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聖經受埃及影響

看板historia作者 (MCMLXXXVIII)時間1年前 (2022/07/13 23:36), 編輯推噓3(307)
留言10則, 4人參與, 1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引述《A6 (短ID真好)》之銘言: : 前面剛好看到yt在講埃及神話 : 其中有一段 就是埃及的創是神拉神 : 使用拉神的真名 可以調動宇宙的無上神力 拉神原是下埃及鄰近孟菲斯的城市昂(On)的地方神,原本就只是太陽神。 後來上埃及統治者入侵、統治下埃及後,統治者將祂從昂引進首都孟菲斯 ,太陽神的身分開始鬆動、升級,與上埃及統治者帶入下埃及的荷魯斯神 產生一種競爭的關係。後來在第四王朝時拉神勝出,變成全能的創世神, 荷魯斯及其祂地方神或變為其親屬或變為其部屬。 關於拉神真名的力量,我想可以從古埃及人對名字的重視來看出端倪。 古埃及人出生時會取本名,本名只有自己、父母或極少數親屬能知道, 因為古埃及人認為得知一個人的本名後,就可以用魔法去操縱、詛咒他 來達成目的。而早王朝時期古埃及的國王也一樣,他們會取五種名字, 1.本名 -出生時父親參照占卜、天象、神旨或單純祝福而取。 2.荷魯斯名 -登基後取,象徵自己掌握王權。 3.兩女神名 -登基後取,象徵自己統治上、下埃及。 4.黃金荷魯斯名-登基後取,象徵自己的永恆存在,寓意戰爭勝利。 5.寶座名 -登基後取,跟兩女神名相似,可能多用在變動國王財產時用。 以上是在第四王朝之前國王的取名習慣,因為第四王朝是在前27世紀左右, 所以在此之前的國王很多只考古出荷魯斯名。但到了第四王朝時,拉神已經 變成最高的主神。所以國王們將本名與拉神結合,「拉之子」和「拉之女」 融入國王們最重要的本名,又稱「諾門名」。從這點還可看出拉神在第四王 朝時已經比荷魯斯重要。 : 這點 在聖經舊約部份也有類似的描述 : 另外的歷史事實就是猶太人的確有在埃及生活過 : 我就在想 聖經是不是有部份 也受到埃及神話的影響 其實 YHWH 的真名在2世紀羅馬-猶太戰爭前應該都未失傳吧 ? 這點我另外請教其他板友。 前18世紀的埃及第十三、第十四王朝的統治者跟當時的西亞文明 有通婚等交流,尤其是後者。到了前17世紀,西亞的西克索斯人 直接入侵下埃及,建立第十五王朝。 我覺得西克索斯人可能和閃族人有關,甚至就是在埃及猶太人的 前身。埃及第十七王朝末,第十八王朝初。雖記載埃及人驅逐了 西克索斯人,但我覺得近兩百年的時間,兩族不太可能沒有交流 或是通婚。 假設摩西存在且真有一批在埃及的猶太人,那他們有沒有可能是 當時第十五王朝的西克索斯人與本土埃及人通婚的後代,受後來 第十八王朝的埃及人奴役 ? 至於舊約受埃及神話影響。就是那個以前吵過的問題了,第十八 王朝的阿肯那頓發出宗教改革,阿頓神是唯一真神。摩西的前人 受到刺激,秘密的發展出一神理論,摩西集大成創造出猶太教。 當然我知道還有其他同樣有力的其他說法,大家可以繼續討論。 -- 「去死一死啦 !」失智的董坤向搶匪喊道,這也是他的遺言。 「你爸很勇敢,死都不說金庫密碼。」警察安慰著兒子辰辰。 「qwq 他明明就說了啊 ~」辰辰哭著望向金庫的四字密碼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89.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57726585.A.952.html

07/13 23:45, 1年前 , 1F
我讀到的說法是猶太人是埃及歷史中的「海上民族」
07/13 23:45, 1F

07/13 23:46, 1年前 , 2F
侵略過埃及 後來被驅逐(某些史料中是停戰協議+離開)
07/13 23:46, 2F

07/13 23:46, 1年前 , 3F
不過埃及史我所知不多 也沒辦法跟您深入探討
07/13 23:46, 3F

07/14 00:26, 1年前 , 4F
海上民族的來源有很多種假說 而且目前主流認為不是單
07/14 00:26, 4F

07/14 00:26, 1年前 , 5F
一民族 而是一堆海盜民族組成的
07/14 00:26, 5F

07/14 02:48, 1年前 , 6F
長見識了
07/14 02:48, 6F

07/14 12:01, 1年前 , 7F
海上民族大概率是從愛琴海來的。
07/14 12:01, 7F

07/14 12:04, 1年前 , 8F
我認同一個不是那麼普遍的觀點。因為在跟海上民族對戰的古
07/14 12:04, 8F

07/14 12:05, 1年前 , 9F
埃及壁畫中,海上民族的戰士、俘虜形象都有戴著有角的頭盔
07/14 12:05, 9F

07/14 12:06, 1年前 , 10F
同一時期的周邊文明只有希臘有考古出這種頭盔形式。
07/14 12:06, 10F
文章代碼(AID): #1YpkPvbI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YpkPvbI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