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清稗類鈔 會試關節

看板gallantry作者 (封侯事在)時間7年前 (2016/09/04 13:36), 7年前編輯推噓5(5033)
留言38則, 6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star (Wayne Su)》之銘言: : 標題: [閒聊] 清稗類鈔 : 時間: Sat Sep 3 22:21:33 2016 : : 「丁腹松中進士而辭館」 : : 丁腹松,博學能文,個性迂腐崇古、重氣節,三十歲考上舉人,但會試老是不中。 : 當時明珠掌權,聽說他的名聲就找來教兒子,丁教課嚴厲,明珠非常看重, : 下朝後常去見面,數年如一日; : 會試日子接近,明珠說「考期進了,老師才高,上榜應輕而易舉,該先準備慶賀了。」 : 丁嘆氣說「我自認學問不輸人,但就是考不中,是命啊!年紀大了,不想再操饒囉。」 : 明珠「命中註定遲早會榜上有名,老師不該久居人下,我就幫老師一點忙吧。 : 我家下人安山熟悉考場事情,我叫他當侍從,應該仍減少老師的辛勞。」 : 丁訝異問「他真的這麼厲害?」,明珠極為稱讚他的能力,丁才點頭同意。 : : 安三其實是明珠手下豪強僕人,侍郎以下都要對他行禮、叫他「三爺」。 : 其實之前明珠就因禮敬丁而派安三去服侍,而丁也因聽說安三的違法事跡, : 因此每天都叫他負責折被、清理夜壺、打掃等雜事整他,又都直接叫他名字, : 但安三因為看主人,都照做; : 這天,明珠走了之後,安進來清理,丁想到明珠說的話,就稍微客氣些,笑著跟他說: : 「安三爺,聽你家主人說,你很熟悉考場的事情,等我進場考試時還請你幫忙一下。」 : 因丁之前都對他很嚴厲,今天卻突然如此客氣、又叫他「安三爺」,瞬時如拿到大禮, : 立正說「當然遵命。」 : : 會考當天,安三騎馬前導,要進考場時,官員看到安三,紛紛做揖、半跪, : 丁還以為是跟自己行禮,非常訝異、連忙在馬上拱手回禮不停; : 到考場門口,就有一個官拿丁的考卷給安三,然後官員前導帶著安三跟丁到考房, : 官還親手幫丁掛上簾子、擺好道具,安三走之前還一再指示要官員們好好照顧丁, : 眾人都唯唯聽命,如此考完三場。 : : 放榜前幾天,安三突然跑進來恭賀說「老師上榜了。」 : 丁笑說「如果那樣就好囉,但哪有那麼簡單? : 如果我有那麼好命,早當官很久啦,怎麼會等到現在?」 : 但安三講得非常確鑿,丁生氣說: : 「考場防備嚴密,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敢胡說戲弄我,小心我要你主人罰你。」 : 安三立刻跑出去,不久之後拿了考卷回來,跟丁說: : 「請看,就知道我說的是真的。」 : 丁一看,是已由考官看過的考卷、上面用硃筆批上考中第幾名,果然是自己的文章。 : : 丁大驚,要把考卷拿過來撕掉,安三發現丁變臉,馬上把考卷拿走跑出去, : 丁追不上,只能嘴上罵罵,還在以為是安三拿空白考卷抄自己的文章,要騙自己; : 隔天還把事情跟明珠說,請明珠要嚴格處罰他,明珠嘴上說好敷衍一下而已。 : : 幾天後放榜,丁果然考中、名次也跟之前那張考卷一樣, : 丁才恍然大悟是明珠幫忙打通關節,安做的事都是明珠指使的, : 大為傷心說「我一生名譽都掃地了。」,連忙辭職; : 明珠慰留不了,要設宴送別也不去,丁臨走前還要兒子納蘭性德親送萬兩銀票, : 說「只是一點小意思,家父怕老師路遠不方便攜帶,都匯款好了。」 : 丁一直不收,但納蘭性德一直堅持,丁就跟他要火吸煙、趁機燒掉, : 父子兩都只能感嘆而已,又命令沿途官員幫丁供應餐飲住宿,但丁都不接受, : 回到老家後,隱居在城南的軍山裏。 : : 到明珠被罷官後,跟他有往來的都被牽連,丁則都沒事。 : : ---- : 丁腹松,字木公,通州人,博學能文。性迂古,重氣節,年三十舉孝廉,屢試春官不第。 : 時明珠當國,聞其名,延之課子。丁督課嚴,明益重之,每朝罷必往謁,數年如一日。 : 值會試期近,明曰:「試期近矣,先生大才,掇高第如拾芥,可預賀也。」 : 丁歎曰:「吾自揣學問不讓他人,顧屢躓場屋,命耳!吾衰矣,不願作馮婦也。」 : 明曰:「科名遲早有定數,先生非久居人下者,吾願先生之就試也。」 : 又曰:「奴子安三,於送場事頗悉,令侍先生往,當能減先生之勞。」 : 丁詫曰:「彼能之乎?」明亟稱其能,頷之。 : : 安三者,明之豪奴,侍郎以下皆敬禮焉,呼之為三爺。明敬丁,特命供使令, : 丁亦微聞安不法事,日必令其疊被掃地滌溺器以挫之,且直呼曰「安三」。 : 安以主人故,謹受命。是日,明去後,安入服役,丁思明言,遂少假顏色, : 笑呼曰:「安三爺,聞汝主言,汝於送場事頗悉,吾試時,當借重也。」 : 安驟聞此語,如膺九錫,蓋丁素嚴厲,今忽霽顏,且呼之為安三爺也,乃屏息肅立, : 對曰;「敢不唯命。」 : : 屆期,安策馬前導,將入闈,眾官見安來,有揖者,有屈半膝者。丁誤以為施於己也, : 訝甚,據鞍拱手不已。抵闈門,即見一官手丁卷,呈安閱,眾官前導,安與丁偕入號舍, : 為丁張號簾,敷考具者皆官也。安臨去時,復諄囑眾官善視丁,眾唯唯,如是者三場。 : : 發榜前數日,安忽入賀曰:「師爺中式矣。」 : 丁笑曰:「固所願也,然談何容易?吾命果泰者,通籍久犬,待今日耶?」安力言其確, : 丁怒曰:「關防嚴密,奴輩何由知之?汝敢造言以戲我,當告汝主扑汝也。」 : 安疾趨而出,有頃,手一卷來,謂丁曰:「睹此,知小人之言確也。」 : 丁視之,則一硃卷,卷面大書中式第幾名,展視之,蓋己作也。 : : 大驚,索卷將裂之,安見丁變色,急袖卷出,丁追之不及返,乃怒詈不已。 : 其時丁猶謂安取他卷謄己所作文以誑己也。次晨,囑明嚴治之,明唯唯而已。 : : 閱數日,榜發,丁果中式,名數與前卷符。丁始晤明為之通關節,安所為,明所使也。 : 大慟曰:「吾一生名節掃地矣。」急辭館。明固留不可,具盛饌餞之,辭不赴。 : 瀕行,明囑其子成德贐以萬金之券, : 曰:「聊以將意,家父恐道遠,攜帶不便,已匯袁浦矣。」 : 丁固辭,成固請,丁乃索火吸煙,即以此券付之火,明父子嗟歎而已。 : 又命沿途官吏具供張,丁悉屏弗受。既歸,隱居城南之軍山。 : 及明敗,凡與明往來者均株連,丁獨否。 : : : : -- : 核一 核二 核三 核四 總統府 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內政部 交通部 吱 : 官邸 經濟部 法務部 勞動部 文化部 教育部 陸委會 原能會 NCC 警政署 中正一分局 蛆 : 鎮暴警察 保警 保一 保二 黨工 維安 臨檢 盤查 攻佔 攻占 占領 佔領 癱瘓 快閃 遊行 : 抗議 靜坐 號召 號招 驅離 包圍 聚集 路過 嗆聲 凱道 廣場 機場 捷運 車站 馬的政府 : 忠孝東路 忠孝西路 青島東路 鎮江街 中山南路 重慶南路 暴民 黑道 八卦板 PTT 民怨 : 反服貿 公投盟 反核 黑箱 太陽花 護樹 罷免 割闌尾 http://i.imgur.com/i5e62nT.jpg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17.245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72912497.A.65F.html : 推 ckshchen: 丁:還君明珠雙淚垂的故事 09/03 22:24 : 推 k800i: 納蘭性德<-名句:人生弱智如初見 09/03 22:35 : → noonee: 能教出納蘭性德 這老師也算真的有才了 09/03 23:01 教出納蘭性德的應該不是丁。 納蘭叢話 容若之啟蒙師為誰何,未見明確記載。予讀《通志堂集》附董訥《哀詞》,揣其文意,疑 董氏或即其人,而猶末敢確信。近出納蘭性德研究某專著,謂明珠嘗延通州舉人丁腹松入 府,教授童子性德,並稱丁氏為對性德影響最大之漢文土。至丁氏所授何種功課,如何嚴 於教誨,又如何得明珠敬重、性德尊從,無不縷述詳盡,幾如親見。然尋其所據,則僅雲 “據史料記載”,語焉不詳。蓋作者本無確證,不得不含混耳。按,丁腹松,字木公,南 通州靜海鄉人,其行事俱見梁悅磐等撰《通州直隸州志》。該《通州志》末卷引《一經堂 筆記》雲:“丁腹松試禮部不售,館於某相國家。未幾,丁母憂歸。逾年,相國奉命至揚 州,松往謁。時相國尊寵用事,自督撫以下待命舟側,不即見。松至,亟登岸迎之,諸大 僚相顧驚異。越日,以一函授松,曰有僕安某,任六安州,可持此書往取千金.松受其書 ,歸而火之……相國敗,諸嘗通好者或至連坐,松前後數年,無一言及私,故不與其難。 ”文中之“某相國”,易知其確謂明珠,丁腹松任明府西席,當為事實,然指丁氏為性德 之師,則大成問題。丁氏“試禮部,不售”,而後才“館於某相國家”。《通州志》卷十 於丁腹松科舉履歷記載甚明,乃康熙二十三年甲子舉人,康熙四十二年癸未進士(《明清 進士題名碑錄》記丁腹松為是科三甲四十八名)。其試禮部,已在康熙二十四年春,入館 明府,最早亦在是年三月.時性德已三十—歲,命若風燈.將赴玉樓之召矣。某專著關於性德由丁氏“啟蒙”之種種想像,顧如沙上之塔,不攻而自潰。丁氏或曾 及見性德,然僅為主賓,不可能為師生。性德久擢巍科,身充近侍,校《經解》、著《飲 水》,文名遠播,雞林向慕,當代國士如朱、嚴、秦、姜輩,俱抗節與交,朋儕接之。丁 氏何人,而竟得傲倨師位?丁氏非性德師,已不足論.丁腹松既至明府,其受教者亦甚易 知,乃揆敘與福格。時揆敘、福格叔侄方十一二歲,向由吳子漢槎授讀。二十三年十月, 漢槎病卒,西席無人,丁氏恰落第在京.遂得繼漢槎之任。又據“末幾.丁母憂歸”數句 ,丁腹松坐館似較短暫,約略不過數月。揆敘詩文嘗述及其師,僅吳兆騫、唐孫華、查慎 行三人,無丁氏,蓋過從未久,印像不深耳。漢槎等三人皆知名士,丁氏遜之遠甚,因不 被見重,或亦原因之一。。 : 推 peter89000: 真的是重視氣節的老儒生 09/04 01:18 : 推 mn435: 重視氣節的早就隨明而去 假道學 09/04 02:45 他是康熙23年的舉人,倘若當時30歲,應該是1655年出生的,南明滅亡是1662年 才虛歲8歲就要人自殺殉國也太離譜了吧.... : 推 kira925: 他這年紀你要他追隨明朝..? 09/04 10:29 : 推 nanshinner: 不殉國就是假道學?要不要誰來示範一下? 09/04 10:57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72967378.A.D8D.html ※ 編輯: chordate (220.135.4.140), 09/04/2016 13:40:01

09/04 13:55, , 1F
沒叫他自殺啊 隱居也是一種作法啊 而且這年齡不是以性德
09/04 13:55, 1F

09/04 13:55, , 2F
來估的離明蠻近的
09/04 13:55, 2F

09/04 14:15, , 3F
謝謝原po提供的資訊
09/04 14:15, 3F

09/04 19:19, , 4F
不客氣~
09/04 19:19, 4F

09/04 22:43, , 5F
就對大明王朝沒啥感情不行嗎?
09/04 22:43, 5F

09/04 22:44, , 6F
大明王朝末期東林黨爭搞得烏煙瘴氣, 有節氣的都不屑與之為
09/04 22:44, 6F

09/04 22:46, , 7F
伍, 至於大明諸王更是昏庸無能的一堆, 會忠於明室才腦袋有
09/04 22:46, 7F

09/04 22:46, , 8F
問題, 另外相對之下當時投清的明朝遺臣可多了, 搞不好才是
09/04 22:46, 8F

09/04 22:47, , 9F
主流哩
09/04 22:47, 9F

09/04 22:49, , 10F
是啊 主流一向是漢奸走狗賣國賊XD
09/04 22:49, 10F

09/04 22:51, , 11F
其實明清交替正是一個所謂氣節的定義的好爭議主題
09/04 22:51, 11F

09/04 22:52, , 12F
以民族主義論 明朝是漢人皇朝 清朝是滿人皇朝
09/04 22:52, 12F

09/04 22:54, , 13F
以政治來說 明朝多昏庸 清朝相對開明得多
09/04 22:54, 13F

09/04 22:55, , 14F
以統治來說 清朝入關前有過大量屠殺紀錄 入關初期也有大量
09/04 22:55, 14F

09/04 22:56, , 15F
圈地的狀況
09/04 22:56, 15F

09/04 22:56, , 16F
開明到直接賣官也算是一種進步
09/04 22:56, 16F

09/04 22:57, , 17F
所以到底什麼是氣節?是純以從一而終論?
09/04 22:57, 17F

09/04 22:58, , 18F
以民族主義論?以統治開明論?還是以仇恨論?
09/04 22:58, 18F

09/04 22:58, , 19F
我說了 相對的
09/04 22:58, 19F

09/04 23:00, , 20F
但當這種年代出來討官還耍大牌 真的看不出有啥氣節
09/04 23:00, 20F

09/04 23:05, , 21F
所以我說 什麼是氣節值得好好先定義下 我儒書看得少
09/04 23:05, 21F

09/04 23:05, , 22F
有人能以儒書論據氣節定義嗎?
09/04 23:05, 22F

09/04 23:06, , 23F
不過單以從一而終論的話 丁就確實說不上了
09/04 23:06, 23F

09/04 23:11, , 24F
另外給b大 有節氣的話要趕快去下田了
09/04 23:11, 24F

09/04 23:12, , 25F
哪個主流?可以不要用自己虛幻的民族情節幻想嘛...遺民不
09/04 23:12, 25F

09/04 23:13, , 26F
世襲,那年代多得是士人對於子弟往清廷做官的事採取不阻止
09/04 23:13, 26F

09/04 23:14, , 27F
印象中好像也有世襲的 有的遺民就在家訓裡說代代不准做
09/04 23:14, 27F

09/04 23:14, , 28F
清朝的官 印象中 不過很少就是了
09/04 23:14, 28F

09/04 23:14, , 29F
態度,還有贊成的。各類文人遺民對於清廷的態度根本是沒個
09/04 23:14, 29F

09/04 23:15, , 30F
那換個說法 主流都是 識大體 知進退 迎明主 的三好漢人
09/04 23:15, 30F

09/04 23:15, , 31F
標準,自己就算不當清廷的官,但人家來也不會失禮對待。
09/04 23:15, 31F

09/04 23:18, , 32F
就沒什麼主流可言,少用那種虛幻的民族情節好嘛
09/04 23:18, 32F

09/04 23:20, , 33F
在清朝的主流一定是大清好棒棒怎麼會有民族情節那種東西呢
09/04 23:20, 33F

09/04 23:29, , 34F
說道這 民國建立時說要自願要跟清朝一起陪葬的官員遺民
09/04 23:29, 34F

09/04 23:30, , 35F
好像真的不太多?
09/04 23:30, 35F

09/04 23:33, , 36F
我猜是溥儀沒死所以衝擊力沒那麼大
09/04 23:33, 36F

09/04 23:33, , 37F
怎麼總是有大漢民族主義者總以為漢人好棒棒呢?
09/04 23:33, 37F

09/05 00:02, , 38F
1655年=順治12年 他江蘇人 可能沒被南明統治過
09/05 00:02, 38F
文章代碼(AID): #1NoxBIsD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NoxBIsD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