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關於帝國與王國

看板historia作者 (實踐才能發光)時間13年前 (2010/12/31 08:42), 編輯推噓16(16016)
留言32則, 1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8 (看更多)
※ 引述《sealence (從心所行即是正路)》之銘言: : 以往常會看到中世紀某某「帝國」或某某「王國」的敘述 : 想請問板上對此方面知識較了解的人,此兩者的分野究竟在哪? : 以下過去比較常接觸到較靠譜的兩種說法,我個人是比較傾向第一種。 ^^^^ 「靠譜」是中國華語詞,表示「離譜」的反義嗎? : Ⅰ、所謂王國,通常是指某一帝國的分支,在帝國分裂或滅亡後才重建, :   用王國是指稱不高於過去帝國的存在,僅是延續光輝、歷史、乃至於血緣及民族 :   本意是代表正統。 依此推論,古英吉利帝國、古蘇格蘭帝國又何在? 此說真令人大開眼界。(默) : Ⅱ、經由「教宗」加冕才能被稱為帝國。 : 懇請板友不吝指教,謝謝。 感覺您接觸到的說法都不是很完整。 這問題牽涉到語源學,也牽涉到翻譯。 我們先假定討論對象限於歐洲,因為「王國」、「帝國」之概念及分野, 並不存在於傳統中國的歷史論述當中。 以英語為例,「王國」kingdom 是 king 加後綴而成的詞, 「帝國」empire 則源自法語 empire,根源是拉丁語 imperium, 指的是「Imperator(大將軍、統帥)號令所及的領域」。 可知,這些詞的起源都和君主的頭銜有關。 歐語中的國體,絕大多數也都循此理路,比如 principality、emirate、sultanate、earldom、margrave 等等。 「王」者、「帝」者,僅是 king、emperor 等詞的漢譯, 倘若不要拘泥在漢語譯名的採擇上, 日耳曼語系的 king/konig/...、拉丁/羅曼斯語系的 rex/roy/rey/... 都是很基本的「邦國君主」之意。 正常來講,一個獨立邦國的君主, 在漢語裡我們會叫他是「王」,類似於夏商周三代天子被稱為「王」的理路。 因此猜測很自然地,明清華人對於西洋異邦的君主稱呼,也會用「王」、「國王」稱之。 而且很有可能,由於傳統中國天下秩序的觀念, 認為中國君主始能稱帝,而外國君主皆服屬進貢中國,故最高稱謂為國王, 證諸傳統東亞國際外交實務可見一斑。 若稱外國君主為皇帝、可汗、單于時,等於承認該國平等於「中國」(指「我國」), 而到了明清,由於中國勢力在東亞占優勢,鮮有對等大國, 應該就更不可能稱外國君主為「帝」、「皇帝」了, 因此很可能,對於來華貿易的歐洲人,會稱其各國君主為王, 並稱其國家為王國。於是,「王」成了 king/roy... 的翻譯, 「王國」也對應到 kingdom/royaume...。 然而後來隨著華人對歐洲歷史深入瞭解後, 發現歐洲傳統中另有一種君主稱為 emperor/empereur/imperator/caesar/... 其淵源均為古羅馬,且羅馬在古典時期曾為統治環地中海區廣大領域的大國, 其範圍涵蓋後代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等。 因此對於華人而言,勢必不能再稱為「羅馬王國」, 而是將此涵蓋了「法蘭西王國」、「西班牙王國」屬土的大國譯為「羅馬帝國」, 其君主亦譯為「皇帝」,且行政區為「行省」,這些都對應到明清中國的體制。 因此,「帝國」、「王國」、「帝」、「王」都僅是華人對歐洲君主和國體理解後, 借用固有的概念去翻譯而已。對華人而言,帝/王具有位階關係, 所以對於較小的獨立邦國君主會稱為王,征服並統治了多國的君主,則會稱為帝。 所以漢語傳統裡對歐洲史的論述中,才會出現「波斯帝國」、「亞述帝國」、 等稱呼。然而,這些稱呼的選擇豈有定制? 稱「波斯王」、「亞述王」、「埃及王」者亦所在多有,純係語感。 甚且,像還有「亞歷山大帝國」、「回教帝國」、「鄂圖曼帝國」等, 其君主頭銜又豈是「帝」?亞歷山大終其一生也不過是馬其頓王, 所謂「伊斯蘭帝國」的君主是哈利發,鄂圖曼的君主頭銜則是素檀, 豈都能對應到「帝」? 因此,漢譯西方「帝國」,至少應有兩義, 一指其君主稱為「帝」時之國體,一指勢力龐大遍及多國的國家,而其君主未必為帝。 否則,「帝國主義」、「美帝」即不成立,因為美國實係總統制共和國。 稱其「帝國」,僅係稱呼一種抽象的國際權力。 也因此,漢譯西方「帝國」通常都對應到 empire 一詞, 至於其他 kingdom、royaume、pays 等等,就僅稱「王國」、「國」了。 因此,嚴謹一點的漢語西洋史論述, 還是會看君主頭銜及國家勢力大小, 決定是否稱該國為帝國,或僅稱王國、「國」, 以免用語浮濫、失去意義。 除了近代「帝國主義」下出現的「殖民帝國」、 古代征服成立的「領土帝國」等例子外(以上兩類都不必然以「皇帝」為君主), 嚴格意義的「皇帝」「帝國」通常都對應到羅馬帝國以降的 imperator/caesar 及其派生頭銜, 這類就完全依君主頭銜定國名了。 因此,三世紀羅馬大動亂時,曾出現「高盧帝國」, 也是因為其君主稱 imperator 之故。 中世紀當中,西羅馬帝國亡後,全歐暫時只剩東歐有皇帝(拜占庭), 僅當查理曼被加冕為羅馬皇帝時,西歐才再次出現皇帝一稱, 並且開始與東方爭正朔(為此東羅馬皇帝大怒:「我一直都是羅馬皇帝,別僭越!」) 也因為查理曼一例打開,此後的西方羅馬皇帝(後來為神聖羅馬帝國繼承, 「神聖」的稱號是後來加的,根源上大家都覺得自己是繼承古羅馬) 才會開始以羅馬教宗加冕作為要件(但這只是最終條件,在那之前自己要先統一好德國, 並且獲得德意志王及羅馬王的封號)。這就是您提到的 II 見解了, 但這是在中世紀才有的條件, 原本羅馬皇帝一銜的取得與教廷無關。 另外,也因為神聖羅馬皇帝通常勢力範圍僅及日耳曼地區, 且絕大多數由德意志地區君主獲選,因此華語文獻裡也常不精確地稱之為「德皇」。 神聖羅馬皇帝的傳統一直到 1806 年拿破崙逼法蘭茨約瑟夫皇帝退位時, 算是完全終結。之後自命為羅馬繼承人的是拿破崙自稱法蘭西皇帝 (也確實因為他征服了義大利、日耳曼,成為西歐實際上的霸主), 「我以自力為皇,不假他人之手」,不再以羅馬教宗加冕為要件。 法蘭茨約瑟夫改稱奧地利皇帝,也是自己決定的事。 因此,「皇帝」不再暗含「歐洲共主」之意,而開始走向在地化、區域化、非普世化, 成為君主的一個新位階。 因此,到了 1870 年小德意志地區完成統一後,普魯士王就自稱德意志皇帝, 目的可能也是為了和法皇、奧皇比肩。再加上從 caesar 派生的 tsar 頭銜, 也早已是俄羅斯及東歐不少國家的君銜,有時也被視為與 emperor 同義, 到了十九世紀後期,歐洲幾個大國如德國、俄羅斯、奧國都稱為帝國, 因此英國首相才有上女皇尊號於維多利亞女王,以便抬高國格之舉。 清末民初東亞民族當然也不示弱,大清帝國、大韓帝國、大日本帝國、中華帝國 樣樣不含糊,才不至於落後於列強之林。 到了一次大戰後,這些十九世紀帝國都戰敗、瓦解, 二十世紀僅存的君主國就極少再稱帝國了。 除非是狂妄可笑的君主,例如阿敏的烏干達帝國。 --- 唉,這類問答記得以前 MRZ 大論述過,我及一些板友也有 po 過。 BBS 真的是一個很難讓舊資訊流通、被搜尋的地方。 本文稍後會貼到我的部落格 gjrobert-linst.tiddlyspace.com 上,以便查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88.120

12/31 09:23, , 1F
好文推
12/31 09:23, 1F

12/31 11:01, , 2F
應是普及於普通話的北方話,此不當等同於華語。
12/31 11:01, 2F

12/31 11:37, , 3F
稱帝的是博卡薩不是阿敏
12/31 11:37, 3F

12/31 11:48, , 4F
因為以中華的去看 會把公國這種在往下的忽視
12/31 11:48, 4F

12/31 12:04, , 5F
大英是繼承蒙兀兒帝國後才自稱帝國的 丟了印度後又自
12/31 12:04, 5F

12/31 12:05, , 6F
稱王國了
12/31 12:05, 6F

12/31 12:10, , 7F
奧斯曼(鄂圖曼)是君士坦丁堡的統治者 稱蘇丹為帝無不
12/31 12:10, 7F

12/31 12:10, , 8F
12/31 12:10, 8F

12/31 12:26, , 9F
素檀? 是因為王座用檀木作的嗎? 看到這個詞我嘴角失守XD
12/31 12:26, 9F

12/31 12:27, , 10F
還是用蘇丹 算端好些
12/31 12:27, 10F

12/31 13:15, , 11F
維多利亞的全銜是聯合王國國王暨印度帝國皇帝喔,英國與印
12/31 13:15, 11F

12/31 13:17, , 12F
度兩者是平行的政治單元。一如查理五世是西班牙國王暨神聖
12/31 13:17, 12F

12/31 13:18, , 13F
羅馬帝國皇帝。尊號是在地的,有中古封建傳統的淵源在。
12/31 13:18, 13F

12/31 13:20, , 14F
所謂的「大英帝國」從來就不是國交場合正式的稱謂...
12/31 13:20, 14F

12/31 13:44, , 15F
什麼是古英吉利帝國、古蘇格蘭帝國?
12/31 13:44, 15F

12/31 16:11, , 16F
MF板主的"[釐清] 「帝國」"文還在 維基好像來自那篇
12/31 16:11, 16F

12/31 16:41, , 17F
不太覺得BBS特別難搜尋舊文 只是總會有新來的人啊
12/31 16:41, 17F

12/31 17:58, , 18F
鄂圖曼人叫自己君主好像用帕迪沙(抱歉不知原文
12/31 17:58, 18F

12/31 18:31, , 19F
維多利亞只有在殖民地才尊稱皇,在國內還是叫王
12/31 18:31, 19F

12/31 20:42, , 20F
阿敏沒成帝國, 是中非
12/31 20:42, 20F

12/31 22:19, , 21F
古英吉利帝國、古蘇格蘭帝國是M大要酸原po的吧
12/31 22:19, 21F

12/31 22:38, , 22F
那蘇丹是很蘇的丹嗎?還不就音譯而已...
12/31 22:38, 22F

01/01 07:32, , 23F
「蘇丹」容易和非洲 Sudan 國家搞混呢
01/01 07:32, 23F

01/01 07:32, , 24F
另外我沒有要酸原 po 啦,是針對他聽到的那個說法
01/01 07:32, 24F

01/01 07:35, , 25F
另外謝謝大家糾正烏干達未稱帝一事~
01/01 07:35, 25F

01/01 13:16, , 26F
鄂圖曼蘇丹這種用法已經行之有年 不要亂創名詞...
01/01 13:16, 26F

01/01 13:17, , 27F
我也沒很堅持要叫奧斯曼...
01/01 13:17, 27F

01/01 13:17, , 28F
還有蘇丹認為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呀
01/01 13:17, 28F

01/01 14:02, , 29F
素檀 算端 都是古譯啊
01/01 14:02, 29F

01/02 03:43, , 30F
王國、帝國之概念及分野不存在於傳統中國的歷史論述中←?
01/02 03:43, 30F

01/02 16:50, , 31F
何止只能稱王,拿破崙還被中國稱「酋」勒....
01/02 16:50, 31F

01/04 01:24, , 32F
羅馬日本也是用『帝國』兩個漢字,會不會是日本先翻的?
01/04 01:24, 32F
文章代碼(AID): #1D7IRzgP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7IRzgP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