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劉銘傳鐵路台北-桃園段路線問題

看板historia作者 (奶茶將 小寰™)時間8年前 (2015/08/05 15:21), 編輯推噓14(14011)
留言25則, 1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einstean (台北捷運世界一流)》之銘言: : 原本是在鐵道板問的,想說這跟台灣歷史有關故轉來問問看。 : https://goo.gl/UI2llc : 大家都知道清代舊線因路線標準不佳而改道, : 但是劉銘傳又不是白癡,他一定也知道從板橋 : 樹林鶯歌到桃園的路線標準會比較好。 不是這樣的。 我曾經沿著清代舊線騎單車。在 GPS 上重現這條清朝鐵路路線,可知 現在的桃園站的位置與舊臺北車站的連線。是個相對直線的點對點連線。 這是1個相當合理的鐵路設計。 日本改線以後,新路線一離開臺北就呈現一個很可怕的90度轉彎,一般 而言,任何的鐵路路線都不會這麼設計。於是,新路線之所以要更換路線 主要是上林口/桃園臺地的坡度與機車牽引力的考量。簡單說,就是藉由 繞路來取得比較平緩的爬坡。 日本改線還不只改了一次。而是改了兩次。鶯歌那裡原來的路線,又再度 因為有列車或車廂脫鉤滑回鶯歌站而造成嚴重事故,於是又改了一次。第 2次改線,在列車準備進鶯歌站的地方,出現了一個不尋常的左轉。先轉入 比較平緩的鶯歌車站,然後改1個超巨大的轉彎換取往桃園站的坡度。 從地圖資料顯示,清代的鐵路路線其實是很合理的。但日本改線所謂的路 線標準不佳原因是直接從臺北走原來的路線上林口/桃園,這樣坡度太陡 了。而路線品質不佳也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在日本南下的過程中,在打類坑 附近發生了戰役。 「樹林抗日義勇團率先起義阻止倭寇南侵─ 包圍車站奪其軍糧,破壞鐵路」 參:樹林十三公抗日事件 結合原本鐵路的「坡度」與路線問題,以及實質在乙未戰爭的各種連續戰爭 後續的摧毀後。日本選擇另外一條路線是另外1種意義上的合理。於是這個 改線在臺北與桃園端都留下離開原本端點的轉彎。臺北桃園的位置關係是東西 關係。臺北-萬華-板橋-樹林-鶯歌-桃園的關係是,先向南走,再向西走, 再向北走。 因此,說劉銘傳會認為這種繞遠路是1種「路線較好」是不可能的。真實的 情況是劉銘傳根本不可能考慮這種繞路超遠的情形。另外,以劉銘傳當時的 鐵路技術,從鶯歌上桃園可能根本就蓋不出來。因此,由上述2點原因即可知, 一方面劉銘傳從未考慮過走萬華方向,二方面若清朝當時真的走這個方向, 在鶯歌到桃園段可能修築上真的會非常困難,不要說要蓋到新竹,以當時技術、 人與物力,可能最終臺灣的鐵路只能蓋到桃園。 三方面,鶯歌、三角湧,再往裡面一點的大嵙崁以上可是番地。大豹番等可是 超強悍的原住民。對清朝而言,把鐵路沿溪谷往上築,築在太靠近原住民的地 方實在是不太合理。 因此綜合上述,可知劉銘傳完全沒有道理使用日本使用的路線。相反的,在 劉銘傳的時代所採用的路線就當代而言是合理的。對日本而言,清代的路線早 已殘破,在需要再重新築路1次的狀況下,日本選技術上可行,而對自己有利的 路線是很合理的。 這裡所謂的有利也包括了跨淡水河與跨新店溪問題。雖然日本的新路線看似 需要築3座橋,但工程難度比較低。相反的,當代要在淡水河的寬度上築橋,和 在新店溪的寬度上築橋,先南下到達新店溪,所需築橋的難度就變得比較低。 劉銘傳的路線一但下大雨或者真有洪水,跨淡水橋的鐵路遇到洪水,鐵路就 斷了的機會是很高的。考量種種因素。雖然離開臺北車站後出現了1個巨大的 轉彎,同時臺北-桃園段相當於繞遠路才到達桃園,但對日本而言,這樣的新路 線是「品質比較好的」。 以上。 : 我想了兩個可能: : 1.艋舺居民不願讓火車經過,而大稻埕的居民願意。 : 2.走板橋樹林鶯歌要蓋三座橋,原本路線只要蓋一座。 : 不知道還有沒有其他可能? : 網路和書本都找不到清代鐵路會這樣蓋的原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5.20.18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38759260.A.97D.html

08/05 15:31, , 1F
08/05 15:31, 1F

08/05 16:19, , 2F
08/05 16:19, 2F

08/05 16:47, , 3F
番地其實問題不大,他哪年代已經連大嵙崁烏塗窟(不是石碇
08/05 16:47, 3F

08/05 16:47, , 4F
哪個)也有拓墾組織穩定紮根。我想主要還是地形問題,沿山
08/05 16:47, 4F

08/05 16:47, , 5F
沿溪鋪設又貴又麻煩,而且哪一線人口其實很稀少。
08/05 16:47, 5F

08/05 16:53, , 6F
而且當時龜崙社原本盤據阻礙的問題也解決了,現在的萬壽路
08/05 16:53, 6F

08/05 16:53, , 7F
雖然是後來拓寬的,原本地形也是相對平緩好走的。大嵙崁沿
08/05 16:53, 7F

08/05 16:53, , 8F
線是立基於河道航運發展的城鎮,但道路狀況就比較糟糕
08/05 16:53, 8F

08/05 17:06, , 9F
明理
08/05 17:06, 9F

08/05 17:42, , 10F
很多路段蓋好之後都有改線,崎頂、楊梅、湖口...etc
08/05 17:42, 10F

08/05 18:40, , 11F
很棒的分享
08/05 18:40, 11F

08/05 18:46, , 12F
如果走萬華板橋新海橋新莊迴龍龜山桃園這路線會不會好些
08/05 18:46, 12F

08/05 18:47, , 13F
現在有高鐵了其實也沒差若台鐵走這條可能新莊也沒捷運
08/05 18:47, 13F

08/05 19:36, , 14F
推。歷史研究需與地理相輔相成
08/05 19:36, 14F

08/05 19:53, , 15F
08/05 19:53, 15F

08/05 19:54, , 16F
++
08/05 19:54, 16F

08/05 20:19, , 17F
不太認同 世界上其實很多火車站都是出站一個大彎的 例如
08/05 20:19, 17F

08/05 20:21, , 18F
羅馬Termini總站往北的火車 出站後得繞180度才能進入主線
08/05 20:21, 18F

08/05 20:23, , 19F
鐵路路線由於考慮站台、列車儲車軌等設計 以及配合地型,
08/05 20:23, 19F

08/05 20:23, , 20F
城市發展 本來就可能有許多組合的可能性....
08/05 20:23, 20F

08/05 20:30, , 21F
推 本人受黨國遺毒教育太久 這些我都不知道XD
08/05 20:30, 21F

08/05 20:30, , 22F
不過有沒有圖可以參考???
08/05 20:30, 22F

08/05 23:08, , 23F
萬華~板橋或萬華~新莊,都會跨入萬華黃氏勢力範圍
08/05 23:08, 23F

08/06 03:10, , 24F
08/06 03:10, 24F

08/06 12:32, , 25F
強!
08/06 12:32, 25F
文章代碼(AID): #1LmRbSbz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LmRbSbz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