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瓶子是垃圾還是古物?臺灣山區警察駐在所

看板historia作者 (竹碳烏龍)時間2年前 (2022/03/06 10:16), 編輯推噓3(306)
留言9則, 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8/8 (看更多)
※ 引述《amertazer (唉~~沒他色)》之銘言: : 例如當地派個人協助講解並在淨山的時候指導之類的方式 : 但是新聞不探討這些東西 只是一股腦的去砲轟一位 想做好事的網紅 事實上看起來是網紅自己突發奇想就去了,後面被人訂了才去找人問哪些是 但沒有全部拍攝我們也無從得知是不是被他們丟到只剩下那些 : 我先幫網紅澄清一下 首先我支持淨山活動 : 第二 你覺的八成沒看過 很可能是因為風化的關係 因為其中 只有兩個是日治的 : 也就是以我們的年齡 應該是9成看過 1成沒看過 : 如果像是封風成玻璃沙灘 還會覺的10成沒看過 因為他外型都變了 : 第三 那些瓶子怎麼發現的你有注意看新聞嗎? : 是給當地的文物工作者鑑定的時候發現的 : 但是齁 很多人都刻意去忽略這件事情 : 只強調他破壞的部份 : 例如所有新聞只有強調30多個酒瓶 : 而很少特別說 只有2個是日治的 : 很多人都以為30幾個都是日治的 : 日治酒瓶是怎麼發現的 : 當地協會發現的 為什麼當地協會會發現 : 因為給他們看了阿 : 但是問題新聞 就只有簡化成 網紅 馬鞍住在所日誌酒瓶 30個 : 一堆都是垃圾 你可能不懂我的意思,中文翻譯是我在玻璃廠做過也做過酒類的業務 大概粗掃我只看過裡面的兩成,你不可能看過九成,我任職的玻璃瓶廠 是全台灣最大的那間創立96年,而同樣的瓶子也會有不同的產品使用 而事實上你從一些近照可以看到兩隻很像保力達的瓶子,只有一支是另 一支並不是 龜甲萬醬油聽過嗎?他有一隻瓶子拍賣價是1800台幣,其實我也告訴你 了並不是只有日治的才有價值,而且那隻瓶子在台灣山區找的到也被人 當成垃圾破壞,但實際上那是1940年日本本地生產的醬油瓶 : 我跟你說啦 這個真的不能一概而論 : 我爬長城的時候 還帶兩瓶燕京上去 : 正如你所說 不會花重量去背酒 所以帶了海泥根阿 : 你覺的說日本人攜帶這些瓶子怎麼來的 : 你可以研究一下後面二十七八個瓶子怎麼來的 : 霞喀羅古道 全長24km 稍微有點體力的人 都能背大概30公斤左右的重物去走 : 有訓練的像是玉山觀測站這種的 60公斤都可以 : 駐在所所在地 運補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 : 你可以研究一下地圖 旁邊有松本產業道路 : 而從住在所所在位置 到松本產業道路的距離只有7km : 你這裡問為什麼 就和問司機位什麼要喝阿比一樣 : 我自己登山的時候也會稍微喝酒 因為可以緩解身體的疼痛 你自己都說長城了不是嗎?而且我記得燕京大家都是拿鋁罐的不是玻璃瓶的 每次在講這個東西時很多人往往都會忽略很多東西,都是拿現在的狀況來說 霞喀羅古道是1921年開闢的,你講的東西是現在的23公里那段 我提出來的問題是1921年剛開闢的時候,那時候旁邊還沒有松本產業道路這 種東西 而這個步道就是你說好走的是94年以後的事情距今是17年前,17年前賣得最 好的是維士比不是保力達,而看得到的卻是保力達,另外山區維士比賣的比 保力達好,所以單單你講的東西這邊就出現歷史重點了,你嘴巴講的是維士 比那個是保力達的瓶子,更重要的重點維士比瓶子哪去了? 而在此之前會走得主要是林務局台電那些人,他們沒事背著一瓶玻璃瓶酒只 走20公里就回家?實際的全線是到大湖25個駐在所喔 你也說到常鍛鍊玉山60公斤沒問題,我沒有意見,我只有一個問題裝備換成 早期的再來一次 後面你說其他瓶子怎麼來的?我也很好奇阿不過它們並沒有拍照而且看起來 也全扔了,這個其實就是一件很明顯的假借其他名義破壞古蹟的事證,台灣 很多遺跡都是這樣被破壞掉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8.99.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46533004.A.AF7.html

03/06 11:20, 2年前 , 1F
大陸鋁罐比玻璃瓶裝貴 或者說玻璃瓶裝太便宜
03/06 11:20, 1F

03/06 11:26, 2年前 , 2F
早期其實可以更多 現在60KG是現代人的標準
03/06 11:26, 2F

03/06 11:26, 2年前 , 3F
因為現代人比古代更依賴裝備
03/06 11:26, 3F

03/06 11:28, 2年前 , 4F
你有機會去對岸看看景區裡面的挑夫 你就會發現根本沒
03/06 11:28, 4F

03/06 11:29, 2年前 , 5F
什麼了...
03/06 11:29, 5F

03/06 11:31, 2年前 , 6F
而且霞羅古道可以行車(輪車) 亦不需要完全靠人力
03/06 11:31, 6F

03/07 08:28, 2年前 , 7F
輕量化吧,揹一堆沒享受到便利自己先累死
03/07 08:28, 7F

03/07 08:29, 2年前 , 8F
挑夫是走固定路線相對沒風險
03/07 08:29, 8F

03/07 08:33, 2年前 , 9F
登山有時間壓力,日落前要到定點
03/07 08:33, 9F
文章代碼(AID): #1Y91cCht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Y91cCht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