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平凡人沒補習資工所重考心得(代Po)

看板graduate作者 (Love福u)時間4年前 (2020/03/06 19:46), 編輯推噓14(1404)
留言18則, 1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目錄 一、前言 二、背景 三、成績 四、書單 五、讀書策略/準備過程 六、心路歷程 七、後記 【一】、前言 在準備的過程中曾經在無數次想放棄的時候,就會到PTT看心得文 ,許多篇都可以感受到發文者的喜悅和解脫的心境, 雖然考上是另外一個辛苦的起點, 但至少在這段時間內對自己的付出有一個肯定, 所以當時也希望自己將來也能有這樣的機會, 因此給自己訂下了一個目標, 若是能夠正取或是備取的名次足夠穩上四大其中之一, 那麼我就發個心得文,因為我沒有ptt帳號,所以請朋友代po, 內容會著重在心路歷程和準備過程,算是一篇心靈雞湯, 給予那些不想補習或是沒錢補習、沒戰友、沒時間讀原文書, 且不是頂級資質的學生一點鼓勵。 【二】、背景 高科大-電子工程系資訊組,系排約30~35%, 修過線代、離散、資結, 但因為學校考的偏易,且內容也不多,所以對於研究所的幫助並不大, 作業系統和計組雖然也修過課,可是內容與考試沒什麼相關, 所以說基礎的話,我覺得也算是白紙上有幾滴墨水的程度。 當然這是第一次的時候, 第二次準備的時候在各科都有一定的了解了。 【三】、成績 數學 硬體 軟體 錄取情況 台大電機丙 68 20 88 備10 清大 72 19 備取:19X 交大 77 42 28 資工:備取16X 數據:備取6X 多媒:備取6X 成大 65 15 68 備取:8X 中央 59 71 45 備取:16X 中興 64 59 備取:X 【四】、書單 線性代數: 1.黃子嘉上下冊+分類題庫 2.交大巫木誠-線性代數OCW 3.偶爾參考現代啟示錄 離散數學: 1.黃子嘉上下冊+分類題庫 2.交大易志偉-離散數學OCW 計算機組織: 1.張凡上下冊 2.原文書(買了沒看) 作業系統: 1.Wjungle大的筆記 2.清大周志遠-作業系統OCW 3.和網路上自己GOOGLE的部分,太過於雜碎,所以難以說明。 4.台大薛智文-作業系統(幾乎沒看) 資料結構: 1.Wjungle大的筆記 2.資料結構分類題庫(寫了1~2章就沒再寫過了) 演算法: 1.林立宇演算法講義 2.交大江蕙如演算法-OCW(有時候講義看不懂會到這找教學) 3.名校攻略秘笈(建議還是看林立宇的書) 書單都是網路上很容易弄到的,比較難拿的我也都沒有拿到, 像是題庫之類的,原本有想要買,但是在去年7月太晚決定要買, 也不怎麼收的到了,所以相信這樣的書單會適合大多數人。 【五】、讀書策略/準備過程 因為板上有許多前輩分享過如何讀了, 適合每個人的讀書方法都不一樣,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先確認適合自己的方式, 像是我在念數學某個單元時,一開始可能都懵懵懂懂, 但只要我在一段時間內密集的花在同一科上, 那麼我就可以把他理解的很深,因此版上很多人分享的一天念3科 可能就不太適合我,對於我而言會讓記憶變得很零碎,且連結性過低, 很容易讀過就忘。 因為是重考,所以我把對我實力有影響的都列出來, 會列出大概的進程。 2018.8月~11月: 大約7.8月決定要考研究所,但這時候很迷茫, 就連哪個科目要讀什麼書都還不知道, 直到我上網爬文後才慢慢找到方向,大致上是先確認好數學的部分。 我先念的是線性代數,上面的時間也沒有標錯, 在最一開始光是一個線性代數就花了我快3個月的時間了, 畢竟剛開始準備,身心都還沒調整好,所以效率極低, 且一開始還不知道有免費的筆記,就去網路上買別人賣的筆記, 記得在念線性轉換的時候曾經有1~2頁的筆記我就看了一整天, 然後以為自己懂了,寫了題目後才發現自己理解有誤, 當時就曾經真的想直接放棄了,但是又覺得不甘心, 才慢慢地熬過來了,大約到了10月初才把1~4章都給搞定, 剩下的一個月慢慢漸入佳境,把後面除了第6章都念完了。 2018.11月~12月: 這個月把時間都花在離散數學上面,因為時間和自身能力因素, 所以只能夠把重點章節的1~6章都念完。 2018.12月~2019.1月: 全部時間都花在資料結構上,當時看了許多文都說資料結構是最簡單的科目, 但當時我在看Advanced tree的部分,很多樹我一看就是要看3個小時才能看懂, 所以當時一直很吶悶為什麼有些人可以1個禮拜把資結給搞定。 但是資結在弄懂後確實題目考的通常不會太偏,都是有看就會, 所以說最簡單我覺得也沒錯。 2019.1月~2月: 花了一個月把計組的1~6章都搞定, 我覺得最難讀的部分反而是第1.2章,很多東西很少考,卻又很難讀, 現在想想在第2章的部分應該要花少一點的時間。 反而是考試重點的1.3.4.5.6章在閱讀上都不難。 印象很深的是2019.2.1是中央考試,看到上面時間會發現我只念了4個科目, 且考古題任何學校任一年都沒寫過, 所以當時我就知道我沒機會了,所以當時連手錶都沒買直接上考場, 現在想想真的挺有種的xD,那時的結果好像數學46、硬體64、軟體19, 看到分數我還蠻訝異的,因為我作業系統部分50分我完全看不懂, 應該是猜了不少分數。 而數學和軟體就不意外了,因為上面的時間表全部都是指第一次閱讀, 完全沒有多餘的時間複習,就只能盡力的把會考的都讀過一次。 考完中央後花了7天的時間把作業系統筆記全部看過, 接著直接上場面對清大交大了,這7天念了有沒有用,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因為被題目直接吊起來打。 而最後考的成大,經歷前面的摧殘已經確認好自己程度大約在哪了, 所以就放輕鬆地去考,在寫的時候感覺還可以,又燃起一點希望, 但成績出來後軟、硬體都是55左右,而數學只有13分的樣子, 就連最基本的矩陣LU分解都可以算錯,這希望的火苗瞬間被澆熄了。 2019.2月中~7月中: 這段時間學校陸續放榜,不過還沒放榜就知道自己沒了, 所以在看到自己的成績時內心並沒有太大的波動, 也許這就是我當初失敗的原因吧,在這準備過程一直對自己洗腦, 沒上是正常的,起步較晚、沒有補習、日夜顛倒...之類的一堆的藉口在說服自己, 但同時卻在內心底抱著一絲不該有的期望, 至於這幾個月我一天念多久,在初期看書的時候我很多次看到睡著, 甚至在數學理解某一個小節後覺得有進度了,就又開始摸魚了。 所以平均可能3小時,在12月後大約4~5小時。 看到這希望明年的考生跟我有相似起點的人不要踏上我的後塵, 能夠第一次成功就拚吧,因為並不是每個重考的人都有好的結果。 接受自己的失敗後,開始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想要念資工 ,並且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3月~7月都在休息, 最後調整好心態就在出發一次。 2019.7月中~8月(平均2小時): 這個時候看了離散/線代1~2章 2019.8月~9月(平均3小時): 幾乎念完了線代、拿著OS筆記看周至遠的OCW 2019.9月~10月(平均4小時): 線代結束、離散1~4章結束、作業系統OCW看完 2019.10月~11月(平均4.5小時): 離散結束, 資結結束,大約花了44小時, OS筆記看完。 2019.11月~12月(平均5小時): 線代複習第二次、計組1~8章念完 2019.12月~2020.1月(平均6.5小時): 離散複習第二次、資結複習第二次、演算法第一次看 計組複習第二次、OS複習第二次。 2020.1月~2020.2月: 開始刷考古題,一天至少8小時以上。 考古年分: 交大104~108:考得廣又深又多,從簡單到難的題目都有,可以確認自己實力。 清大104~108 成大104~108 中央104~108:若要考中央寫了CP值挺高 台大電機丙104~105: 我覺得可以寫個幾年,每年數學題風都很像,可以先適應一下。 因為當初報名時對自己沒信心所以報了台科,沒報台大資工, 所以沒寫台大考古題,不過在寫完台科題目後其實挺後悔, 應該要報台大博一個機會的。 寫考古時因為我沒有解答,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在GOOGLE答案, 大約1天半可以完成一份考古, 這個階段我覺得對考生實力提升最明顯, 會開始適應統整性的考題,在寫的時候一定要記錄自己哪邊做錯了, 是錯在哪個章節,用一本小筆記本全部記錄下來, 找個時間回去翻一下容易錯的部分, 我自己是會把每一年寫錯的題目依照學校、年分都寫起來, 在考前的時候只看那小本子。 寫題目時我全部定時80分鐘,所以一定要訓練自己學會跳題, 有些題目太過複雜,這種題目直接放棄吧, 我把它們稱之為觀賞題,讓你知道題目可以這樣出, 至於要怎麼看出來,我覺得只能靠自己慢慢去體會了, 我今年考試因為跳題其實多拿了不少分數。 做個小整理我最後念了哪些: 線性代數: 除了第6章都念了 第一次: 每個章節的精選範例都寫,後面題目是非題、EASY奇數題, 遇到有技巧的題目會先打個星號。 第二次: 快速看過筆記,精選範例挑有記號的寫,後面題目寫偶數題和有記號的寫。 離散數學: 1~7章、9.10章 念法大致上和線代是一樣的,至於第9章代數要不要念我覺得真的要看自己能力了, 我當初花了很多時間看,但今年好像除了中興都沒有考,中興那題也寫不出來, 所以效益真的很低,真的要念就念前半段,基本的把握住就好了。 重點:上冊整本、下冊第10章的邏輯, 我甚至覺得CH10是最重要的,每年都一堆題目,一定要把握住。 計算機組織: 張凡計組上下冊1~8章都念完,後面題目寫了8成左右, 有些年份太遠的就不寫了,大約寫了1~2次。 第一次: 跟著筆記把內容都讀過一次,筆記上的題目也都寫完,之後刷張凡的題目, 遇到比較難、需要特別背或是有整合性觀念的題目我會做記號。 第二次: 課本內容快速看過,題目只寫第一次做記號的部分,快速把重要觀念都複習過。 作業系統: 反覆地看筆記搭配考古題把知識補起來, 不過看到我硬體那精美的分數,就知道我的方法可能是錯的, 或是讀的不夠熟,所以參考就好。 資料結構: 筆記上List 和 array 只有看過一次,其他都看到滾瓜爛熟。 演算法: 念了DP、圖論、NPC、Divide and Conquer、Analyzing Algorithms, 至於後面的題目有時間的話真的要寫, 但是我當初是幾乎全部沒寫,因為沒時間了, 有時候寫考古題可以翻這本找答案。 讀書建議順序: 線代=離散 -> 資結 -> 計組/OS -> 演算法 數學先念好,念其他科時每天無聊可以算個2~3題保持手感。 CP值: 演算法>線代=資結=計組>=離散>OS 演算法雖然難可以難到大家都寫不出來,但其實可以拿分、常考的並不多, 所以絕對要念。 花費時間比例: 我覺得數學可以佔到50%甚至更高,硬體25%、軟體25%。 至於總共準備多久,理想的話5~6月開始念應該可以很充裕的準備好。 內容我至少都看過2次以上,若是算上前年準備的話,4次以上都有可能, 所以我覺得至少看3次比較合適, 因為我在每次的精讀後都能夠有更深入的理解, 曾經的記號題最後對我而言都慢慢變成基本題了, 且讀的越熟越容易有跳躍性思考。 讀書時間紀錄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8JgYSsxlOL4Nurz3iUIqA_7U_TLaG9nr/view?usp=sharing 【六】、心路歷程 其實在一開始是沒有打算準備研究所的, 但因為當時周遭的朋友很多都去報名補習班準備考試或公務人員, 所以也受到影響就開始準備考試, 不過我的頭卻很鐵,覺得不報補習班要考上四大自己是可以輕易做到的, 也許是以為報考人數的一千多是路上隨便抓出來的, 殊不知其實那些人大多都算是篩選過後的人了, 這種自以為的自信讓我直接崩了。 若是時間回到一年半前,問自己會不會補習,也許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吧, 因為補習班能夠有系統性的規劃好整個學習進度,且書單方面也完全不用擔心, 不必像我在準備過程中念完一科才開始找去買下一本要念的書, 陸陸續續買了1年左右的書,且很多書其實買了都沒看, 一方面也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到競爭的強度,讓你知道你在耍廢的時候別人 正在努力地超越你,對於不夠自律的人會有幫助, 像是在最一開始我定的目標是從7月開始到明年2月,每天讀8個小時, 預計念1200小時左右,後來發現我若是要強行自己念這麼長的時間 的話,我的讀書效率會變得非常的低,會不斷的去看時間, 看看還要多久可以達成目標,後來就改成沒有明定每天的目標了, 而是1個月或半個月一科為目標,累了就休息,反而這樣比較適合自己, 不過有時候會休息過頭,若有其他人給我壓力也許就不會這樣了, 也是在最近重新打開讀書時間記錄才發現原來自己初期花的時間那麼少。 在我第一次的準備過程中我倒下了非常多次, 很多時候內心浮現了聲音說:放棄吧,去外面隨便找個工作就行了, 但每當看到其他人的心得文內心卻又會有種嚮往, 且在資工這塊沒有碩士非常的吃虧, 可能在反反覆覆的失敗中,就慢慢的習慣了, 所以在今年準備的時候,放棄的聲音就沒在我心中出現過了, 一方面也可能是大多數的內容都看過一次了, 準備過程就順暢的到上考場。 接著在清交放榜時其實自己是挺難過的,因為結果不如預期, 反而是成大、台大在考的時候基本上是抱著考完快點放鬆的心去 應考的,結果反而出乎意料,最後很開心熬過來了, 也獲得了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結果。 致未來的考生: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讓你們在準備過程中感到迷茫、想放棄的時候重新振作起來, 就像其他人的文章對我的鼓舞一樣,能夠讓你有動力繼續往上,爬的、滾的都可以, 若還是真的很累的話就去看我的準備歷程吧,也許可以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看著我跌跌撞撞最後還是走正了,你也沒問題的, 雖然比不上那些一路正取霸榜的人,但在怎麼說也是穩定備取, 且很多學校都是穩上,可以算是備取王了XD,所以千萬別放棄, You are almost there! 若真的不想補習的話,一定要先做好完整的規劃,畢竟在這個大資工時代, 連原本是四大的學生都會沒上了,且依照這個報考人數增長的幅度, 相信明後年考生突破兩千也是指日可待了,資工錄取難度可能比其他系所高上 不只一個檔次,只能說好好努力,多參考其他人上榜經驗, 然後好好的一步步去完成它也是可以的。 【七】、後記 說說今年考試的感想吧,在今年考完後其實就更加肯定了, 唯一能夠把握的科目真的只有數學了,看到台、清、成硬體的題目, 依我估計觀賞題可能高達75%,甚至更高, 說實話感覺有點考運氣了,成大沒法猜還好,但清大可以猜, 而我比較龜縮,只把自己覺得可能對的都寫上去,事後想想猜一題平均扣0.2分 還真應該要拚拚看,當然了,這些都是後話,也許我原本可以上, 猜一猜變成落榜也說不定。 但我還是給自己定了下個目標,不要再這麼龜縮了, 像是清大不敢猜、台大不敢報,還有其他各方面的事情, 學著面對未知有時候才可能有所進展。 另外有沒有學長願意提供一些電機丙教授的資訊, 非常推或是非常不推都可以, 去google後發現電機丙的資訊真的好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193.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83495219.A.976.html

03/06 20:19, 4年前 , 1F
有心得有推
03/06 20:19, 1F

03/06 20:27, 4年前 , 2F
推推
03/06 20:27, 2F

03/06 20:28, 4年前 , 3F
03/06 20:28, 3F

03/06 20:28, 4年前 , 4F
03/06 20:28, 4F

03/06 20:34, 4年前 , 5F
推 最後原po想去哪間?
03/06 20:34, 5F

03/06 21:13, 4年前 , 6F
全備能去哪
03/06 21:13, 6F

03/06 21:47, 4年前 , 7F
看來是電機丙 算安全範圍吧
03/06 21:47, 7F

03/06 21:58, 4年前 , 8F
推 祝福你上想要的學校!
03/06 21:58, 8F

03/06 22:39, 4年前 , 9F
感覺是台大最有機會(? 推個心得
03/06 22:39, 9F

03/06 23:28, 4年前 , 10F
樂福
03/06 23:28, 10F

03/06 23:39, 4年前 , 11F
樂芙想上台大
03/06 23:39, 11F

03/06 23:57, 4年前 , 12F
考過研才知道難,推推
03/06 23:57, 12F

03/07 00:23, 4年前 , 13F
很激勵人心的心得,讚啊!
03/07 00:23, 13F

03/07 00:25, 4年前 , 14F
電機丙這個名次很穩啊,只是臺大備取的
03/07 00:25, 14F

03/07 00:25, 4年前 , 15F
速度一直都很慢
03/07 00:25, 15F

03/07 00:27, 4年前 , 16F
學長猛
03/07 00:27, 16F

03/07 01:07, 4年前 , 17F
考資工一千人有一半都是炮灰
03/07 01:07, 17F

03/07 09:04, 4年前 , 18F
03/07 09:04, 18F
文章代碼(AID): #1UOZWpbs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