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美國與英國的外交關係

看板historia作者 (小潔我愛妳)時間9年前 (2015/02/21 11:4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Nakata0911 (夏亞 阿茲納布 )》之銘言: : ※ 引述《peter0987 (Peter)》之銘言: : : 大家都知道目前美國跟英國在外交上是盟友關係, : : 不過我在想英美兩國曾經因為獨立戰爭, : : 使得兩國的關係陷入交惡,即使戰爭結束, : : 美國與英國的關係應該也不會馬上變好, : : 所以我想請教美國跟英國的是從什麼時候或者是從什麼事件開始, : : 兩國的外交關係開始變好的? : 1. 國際貿易利益是美國外交的核心價值 : 雖然是由戰爭中獨立出來的 : 但是美國建國初期還是有很多的社會菁英心中是非常憧憬英國制度與文化 : 在政治上的表現就是聯邦黨(Federalist Party) : 這時期的美國與英國間雖然在外交關係上不甚友好,邊界糾紛不斷 : 但是雙方卻是互相最大的貿易夥伴(大部分的貿易商也都支持聯邦黨) : 雖然到了1812年二次獨立戰爭後,聯邦黨失勢,從此消失在政壇。 : 但並沒有影響到美國與英國間強大的貿易所帶來的紐帶。 : 因此即便是民主黨人的門羅總統 : 也會同意英國首相喬治坎寧的建議,採行「美洲人的美洲」,也就是門羅主義。 : 以當時美國的軍力,要是沒有皇家艦隊的協助,根本無法限制西班牙與法國諸國。 說國際貿易利益就是美國外交的核心價值有點太過武斷 不如這樣說吧 當時的英國依然是全世界最強海權 如果美國不跟英國合作 美國貨是無法走進歐洲市場的 英國光是海上封鎖就封死了美國 或許應該反過來說 國際貿易利益是英國外交的核心價值才對 因為英國必須要依賴北美的原物料進口 所以英國就算失去母國的地位 也願意快速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合作協議 因為說難聽點 英美關係戰前戰後除了改變了地位外 其他貿易結構一點都沒變化 而且英國過去收不了美國貨物" 國外關稅 " 現在可不是同一個家了 可以比照外國收稅 美國商人也不能抗議了 : 2. 邊界與內戰糾紛 : 1818年的協定中奧勒岡是英美共管,但是隨著該地美國移民漸多, : 美國併吞該地聲浪極高,到了1846年完成了以北緯49度線完成美-加國境 : 英國與美國的邊界紛爭正式告一段落 : 南北戰爭期間,雖然英國時常擅自違背中立原則,販賣軍火給南方政府 : 但英國社會對於南方政府的奴隸政策很是反彈 : (過去常常是英國政府對美國政府抗議的主題) : 1863年北軍對英國再次抗議後,英國遵守中立原則 問題是英國很依賴南方的棉花啊 英國在後期不支持南方是因為埃及棉接上了空檔 : 3. 英國光榮孤立的轉變 : 其實英國跟美國都一樣,他們的外交政策主軸就是貿易政策 : 也就是後世所稱「孤立主義」的外交路線 : 而且他們很驕傲的自認在外交政策上可以跳脫歐陸貴族的爾虞我詐,甚至居高臨下 : 但是英國在德國統一之後 : 逐漸感受到自己在國際社會上地位不再 : 特別是俾斯麥在1878年與1885年各主導了一場柏林會議 : 其中1885年的那場又稱西非會議 : 是由比利時王室委託俾斯麥處理西非剛果河流域的國際領域 : 讓英國感受到自己在殖民界的國際優越地位不再 : 加上全球戰略的經費壓力遽增 : 而1878年的柏林會議讓俄羅斯自巴爾幹轉向遠東 : 有恐俄症的英國為了持續保持封鎖政策 : 開始改變孤立政策 : 除了與日本結盟外,另外就是在1898年由殖民部長張伯倫提議 : 聯合美國在中國問題上共同提出「門戶開放」 : 並於1900年由美國國務卿海約翰發出各國同意之照會 : (海約翰是1897年的美國駐倫敦公使) : 同時英國在美西戰爭間也選擇了對美善意中立 : 英美關係因而進入柏金斯(Bradford Perkins) : 所謂的「偉大的和睦」(The Great Rapprochement) 英國當時可不是孤立主義 而是" 獨霸主義 " 當英國的工業與海外殖民地是世界最大的時候 英國是到處得罪人的 但是英國在1880年第一次波爾戰爭暴露出的軍事無能讓人重新的懷疑英國的能力 打一個小邦居然打出了快10: 1 以上的戰損 還死了將軍在戰場 第一次波爾戰爭英國打的灰頭土臉 而第二次波爾戰爭更打的慘勝 還虐死被俘的婦幼 引發全歐撻伐 非洲殖民競爭又得罪了法蘭西 兩邊差點打出來 就算法蘭西在普法戰爭敗給了德國 也沒減少法蘭西對英國的敵意 跟俄羅斯在阿富汗的危機 跟德國在巴格達鐵路的對抗 波爾戰爭得罪了尼德蘭人( 波爾人是尼德蘭殖民後裔 ) 英國在全世界都沒朋友 這不是孤立主義 是葉問主義 朕還要打十個 英國會跟日本結盟 是因為要對抗俄羅斯 而且也是沒朋友的辦法 歐洲各國都不跟英國玩 一直到了日俄戰爭俄國戰敗 德國引發了摩洛哥危機 法國開始先跟俄國結盟 然後英國才慢慢的靠向法俄同盟 而且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 沒有一個國家能確定英國會不會站在法俄協約這邊 因為英法協約跟英俄協約內容都沒包含英國應該參戰幫助盟友 所以一戰的時候 英國參戰的理由是" 比利時被侵犯 " 而不是啥英法俄協約( 所以這點很多人會弄錯 以為一開戰就是兩邊分明 ) 英國會參戰的主要原因還是在" 真的怕到最後沒朋友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1.7.213.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24490334.A.FEB.html

02/21 21:03, , 1F
c大或k大可以再來寫一篇 歐陸學園名人榜"我的朋友很少"
02/21 21:03, 1F

02/22 16:57, , 2F
大家都嫉妒最有錢的大小姐
02/22 16:57, 2F
文章代碼(AID): #1Kv_zU_h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Kv_zU_h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