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魏晉南北朝和唐宋相關問題

看板historia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3年前 (2011/06/13 01:11), 編輯推噓25(2501)
留言26則, 2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woodie226 (思瓜)》之銘言: : 今天早上看學校課本時感覺怪怪的 : 1.東晉時,王導輔佐讓東晉可以立足江南 : 課文說:「爭取吳地士族顧榮、賀循的支持 : ,與南渡士族合作...」 : 那麼王導是運用甚麼方法來進行合作? : 是西晉曾經用過的占田制蔭客制嗎? 東晉政權與吳地士族的衝突與合作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課本為了 簡化歷史,因此採用大師陳寅恪所簡化的歷史論述,把合作的功勞 都歸給了王導,事實上這是諸多因素綜合的結果,晉元帝司馬睿的 努力與功勞搞不好還比王導多,至少在王敦之亂前是如此。 王導一開始在僑、吳合作所扮演的角色,就是在琅邪王司馬睿身邊, 對江南士族進行文攻武嚇時的"文攻"一職,武嚇則由堂哥王敦(時任 揚州刺史)扮演,逼使顧榮、賀循等人拜倒在司馬睿的演習部隊旁, 這大概是309年西晉末年的事,比一般記載的時間要晚的多。 其實司馬睿與王導等人主要並不是靠著自身力量逼服顧榮等人,此時 馬與王(導)都還有一個頂頭上司,叫做東海王司馬越,他是八王之亂 (300-306年)的最後勝利者,因此也是西晉此時的最高權臣,就是他 派兵派人給司馬睿,要江南士族再次屈服於司馬越的控制,而司馬睿 只是他的江南代理人,相當於CEO的角色而已。 司馬越逼服顧榮等人並不是好心攏絡、給予利益的分贓,而是暴力統治, 要江南士族(顧氏、賀氏)與豪族(周處"除三害"的周氏、沈氏)出兵出糧 ,替他司馬越賣命打仗,一起對付"五胡亂華"的劉淵、石勒與漢人王彌 的流寇型軍隊。早在307年司馬越第一次逼服顧榮等人時,就用武力要挾 的半綁架方式,逼顧榮、周玘、紀瞻、陸玩等人往洛陽前進,結果走到一半 顧榮等人看苗頭不對,火速逃回家鄉(應該是帶著部曲武力回家),因此309年 司馬睿代表司馬越降服顧榮等,應該是代表既往不究的意思。但310年司馬越 又再次徵召江南大族為他服務,當中的吳興錢氏(大師錢穆為此族之後代)在途 中發動叛亂,因此讓其他人如賀循、杜夷(江北士族)又趁機逃回江南。司馬越 的心血盡付東流,加上各種事件的打擊,於是在隔年(311年)率領十萬軍力 離開洛陽時,一命嗚呼了,石勒趁機突擊,就把這隻西晉最後的大型武裝團 給徹底消滅,洛陽也因此在同年被劉淵、石勒攻破,是為"永嘉之禍"。 在司馬越死前,司馬睿就靠著江南豪族間的不和與對立,利用義興周玘(周處之子) 平定了錢氏的叛亂,311年司馬越與其十萬軍團消滅後,司馬睿趁著權力 真空,成為晉朝名義上的江南最高領導人,但是因為自身的北來武力幾乎 都在之前被司馬越給調走了,所以只好大量依靠江南的武裝力量,辟用 顧榮為自己的"軍司"(副手),地位應在王導之上。並且努力攏絡江南勢力 ,給予他們高官顯職,讓他們替自己平定不服從於自己的勢力(如淮南都督 周馥、江州刺史華秩因此被消滅),幸好江南武裝勢力多而雜,彼此間常有 一定的利害衝突,因此容易讓司馬睿與王導分化離間,所以在司馬睿的努力 攏絡下,多數江南的士族、豪族與寒門武將,正式效忠司馬睿,替之後東晉 的建立打下根基(317年司馬睿稱晉王,東晉成立)。 在312年之前,司馬睿為了試探江南士族並且表示自己的誠意,曾經用很 交心很坦承的口吻,對士族代表顧榮說:「唉,我現在寄住在別人的土地 上,給主人造成各種不便與問題,讓我常常慚愧內疚」("寄人國土,心常懷慚") ,顧榮聽了可能一半是感動,一半是出於靈巧圓滑的個性,立刻跪下回答說 「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願陛下勿以遷都為念」,表示說江南就是你司馬睿的家 ,我們接納你了,不需要故作客套,我們更不是你的潛在敵人。 雖然司馬睿算是努力跟江南士族裝熟套交情了,但是有時也會因為沒做功課 耍腦殘,結果踢到鐵板。像是另外在311年之前,司馬睿有次跟另一士族代表 賀循聊天時,對賀循開玩笑的問說:「我聽說孫吳的亡國之君孫皓,曾經用燒紅 的鐵鋸,鋸斷一個姓賀的脖子,這個被殺的賀先生跟你有什麼關係嗎?」賀循聽了 立刻崩潰大哭說:「他就是我老爸(賀邵)」。司馬睿當下羞的無地自容,知道 自己丟臉丟大了,因為在當時重視孝道的風氣下,不但提到對方父親的名字就 是沒禮貌和侮辱對方,更何況是開玩笑的提到對方先父的死狀。司馬睿為此把 自己關在房間裡三天,不敢出來跟士族見面。賀循大概是從此恨死司馬睿,312 年開始拒絕司馬睿的任何官職,稱病打死不出來做官,不管司馬睿如何寫信或是 親自到他家勸說,賀循就是鐵了心不理,一直到317年東晉成立時,才接受了太常 的官職,在家寫信回答朝廷禮儀的問題,不願上朝辦公。 如果說賀循被惹火還算是司馬睿腦殘不小心的結果,那313年江南最強豪族 周玘之死,就是外來政權壓迫本土人士的結構性因素所導致,勉強可說是小型 的"東晉版228"。311年永嘉之禍以後,中原士族與流民大舉南下過江,僑人 與吳人的衝突立即擴大,即使是"聞雞起舞"、"投楫渡江"的祖逖,剛率領流民 過江時,為了活下去,也只能在江南偷拐搶騙、燒殺擄掠,引起吳人的怨恨。 當時吳人罵僑人為「傖鬼」,族群間的衝突與歧視日益普遍,特別是312年初 司馬睿派吳姓士族紀瞻為統帥,打退石勒親自率領的流民軍團時,司馬睿不但 在江南站穩腳跟,也展現出中興晉朝的一定實力與威望,因此中原高門大量投靠 而被任用,使得吳人在官場的地位受到打壓。如312年底顧榮過世後,賀循因為賭氣 不爽,拒絕擔任顧榮生前的"軍司"一職,因此使得吳人的政治地位被僑人王導等 壓過,此時"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才終於初步形成(312年司馬睿派僑姓高門王敦 、周顗率領吳人軍隊占領荊州)。但這也使得江南豪族周玘怒火中燒,認為中央高位 多被僑人占據,吳人只能把持地方,一氣之下計畫殺王導等僑人"清君側",打算 恢復以吳人為主、僑人為客,共擁司馬睿的局面。結果計畫被司馬睿與王導識破, 用調虎離山計破解周玘的計謀,周玘因此被活活氣死,死前對兒子說:「殺我的人 就是這些傖鬼,你能替我報仇才是我兒子」。隔年(314年)周玘之子為父報仇謀反 ,結果仍然被王導用分化計謀輕鬆解決,證明僑人高超的分化、詐騙能力,絕非 吳人的勇悍與武力所能敵,此後十三年中,吳人大多數都在這種不爽但無力對抗 分化計策的局勢中度過,最後在327年約二十萬僑人武力(流民軍)大舉過江定居的 條件下,吳人徹底被僑人所宰制。 王導大概在313年初取得壓過吳人的地位之後,才真正開始拉攏吳姓士族,因為之前 王導一是地位不夠高,二是沒有駕馭吳人的資源與本錢。王導的方法仍不脫裝熟的 形式,只是似乎裝的誠懇許多,像是他特地去學說吳語、邀請吳姓士族吃飯、請求 和吳姓士族通婚,都說明他的努力與誠意。但面對王導的好意,早已不爽在心的吳姓 士族卻不領情,讓王導屢吃閉門羹,可以說拉攏的成效反而不如此前司馬睿,吳姓 士族不但拒絕通婚,收邀吃完飯後卻因為嘔吐生病,回信譏諷王導說他要給"傖鬼" 毒死了,這充分表現出輕視王導的態度。有學者認為此時吳姓士族排斥王導不一定 是痛恨僑人,而是不滿王導-王敦聯合代表的氣燄滔天(316年王敦稱霸荊州),故為 了證明自己不像吳姓豪族沈氏、錢氏那樣依附王敦,所以刻意跟王導劃清界線。 會有這樣的劃清界線的舉動,在於318年司馬睿稱帝後,對王導、王敦的猜忌 逐漸顯現出來,於是為了壓制琅邪王氏過大的權力,司馬睿對吳人進行部分拉攏、 部分釜底抽薪的辦法。首先拉攏吳姓士族,給予其"侍中"一職的高位,並讓他們 擔任"郡大中正"與州大中正,大力提高他們的門第;其次是為了對付王敦強大的 荊州兵,司馬睿以"發奴為兵"的方式,無償徵召江南大族的奴僕,當朝廷的士兵 。這招釜底抽薪嚴重傷害了江南豪族的利益(江南士族雖有傷害,但明顯沒有豪族 嚴重),加快了豪族沈充、錢鳳甚至周札倒向王敦的速度,最終在322年爆發了王敦 之亂。此時吳人分化成士族與豪族各自選邊站的內鬥局面,最後由晉明帝(司馬睿 之子)在324藉由北方流民軍與吳姓士族的幫助下,平定了王敦之亂,而吳姓豪族也 在戰爭中死傷慘重,幾乎被完全清除。 總之,在王敦之亂後,一方面因為吳姓豪族與寒門武將幾乎被和諧掉了(只剩陶侃 作為最後勝利者與存活者),一方面在三年後的327年爆發了蘇峻之亂,流民帥蘇峻 攻下建康並拷掠虐待僑、吳士族,於是吳姓士族終於徹底跟僑姓高門融合,在329年 平定蘇峻之亂後,共同分享東晉南朝的政治高位與特權利益。此後除了東晉末期與 蕭齊合共約二十年曾經出現僑人與吳人的衝突之外,剩下的二百四十多年中,僑、吳 士族可說是命運共同體,和衷共濟一同對抗內部與外部的敵人。 : 2.唐朝時,發生黃巢之亂把東南的經濟命脈打掉 : 課文說;「唐中葉爆發的安史之亂,晚唐、五代的戰爭紛擾, : 以及黃河多次決口氾濫,嚴重打擊北方的農作與經濟; : 南方則因較少戰爭破壞,相對安定繁榮,逐漸形成南勝於北的的局面 : 北宋承五代遺規定都汴京,也是為了漕運便利,易取得南方物資之故 : 在北宋亡於靖康之難後,宋室南渡,經濟重心徹底南移。」 : 這個地方有點搞不太懂 : 第一次上來問,不要噓我,觀念有錯請糾正,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0.182.227

06/13 01:52, , 1F
用力推
06/13 01:52, 1F

06/13 01:55, , 2F
專業推
06/13 01:55, 2F

06/13 03:01, , 3F
有看有推
06/13 03:01, 3F
※ 編輯: age317 來自: 218.160.182.227 (06/13 04:26)

06/13 07:59, , 4F
06/13 07:59, 4F

06/13 10:57, , 5F
很濃的台式省籍角度
06/13 10:57, 5F

06/13 11:51, , 6F
推~樓上有本事寫一篇出來再說..少引戰
06/13 11:51, 6F

06/13 12:07, , 7F
善。
06/13 12:07, 7F

06/13 12:14, , 8F
06/13 12:14, 8F

06/13 12:38, , 9F
推!
06/13 12:38, 9F

06/13 14:08, , 10F
檢舉FMANT嚴重推文引戰
06/13 14:08, 10F

06/13 14:29, , 11F
原來類似的招數 魏晉就在用了 妙招過了幾百年依然好用
06/13 14:29, 11F

06/13 14:35, , 12F
原po的論點主要來自中國學者,難道他們也愛用台式省籍角度
06/13 14:35, 12F

06/13 15:46, , 13F
有人打自己家人的臉啦 打的好痛好痛唷
06/13 15:46, 13F
唉 我用"勉強可說是小型的東晉版228",其實是怕被說關在象牙塔裡做學術, 但又不希望讀者與台灣現代史做過多的連結,所以才用"勉強"二字作形容, 不喜者還請見諒 ※ 編輯: age317 來自: 218.160.182.227 (06/13 21:04)

06/13 21:07, , 14F
推!
06/13 21:07, 14F

06/13 21:28, , 15F
06/13 21:28, 15F

06/13 21:56, , 16F
06/13 21:56, 16F

06/13 22:01, , 17F
06/13 22:01, 17F

06/13 22:35, , 18F
推 外來政權本來就是這樣操作 沒必要過度聯想
06/13 22:35, 18F

06/13 22:47, , 19F
06/13 22:47, 19F

06/13 23:50, , 20F
專業必推!!! 某樓不用過度聯想吧 TAKE EASY
06/13 23:50, 20F

06/14 01:00, , 21F
<(_ _)>
06/14 01:00, 21F

06/17 18:20, , 22F
看到陶侃又覺得陶家身世好悲壯...(曾孫潛乾脆隱逸了)
06/17 18:20, 22F

06/17 18:46, , 23F
天道酬勤,陶侃晚年也成為高級天龍人 世說新語才因此紀錄他
06/17 18:46, 23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1.243.131.182 (03/26 16:48)

01/31 13:42, , 24F
01/31 13:42, 24F

10/20 10:24, , 25F
有趣
10/20 10:24, 25F

12/18 14:23, , 26F
12/18 14:23, 26F
文章代碼(AID): #1DzFD1lL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zFD1lL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