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民間對地方官的感謝表示

看板historia作者 (星期天的歷史學家)時間8月前 (2023/08/27 00:19),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8月前最新討論串1/1
除了萬民傘、德政碑、生祠、歌謠以外,還有一種具體的方式,就是請求地方官留下 來不要走,由士民向中央請願,朝廷如果同意了,就會讓該地方官加領升官的俸祿,依然 留任於地方。著名的例子有明朝宣德年間的況鍾,不畏豪強,改革賦役制度,減少百姓納 糧的額度,所以深受愛戴,在擔任蘇州知府屆滿後,萬民請求留任,朝廷提升他的俸祿為 三品,繼續擔任蘇州知府。 清初學者朱彝尊輯錄的詩歌總集《明詩綜》收錄了一些稱讚官員的歌謠,例如正統六 年任揚州興化主簿的蒲政,為官寬恕廉靖,民謠云:「蒲政打蒲鞭,青布緣了邊。九年三 考滿,不要一文錢。」其中「青布緣了邊」的意思我不太確定,因為青布是卑賤的人穿的 衣服,如果有版友知道,還請解答。 另外還有嘉靖年間出任兩淮鹽運使的范鏓,盡革夙弊,當地人為其立祠,並撰歌謠云 :「范來早,商民飽。范來遲,商民饑。」不過也有一些諷刺的歌謠,指責貪瀆的地方官 ,例如有首〈德政謠〉唱道:「來時蕭索去時豐,官帑民財一掃空。只有江山移不去,臨 行寫入畫圖中。」 無論是編歌謠、立政績碑、建生祠堂、贈萬民傘,這些紀念儀式倒也不全然出自真心 ,反而像是一種裝模作樣的傳統。明人江盈科纂的筆記《雪濤諧史》提到某縣官升遷離任 時,父老們跪在地上請求他寫一篇記文,縣官連忙說:「我無遺愛於邦人,不敢當此。」 父老對答:「這只是形式上的舊規矩罷了。」 清末的雜記《清稗類鈔》提到兩則反諷的例子,其一是光緒末年某官員到任,就問官 署書吏能否作文,說道:「他日我滿任時,一篇德政碑文自不可少,故必請老夫子先為預 備也。」其二是晚清官員裴蔭森總是告誡下屬:「凡得德政碑、萬民傘之最多者,其政聲 之惡可想而知。」 晚清的高官段光清面見咸豐皇帝時,皇帝問說:「百姓都稱呼你為青天是嗎?」(青 天就是百姓對地方官最高的讚譽,最有名例子就是宋朝的包青天,前文提到的況鍾也叫況 青天。)段光清回答說:「都是虛名而已,還有送萬民傘、德政碑的、建造塑像牌位,都 是出自愚民的主意,我不敢當,但也不好推辭。」 以上部分摘自拙作《我要上京當官》(臺北:悅知文化,20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9.140.1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93066769.A.357.html

08/27 01:17, 8月前 , 1F
三國燉煌太守-倉慈卒官後 西域諸胡"或有以刀畫面,以明血誠"
08/27 01:17, 1F

08/27 09:55, 8月前 , 2F
純粹為押韻而押韻,青布的確是地位卑賤的人衣著,社會底
08/27 09:55, 2F

08/27 09:55, 8月前 , 3F
08/27 09:55, 3F

08/27 10:04, 8月前 , 4F
緣邊,衣服加飾,緣了邊,引申結善緣功德
08/27 10:04, 4F

08/28 15:42, 8月前 , 5F
好了啦 有人會抬槓說 你怎知沒有百姓是真心擁戴流官的
08/28 15:42, 5F

08/28 15:42, 8月前 , 6F
實際上就是沒有咩~ XDDDD
08/28 15:42, 6F

08/29 15:46, 8月前 , 7F
感謝分享。
08/29 15:46, 7F
文章代碼(AID): #1awYOHDN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