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 蒙古親俄?

看板historia作者 (YY)時間8年前 (2015/12/09 00:56), 編輯推噓13(13050)
留言63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蒙古在大清帝國的時代 是中國的一部分 但是相對於不是中國的一部分韓國 蒙古極力排漢 親俄 為什麼蒙古這麼討厭中國? 既然這麼討厭中國 那大清帝國又是怎麼控制蒙古? 蒙古是因為沒有經濟能力夠抗中 不然應該會是 北方的日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70.89.10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9593795.A.7C8.html

12/09 01:05, , 1F
1.清朝是靠聯姻、宗教和盟約等來掌控蒙古
12/09 01:05, 1F

12/09 01:07, , 2F
2.民初蒙古受民族主義和共黨滲透,後由蘇聯協助獨立
12/09 01:07, 2F

12/09 01:38, , 3F
清朝是滿族的政權,清朝時蒙古與中國比較像共主
12/09 01:38, 3F

12/09 03:01, , 4F
他們也是被夾在中間吧 金帳汗國垮了以後俄國瘋狂擴張
12/09 03:01, 4F

12/09 04:48, , 5F
當時大清是打敗林丹 當上蒙古總大汗 清滅之後
12/09 04:48, 5F

12/09 04:49, , 6F
蒙古理應恢復獨立 但是民國用了很多手段阻撓蒙古獨立
12/09 04:49, 6F

12/09 04:50, , 7F
最後雖然在俄國的幫忙下獨立 還是被中國咬了很大一塊走
12/09 04:50, 7F

12/09 04:52, , 8F
想像台灣在美國支持下獨立 但是中國強制割讓台北縣市走
12/09 04:52, 8F

12/09 04:52, , 9F
那肯定會讓新成立的國家恨之入骨了
12/09 04:52, 9F

12/09 10:15, , 10F
這我就不明白了,阿共的內蒙疆界可是比KMT的察哈爾
12/09 10:15, 10F

12/09 10:16, , 11F
寧夏綏遠北界還退縮的
12/09 10:16, 11F

12/09 10:16, , 12F
外蒙的唐努烏梁是被蘇聯分出去的,何來中國分一大塊之
12/09 10:16, 12F

12/09 10:16, , 13F
說?
12/09 10:16, 13F

12/09 10:35, , 14F
對外蒙來說,內蒙就是被中國拿去的,管你國內行政畫
12/09 10:35, 14F

12/09 10:35, , 15F
分怎麼算
12/09 10:35, 15F

12/09 10:42, , 16F
內蒙那個漢化的太深了,那個都能分的話,那大概
12/09 10:42, 16F

12/09 10:43, , 17F
弗拉迪渥斯托克以北那邊都要還給民國 XD
12/09 10:43, 17F

12/09 13:55, , 18F
講反了, 應該說內蒙蒙化才對, 這塊土地古早可不是蒙古人的
12/09 13:55, 18F

12/09 14:26, , 19F
如果以長城為界,塞北算蒙古不為過啊。
12/09 14:26, 19F

12/09 14:35, , 20F
要怪的人實在太多了,那就怪大清吧
12/09 14:35, 20F

12/09 14:35, , 21F
說清朝割領土其實不是很公正,人家滿洲人打了N塊
12/09 14:35, 21F

12/09 14:35, , 22F
再怎麼割割到現在還是全球第四
12/09 14:35, 22F

12/09 15:23, , 23F
內蒙與外蒙是蒙古的不同部族﹐兩者間的差別遠大於台灣
12/09 15:23, 23F

12/09 15:24, , 24F
漢人與福建漢人的區別。說到漢人的時候都不會說福建台
12/09 15:24, 24F

12/09 15:25, , 25F
灣新加坡都是漢人一定是一國一體一族﹐說到外蒙內蒙的
12/09 15:25, 25F

12/09 15:26, , 26F
時候可以不要沒理據就總扯他們是一體被誰吃一塊的嗎﹖
12/09 15:26, 26F

12/09 15:43, , 27F
rogergon, 哪個時代的長城? 如果是秦長城, 漠南可是幾乎都
12/09 15:43, 27F

12/09 15:44, , 28F
在秦長城以南
12/09 15:44, 28F

12/09 17:15, , 29F
可秦朝沒蒙古啊。我認為明長城就是中原跟蒙古的界線。
12/09 17:15, 29F

12/09 17:24, , 30F
秦朝有匈奴......
12/09 17:24, 30F

12/09 17:25, , 31F
是清帝國搶太大,這才使得繼承者有「固有疆域」的錯覺。
12/09 17:25, 31F

12/09 17:34, , 32F
因為蒙古在那立國幾百年了,要說蒙化也行,反正他佔的。
12/09 17:34, 32F

12/09 17:51, , 33F
有本事「固有疆域」就大,沒本事「固有疆域」就小
12/09 17:51, 33F

12/09 17:52, , 34F
所以誰佔的就誰的囉? 那抱怨甚麼?
12/09 17:52, 34F

12/09 21:18, , 35F
還是有點不一樣吧?
12/09 21:18, 35F

12/09 21:20, , 36F
難道我們不是搶了阿共跟日本的固有疆域?XD
12/09 21:20, 36F

12/09 21:20, , 37F
長城也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氣候分界。
12/09 21:20, 37F

12/09 21:22, , 38F
當初秦漢設的郡縣始終敵不過天候,回歸到游牧民族之手。
12/09 21:22, 38F

12/09 21:52, , 39F
所以烏拉山是遊牧民族跟農業民族的分界線,那俄國
12/09 21:52, 39F

12/09 21:52, , 40F
打西伯利亞是吃飽太閒嗎?
12/09 21:52, 40F

12/09 22:51, , 41F
當時的內蒙地方還是滿清直屬的,要算固有是真的滿固有的
12/09 22:51, 41F

12/09 22:53, , 42F
外蒙其實也有派駐官員,只是親密度太差,說分手就分手
12/09 22:53, 42F

12/09 22:54, , 43F
變了的心也無法挽留,誰叫新男友又壯又有錢呢
12/09 22:54, 43F

12/10 09:09, , 44F
俄羅斯打西伯利亞那算人擇,我說的是天擇。
12/10 09:09, 44F

12/10 09:11, , 45F
在古代你可以派兵鎮守,卻無法吸引人民去耕作長住。
12/10 09:11, 45F

12/10 09:12, , 46F
現代交通發達,又多了礦產等選項,自不可同日而語。
12/10 09:12, 46F

12/10 09:28, , 47F
呃…很多時候沒有選擇,是失守不是用腳移民了,河套其實很
12/10 09:28, 47F

12/10 09:28, , 48F
肥沃的,洪流帶來黃土高原的泥沙形成沖積平原,地格多加一
12/10 09:28, 48F

12/10 09:28, , 49F
個麵包啊!黃河是古中國文化主流不是沒原因的。但維持邊防
12/10 09:28, 49F

12/10 09:28, , 50F
不是只有種田的問題,有時你只會種田也是個問題
12/10 09:28, 50F

12/10 09:47, , 51F
哪來的天擇, 漠南是河套平原, 戰國時代就能耕種了
12/10 09:47, 51F

12/10 09:52, , 52F
rogergon要不要地圖先去看一下, 搞清楚內蒙是哪裡?
12/10 09:52, 52F

12/10 12:59, , 53F
我很清楚,內蒙不是只有河套,而且年雨量500mm以下。
12/10 12:59, 53F

12/10 13:12, , 54F
有黃河可以灌溉 不需要靠下雨
12/10 13:12, 54F

12/10 13:30, , 55F
很清楚就不會說內蒙因為天擇沒辦法耕作了
12/10 13:30, 55F

12/10 23:10, , 56F
黃河還真是carry啊XD
12/10 23:10, 56F

12/10 23:39, , 57F
聽說華北在戰國以前年雨量將近1000,能生產稻米和桑竹
12/10 23:39, 57F

12/10 23:41, , 58F
那時的內蒙可耕可牧一點也不奇怪,難怪秦長城較明更偏北
12/10 23:41, 58F

12/11 22:18, , 59F
華北在秦漢之前雨量比現在多 更早以前甚至還有原始森林
12/11 22:18, 59F

12/11 22:19, , 60F
均溫高 而且溼潤 應該是把樹砍掉後不易集水又無法防止
12/11 22:19, 60F

12/11 22:20, , 61F
蒙古高原的風吹沙 造成大量地貌跟氣候變遷
12/11 22:20, 61F

12/11 23:11, , 62F
華北以前有大象犀牛什麼的
12/11 23:11, 62F

12/20 20:44, , 63F
內蒙德王組蒙疆自治政府隨日本戰敗倒台
12/20 20:44, 63F
文章代碼(AID): #1MPml3V8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Pml3V8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