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有關破音字

看板historia作者時間12年前 (2012/07/16 23:18),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時間不夠我完整回覆你,我先回覆一部分 ※ 引述《Getbackers (逆轉思考全壘打!!)》之銘言: : 日前重新溫習以前的課本時,看到"冒頓單于""月氏"等單字 : 自然想起從前老師們諄諄教誨這兩個詞是破音字,要念 : "ㄇㄛˋ ㄊㄨˊ ㄔㄢˊ ㄩˊ"和"ㄖㄡˋ ㄓ" 破音字最常見的狀況,是古代漢語發音隨時代改變,造成較早漢字表記發音的漢字, 無法符合較晚漢語的發音,只好另外標註例外發音,企圖保留較早時期的漢語發音 (較早的反切發音,用較晚的漢語加以發音,所製造出的破音字, 常常發生破音字比原發音還更偏離古音,或是兩者都偏離古音,等問題) : 後來想到有人說台語很接近中原古音,便試著用台語唸唸看時,驚訝的發現 : ,"冒頓單于""月氏"的台語發音,近似"ㄇㄛˋ ㄊㄨˊ ㄔㄢˊ ㄩˊ" : 和"ㄖㄡˋ ㄓ"的發音。 根據 蒲立本的《上古漢語的輔音系統》提出的擬音 月氏 ngwat teh 單于 dan hwah 註:這兩例所有的h都是濁音h,無法正常顯示,正確的顯示在這裡: http://en.wikipedia.org/wiki/Voiced_glottal_fricative 月/肉 發音歧異除了破音,還有字形混淆的因素, 上古漢語 肉nhuk 在晚唐去鼻音化以前,兩者的聲母都是鼻聲母很類似,韻母則一直歧異很大。 "冒頓"則可能是匈奴語借自印歐語系伊朗語支 baγatur"英雄", 中古漢語擬音是m@k tw@n 。 "頓"字的-n -r互轉,或是入聲化 -n -t 互轉(如吐蕃t'u p'jon 音轉成Tibet)等現象 在外語譯名與音變有時會發生,詳細機制待探討 : 因此就歸結一個小結論,很多破音字其實並非破音字,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的 : 便只有一個發音。而發明這些名詞的史官們也都秉持著"我手寫我口"的精神, : 以最接近的字來寫下他所聽到的陌生名詞。但被扭曲的其實是現代官方的北京 : 話,才會讓不是破音字的字變成破音字。 上古漢語發音逐漸改變,複輔音聲母到東漢逐漸退化,就已經有大量破音字, 隨著時代越晚,破音字越多,中古直到現代北京官話則發音歧異越來越大 : ----------------------------------------- : 另外像"滑"這字,北京話唸"ㄏㄨㄚˊ ","滑稽"時卻要唸"ㄍㄨˇ"。但用 : 台語發音時就只有"ㄍㄨˇ"一音,所以"ㄍㄨˇ"這音才是原本唯一的音吧。 台語 骨 kut4 (陰入聲) 滑kut8(陽入聲) 台語陽入聲的聲母在中古漢語是全濁/次濁, 台語陰入聲的聲母在中古漢語是全清/次清, 其實已經暗示這兩個字在中古的聲母已經不同了。 上古時代,滑古兩字韻母相同,聲母相近但是不完全相同 中古時代,滑古兩字韻母已不相同,聲母也不相同 東漢說文解字: 骨,古忽切 (上古中古見母,k-) 滑,戶八切(上古匣母 grw-, 中古匣母γ-) 我用上古漢語擬音資料庫回答你: http://starling.rinet.ru/cgi-bin/query.cgi?basename= %5Cdata%5Cchina%5Cbigchina&root=config&morpho=0 Character: 滑 周以前 Preclassic Old Chinese: grūt 周 Classic Old Chinese: grw@t 西漢 Western Han Chinese: grw@t 東漢 Eastern Han Chinese: grw@t 南北朝早期Early Postclassic Chinese: gw@t 南北朝中期Middle Postclassic Chinese: gwi@t 南北朝晚期Late Postclassic Chinese: gwi@t 隋- 初唐 Middle Chinese: γwät Character: 骨 周以前 Preclassic Old Chinese: kūt 周 Classic Old Chinese: kw@t 西漢 Western Han Chinese: kw@t 東漢 Eastern Han Chinese: kw@t 南北朝早期Early Postclassic Chinese: kw@t 南北朝中期Middle Postclassic Chinese: kw@t 南北朝晚期Late Postclassic Chinese: kw@t 隋- 初唐 Middle Chinese: kot -- ╮(﹀_﹀")╭ 三支女大十一金三支女大十一金三支女大十一金三支女大十一金三支女大十一金 金一十大女支三金一十大女支三金一十大女支三金一十大女支三金一十大女支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71.143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71.143 (07/16 23:21)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71.143 (07/16 23:25)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71.143 (07/16 23:27)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71.143 (07/17 00:15)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71.143 (07/17 00:32) ※ 編輯: Geigemachen 來自: 118.168.171.143 (07/17 01:15)

07/17 04:20, , 1F
昏了昏了@@
07/17 04:20, 1F

07/17 09:39, , 2F
多謝詳解,可是古代史官們創詞時會想這麼多嗎?
07/17 09:39, 2F

07/17 12:55, , 3F
大家都是創後不理所以才麻煩
07/17 12:55, 3F

07/17 13:05, , 4F
就是沒想那麼多 後人才麻煩啊
07/17 13:05, 4F

07/19 10:16, , 5F
惡夢一場....
07/19 10:16, 5F

07/21 06:08, , 6F
說文裡的反切是後人加的 不是東漢的
07/21 06:08, 6F

07/21 06:11, , 7F
上古東漢的文獻好像沒有破音字的證據 最早是隋唐的經注
07/21 06:11, 7F
文章代碼(AID): #1G133YQI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文章代碼(AID): #1G133YQI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