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這個男人,讓世界上多了一種味道。

看板historia作者 ( )時間9年前 (2014/10/13 19:00), 9年前編輯推噓23(23066)
留言89則, 2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http://world.yam.com/post.php?id=2655 這個男人,讓世界上多了一種味道。 他叫池田菊苗(1863-1936),曾經擔任東京帝國大學的化學教授。1908年,他從日本人喜 愛的昆布料理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味覺,叫做「うま味」(umami),中文或者叫做鮮味。 在這之前,科學家認定的味覺只有四種:甜、酸、苦、鹹。池田菊苗的うま味,成為了第 五種,不過英文中也找不到相應的詞彙,只能按照日文發音,稱它為umami。 池田菊苗不只發現了新的味覺,他還發現了製造這種味覺的方法。1908年的夏天,他以此 取得專利權,並且和企業家好友鈴木三郎助合作,成立了一家名叫「味之素」(Ajinomoto )的公司,並從隔一年開始大量產銷這種新的調味料──今天我們熟知的味精。 只是,味精剛登場的時候,日本的家庭主婦並不怎麼買單,大家似乎還是習慣傳統的料理 方式。 為了讓味精進入一般家庭,味之素開始大打廣告,看準了20世紀初年,正在學習西化的新 一代日本女性。他們打著「科學」「衛生」「簡便」的旗幟,商請當時知名的美食作家代 言,甚至直接走進校園,把樣品跟食譜,送給新娘學校的女學生們。 這種策略果然奏效,從1930開始,味精不僅開始在日本家庭中普及,連一些高級餐廳也開 始使用。不過,許多廚師剛開始並不願意承認──大廚怎麼能跟一般家庭主婦一樣呢? 不過味精在台灣可就不一樣了。根據當時味之素公司的紀錄,台灣人不分男女老少、貧富 貴賤,都很喜愛加了味精的食物,味之素公司甚至不用煩惱行銷策略。 台灣人之所以對味素接受的這麼快,要歸功路邊攤──他們是使用味素的主力。除此之外 ,傳統中國料理,也比較習慣在食物中添加各種調味料。 雖說如此,味之素在當時的中國卻沒能順利開拓市場。最主要原因,是中國人自己開了一 家味精公司。 這家公司名叫「天廚」,1923年在上海設立。他們仿造味之素的包裝,但在廣告中強調「 愛用國貨」,再加上相對低廉的價格,終於把味之素打得落花流水。 幸好,味之素雖然在中國市場碰壁,卻在美國找到另外一片天。當時美國流行罐頭食物, 為了不讓罐頭食物食之無味,這些公司大量添加了化學調味料,當然,也包括了味精。 後來中式餐館在美國越來越普及,添加味精也成為美式中華料理的一大特色。 只不過,到了二次大戰之後,味精在美國的地位卻受到嚴重挑戰。 1968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了一封讀者來 信。一位署名Robert Ho Man Kwok的醫生說,他最近在中國餐廳吃完飯後,都覺得身體不 適。 這封投書意外地引發了許多共鳴,許多美國人紛紛寫信,宣稱他們也遇到了同樣的困擾, 在吃完中餐後容易頭痛、頭暈、心悸。 至於這個特別的症狀,最後被命名之為「中國餐館症候群」(The Chinese Restaurant Syndrome)── 儘管六十年前,味精是位日本人發明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6.161.9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historia/M.1413198050.A.9B3.html

10/13 19:10, , 1F
現在味精不是說ooxx,好像沒什麼家庭在用了
10/13 19:10, 1F
※ 編輯: shinshong (61.56.161.98), 10/13/2014 19:10:34

10/13 19:11, , 2F
傳統那種味精,我家是沒在用了,小吃攤倒是還很常見
10/13 19:11, 2F

10/13 19:12, , 3F
一般家庭應該是用烹大師那種調味粉比較多?
10/13 19:12, 3F

10/13 19:49, , 4F
雞粉,骨粉,鮮魚粉(烹大師之類的)搶佔味精市場,主要原
10/13 19:49, 4F

10/13 19:49, , 5F
因就是中國餐館症候群的影響。我在家中煮飯也很少用味精
10/13 19:49, 5F

10/13 19:49, , 6F
,一包味王味精用了兩年有餘,主要是大家都有味精不健康
10/13 19:49, 6F

10/13 19:50, , 7F
的想法
10/13 19:50, 7F

10/13 19:50, , 8F
我個人是不認為這些調味料真能比較健康
10/13 19:50, 8F

10/13 19:52, , 9F
古早時代買票流行用味精....
10/13 19:52, 9F

10/13 20:15, , 10F
其實那些癥狀應該是味精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鹽導致的鹽攝入
10/13 20:15, 10F

10/13 20:15, , 11F
偏高導致的吧。
10/13 20:15, 11F

10/13 20:23, , 12F
味精有毒論在1990年代被推翻了 但不能否認某些人有過敏症狀
10/13 20:23, 12F

10/13 20:25, , 13F
雞粉那些東西主要成分仍是麩胺酸 老實說 吃味精還比較好
10/13 20:25, 13F

10/13 20:26, , 14F
現在發酵法的味精是天然的 雞粉那些為了提味一定是人工的
10/13 20:26, 14F

10/13 20:30, , 15F
其實麩胺酸這東西在哪裡都會吃到 從小母乳就有 他是人體神
10/13 20:30, 15F

10/13 20:31, , 16F
經傳導物質的重要成分 不去吃反而影響記憶跟學習能力 所以
10/13 20:31, 16F

10/13 20:32, , 17F
適量吃味精無妨 不要過量就有 但過敏症狀者不吃較好 反正從
10/13 20:32, 17F

10/13 20:33, , 18F
其他食物還是吃的到麩胺酸 (早先味精是從小麥麵筋提煉)
10/13 20:33, 18F

10/13 20:35, , 19F
最近南方公園一集就是諷刺麩胺酸有毒的說法 從小麥麵筋提煉
10/13 20:35, 19F

10/13 20:36, , 20F
的麩胺酸有毒的話 西方人早死光了 http://goo.gl/18pCGC
10/13 20:36, 20F

10/13 20:37, , 21F
而本文1968年那篇paper是一位病理學家的研究 他給小白鼠
10/13 20:37, 21F

10/13 20:37, , 22F
以注射方式給予的味精,相當於50公斤體重的成人,一天要吃
10/13 20:37, 22F

10/13 20:38, , 23F
下125公克味精,這個用量在人類的日常生活中不可能發生
10/13 20:38, 23F

10/13 20:38, , 24F
這篇paper出來後,後來東西方以美國、日本及台灣的學者為主
10/13 20:38, 24F

10/13 20:39, , 25F
進行老鼠、猴子、人體等實驗,都無法證實味精有其毒性的說
10/13 20:39, 25F

10/13 20:39, , 26F
法,只能承認部分人士對於味精具有過敏症狀(中國餐廳症)
10/13 20:39, 26F

10/13 20:40, , 27F
儘管如此,味精有毒的觀念在反味精團體推波助瀾下根深蒂固
10/13 20:40, 27F

10/13 20:41, , 28F
目前有關味精的研究重點,在於探討味精的味道。有人將味精
10/13 20:41, 28F

10/13 20:41, , 29F
的「鮮味」,稱為傳統四種味覺(甜鹹苦辣)之外的第五種味
10/13 20:41, 29F

10/13 20:42, , 30F
道,那麼人類感受味精的味蕾,究竟在那裡呢?感覺到以後透
10/13 20:42, 30F

10/13 20:42, , 31F
過神經,傳導至腦部的生理機轉又為何?有關味道的生理學的
10/13 20:42, 31F

10/13 20:42, , 32F
研究,成為現今研究味精的主流,而非毒性的問題
10/13 20:42, 32F

10/13 20:46, , 33F
引自《黃伯超先生傳:台灣營養學研究領航人.本土醫學教育
10/13 20:46, 33F

10/13 20:47, , 34F
改革先驅》(台北:前衛,2012年)
10/13 20:47, 34F

10/13 21:27, , 35F
傳統味精=glutamin,現在則多了guanine+inosine
10/13 21:27, 35F

10/13 21:28, , 36F
就胺基酸,或核酸
10/13 21:28, 36F

10/13 21:49, , 37F
麩胺酸本來就是胺基酸的一種 味精monosodium glutamate,MSG
10/13 21:49, 37F

10/13 21:54, , 38F
另外這篇文章提到 中國仿味之素的公司 這公司其實很~~~~~多
10/13 21:54, 38F

10/13 21:55, , 39F
戰後臺灣也一堆:味全、味全、味丹、天鵝、大王、津津、全王
10/13 21:55, 39F

10/13 21:56, , 40F
都是仿味之素包裝 當然那時候已經不是日本統治 國內開始自
10/13 21:56, 40F

10/13 21:56, , 41F
製的關係
10/13 21:56, 41F

10/13 22:09, , 42F
味王:
10/13 22:09, 42F

10/13 22:10, , 43F
阿對味王,我打了兩次味全XD
10/13 22:10, 43F

10/14 00:16, , 44F
中國餐館症候群其實被認為空氣,酒精跟其他氣味影響較大
10/14 00:16, 44F

10/14 00:17, , 45F
臨床有人找自認有症候群的人進行雙盲測試,結果沒有顯著
10/14 00:17, 45F

10/14 00:19, , 46F
差異,是先不知道的話,自認患者其實分不出是否吃到味精
10/14 00:19, 46F

10/14 00:20, , 47F
中國餐館症最終被定位為某些人的「過敏」症狀 也確實存在
10/14 00:20, 47F

10/14 00:20, , 48F
2005年左右美國學者在美國東(哈佛大學)、西(洛杉磯大學
10/14 00:20, 48F

10/14 00:21, , 49F
、加州大學)、中部大學進行人體實驗,讓受試者先喝第一杯
10/14 00:21, 49F

10/14 00:22, , 50F
加了5公克味精的蕃茄汁(蕃茄裡面麩胺酸量相當多,蕃茄汁
10/14 00:22, 50F

10/14 00:22, , 51F
裡面加味精,味道比較調合,讓人可以喝得下去),半小時以
10/14 00:22, 51F

10/14 00:23, , 52F
紀錄是否有味精產生的不良症狀。有人反應覺得有點頭痛、臉
10/14 00:23, 52F

10/14 00:24, , 53F
稍微熱熱等。過一段時間再給他們喝第二杯沒有加味精,但味
10/14 00:24, 53F

10/14 00:24, , 54F
道和第一杯差不多的蕃茄汁,再紀錄症狀。結果本來說有反應
10/14 00:24, 54F

10/14 00:24, , 55F
的人,喝第二杯沒加味精的,還是會頭痛;有的第一次有反應
10/14 00:24, 55F

10/14 00:25, , 56F
第二次沒反應;有的第一次沒反應,第二次有反應。如此重複
10/14 00:25, 56F

10/14 00:25, , 57F
做第三次與第四次。結果發現真正每次吃了味精會頭痛、或是
10/14 00:25, 57F

10/14 00:25, , 58F
臉紅起來的人的比例降低很多。這個實驗的結論是,對味精真
10/14 00:25, 58F

10/14 00:26, , 59F
正有反應的人的確有,只是比例不高
10/14 00:26, 59F

10/14 00:27, , 60F
我有次做完演講 底下馬上有人跑來跟我說她食用味精有嚴重的
10/14 00:27, 60F

10/14 00:27, , 61F
症狀 最後甚至暈倒 但遇到這種情形真的很少就是了 一般人
10/14 00:27, 61F

10/14 00:28, , 62F
在正常用量內可以安心食用 現在營養師說不要吃 是在天然的
10/14 00:28, 62F

10/14 00:28, , 63F
尚好觀念下 說任何的食品添加物都不要吃 而不是說味精有毒
10/14 00:28, 63F

10/14 00:30, , 64F
看了南方公園時在演譯得很好 現代人喊不要吃味精 卻吞下
10/14 00:30, 64F

10/14 00:31, , 65F
大量奶油和肉類 完全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10/14 00:31, 65F

10/14 00:32, , 66F
更何況奶類跟肉類裡面也是有麩胺酸
10/14 00:32, 66F

10/14 00:41, , 67F
這篇可轉化學版XD
10/14 00:41, 67F

10/14 00:48, , 68F
算是味精的學術史 以及營養知識在傳遞過程出現極大落差的
10/14 00:48, 68F

10/14 00:49, , 69F
問題
10/14 00:49, 69F

10/14 09:06, , 70F
只有4種?那麼辣味呢?
10/14 09:06, 70F

10/14 09:10, , 71F
辣味是痛覺吧
10/14 09:10, 71F

10/14 12:47, , 72F
"辣"是皮膚也可以感受的 不歸在"味覺"
10/14 12:47, 72F

10/14 13:23, , 73F
皮膚也可以感受到鹹味啊。特別是受傷的時候。
10/14 13:23, 73F

10/14 13:50, , 74F
那樣依然是痛覺啊= =
10/14 13:50, 74F

10/14 13:54, , 75F
辣就是痛
10/14 13:54, 75F

10/14 14:08, , 76F
哀~~我媽就是被洗腦說味精不好。完全不加,吃東西沒味道
10/14 14:08, 76F

10/14 14:42, , 77F
不加味精怎麼會沒味道?讓食物有好味道除了味精外,方法
10/14 14:42, 77F

10/14 14:42, , 78F
多的是
10/14 14:42, 78F

10/14 15:03, , 79F
ㄧ般會加糖取代,雖然味道還是不同於味精,不知台南是不
10/14 15:03, 79F

10/14 15:04, , 80F
是也用大量糖代味精
10/14 15:04, 80F

10/14 16:18, , 81F
辣是神經末梢痛感﹐澀是神經末梢收縮感。
10/14 16:18, 81F

10/14 16:21, , 82F
台南食物較甜 大量糖 vs 味精發明年代根本不同 如何取代
10/14 16:21, 82F

10/15 11:40, , 83F
南部食物偏甜的原因與味精無關吧
10/15 11:40, 83F

10/15 22:58, , 84F
哇勒 天廚1923年就有了喔?
10/15 22:58, 84F

10/15 23:00, , 85F
跟調理包大廠那個天廚是同一家嗎?
10/15 23:00, 85F

10/17 22:53, , 86F
這是為什模味精在老上海話中說"味之素"的原因嗎
10/17 22:53, 86F

10/20 10:56, , 87F
辣不一定會痛吧。微辣就不會了。
10/20 10:56, 87F

10/20 12:23, , 88F
是說我看對岸的書他們直接翻成鮮味(?
10/20 12:23, 88F

10/20 19:48, , 89F
台灣也是叫做鮮味
10/20 19:48, 89F
文章代碼(AID): #1KEx3Ycp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KEx3Ycp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