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王獻之與郗道茂

看板gallantry作者 (歸蝶姬)時間12年前 (2012/05/20 23:41), 編輯推噓4(404)
留言8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雖然這篇是將近四年前的文 但因近來讀晉與南朝史,挖到此文 發覺有些部分可能有補充、更正或想討論的地方,因此回文一篇... ※ 引述《Lorenzia (爆走金魚)》之銘言: : 1.安僖皇后確是新安公主所出 : 在太元二十一年由司馬道子上的〈皇太子納妃啟〉中說王神愛是: : 故中書令太常王獻之新安公主息女。 : 息,生也。謂所生之女也。 : 而晉書后妃傳中也可以看見: : 安僖王皇后諱神愛,琅邪臨沂人也。父獻之,父獻之,見別傳;母新安愍公主。 王神愛在史上的紀錄其實極少 嫁給晉安帝真是她人生最大的不幸 因為她這位表哥,比晉惠帝還慘上千百倍 是個不知饑飽寒暑、不會說話、不能自理生活的人士 (至少晉惠帝會說話、會行動、有感情,不過就是笨了點) 網路百科說她也是書法好手,不知這說法是打哪來的? 希望知道的人可以為我解惑一下@@ : 2.關於新安公主 : 新安公主,原封餘姚公主,司馬道福,諡為新安愍公主 : 愍的意思是:在國遭憂. 在國逢艱. 禍亂方作. 使民悲傷 : 晉簡文帝與徐淑媛之女,孝武帝姐,安帝姑 : 新安公主先嫁桓濟(不清楚與桓溫的關係) : 有可能生下一子桓亮 桓濟是桓溫的次子,《晉書.桓溫傳》曰: 溫六子:熙、濟、歆、禕、偉、玄。熙字伯道,初為世子,後以才弱,使沖領其眾。及溫 病,熙與叔祕謀殺沖,沖知之,徙于長沙。濟字仲道,與熙同謀,俱徙長沙。 也就是說,桓熙與桓濟兄弟倆與叔叔桓祕趁著桓溫重病時,想做掉另一個叔叔桓沖 桓沖知道後,就把他們兄弟兩個流放到長沙去了 很可能是因為這件事,造成新安公主與桓濟仳離 : 而後再嫁王獻之,生安僖皇后 : 新安公主的母親徐淑媛是簡文帝的愛妾 : 與簡文帝相伴的時間遠比孝武帝之母李太后為長 : 新安公主出生的時候剛好正是徐淑媛得寵最盛的時間 : 所以新安公主可能從小就是簡文帝的愛女 : 王獻之娶新安公主的時間 : 獻之別傳中說,是在咸寧中 : 到底是這裡的咸寧是簡文帝咸安年間的筆誤 : 還是指在簡文帝咸安年間到孝武帝寧康年間的兩三年之中? : 目前不得而知 : 但孝武帝即位時只有十一歲 : 應該是無法替姊姊做決定的 : 總之,這場婚姻最後是在皇帝下詔下促成 來推推看新安公主出生的時間點 在《晉書.孝武文李太后傳》提到: 自道生廢黜,獻王早世,其後諸姬絕孕將十年。帝令卜者扈謙筮之,曰:「後房中有一女 ,當育二貴男,其一終盛晉室。」時徐貴人生新安公主,以德美見寵。 簡文帝大概是因為當時自己膝下無子 雖有寵愛的徐貴人,但是徐貴人也只生有一個女兒 因此就請扈謙來卜了一卦,看自己有沒有兒子命 這個時間點的線索是「自道生廢黜,獻王早世,其後諸姬絕孕將十年」 但是臨川獻王司馬郁何時死的,並不清楚,只知他死時年僅十七歲 而司馬道生被廢則是永和四年(348)之事 之後十年間僅得新安公主這麼個女兒,她出生應該是348後至358年之間的事 孝武帝生於362年,新安公主年紀大他4~14歲,就假設兩人相差約十歲吧 再回到新安公主離婚一事 桓濟既然是桓溫的兒子,桓溫是當朝權臣,簡文帝不可能在這時令女兒與其子離婚 (當時皇帝廢立,掌握在桓溫手上,簡文帝若叫女兒離婚,根本是找死) 桓濟惹禍是在桓溫重病之時,桓沖要懲罰這小子,當然要等桓溫歸天才行 桓溫死於寧康元年(373),桓濟大約這時被流放長沙,與公主離婚 如此算來,公主年紀才二十出頭 就算她真的是桓亮生母,也還相當年輕,再婚是必然的 《晉諸公別傳》的「咸寧中」看來應作「寧康中」 寧康有三年,取其中,那麼有可能是二年(374)再婚 假設公主生於352年,王獻之則是一般所說的344年(目前說法是344-386) 那麼這時王獻之三十一歲,公主二十三歲 : 王獻之去世的時間約在太元十五年 : 也就是說,新安公主與王獻知至少在一起度過了十五年以上的時間 : 不過安僖皇后出生的時間卻很晚 : 大約是在太元七年左右 : 當王獻之去世的時候,安僖皇后也只有七八歲 : 而且沒有同父的兄弟 王神愛於義熙八年(412)過世,年二十九 倒推回去,生於384年 如果王獻之死於現在一般說的386年,則當時王神愛還是個三歲小娃 新安公主沒有和王獻之在一起到十五年以上 不過十二、三年也是個不短的時間,卻要等到結婚十年才生下這麼一個獨生女 : 安僖皇后十四五歲左右 : 孝武帝跟司馬道子可能出於同情寡姐的緣故 : 便將她聘為太子妃 : 舉辦了一場盛大的納采禮 : 由王獻之的哥哥操之主持 太元二十一年(396),王神愛被納為太子妃,當時十三歲 以下引王隱《晉書》之內容: 安僖皇后王氏,字神愛,太常王獻之女,新安公主生,即安帝姑也。孝武帝以后少孤無兄 弟,故為安帝納為太子妃。孝武納采,聘太子王氏,百官朱服會於新安公主第,祕書監王 操之為主人。 孝武帝大概本著照顧甥女的心思,才給太子訂這門親事 但是太子(後來的安帝)根本形同殘疾人士 當時太子都已經十五歲了,做父親的會不知道兒子很糟嗎? 根本是誤了姊姊女兒的一生哪...... : 關於王獻之與新安公主的相處狀況,史料無載 : 但我認為王獻之對新安公主並不一定是敬畏 : 一則是他們兩個人都是再嫁再娶,門當戶對,無所謂身份高低問題 : 二則是王獻之從史傳看來是個相當有個性,但不暴躁的人 : 新安公主的史傳評價也不低,相處上應該是ok的 : 三則是王獻之的仕途與謝安的提拔有很大關係,孝武帝跟他的關係, : 也不錯親近,這是否跟新安公主有關?不得而知。 : 總而言之,王獻之出身名門,又是當權派的謝安一系 : 並不需要去巴結或討好公主 : 相對的,新安公主的母親只是庶妾,也不算甲族出身 : 有的也不過就是一個公主頭銜 : 在王家也不一定風光得起來 : 史料上對新安公主的評價頗高 : 說她:名家應運。修序婦道。修教于內。正立閨房。正位居體。美在其中。 這裡解讀有誤,何法盛《晉中興書》裡這幾句話並不是在說新安公主 由於《晉中興書》是輯本,裡面都是一條一條抄來的 被編在「卷四」裡的屬於后妃傳,所以前面大都先單獨標出了后妃名號 但是在「安德陳太后」之後那些則都是零散的輯錄,一行算一個單獨條目 所以,「新安愍公主道福,簡文第三女,徐淑媛所生,適桓濟,重適王獻之」 下有小註出自「御覽百五十二」,這是單獨的一條 但後面另起的那幾句,都不是在說她 新安愍公主後的那一條,為「名家應運,修序婦道」 「名家應運」,下註「書鈔囗囗囗」;「修序婦道」,下註「同上」 按「書鈔」即《北堂書鈔》 經查,「名家應運」句註「引《晉中興書》康帝褚皇后事」 (《晉中興書》褚后條有「以名家女入為琅邪王妃」之句) 「修序婦道」只註是《晉中興書》 此二句為一組,可能都是褚后事 接下來的四句 「修教于內,正立閨房」,下註「白帖囗囗」;「正位居體,美在其中」,下註「同上」 案「白帖」應該是《白氏六帖》 但「修教于內,正立閨房」在《北堂書鈔》有相似句「脩教於內,正位閨房」 下註「《晉中興書》明穆皇后事有正位句」 (明穆庾后條有「正位閨房,以著協德之義」之句) 後面「正位居體」差不多也是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輯本《晉中興書》並沒有給予新安公主評價 只單純地敘述了她的身分,最重要的是保留了她的本名 : 不過從她的諡號也可以看得出來 : 她似乎是經過幾次政治大風浪而且命運相當坎坷的 : 可能的子嗣桓亮後來起兵想在晉末佔一席之地 : 但為桓玄貶死 : 安僖皇后則是二十餘歲就死於宮中 : 可想見新安公主晚景是滿淒涼的 回到最前面諡號「愍」這件事 之前已經點出諡為「愍」的四種狀況 在〈諡法解〉中則又有對這四種狀況的各別說明: 在國遭憂曰愍。(仍多大喪。) 在國逢艱曰愍。(兵寇之事。)  (按:「艱」字右邊原是一個「喜」,不是「艮」) 禍亂方作曰愍。(國無政,動長亂。) 使民悲傷曰愍。(苛政賊害。) 由上看來,能被諡到「愍」(或「湣」)這個字的人,必然遭逢很大的悲劇 據查,在新安公主之前,被諡為「愍」的人,大都死於非命 試舉例如下: 先秦: 魯湣公(魯湣公生母哀姜與公子慶父私通,慶父弒湣公) 陳湣公(楚惠王北伐,殺陳湣公) 宋湣公(宋湣公出言羞辱南宮萬,南宮萬殺湣公於蒙澤) 齊湣王(湣王奔莒,為淖齒所殺) 西漢: 臨江愍王劉榮(景帝子,坐侵廟壖地為宮,自殺) 東漢: 恭愍皇后李氏(漢安帝後宮,生順帝,為閻后所妒,鴆殺) 褒親愍侯梁竦(漢章帝後宮梁貴人之父,遭竇后家族陷害入獄,死獄中) 陳愍王劉寵(漢明帝玄孫,被袁術派人殺害) 下邳愍王劉意(漢明帝曾孫,黃巾之亂時棄國逃跑,亂平復國,不久死去) 三國志人物: 夏侯淵(戰死,諡愍侯) 樂綝(諸葛誕反,掩襲殺綝,諡愍侯) 曹昂(為張繡所害,諡愍王) ※漢獻帝劉協(謠傳曹丕篡位時把他害死,劉備聽說後,諡其為孝愍皇帝) 晉朝: 晉愍帝司馬鄴(胡人南下,被擄殺害) 愍懷太子司馬遹(嫡母賈南風派人殺害) 後燕惠愍帝慕容寶(被蘭汗所殺) 被諡為愍的人並不多,但是一旦遇上這個字,死於非命者多 東晉末期局勢混亂,又是孫恩又是桓玄 才女謝道韞那笨笨的老公王凝之(王獻之二哥)就是死於孫恩之亂 (不過王凝之真的是笨死的......) 個人懷疑,新安公主在這一時期,有遇害的可能性 至於桓亮,他是在桓玄之後死的 桓玄敗亡後的第二年(義熙元年,405),桓亮還在繼續作亂,結果被斬殺 如果這時新安公主還活著,應已五十多歲,和這個兒子也三十多年不見矣 : 3.王獻之與郗道茂 : 他們兩人是表姐弟關係 : (王獻之的老母是郗道茂的姑姑) : 目前並沒有說法指出他們的離婚跟新安公主有關 : 啥燙腳不想娶公主的事,我沒有看到 : 反而比較有可能跟郗王兩家的政治問題有關 : 王獻之兄弟後來甚至因為政治傾向的關係故意怠慢親舅 : 所以說,郗氏有沒有可能是因為家族問題被迫與王獻之離婚? : 目前沒有進一步的說法 : 當然,王獻之留下的書帖,辭意真切悲痛: : 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額之暢。 : 方欲與姊極當年之疋,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 : 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 : 已已,惟當絕氣耳! : 不過是說,相反來看 : 王獻之要掛掉的時候唯一的遺憾是離婚 : 那麼,是不是也表示了他跟新安公主的婚姻其實是滿幸福美滿的 : 所以才會覺得對郗氏有虧欠、有遺憾? : 以上是我目前看到的王獻之史料說法 : 我對南北朝不熟 : 有錯請指正 燙腳故事來自於南朝宋時的紀錄,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話說,南朝宋時,狗屁倒灶的公主非常多(最著名者:山陰公主劉楚玉) 其中有一位臨川公主劉英媛,乃宋文帝劉義隆之女 其夫王藻,乃宋孝武帝劉駿皇后王憲嫄的弟弟 劉英媛是個頗有醋意的女子,見王藻有新歡,相當不爽 於是在她的姪子--廢帝劉子業面前,說三道四 劉子業行為一向殘暴,完全不會顧念血緣情份 接著就把王藻逮捕下獄殺害,劉英媛從此與王家離緣 後來明帝劉彧即位,想說這位姊妹還年輕,給她安排再婚 但還沒成親對方就掛了,從此也沒有再與人論及婚嫁 劉彧這個人,大概是吃過幾個公主的虧(據說,他的異母大姊劉英娥曾虐待他) 覺得開國以來的宋室公主,品行都很糟,又善妒 剛好江斅要尚臨汝公主,劉彧就故意請人代他作一篇〈讓婚表〉來嘲諷當代公主亂象, 其中舉例如下: 自晉氏以來,配尚王姬者,雖累經美冑,亟有名才,至如王敦懾氣,桓溫斂威,真長佯愚 以求免,子敬灸足以違詔,王偃無仲都之質,而倮露於北階,何瑀闕龍工之姿,而投軀於 深井,謝莊殆自同於矇叟,殷沖幾不免於強鉏。......王藻雖復強佷,頗經學涉,戲笑之 事,遂為寃魂。褚曖憂憤,用致夭絕。傷理害義,難以具聞。 文中所舉晉代至南朝宋的尚主慘劇,其中數例有實證可查 王敦懾氣:王敦在其妻襄城公主(舞陽公主,晉武帝女)面前抬不起頭來,《世說新語》      載有一事,說是王敦剛娶公主時,以為廁所塞鼻孔乾棗與洗手的澡豆是拿來吃      的,結果被婢女們當土包子嘲笑。可能因為這原故,他在公主面前只好收斂一 些。 桓溫斂威:桓溫娶晉明帝女南康公主為妻,公主性格火爆激烈,《世說新語》也載有一事      ,原來桓溫平蜀時得李勢之妹為妾,公主聽說後,持刀要殺她,結果李氏一點      也不驚恐,還希望公主快殺了她(因自己是亡國之人)。由此可見,桓溫平常      在公主面前,也是不敢造次的。 王偃倮露北階:王偃(上面那位倒楣駙馬王藻之父)娶宋武帝女吳興公主劉榮男,公主常        把王偃剝光衣服綁在院子裡的樹上,就算下雪的夜晚也一樣。王偃他哥王        恢實在看不下去,跑去拍打公主家門,大罵公主,王偃才被釋放。仲都者 ,指漢元帝時方士王仲都,據說不畏寒暑,冬天僅著單衣,仍不感寒冷。 王藻遂為冤魂:即被臨川公主告發而死...... 由於上述四事為實,因此其他幾個案例大概可以推測當時慘狀: 真長佯愚:真長即劉惔,後來娶晉明帝女廬陵公主。可能當初不想娶公主,就曾經假裝自      己頭腦沒那麼好,結果失敗。 子敬炙足:子敬即王獻之,娶了新安公主。可能當初不想娶公主,就想說把自己腳給燙傷      ,裝成是殘疾人士,結果失敗。 何瑀投井:何瑀娶豫章公主劉欣男,相傳兩人很恩愛。不過這裡卻說他「闕龍工之姿,而 投軀深井」,由其與王偃之事為對句看來,「龍工」也是個典故,可能是指舜 的龍工衣:舜被無良父親叫去挖井,娥皇女英要他換上「龍工」衣再去工作, 結果舜到井底時,無良弟弟又把入口填起來,舜就從旁邊挖通道逃出。這裡可 能是要說何瑀不像舜還有神衣護體,竟然就被公主丟到井裡去。 謝莊矇叟:謝莊可能有被指名要娶哪個公主,結果他搬出自己眼睛快瞎了來當理由,最後      全身而退,成功拒婚。(沒有紀錄顯示謝莊尚主。) 殷沖免於強鉏:殷沖是宋文帝長子劉劭太子妃殷玉英的叔叔,在他的傳裡並沒記載娶公主 一事。不過卻說他「幾不免於強鉏」,強鉏乃春秋鄭人,遭刖刑--即斷        足之刑。不知殷沖是因為不娶公主而差點被砍腳,還是娶了公主遭家暴,        總之最後他的腳還好好的在身上,算是有驚無險。 褚曖憂憤夭絕:褚曖尚宋文帝女琅邪公主,結果早死。從本文的說法看來,他可能是被公 主氣死的。 這篇〈讓婚表〉寫成之後,劉彧還很壞心的叫公主們傳閱 劉英媛一看,自己也列名在惡質公主清單中,悲從中來 大概人生經歷夠了,大徹大悟,就上書請求回到王家,撫養她在王家的兒子 劉彧也同意了她的要求。 「真長佯愚,子敬炙足」,只是單純說明了當時劉惔、王獻之都曾拒婚過的事 和公主們婚後感情好不好,那是另一回事 (像何瑀即便與豫章公主的婚姻被史書載明「情愛隆密」,還是曾有被丟到井裡的紀錄) 但既然這篇文章創作宗旨是「藉惡質公主與可憐駙馬(或準駙馬)典故以勸世」 王獻之很可能被下令娶公主時確實設法抗拒過 至於詔娶公主時,王獻之應該已經恢復單身了 有些文章說新安公主看上王獻之,想嫁他,於是迫使他離婚,這算是無稽之談 至於為什麼和郗氏離婚,另外有文說明之,就不討論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0.78.14

05/21 00:26, , 1F
謝謝K姊姊的解說啊!時間匆匆就幾年過去了
05/21 00:26, 1F
是啊,我等那篇〈縱欲亡身〉也等了很多年-.-

05/21 00:31, , 2F
大推,另外王敦少年時確實是土包子,世說新語記載「王大將(
05/21 00:31, 2F

05/21 00:33, , 3F
王敦)年少時,舊有田舍名,語音亦楚」,田舍之名就是鄉巴佬
05/21 00:33, 3F
※ 編輯: kichyou 來自: 111.250.78.14 (05/21 00:58)

05/21 01:50, , 4F
我在想,投井會不會是說公主造成何家的家庭糾紛?
05/21 01:50, 4F
不太清楚,何家雖是望族,但何瑀這一支的資料其實不太多 豫章公主也是二嫁,起初嫁給徐喬之(徐羨之子) 後來喬之被誅殺,才又與何瑀再婚 兩人很恩愛,而且還因為公主的裙帶關係,連跟何家沾邊的遠房親戚都有官可做 何瑀可能卒於元嘉二十六年(449) 而豫章公主則卒於大明八年(464) 既然〈讓婚表〉的創作動機還包括宋室公主們素來善妒 我倒比較想揣測,豫章公主說不定太愛何瑀了,一吃醋起來就把老公丟到井裡去 等老公唉唉求饒說「老婆我錯了,我對不起妳」,再把他撈起來之類的 何瑀死後,兒子何邁尚新蔡公主劉英媚,女兒何令婉嫁入宮中做劉子業的太子妃 (狗屁倒灶的事在這裡出現了,後來劉子業當皇帝,把姑媽劉英媚搶過來, 大舅子兼姑丈何邁不爽要造反,結果被做掉。) 如果不看他們後來悽慘的結局,其實何瑀一家真的是過得算不錯 而且可能還都是靠豫章公主才得來的,何家人應該不太想跟她起家庭糾紛 ※ 編輯: kichyou 來自: 111.250.78.14 (05/21 03:09)

05/21 03:07, , 5F
不如羊獻容強悍
05/21 03:07, 5F

05/21 03:54, , 6F
有可能是她造成家庭糾紛啊...獨孤皇后跟楊堅也很恩愛,但
05/21 03:54, 6F

05/21 03:54, , 7F
不妨礙她欺負婆婆跟妯娌
05/21 03:54, 7F

05/21 08:44, , 8F
貌似西晉諡號「愍」的好像還有劉琨?
05/21 08:44, 8F
文章代碼(AID): #1FkH2IH6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FkH2IH6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