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長恨歌

看板gallantry作者 (Thema & Variationen)時間12年前 (2011/10/03 19:05), 編輯推噓1(1011)
留言12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5 (看更多)
在Chinese版有版友補充了一些資訊,並指出了一些我忽略的事 還用了我以前在那裡貼的杜甫詩來作例證,讓我頗有被自己打到的感覺 轉貼過來作為參考 話說....有沒有唐朝人喜歡稱自己的朝廷為「漢家」的八卦XD

10/03 03:01,
因為唐玄宗與漢武帝的一些事可以相比附,而且,
10/03 03:01

10/03 03:03,
玄宗就不用說了,武帝的形象也並非完全正面。
10/03 03:03

10/03 03:03,
老白在寫詩的時候也用了一些春秋筆法XD
10/03 03:03
確實如此 或許白居易寫「諷諭詩」寫的太勤, 所以餘習不改,寫這首「感傷詩」也不忘順便桶一下裏面的男女主角吧XD

10/03 08:02,
我認為應該考慮到,唐代詩人很普遍地用漢朝代稱本朝
10/03 08:02

10/03 08:04,
如前所分享秋興詩,承露金莖、西望瑤池,都是漢武故事
10/03 08:04

10/03 08:08,
杜甫兵車行「武皇開邊意未已」,也是以漢武代指玄宗
10/03 08:08
你說的似乎沒錯 話說杜甫用典太多,秋興同一首還用了「東來紫氣」, 混雜在一起還真的容易讓我淹沒在歷史的洪流裏。 不過兵車行就很明顯了,該詩裏也用「漢家」這一詞,多謝指出 我的文章就當作「心得」看看即可(本來也就是心得嘛), 其實我也沒花多少時間認真查資料,只是把早已經知道的資料整理一下附上來 只是發現這首詩「若說是為漢武帝而作,似乎也通」這點滿有趣的而已, 所以寫出來博君一笑 話說,若這首詩的開頭四句是改一個字: 「漢皇重色思傾國 御宇多年求不得 家有女初長成 養在深閨人未識」 這樣子大家還會覺得是在講唐玄宗與楊貴妃嗎? 不過當今天子也性李,白居易再怎麼白目,應該也知道這樣寫有危險吧 一笑 ------------------------------------------------------------------------ 作者: moonlike (Thema & Variationen) 看板: Chinese 標題: Re: [心得] 長恨歌傳奇 時間: Mon Oct 3 18:45:10 2011 ※ 引述《neomozism (自我要求)》之銘言: : 在中國的傳說中,不同的故事有類似的情節, : 或是把一個故事的情節挪到另一個故事, : 本來就是極為常見的現象. : 長恨歌和李夫人故事相似的部份,其實只有"上窮碧落下黃泉"的那段 : 我們看《漢書.外戚傳》的李夫人故事, : 大概有三個主要的情節: : 一 李延年唱<北方有佳人>,介紹妹妹入宮 這不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嗎 : 二 李夫人病重,蒙被不願見武帝 : 三 武帝命方士招魂 : 如果白居易有意寫李夫人故事,沒有理由放棄主要情節 : 尤其第二個最具代表性,但和長恨歌類似的卻只有第三個 我的想法倒是跟你不太一樣:我不認為第二則是最具代表性的 或許每個人看法容有不同,第一則有名句加持、 第二則理深、第三則情重,可謂各有代表性 : (甚至在李夫人故事中,尚未出現海上仙山) : 我們只能說白居易可能受到李夫人故事的影響 : 把它挪用到楊妃故事裡,並加以改造 :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中也是這個意思 : 無論如何,<長恨歌>的主軸是"馬嵬楊妃死事", : 這個是其他故事絕對不會有的, : 其他像"金屋妝成嬌侍夜",套用到任何一個帝王妃子都適用, : 並不能說因為出現漢武的典故,所以是在講漢武 : 當然,楊妃的形象也可以和李夫人有所重疊 對照 : 例如白居易的<李夫人> : 傷心不獨漢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 :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傷盛姬 :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馬嵬坡下念貴妃...... : 既如此,把道士招魂的橋段借來給楊貴妃用,也是可以理解的 : 不管"附益"多少傳說,或把別的故事情節"增入"其中 : 只要主軸不變,都還是楊妃故事. 話說,看完你引的白居易「李夫人」,反而更加深我原來的想法了 我還真的沒有讀過這首.... 少了這麼重要的參考資料, 我竟還敢隨便來對「長恨歌」大放厥詞 也實在是太莽撞了 李夫人-鑒嬖惑也 漢武帝初喪李夫人 夫人病時不肯別 死後留得生前恩 君恩不盡念未已 甘泉殿裏令寫真 丹青畫出竟何益 不言不笑愁殺人 又令方士合靈藥 玉釜煎煉金爐焚 九華帳深夜悄悄 反魂香降夫人魂 夫人之魂在何許 香煙引到焚香處 既來何苦不須臾 縹緲悠揚還滅去 去何速兮來何遲 是耶非耶兩不知 翠蛾仿佛平生貌 不似昭陽寢疾時 魂之不來君心苦 魂之來兮君亦悲 背燈隔帳不得語 安用暫來還見違 傷心不獨漢武帝 自古及今皆若斯 君不見穆王三日哭 重璧台前傷盛姬 又不見泰陵一掬淚 馬嵬坡下念楊妃 縱令妍姿豔質化為土 此恨長在無銷期 生亦惑 死亦惑 尤物惑人忘不得 人非木石皆有情 不如不遇傾城色 上述的字辭,要讓人不聯想到「長恨歌」實在太難了 無論兩首詩創作時間的先後為何, 「長恨歌」跟「李夫人」兩首詩是有很密切的關係,恐怕無可置疑 然而「李夫人」這首詩的題目卻很明白的說:這次的主角是李夫人 當然,楊貴妃也有出現,可是這次篇幅明顯就下降很多很多了 縱然白居易很可能是要借用李夫人的典故,來「諷諭」一些事, 且這個事很可能就是楊貴妃的事, 然而這首詩的標題已經是「李夫人」了 再回到你先前的文章 你認為長恨歌的主軸是在講「馬嵬楊妃死事」, 這段故事,從「驪宮高處入青雲」到「東望都門信馬歸」, 共計210字 然而長恨歌中方士招魂的故事, 從「臨邛道士鴻都客」到「昭陽殿裏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也已經有210字了 就算最後「回頭下望人寰處」到「此恨綿綿無絕期」不算是李夫人的故事, 李夫人的故事至少也已經跟楊貴妃等量齊觀了 (嚴格說起來應該還是算李夫人的,因為這段的主角就是方士跟那位「仙子」 「蓬萊宮中日月長」這句根本就還沒有把這故事結束 如此一來,李夫人的篇幅將暴增至322字,將大大地壓過楊貴妃了。 不過姑且就當作只有210字描寫李夫人好了) 由此可見,若把「長恨歌」很單純的當成是在描寫楊貴妃, 恐怕是有所不妥的,因為敘事的重點太過於不平衡了 反之,若把「長恨歌」的女主角視為李夫人與楊貴妃的集合, 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附帶一題,雖然「在李夫人故事中,尚未出現海上仙山」, 但對熟知漢武帝這小野豬的故事的人來講, 「海上仙山」應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 自齊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 ,其傅在勃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嘗有至 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 今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 (引自「史記封禪書‧第六」) 美如天仙的人,去世以後,魂魄去了仙山,也還滿和邏輯的啊 一笑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99.91 --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 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 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 還寢夢佳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99.91

10/04 01:25, , 1F
我覺得,原PO會不會有點認定了一個想法,然後怎麼看都覺得
10/04 01:25, 1F

10/04 01:28, , 2F
這個想法是對的這樣?畢竟文人為了逃避責任XD借古喻(諷)今也
10/04 01:28, 2F

10/04 01:28, , 3F
不是不可能.......
10/04 01:28, 3F

10/04 01:50, , 4F
我的文章給你這種感覺嗎XDD 如此一來我還真的要檢討了
10/04 01:50, 4F

10/04 01:55, , 5F
我其實有小心避免「長恨歌不是在寫唐玄宗楊貴妃」這句話
10/04 01:55, 5F

10/04 01:56, , 6F
只是我自己發現(覺得),如果撇開唐玄宗與楊貴妃,來讀長
10/04 01:56, 6F

10/04 01:57, , 7F
恨歌,似乎讓我覺得這首詩更具韻味...如此而已
10/04 01:57, 7F

10/04 01:58, , 8F
所以最早的文章標題是「心得」啊XDDD
10/04 01:58, 8F

10/04 02:00, , 9F
至於長恨歌有沒有可能是「借古諷今」?當然是"有可能"啊
10/04 02:00, 9F

10/04 02:02, , 10F
這也是主流看法,否則「長恨歌傳」就不會現在還存在了
10/04 02:02, 10F

10/22 20:32, , 11F
同樣的白居易再怎麼白目,應該也知道要不能直接用「唐皇」讓
10/22 20:32, 11F

10/22 20:34, , 12F
人直接知道他在嘲諷基隆李好色誤國.....
10/22 20:34, 12F
文章代碼(AID): #1EYPRx9k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EYPRx9k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