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為什麼羅馬史書字那麼多那麼詳細?

看板historia作者 (1357924680)時間1月前 (2024/03/09 17:35), 1月前編輯推噓4(5118)
留言24則, 11人參與, 1月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如題 最近看了塔西佗的「歷史」,發現這本書字很多,整本書都在寫是四帝內亂的事情 很詳細的把四地內亂時發生的事情記錄下來,上至王公貴族,下至販夫走卒的情況都有紀錄,開始、過程、結果也都會詳細描述 反而中國漢朝這邊,史書就寫得很簡略,幾乎都只記錄大事件,只有開始跟結果 為什麼羅馬史會出現這樣的樣貌? 難道是因為他們書寫很容易嗎? 還是說他們的「紙」比較好生產?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67.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709976908.A.28D.html

03/09 17:43, 1月前 , 1F
項羽本紀看起來像只有開始跟結果嘛?
03/09 17:43, 1F

03/09 17:50, 1月前 , 2F
中國史書一直是寫得比較詳細的
03/09 17:50, 2F

03/09 20:04, 1月前 , 3F
你看的是哪本中國史書?
03/09 20:04, 3F

03/09 21:03, 1月前 , 4F
很簡略?
03/09 21:03, 4F

03/09 21:05, 1月前 , 5F
言多必失.簡言的益處是不容易犯主觀錯誤.
03/09 21:05, 5F

03/09 21:06, 1月前 , 6F
西方人記史重細節是真的.但寫的越詳細,錯誤越多.
03/09 21:06, 6F
確實,我讀起來發現細節的東西很多,多到我很好奇他是怎麼知道的。與其說是史書,讀起來更像是小說的感覺(?

03/09 21:58, 1月前 , 7F
西方僞史多
03/09 21:58, 7F
※ 編輯: ccyaztfe (223.137.67.87 臺灣), 03/09/2024 22:52:07

03/09 22:58, 1月前 , 8F
西方人喜歡在史書裡發揮文學創造.
03/09 22:58, 8F

03/09 22:59, 1月前 , 9F
荷馬就是典型.
03/09 22:59, 9F

03/09 23:00, 1月前 , 10F
但中國,司馬遷也喜歡說八卦.他應該上寶傑的節目.
03/09 23:00, 10F

03/10 00:54, 1月前 , 11F
你應該是在指春秋經文。
03/10 00:54, 11F

03/10 01:11, 1月前 , 12F
中國從史記以來的正史 三國志是偏簡略的 其他不會少
03/10 01:11, 12F

03/10 01:12, 1月前 , 13F
甚至資治通鑑這樣的編年史 也還會串連前因後果
03/10 01:12, 13F

03/10 01:59, 1月前 , 14F
司馬遷寫史寫詳細 就是寫小說不可信
03/10 01:59, 14F

03/10 01:59, 1月前 , 15F
塔西佗寫史寫詳細 就是記載的很詳細 忄董?
03/10 01:59, 15F

03/10 03:08, 1月前 , 16F
文學並然有虛構成分.這個理論,文科出身的應該都懂.
03/10 03:08, 16F

03/10 03:08, 1月前 , 17F
那麼一但史書(不是硬梆梆的史料)也有文學成分...?
03/10 03:08, 17F

03/10 03:09, 1月前 , 18F
是不是,史書也難免虛構了?
03/10 03:09, 18F

03/10 03:12, 1月前 , 19F
史書,也算是"再製品"了?recreation 是娛樂還是再現?
03/10 03:12, 19F

03/10 10:48, 1月前 , 20F
1.做決策會考慮很多因素 史書可能只載其中最重要的 造成不
03/10 10:48, 20F

03/10 10:48, 1月前 , 21F
連貫之感 2.紀傳體隱惡揚善 如司馬昭弒帝隻字未提 幸賴裴注
03/10 10:48, 21F

03/10 11:14, 1月前 , 22F
紀傳體隱惡揚善? 某皇帝開始檢查起居注之後誰敢?
03/10 11:14, 22F

03/10 11:18, 1月前 , 23F
自行對照不同政權對同場勝敗的記載便知 如3國志某魏將的某
03/10 11:18, 23F

03/10 11:18, 1月前 , 24F
場敗仗 會有在蜀吳那邊有記上1筆 但本傳裡卻遍尋不著的情況
03/10 11:18, 24F
文章代碼(AID): #1bx2rCAD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bx2rCAD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