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想請問 國際貨幣兌換 清朝貨幣的國際價值

看板gallantry作者 (remember the fate)時間9年前 (2014/12/20 16:38), 9年前編輯推噓13(1303)
留言16則, 1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aintJet (鐵鎚貓沙太貴了)》之銘言: : 現在國際貨幣是浮動的 : 那麼 在現在的貨幣制度之前 : 國際貿易的貨幣交換是怎麼樣的呢 : 在清朝以前的不論 想請教 : 在民國成立前 已經與世界各國有較頻繁交流的中國(清朝) : 在貨幣匯兌這方面 : 不知有沒有匯率的相關資料 清中葉之前,中國和國外主要貿易對象都是銀本制為貨幣主位 也就是交易用的媒介大抵相同,在貨幣匯率上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可以看作固定匯率制度 到了清中後期,銀本位的缺點暴露了出來: 白銀價格的起伏過大造成匯兌損失 整個十八世紀到的英國金銀兌換法定比價大約在1:15~16間徘徊,但是1894時已成1:32.6 許多有先見之明的國家選上了價格相對穩定的黃金作為貨幣 1816在滑鐵盧戰役將拿破崙徹底擊敗後,英國首先宣布了金本位制 隨後歐洲各國跟進,東歐和美洲在稍晚的1890年間承受不住改成金本位。 當這麼多國家捨棄白銀改採黃金為貨幣本位,意味著白銀的需求大減。 同時美國內華達州又在1870年大量發掘白銀,那年就成了白銀應聲崩潰的起點。 銀價崩跌,最慘的就是仍使用銀本位的清朝。由清朝海關兩對英便士的兌換可以觀察趨勢 ---------------------------- 年分 匯率(便士/海關兩) 1874 76.125 1880 69.625 1885 63.5 1890 62.25 1895 39.25 1900 37.25 1905 36.1 1911 32.25 ---------------------------- 資料來源: Inspector General of Chinese Maritime Customs Decennial Reports, 1902-1911 p.336-337 這種跌法首當其衝的就是皇室財政,從鴉片戰爭後清朝對外賠款、貸款不斷 在史書上的記載數字是以銀兩為單位,但是外國收的是黃金,這意味著1870後 清朝皇室得向民間蒐集更多白銀才能支付款項。 1877年清朝平定回亂所花費的軍費,向英國匯豐銀行貸款了500萬兩銀幣 還本息時銀價又貶,因此匯豐便以調升利息50%來彌補差價 (由一分到一分五厘) 1901李鴻章簽定辛丑條款時,沒有察覺到外國要求以金價支付會帶來多損失, 梁啟超在飲冰室文集裡面便狠狠地酸了他一頓 其次就是物價的衝擊,詳細的計量分析有機會再提供,引述英國領事的評論: "1873年以來銀價雖然長期下跌,但因運費低廉,商人們可以將曼徹斯特產品 的價格以與銀價一樣的幅度降低,因此,曼徹斯特產品在中國以銀表示的價格自 1873年以來並未明顯上漲;但這種情形只能維持到1893的年中,因為印度關閉鑄銀局、 美國停止購買白銀,一盎斯的銀價突然由三先令二便士降為二先令四便士,中國與西 方的匯率因而慘跌,曼徹斯特產品的價格上漲與銀價的跌落亦步亦趨,到1893年年底 曼徹斯特產品的中國價格隨即上漲了39%。" ------ British Parliamentary Papers op cit., vol. 19, p.191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幣值跌落總能帶來一些好處、像是出口成長、改善貿易收支等等 事實上幣值下跌到改善貿易收支得先滿足一個條件,總體經濟學稱為Marshall-Lerner條件 它要求清朝對進口貨的消費彈性要很高、同時外國對清朝的出口貨消費彈性也高 但是當時的清朝沒辦法滿足這個條件,銀價直直落的結果並沒有帶來貿易改善 1874年份的貿易尚有盈餘22,149,000海關兩、1888年已轉為負32,382,000 等到1900年後貿易赤字一度來到負219,213,000海關兩。 銀本位制帶給中國有優有缺,但是優點實在不多,最明顯的是銀本位幫助國民黨治下中國 避開了全球大恐慌(Great Depression)時,從美國藉由金本位擴散感染的經濟危機。 直到中共步上軌道改採信用本位,中國銀本位才消失在歷史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172.109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gallantry/M.1419064688.A.82F.html

12/20 16:58, , 1F
12/20 16:58, 1F

12/20 17:54, , 2F
沒錯 高陽的胡雪嚴也有提到這點
12/20 17:54, 2F

12/20 18:12, , 3F
糟糕,看過胡雪嚴全套卻沒有印象....
12/20 18:12, 3F

12/20 18:15, , 4F
最後一部燈火樓台有提到一些 胡雪嚴晚年挺慘的
12/20 18:15, 4F

12/20 18:32, , 5F
算是國際趨勢打到死~~
12/20 18:32, 5F

12/20 18:40, , 6F
可以參考高陽《陳光甫外傳》,有詳記。
12/20 18:40, 6F

12/21 10:07, , 7F
推 好文章
12/21 10:07, 7F

12/21 21:09, , 8F
這個議題的權威研究是林滿紅的China Upside Down
12/21 21:09, 8F

12/21 22:42, , 10F
一些陳光甫、胡雪岩、邵友鐮的清末事跡
12/21 22:42, 10F

12/21 23:30, , 11F
林滿紅的那英文書有中譯本: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
12/21 23:30, 11F
銀線算得上值得一看,不過史學觀偏向年鑑學派、缺乏足夠份量的量化分析 真的想看這個年代的經濟分析,我比較推薦全漢昇的相關文章、量化充足 他和香港中文大學同事徒孫在近代中國經濟史的研究比較符合經濟學分析的要求 ※ 編輯: letibe (118.171.113.245), 12/22/2014 05:26:11

12/22 12:03, , 12F
全漢昇的經濟史研究很值得參考,另外,我還推薦何漢威的關
12/22 12:03, 12F

12/22 12:03, , 13F
於銀銅匯率的研究,更能顯示經濟市場上使用錢幣的各種複雜
12/22 12:03, 13F

12/22 12:04, , 14F
面相。
12/22 12:04, 14F

12/22 19:14, , 15F
有意思
12/22 19:14, 15F

12/23 22:17, , 16F
長知識
12/23 22:17, 16F
文章代碼(AID): #1KbJLmWl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KbJLmWl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