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歷史很好玩,但不要任意使用

看板historia作者 (臺大歷史系教授......Orz)時間18年前 (2005/10/12 10:55), 編輯推噓7(703)
留言10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一般來說,「好玩」是主觀的,就像線上遊戲非常熱門,可是我 卻對它毫無興趣。當然,線上遊戲有一點像歷史,那就是它可以 永遠地玩下去,只要玩家對它還有興趣,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個 虛擬的世界就會一直運轉下去,直到永遠。 當然,「永遠」是相對性的,因為大部分的遊戲,如圍棋、象棋 等等,一盤棋句勝負分曉,就該結束了,要不然就是和句。當然 ,任何遊戲都是可以允許重玩的。下棋輸了,再來一盤;線上打 怪死了,再來一次。只要玩家願意玩下去,它就會玩下去。可是 沒有一種遊戲能比線上遊戲更接近於真正的歷史,因為歷史永遠 存在這無數的變數,而一款線上遊戲也通常有數百人到數十萬人 同時參加。唯一不同的是:線上遊戲可以用外掛,玩家也可以選 擇不玩,可是真實的歷史是人人都必須參與的。 而且參與之後,要玩就得玩一輩子,而且不能重來。所以歷史很 好玩嗎?大家都正在當玩家,各位覺得好玩嗎?至少我是這樣覺 得的:一點都不好玩。觀察過去、描述既往、發揮想像,用來寫 歷史小說或是虛擬歷史,也許是蠻好玩的,但這樣並不能改變已 有的結果。 另外,遊戲可以用修改器,讓自己變強,但歷史沒有修改器。說 到修改器,發明人大概是民初軍閥張宗昌。張最愛打麻將,有次 他和幾個部下打麻將,他是清一色差一筒,接著一個自摸,大喝 :「胡!自摸!門前清,不求人!共五台,給錢,給錢!」部下 一看,不對啊,二到九筒都有,怎麼沒有一筒?而且還有一張雀 牌(一條),這張牌還不成對。「大帥啊,你根本就沒胡嘛!這 叫『詐胡』啊!」張說:「這張雀可以代替筒子!」部下抗議: 「沒這種規矩啊,大帥!」張說:「懂什麼?這叫做『么雞(一 條)吃燒餅(一筒)』,沒見過啊?」然後到了下一盤的時候, 情況換成部下了,他也說胡,也說么雞吃燒餅,可是張宗昌不准 ,理由是:「剛才已經吃了燒餅,飽了。」張就是因為這樣愛賴 帳的習慣,在當時稱呼這種行為叫做「吃狗肉」,所以他才會被 稱為「狗肉將軍」,不過老外往往誤會這個綽號,以為張是喜歡 吃狗肉,才會有這個綽號的。 不過話說回來,當時哪個軍閥做人不「狗肉」的?當然,狗肉程 度畢竟有別,小狗肉通常只能混到張宗昌的地位,而肥滋滋的大 狗肉呢,通常不是蔣就是毛。 遊戲規模越大,能開修理器的人也越少,然而歷史卻沒辦法這樣 開修理器,大家都必須照規矩來。不過有時候有些人平時在遊戲 中亂開修理器,結果他認為現實生活中也可以這樣玩,而這樣不 給國民帶來災難的,幾稀。 這種情況,就是任意使用的結果了。如果歷史是遊戲,當然可以 開開修改器。可是歷史卻不是遊戲,那麼就不能有修改器搞定一 切的心態在。一旦出現這種心態,還是醒醒吧!不過若是當國者 出現了這種心態,那麼,各位請自謀生路。 -- 萬物皆非主,唯曼尼大神,至聖之先知,亞當史密斯。 La ilaha ill Money,Adam Smith rasula'Llah 榮耀歸於曼尼。自宇宙之初成﹐貫古今與未來﹐直至永恆不滅。喀鏘!(收銀機響聲) Gloria patri et Money. Sicut erat in principio, et nunc, et semper, et in saecula saeculorum.Ka-chin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0.0.26

10/12 12:00, , 1F
頗有以古諷今的意味...么雞吃燒餅~
10/12 12:00, 1F

10/12 20:42, , 2F
用「吃狗肉」形容賴帳的源由是?
10/12 20:42, 2F

10/13 02:24, , 3F
是「文雅化」的說詞,原意還是別說比較好,避免本文被刪XD
10/13 02:24, 3F

10/13 13:36, , 4F
其實我是說「is fun」,你著重的是「is fun to play
10/13 13:36, 4F

10/13 13:37, , 5F
呵呵
10/13 13:37, 5F

10/13 14:03, , 6F
這裡是歷史版,鄉俚粗俗之語可以算是社會史、民俗史的一
10/13 14:03, 6F

10/13 14:04, , 7F
部份,應該不可能被刪才是。
10/13 14:04, 7F

10/13 14:32, , 8F
重要的是:某個字我不會打XD
10/13 14:32, 8F

10/13 18:18, , 9F
…可以用畫的XD
10/13 18:18, 9F

10/13 23:09, , 10F
修改器讓我想到新聞局長...........唉
10/13 23:09, 10F
文章代碼(AID): #13J7iodN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3J7iodN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