 07:37, 6F

12/28 07:37, , 7F
建商房仲提供的說法。
12/28 07:37, 7F

12/28 07:40, , 8F
當你的理論與事實長期相悖時,該檢討的是理論,而非事實
12/28 07:40, 8F

12/28 08:17, , 9F
建商投客利用實價登錄墊高價錢,新聞有報知不知道
12/28 08:17, 9F

12/28 08:20, , 10F
建商表示: 推量歷史新高 現在不賺哪時賺 別理空屋率20%
12/28 08:20, 10F

12/28 08:32, , 11F
18505新聞 建商互賣屋 藉「實價」炒房
12/28 08:32, 11F

12/28 08:35, , 12F
現在出價得用實價登錄的7折開始出。
12/28 08:35, 12F

12/28 08:44, , 13F
20941 benitolin:也可能7x是假成交,釣到你了,其他間便
12/28 08:44, 13F

12/28 08:45, , 14F
宜賣
12/28 08:45, 14F

12/28 08:53, , 15F
假成交竟然揭露了,那就刪除並懲處
12/28 08:53, 15F

12/28 08:54, , 16F
但現在是齊頭式的隱匿高價成交物件
12/28 08:54, 16F

12/28 08:54, , 17F
這本來就不對
12/28 08:54, 17F

12/28 08:55, , 18F
還好政府有慢慢改善了,揭露率有提高
12/28 08:55, 18F

12/28 08:55, , 19F
不過全部揭露才是正道
12/28 08:55, 19F

12/28 08:56, , 20F
買賣雙方都不是笨蛋,假成交數據雙方自己會判斷
12/28 08:56, 20F

12/28 08:57, , 21F
政府的父權心態只會養出媽寶的人民
12/28 08:57, 21F

12/28 09:21, , 22F
哈哈哈哈 剛睡醒看一下推文 笑得精神又變的很好了^_^
12/28 09:21, 22F

12/28 09:22, , 23F
mobile01那個問主計處轉移棟數跟實價登錄轉移棟數不符問題
12/28 09:22, 23F

12/28 09:22, , 24F
口氣內容根本跟你超像的 是不是你大家心裡有數 也不想追究了
12/28 09:22, 24F

12/28 09:23, , 25F
早說過實價登錄若不成為持有稅課稅基礎 一定有人會願意用假
12/28 09:23, 25F

12/28 09:24, , 26F
交易左手賣右手衝新高價 其他被拉抬的價錢比其他成本賺更多
12/28 09:24, 26F

12/28 09:25, , 27F
政府若還不審核揭露 房市市場豈不翻天 房地產市場還真透明啊
12/28 09:25, 27F

12/28 09:26, , 28F
對你的口氣應該很多人都會像吧
12/28 09:26, 28F

12/28 09:27, , 29F
再來上次也好這次也罷 總會有一些利多利空言論流來流出 可是
12/28 09:27, 29F

12/28 09:27, , 30F
本版存在這麼多房地產"專業人士" 怎麼在這方面找數據分析評
12/28 09:27, 30F

12/28 09:28, , 31F
判合不合理 好像怎麼力不從心= =?? 是部份言論證據你們不想
12/28 09:28, 31F

12/28 09:28, , 32F
zball才是最"聰明"的"專業人士"
12/28 09:28, 32F

12/28 09:29, , 33F
去想不想去看? 還是只能過濾特定訊息? 還是真的不會= =??
12/28 09:29, 33F

12/28 09:33, , 34F
連我這沒買房從事跟房地產不相關魯蛇都被問到會找了 其他溫
12/28 09:33, 34F

12/28 09:34, , 35F
拿們還是有什麼獨門絕技還沒使出來? 房地產這學問真高深...
12/28 09:34, 35F

12/28 09:41, , 36F
喔~原來zball還沒買房啊!
12/28 09:41, 36F

12/28 09:42, , 37F
相信我,等你買了,想法就不一樣了!!
12/28 09:42, 37F

12/28 09:43, , 38F
hfwl版友,請問上次那篇討論投資客貢獻的怎麼刪文了啊?
12/28 09:43, 38F

12/28 09:43, , 39F
哈哈哈哈 我想就是因為想法跟你們不一樣 才不會現在入場去買
12/28 09:43, 39F
還有 64 則推文
12/28 15:35, , 104F
08年金融海嘯股市跌到3000多點 跌了有50% 房市跌多少
12/28 15:35, 104F

12/28 15:36, , 105F
當初不買股 現在8500才來買? 怎麼講都說不過去
12/28 15:36, 105F

12/28 15:51, , 106F
樓上專業 繼續炒房吧 如果市場跟政府的微小變化都看不出來
12/28 15:51, 106F

12/28 15:52, , 107F
那就是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 二八法則
12/28 15:52, 107F

12/28 15:54, , 108F
還有 我從半年前就喊到現在 7900漲到8000 驗證
12/28 15:54, 108F

12/28 15:55, , 109F
是8500 不過這波不只這樣 所以你還是繼續炒房
12/28 15:55, 109F

12/28 15:55, , 110F
我在炒房的時候 你還在流鼻涕 乖
12/28 15:55, 110F

12/28 16:26, , 111F
凡存在必有理由,把數據Po出來也不代表你的推論是正確的
12/28 16:26, 111F

12/28 16:26, , 112F
請問一人一戶為何只可能是投資炒作而非剛性需求??
12/28 16:26, 112F

12/28 16:27, , 113F
本來一家四口的小家庭,兒女長大了爸媽幫一人買一間房住
12/28 16:27, 113F

12/28 16:27, , 114F
在台北這樣是很普遍的吧?一人一戶變多只代表自住省稅
12/28 16:27, 114F

12/28 16:28, , 115F
起碼我周邊不少這樣的例子,一人一戶並非都是人頭戶
12/28 16:28, 115F

12/28 16:28, , 116F
很多置產客買了房把小孩戶籍分出去順便分房子也是很正常
12/28 16:28, 116F

12/28 16:29, , 117F
在加上現代人長大都不喜歡跟爸媽住,帶個男女友回來麻煩
12/28 16:29, 117F

12/28 16:30, , 118F
一個人住多輕鬆自在要怎麻玩怎麻搞都爽...
12/28 16:30, 118F

12/28 16:30, , 119F
所以我還是覺得原Po(非Zball)說的比較合理...
12/28 16:30, 119F

12/28 16:31, , 120F
你這種搬數據來亂猜測根本就是自己編故事
12/28 16:31, 120F

12/28 16:31, , 121F
先把答案寫好再說故事,先畫把在射箭,一點都沒有說服力
12/28 16:31, 121F

12/28 16:46, , 122F
樓上說的才是事實
12/28 16:46, 122F

12/28 17:15, , 123F
請Z球 表示
12/28 17:15, 123F

12/28 17:47, , 124F
連pppeeeppp都叫你下好離手別靠北了
12/28 17:47, 124F

12/28 18:06, , 125F
看來TANK被洗光光了 崩潰了 誰跟你炒房啊 講不出時間臉腫
12/28 18:06, 125F

12/28 18:07, , 126F
下一篇被打臉剛好而已 XD
12/28 18:07, 126F

12/28 21:52, , 127F
有錢人太多了, 他們買一兩千萬的房子根本沒什麼
12/28 21:52, 127F

12/28 21:53, , 128F
尤其是台北市,應該很難跌了.這些老人買了,漲三倍也不會
12/28 21:53, 128F

12/28 21:53, , 129F
賣, 你問他們為什麼不賣,他們會說拿錢做什麼?
12/28 21:53, 129F

12/29 02:19, , 130F
哈 一人戶籍成長之快 當然不會全沒有自住可能 但是兒女成年
12/29 02:19, 130F

12/29 02:19, , 131F
一人一戶 沒有常住講難聽點就是拿兒女兄弟姐妹當人頭罷了
12/29 02:19, 131F

12/29 02:20, , 132F
現在大家終於承認這些地區都是投資戶成長而不是自住戶成長
12/29 02:20, 132F

12/29 02:22, , 133F
了? 那哪來的供給比自住需求少? 只是被人頭一戶多屋撐上去了
12/29 02:22, 133F

12/29 02:33, , 134F
投資需求在數據下就很明顯了 but 這也表示有選票的都有房
12/29 02:33, 134F

12/29 02:34, , 135F
或著說 有選票的越來越多比例擁有房子 這樣要怎麼期待跌..
12/29 02:34, 135F

12/29 11:59, , 136F
...看看那些一戶多屋比例 還有想買房但被高房價卡死的年輕人
12/29 11:59, 136F

12/29 12:00, , 137F
甚至有是的人有房覺得這樣金融難以承受的人比例 看看那的多?
12/29 12:00, 137F

12/29 12:01, , 138F
就算比例真的不一樣好了 這些投資用的需求 在國際金融情勢及
12/29 12:01, 138F

12/29 12:01, , 139F
行情反轉的時候 看是會抱著手上不放還是拋售殺出? 要是政府
12/29 12:01, 139F

12/29 12:02, , 140F
或是投資客們想不跌就不跌 這麼多國家泡沫跟之前台灣90年跟
12/29 12:02, 140F

12/29 12:03, , 141F
2000年那波跌價崩盤怎麼來的?
12/29 12:03, 141F

12/29 16:58, , 142F
臺灣不—樣
12/29 16:58, 142F

12/30 10:21, , 143F
Petersen 8600了ㄋㄟ 怎辦 打你臉了
12/30 10:21, 143F
文章代碼(AID): #1IlTXUfl (home-sal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lTXUfl (home-sa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