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在書店看下奏摺上的晚明

看板gallantry作者 (封侯事在)時間8年前 (2015/10/16 02:00), 8年前編輯推噓0(0019)
留言19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hgt (王契赧)》之銘言: : 4、真正抗金名將是毛文龍,被袁祟煥以莫須有捕殺 : 如果原po有興趣研究毛文龍跟袁崇煥 : 可以去看"天崩地解-1644大變局"這本書的第三章"袁毛公案" : 我認為講的很仔細清楚 : 作者就是"帝國最後的榮耀"作者之一 : 碧血汗青 : 我想公信力應該是不差!! : 有線上網頁可看: : http://www.zhlzw.com/lzsj/ct/162959.html : (貼網頁應該不算侵犯智產權吧XD 網頁不是我做的) 那本書的一段論述: 上色的那一段我覺得還滿有道理的 不知道有沒有人看過學者對這一論點的反論? 這個問題之前在討論的時候,個人是覺得就算毛文龍沒啥建樹 虛耗糧帑,袁崇煥先斬後奏做的也有些太過份。 但是假如毛文龍真的要和後金聯手,那就只能說袁殺的沒有不對。 ------------------------------------------------------ 除此以外,也有部分論者提出,這是否有可能是毛文龍的詐降之計。當然,此種想法作為 假設,倒也不失為一種可能。若這真是毛文龍在實施詐降誘騙皇太極,則實為奇功異謀, 不可謂之不美。只是這條計策如沒有明軍主力的配合,是絕無成功可能的,且茲事體大, 若不向朝廷及皇帝請示彙報後實施,毫無疑問會被認為是謀叛之舉,毛文龍身居一品大員 又焉能不知道其中厲害,因此毛文龍絕沒有不向上司及朝廷報告的道理。 退一步看,即使他與新來的頂頭上司袁崇煥有舊仇隙,或者怕袁專功,那也沒有不向 兵部乃至上奏崇禎之理。而此等需要多方部署和配合的大規模行動,即便遼東明軍主力出 戰,也還需要看帶兵的主帥是誰、出動的是什麼部隊。如是孫承宗、袁崇煥、祖大壽等人 ,當可有部分勝機,但此為野地浪戰,向為八旗軍之所長,即使是誘伏成功,也不得說有 八九成把握。在如此艱險的情況下,而毛文龍於事先和事後,又不曾有過一絲一毫的消息 和計劃上報北京朝廷以及寧遠、錦州諸鎮官員,安得雲其為詐降乎?   再退一步看,倘若皇太極真的出兵呢?如只是出兵寧錦、山海關,那也還罷了,蓋因 與皮島無涉。可如果他先出兵來收取皮島,則毛文龍又該如何處置?以他部隊的戰鬥力和 數量,根本不可能出島對抗八旗主力。即如丁卯之役,阿敏只率部分八旗軍出征朝鮮和皮 島,就使毛文龍所部駐守的鐵山被破,鐵山守將毛有俊、劉文舉等被殺;義州明軍一萬、 朝鮮軍二萬盡滅,毛帥當時也就只是、只能、只敢隔海觀望,滯於皮島不出而已。所以倘 若真出現這樣的情況,屆時他唯一能做的依然還是在島上觀望,任其蹂躪地方,此等舉動 無異於引火燒身,於己無一點好處,因此這是無法簡單地以詐降、虛言一類的假設來解釋 的。而且這些所謂詐降之類的假設,始終也只是個假設而已,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直 接或者間接的證據,可以證實這些所謂假設是成立的,所以也無法僅僅以這樣的假設,就 去推倒毛文龍自己所寫的書信內容,並為毛文龍的所言所行作辯護。   綜觀毛文龍、王子登二人與皇太極的這十余封往來書信,其過程就是先議和,後打算 歸降並與後金裡應外合反攻明朝之關城。關鍵在於因皇太極使者闊科的意外被捕,導致了 皇太極疑心大生,因此大大阻礙了毛文龍的歸降速度,甚至差點使此計劃夭折。但是,此 系皇太極單方面對毛文龍的歸降誠意疑惑不定,而非毛文龍沒有歸降之心。毛帥主動邀約 後金大軍裡應外合奪取大明山海關和登萊二府等處之言行,充分說明了他歸降後金反叛明 朝的意向和行動是主動的、積極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4.14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allantry/M.1444932058.A.737.html

10/16 08:37, , 1F
這一段有點講得太遠了, 從塘報跟滿文老檔看, 毛文龍跟皇太
10/16 08:37, 1F

10/16 08:39, , 2F
極這段時間往來, 大概是三個月左右, 真的實際交涉的事情只
10/16 08:39, 2F

10/16 08:43, , 3F
歸還劉興祚跟闊科(可可)被抓兩件事情, 其他不管是和談或是
10/16 08:43, 3F

10/16 08:44, , 4F
投降或是誘敵, 都只是泛泛之言, 沒有實際談到內容, 既然如
10/16 08:44, 4F

10/16 08:44, , 5F
此, 又要怎麼報告主帥是誰、甚麼部隊?
10/16 08:44, 5F
我是認為作者說的有一點滿有道理的 毛文龍在給皇太極書信中提到他自己要攻山東呼應皇太極的進攻 這點實在超出以和談爭取時間的範圍,唯一的解釋只能說他是要詐降 但是如果是要誘出皇太極而詐降,光憑毛文龍一人力量是不可能給後金重創的 必然會需要其他明軍的配合。理論上是應和明廷先有計畫,才提出這樣的建議 否則皇太極不信便罷,如果皇太極真的信了,毛文龍要怎麼辦? ※ 編輯: chordate (220.135.4.140), 10/16/2015 09:38:09

10/16 09:39, , 6F
沒有和皇太極討論過時間地點, 又要怎麼先有計畫? 皇太極不
10/16 09:39, 6F

10/16 09:40, , 7F
見得同意, 更不見得會照毛的安排行事, 你看我後一篇文章就
10/16 09:40, 7F

10/16 09:41, , 8F
知道, 詐降一事基本上是講別的事情講到一半突然天外插進兩
10/16 09:41, 8F

10/16 09:41, , 9F
句話, 充其量只能算是試探意圖, 還不到計畫階段
10/16 09:41, 9F

10/16 09:42, , 10F
如果皇太極回信有意繼續談, 才有可能有後續計畫
10/16 09:42, 10F
縱然如此,貿然提出這種「試探」實非人臣所宜言 這種內容毛文龍有何信心萬一洩漏出去,不會被當作真的要叛變處理? 合理作法是先和皇帝報備,再提出試探。 附上 滿文老檔毛文龍書信 又上書曰:毛文龍再拜上書於滿洲國皇帝陛下:吾嘗銘之於心、宣之於口,存之於中,無 時或忘。不意使臣之言過於拘迂,即遣回國;復聞仍命元年所遣之使來。時東王命戶部官 在島發放糧餉,將船撤回鐵山。上之使臣,未及詳察,誤入戶部之船,乃被將餽送方物之 使臣擒縛解送京師;我即於夜間遣人赴京,賄以銀兩,始獲赦死。今請少待月餘,必勉力 通融,俾還於上。正在追悔之際,有喀山牛錄滿洲人逃來,據云我皇上與諸貝勒原以一心 倚爾行事。吾聞之,愈覺不安。嗣後遣使往來,必須詳細認明,方保無慮。請爾取山海關 ,我取山東。若從兩旁夾攻,則大事成矣。我不分疆土,亦不屬爾管轄。特此奉聞。 又上書曰:毛文龍再上書。前遣官齎書講和,自今曰始,所有一切,我無不承認;彼此若 能息止戰爭,共享太平,不勝欣喜之至。即送闊科還與上及諸貝勒面商,業經議妥。不意 貴使臣誤入戶部之船,被解糧者掠獲,連我之三人一併解京。我亦未之聞也。我之大事, 一敗至此,實不及料。因闊科一時不能送還,故未言謝;上諭諸貝勒,以我言不由中;一 片誠心,化為烏有,此冤將訴之誰!我之心意,本欲與上及諸貝勒共圖大事。今如此見疑 ,豈非天乎!上與諸貝勒東西奔馳,攻伐無已,何時大事乃成;皆不知用兵故也。我與上 及諸貝勒共謀國事、同享榮福,俾名垂萬世;但不知上與諸貝勒信否?倘納我之言,宜遣 使密商,無稍虛偽。若謂有欺人語,何能欺四、五人,請勿疑焉!非常之事,必待非常之 人;大事成後,方見我心,書不盡言。

10/16 09:50, , 11F
報備的部分你要看塘報..
10/16 09:50, 11F
塘報的報備是講和、以及誘殺使臣部分。似乎沒看到有報備要誘出皇太極部隊。

10/16 10:02, , 12F
塘報的部分, 沒有談及取山海關跟取山東, 卻有建議應該防備
10/16 10:02, 12F
※ 編輯: chordate (220.135.4.140), 10/16/2015 10:04:39

10/16 10:04, , 13F
金人借書信往來之機偷襲, 應「急徼錦寧、時刻嚴防」
10/16 10:04, 13F

10/16 10:04, , 14F
如果真的要計畫合攻, 又何必給此建議?
10/16 10:04, 14F
※ 編輯: chordate (220.135.4.140), 10/16/2015 10:05:28

10/16 10:06, , 15F
另外, 塘報也隨報附上皇太極書信
10/16 10:06, 15F

10/16 10:07, , 16F
基本上毛文龍能在皮島站的住腳 鼠蛇兩端 的本事是免不了的
10/16 10:07, 16F

10/16 10:08, , 17F
如果真打起來皇太極大勝, 毛文龍馬上投降我也不意外, 但是
10/16 10:08, 17F

10/16 10:09, , 18F
拿天外飛來的兩句話當鐵證, 卻忽略他也一面向北京遞塘報要
10/16 10:09, 18F

10/16 10:10, , 19F
錦寧時刻嚴防, 我並不覺得合理
10/16 10:10, 19F
附上塘報: 崇禎元年五月初一日塘報 據來鄉口稱:四王子差人與毛都督講和,說已講倒,各處修路蓋房迎接。又傳各王子挑兵 ,各備米一鬥,炒一鬥,不是東來必然西去,等因。又據復州參將劉可紳報稱:汗王並八 家達子,說稱毛都督肯與我和,雖難憑信,今且要修路蓋房一,去迎他看,等因。卑職看 據節報情形相同,初許講和,放還來達,誘彼要人。奴亦懷疑,仍遣四達東來,卑職已綁 押上船解京訖。奴子尚未知的耗,修路蓋房,迎接卑職,是假意實做。其一面備糧炒者, 將出我不意,忽爾東襲,或借和東之會,忽爾西犯。職即嚴令副總兵毛承祿下都司毛永佑 、陳繼盛、仲顯祖等,各帶官兵分路防御,水陸並進,沿島相機剿掣外,一面飛報上台急 檄錦寧,時刻嚴防,以保無虞也。 ※ 編輯: chordate (220.135.4.140), 10/16/2015 10:25:51
文章代碼(AID): #1M7-dQSt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7-dQSt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