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五代北宋的折家

看板historia作者 (dennis99)時間15年前 (2008/09/22 11:53), 編輯推噓7(706)
留言13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monkeyjoe (太平洋之嵐)》之銘言: : 感謝你的回應 : 但到了後周有點改變 : 府州折氏效忠後周,但夏州定難軍仍是效忠北漢 : 在我看到的資料,當時党項以拓跋為首,輔以房當、野利党項各部落 : 您說沒有什麼從党項獨立出來的道理 : 但我看到的是,除府州折氏之外,所有的党項部落全都是以夏州馬首是瞻 : 而折氏在此時似乎就是個漢化頗深的家族,男子互稱表字,與汴梁交往頻繁都是例子 : 在當時的党項部落裡面,折氏與党項各族全部為敵,漢人朝廷倚之為長城 : 您這話需要再論述的空間似乎也很大 關於折氏對於党項族的態度 我的認知跟M大意見有很大的差距。 雖然自己也不是作西夏史或党項史研究的, 但這邊還是就讀過一些史料以及二手研究的心得, 跟M大和版友們分享討論一下: 首先M大提到後周時 “府州折氏效忠後周,但夏州定難軍仍是效忠北漢”, 我覺得這番論斷是很有商榷餘地的。 雖然不知道M大看到是那一部分的材料而有了這樣的想法, 不過我這邊先試著猜, 可能是源於《資治通鑑》有過「定難節度李彝殷遣使奉表于北漢」的記載 (《資治通鑑》,卷290,廣順元年五月甲戌條後,頁9461。) 但是這條資料能不能證明李彝殷對北漢政權就是忠心耿耿? 恐怕未盡其然! 其原因可以先考察當時一下的政治情勢: 李彝殷向北漢示好的時候正逢後周、北漢與契丹劍拔弩張的時期。 當年(廣順元年,953)後周太祖郭威於正月篡漢, 在這改朝換代之際 李彝殷一開始是照著後唐以來的慣例, 接受了太祖郭威所給的隴西郡王封號。 (見《舊五代史‧後周太祖本記》,卷110,頁1463。) 然而在同一時間不滿兒子帝位被郭威所篡的河東節度使劉崇 ,也自稱皇帝、建立北漢政權,並且試圖向契丹求援。 到了四月,契丹似乎有意要同意北漢的請求 派了使節向北漢敲竹槓說: 「後周有派使節來跟我們說唷, 他們願意每年付十萬緍跟我們謀合,所以你們最好…科科」 因此北漢只好乖乖派他們的禮部尚書, 一邊效法石敬瑭向契丹自稱姪皇帝,請求契丹的冊封; 一邊帶著金彈銀彈去討契丹人的歡心XD (《資治通鑑》,卷290,廣順元年四月,頁9460。) 到了五月,後周派去契丹的使節便被扣留, 顯示契丹就此決定了與北漢同盟,準備南征。 所以在那個當下 夾在契丹、北漢邊境的李彝殷可能意識到, 契丹與北漢不久之後就會跟後周火拼起來。 所以為了自己家族政權的安危, 只好來玩一下兩邊壓寶的手法, 一邊表對後周保持政治形式上的恭順態度;一邊暗地奉表於北漢, 避免雞蛋全部擺在一個籠子的危險。 (當時李彝殷這種做法可能是來自於他爸爸李仁福的教訓。 李仁福在後梁與後唐決戰的時候就犯過類似的一次錯誤, 把政治資本都投在後梁。 誰知道莊宗竟然一戰就打進了汴京,讓李仁福與其他屬梁的藩鎮當場傻眼。 幸好莊宗贏的太過僥倖,沒多的力氣去跟李仁福算帳, 最後懷柔了事,不然就早某些汴將一樣被清算滅族了。) 只是當年年底,契丹與後周火拼的結果是契丹大敗而歸, 契丹主遼世宗還被反對他南進政策的親王所殺, 換了一個睡王遼穆宗即位, 北漢頓時失去了支持他們軍事進攻的外援。 而李彝殷這個牆頭草自然開始回頭向後周這邊靠攏, 因此隔年廣順二年(952)原隸屬北漢的麟州刺史楊重訓決定歸附後周的時候, 他向外求援的對象才會是鄰近親後周的夏州以及府州。 (《資治通鑑》,卷290,廣順二年十二月,頁9487。) 簡單來說,五代時夏州李氏其實沒什麼跟中原政權長期翻臉的本錢, 這點後來的後周世宗對看得很透徹。 當時因為府州折氏的折從阮、折德扆父子兩人皆受封節鎮 引來李彝殷的眼紅,故意阻擋府州的使節, 世宗在跟宰相討論該棄誰保誰的時候,便說: 「德扆數年以來,盡忠戮力以拒劉氏,柰何一旦棄之! 且夏州惟產羊馬,貿易百貨,悉仰 中國。我若絕之,彼何能為!」 於是決定發詔書罵李彝殷,李彝殷也只能摸摸鼻子乖乖謝罪。 (《資治通鑑》,卷292,顯德二年正月,頁9522-9523。) 所以說從以上幾點來看,很難去說李彝殷是效忠北漢的, 他領導的家族政權在客觀的環境以及主觀的意願上, 都不太願意跟中原政權正式鬧翻臉, 必須要保持一定的政治往來關係。 而且夏州李氏雖然說對府州折氏有所怨對, 但並不是夷夏之間的那種仇恨, 反而比像是同儕競爭的忌妒心理。 以上是第一點。 第二點是關於M大提到: 「當時党項以拓跋為首,輔以房當、野利党項各部落…… 除府州折氏之外,所有的党項部落全都是以夏州馬首是瞻…… 在當時的党項部落裡面,折氏與党項各族全部為敵,漢人朝廷倚之為長城。」 就我所閱讀的二手研究成果,似乎跟M大所描述的情形有相當大的落差。 党項族在唐代經過兩次大規模內徙之後,散佈在非常廣泛的區域, 西至河西走廊,北至河套,東至河東地區,都有党項的蹤跡。 根據《唐代党項》作者周偉洲針對相關文獻材料的分析, 五代時期的党項依照地區以及他們的政治行動, 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集團: 1. 控有一鎮四州(夏、銀、綏、宥)的夏州李氏(拓拔氏) 2. 位於後來的環慶路以及靈州之間的西路党項 3. 契丹境內的北邊党項部落群 4. 隴右、河西的党項部落群 5. 府州折氏 以上五者之中,勢力最大莫過於就是夏州李氏的家族政權, 他們在後梁時期最大甚至領有定難、保大兩個節鎮, 但是他們的影響力也僅限於夏、銀、綏、宥四州這塊屬於無定河的上流地帶而已。 而在處在靈州、環州、慶州之間的西路党項, 則是由不同大小的部落或部落聯盟所組成, 像是靈州附近的拓拔彥超集團(此人並非是夏州李氏的一支), 或者慶州附近野雞族等。 由於他們時常搶劫在這條交通線上進行朝貢貿易的商旅, 並且跟當地節鎮發生經濟利益上的衝突, 所以不斷地受到中原政權的武裝鎮壓, 這點跟長期與中原政權維持良好關係的夏州李氏有很大的不同。 契丹所掌握的党項諸部, 大多是分布在河套南北岸。 本來唐末的時候這一帶的党項是從屬於晉王李存勗。 後來晉王跟汴梁火拼,無力去維繫這一帶的党項部落, 他們逐漸就被新興起的契丹所吞併, 成為契丹旗下的屬國、屬部, 像是「党項國大王府」、「山南黨項部」之類的。 府州折氏的起源比較特殊, 過去早期的學者都把他們視為党項羌的家族; 但近來部分學者認為他們原來是鮮卑族, 後來因為唐代党項族大內徙, 他們長期跟党項族相處之後就逐漸党項化了。 (前面提到的周偉洲先生就是這個看法) 這個折氏家族大約在唐末就成為府、麟二州附近的主要地方勢力, 唐末晉、汴之爭的時候,折氏家族是從屬在晉王李克用旗下。 後唐建立後,折氏家族的統治權開始受到契丹勢力的威脅 發生過數次武裝衝突。 到了後晉開國(936),石敬瑭不但割了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也順便把府州劃歸為契丹統治, 因此折氏只得從屬於契丹, 但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不滿。 直到後晉開運元年(944), 契丹決定要強制遷徙河西之民去移墾遼東, 這使得當地許多党項部落大為驚恐。 也因此折氏家族決定跟契丹決裂,領導了這些不願意被遷徙的党項部落, 加入了後晉少帝得反契丹陣線。 自此之後折氏就成為中原政權在西北面抵抗契丹勢力的橋頭堡, 直到十一世紀北宋亡國。 所以從各地党項部落與中原政權以及跟契丹的關係來看, 党項族在五代並沒有成為一體, 他們之間也會互相攻殺, 不僅是部落與部落之間會, 甚至同一家族內部也會。 (五代時期夏州李氏就發生過兩次內亂,分別在926年和943年) 沒有任何一個党項大姓可以聯合所有地區的党項族。 各地的党項緣於各地地緣上的情勢有著不同的政治立場以及行動, 來爭取自己本族(這裡特別指的是有血緣關係的家族)生存的空間。 就針對府州折氏來說, 他們既不是從哪一個党項部落中分化出來的 也不是要與其他党項部落為敵, 頂多是在同個政治舞台上的競爭。(如前所述) 他們家族主要的敵人,就是威脅他們政權的契丹, 其道理正如同夏州李氏在後唐時期, 為了抗拒後唐明宗移鎮的命令而不惜一戰的態度。 因此對於五代時候党項族人的政治意識, 很適合用某現代偉人那句「只有家族沒有國族」的名言來作為結論, 這會比用夷夏之分的民族觀點分析要來的恰當。 畢竟在五代時期的東亞政治文化, 比較強調儒家那套等而差之的天下秩序, 而不是強調文化差異的民族情感。 (這點可以參考鄧小南《祖宗之法》一書對於五代民族色彩淡出的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47.99

09/22 16:11, , 1F
推專業文!!
09/22 16:11, 1F

09/22 17:24, , 2F
09/22 17:24, 2F
※ 編輯: dennis99 來自: 140.122.47.99 (09/22 17:47)

09/22 22:38, , 3F
真的是推 我確實一知半解而已 欣見這類的論述文
09/22 22:38, 3F

09/22 22:41, , 4F
我說的拓跋氏就是您的夏州李氏 只是我習慣用拓跋來代稱
09/22 22:41, 4F

09/22 22:43, , 5F
定難軍不是對北漢忠心耿耿 但表面上是這個姿態沒錯
09/22 22:43, 5F

09/22 22:45, , 6F
党項人都在看風向 就如同我也說折氏效忠後周 但折從阮的
09/22 22:45, 6F

09/22 22:47, , 7F
的孫女嫁給了北漢的楊繼業 這也是一種策略運用
09/22 22:47, 7F

09/22 22:51, , 8F
不過真的謝謝 這篇文章解答了我的疑問
09/22 22:51, 8F

09/22 23:45, , 9F
推專業
09/22 23:45, 9F

09/23 02:25, , 10F
monkeyjoe,警告一次,推文超過三行
09/23 02:25, 10F

09/23 17:26, , 11F
09/23 17:26, 11F

09/23 21:28, , 12F
精采!
09/23 21:28, 12F

09/23 21:34, , 13F
再看一遍,這篇真的超讚!另,中古地方勢力真的好玩
09/23 21:34, 13F
文章代碼(AID): #18rnQ_Zq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8rnQ_Zq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