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英譯本

看板historia作者 (Sympathy for the Devil)時間13年前 (2011/01/15 01:28), 編輯推噓16(16013)
留言29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l4611a (沁楓)》之銘言: : 其實我想問的是每次我在亞馬遜 : 都能搜到原文(以法德二語為主) : 的英譯本 也不知到是剛好要搜的書都有英譯本 : 還是說真的歐洲非英語系國家的書都有翻譯成英語 : 每年各種歷史領域研究(指較學術性的)的書層出不窮 : 真的都有可能翻譯成英語嗎 而且翻成英文 難道都沒有問題 : 都能翻得如同原文意思 其時每次都覺得好像任何語言的書 : 要翻成中文絕對10本有9本會出問題 : 有時候覺得 雖然要做深入的歷史研究 英文絕對不是唯一語言 : 但是會英文真的對各歷史領域至少有好的入門 老實說中文連對 : 中國史最多能看全世界一半的研究而已 我相信我這句話沒有言過其實 : 日文再加各國漢學的研究著作 絕對不比中文少 想想語言真的太重要 : 目前對西洋史有興趣 不知到現在練英文還來的及嗎 根據我個人經驗 老一輩做英語語系領域的老師 他們的英文程度搞不好沒有現在隨便一個外文系的學生好 這有很大的原因歸咎於當時的環境,使得這些老師其實都是出國唸書的時候惡補英文 回到國內後由於環境問題,英文隨之也接觸得比較少了,自然程度上也沒特別好 這種情況應該可以給你一點信心(?) 另外翻譯本的問題,每國的翻譯其實問題都差不多 哲學家Quine已經對翻譯的問題提出根本上的質疑,不過這邊我們先不鳥他 因為討論哲學是會被鎖文的。(衰小一點還會鬧上沒啥功用的公堂) 總而言之,英文的其他語言翻譯本其實並不是全部都可信,這點是確定的 例如,傅柯的著作,根據強者我老師的留法同學說法,某些英譯本糟到會法文的 覺得根本就曲解原意,中譯本反而翻得比較好的狀況。 另外就我個人的經驗,歷史研究雖然極度重視原始語言 但是如果是英文,又是美國的期刊或是美國人寫的著作的話 通常寫作方式很直接也很容易懂,頂多就查查單字唸比較慢一點而已 但是如果是該死的英國人就不一樣了 英國人寫起文章來講究優雅,常常使用一些艱深的單字(常用單字就能表現的)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是不是懷念古羅馬的榮光,還會喜歡賣弄拉丁文 加上英國人的語句結構常常是N個子句構成的,每每讀到都讓人覺得有種憤怒感(?) 如果是要研究英國史,我想這方面的問題要先告知您一下 至於是不是真的要使用到那麼多外國資料,這點的看法見仁見智 如果你的理論架構都是從中文著作看來的 我個人的意見是就引述中文著作即可,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 理論著作的原典也沒有那麼神,除非這個理論架構本身就沒啥共識 我們才要回去原典看看提出來的人到底在講什麼。 如果一個理論架構在中文學界本身就有共識,我必須認真告訴你 看原典肯定是浪費時間。就像我們學物理學不需要看自然哲學中的數學原理, 也不會需要看相對論原典。 但是在使用的資料方面,研究外國史的話,接觸到外文是不可避免的 以下也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僅供參考,我個人研究的是美國現代史,所以 這經驗不適用於研究更早時期的狀況。 通常現代史,歷史學引用的次級資料,不外乎統計數據,傳記,報刊雜誌報導 訪問,除了傳記之外,多數的資料,用的英文在我看來算是平易近人 加上討論這些問題的著作多半也是現代的英文寫法,所以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是更早之前的時代,語言深度的差異就會顯現出來 這也是為什麼臺灣的世界史研究多半集中在近現代英美的原因(17~21世紀) 太古老的(EX:莎士比亞)英文,研究者其實無力應付。 拉里拉雜說了一堆,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如果不以研究為志業,僅僅只是興趣的話 我倒是有句忠告:「珍惜生命,遠離研究。」 臺灣有很多很好的歷史翻譯作品,作為興趣的話足夠你打發n年的時間 但是一但進入研究,光是解決資料的矛盾跟提出符合邏輯的解釋 就可以讓你白頭髮多生n條。 只是想學好語言的話,千萬別來研究所。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5.206.213

01/15 02:07, , 1F
(淚推 「珍惜生命,遠離研究。」
01/15 02:07, 1F

01/15 02:15, , 2F
淚推該死的英國人那部分 英國人的文章好難看...
01/15 02:15, 2F

01/15 05:04, , 3F
推英國人的語句結構讓人有憤怒感....原來不是只有我....
01/15 05:04, 3F

01/15 11:03, , 4F
以學術論文來說,英國人的英文比華人的中文好懂多了
01/15 11:03, 4F

01/15 11:04, , 5F
我是認真的~ 很多中文論文在語言流暢度和文章結構上
01/15 11:04, 5F

01/15 11:06, , 6F
問題很大,英國作者倒是在英文語言能力的部份多半不錯
01/15 11:06, 6F

01/15 11:07, , 7F
推英國人的語句結構讓人有憤怒感......(淚奔)
01/15 11:07, 7F

01/15 12:24, , 8F
有 internet 之後稍為減低痛苦程度.
01/15 12:24, 8F

01/15 12:24, , 9F
如果沒有 internet 要翻看那些文字真的要命.
01/15 12:24, 9F

01/15 13:11, , 10F
世界史研究集中近現代英美 我是比較傾向於歸諸制度因素
01/15 13:11, 10F

01/15 13:12, , 11F
英語教育+大量留英美+越古代需要的周邊能力越多
01/15 13:12, 11F

01/15 13:13, , 12F
要訓練還是都訓練的出來 但門派 找工作這些都很現實
01/15 13:13, 12F

01/15 16:35, , 13F
台灣研究歐美的人相對少 資源也就沒那麼多 研究中國中古以後
01/15 16:35, 13F

01/15 16:35, , 14F
如果只想畢業 我見過連國圖都不用跑就靠網路資料庫寫完的
01/15 16:35, 14F

01/15 17:26, , 15F
同意"每每讀到都讓人覺得有種憤怒感"
01/15 17:26, 15F

01/15 20:18, , 16F
我也認為英國人的英文比其他非英語系國家好懂
01/15 20:18, 16F

01/15 21:28, , 17F
maybe,其實非英語系學者的英文也經常各有其特色.....
01/15 21:28, 17F

01/15 21:30, , 18F
不知有沒有人念過印度學者的論文,當時念的是印度佛教史
01/15 21:30, 18F

01/15 21:31, , 19F
那種英文真的只能用恍兮惚兮,似英文又非英文來形容....
01/15 21:31, 19F

01/16 07:47, , 20F
推英國歷史學者的文字...崩潰
01/16 07:47, 20F

01/16 10:23, , 21F
推有共識就不需要看原典
01/16 10:23, 21F

01/16 13:37, , 22F
我個人倒是覺得 看英國人寫的中國古代史我比較有感
01/16 13:37, 22F

01/16 13:38, , 23F
現代中文的我看到一半就會神遊...
01/16 13:38, 23F

01/16 13:39, , 24F
感覺上現今論文英文的比中文的要追求流暢度 不知是否誤解
01/16 13:39, 24F

01/16 13:41, , 25F
尤其是考古領域的
01/16 13:41, 25F

01/16 18:40, , 26F
和其他的學科比,英語世界的歷史學者文筆爛的不多
01/16 18:40, 26F

01/16 22:42, , 27F
ophiodon板友,本板禁止連續推文超過三行,警告一次噢
01/16 22:42, 27F

01/16 23:02, , 28F
不好意思 下次會注意的!
01/16 23:02, 28F

01/16 23:54, , 29F
感謝,歡迎多發文^^
01/16 23:54, 29F
文章代碼(AID): #1DC8UYrX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疑問
2
6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疑問
2
6
文章代碼(AID): #1DC8UYrX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