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宋朝時蜀地的概念是如何劃分的?

看板gallantry作者 (nihaotw)時間13年前 (2011/04/26 22:06),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我在轉一個關于巴蜀的問答,或許對原po的解惑會有些幫助 作者:thomas_zqq 回復日期:2011-04-09 00:00:30  作者:a820214919 提問日期:2011-04-05 15:27:37          問下樓主,既然巴與蜀在四川盆地已經博弈了千年,從秦國三十六郡示意 圖可以看出巴與蜀基本上是平分四川盆地。為什么到了近代 解放后巴與蜀會作為一個統 一的地緣標簽 四川 出現在政治舞臺上?巴的核心區重慶也是最近幾年才從四川中分離 出來。重慶與四川的分離是什么地緣造成現在這樣的格局,為什么不能像秦國三十六郡 示意圖那樣平分四川盆地?是不是在千年的博弈中 蜀已經對巴產生壓倒性的地緣優勢     ==============================================================     巴國憑借資源和區位優勢,與蜀國在四川盆地平分秋色,在中國這個農業社會 中是個異數。等到四川盆地成為中央之國的一部分之后,這種優勢就不復存在了。因為 在古典時期,決定地緣實力的根本還是人口,或者說你的耕地更多,就能養活更多的人 口,也就具有更強的實力。從這點來看,成都平原優越的農業條件,使之兩千多年來, 一直是四川盆地的地緣核心。至于說重慶現在得以代表巴文化重新獨立出來,主要利益 于中國社會已經由重農時代向重商時代轉變。而重慶的區位優勢適時的顯露出來了,三 峽工程的建設,更為重慶在資源上加分不少。     有這兩點支撐,加上西南需要一個副中心(政治上利益于當年的陪都地位), 重慶得到了一個更為優勢的直轄市 地位。    ===============================================================    樓主這個回答,有一些大而化之啊,我看僅僅回答了為什么成都會成為四川的省會 ,而不是重慶。首先這問題就不對,“為什么到了近代 解放后巴與蜀會作為一個統一的 地緣標簽 四川 出現在政治舞臺上?”四川之名,得之于宋朝的“川峽四路”,元代設 置了四川行省,明清沿襲元代的設置,仍設四川省。因此,四川這個地緣標簽,最晚也 是元代就落實了的。    四川盆地的面積、封閉性和山川形勢,導致了在設置行政區劃的時候頗有些猶豫。    權衡1--經濟民生:先看經濟民生事業,顯然適合于在四川盆地內部統一規劃。這 些問題在重慶分出去之后特別明顯,比如說,水利--嘉陵江上蒼溪縣的亭子口水庫的調 度,重慶就頗有怨言;公路--成都和重慶都要建成西部交通樞紐,四川盆地內的高速公 路看起來就是兩個放射狀網,既有重復建設,又有出行不方便之處;鐵路--從成都-達州 -萬縣-利川-宜昌-武漢這一條看起來水平的鐵路,基本上是按照250公里時速的建設的, 偏偏萬縣一段,居然按照80公里的時速設計,這是重慶不愿意高速鐵路繞過自己的緣故 ;類似的,四川也把蘭州--廣元--南充--重慶的蘭渝鐵路成功擱置了十幾年,因為這條 鐵路居然敢繞過成都!重慶分出去之后,成都就忙著建立自己的汽車工業。所有這一切 ,都讓發改委覺得很不合理,發改委有一位副主任經常來成都重慶協調這些爛事,也沒 見什么成效。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四川盆地作為一個行政區最為合適。    權衡2--行政管理:不過,四川盆地太大,連上西部三州,50多萬平方公里,1億多 人口,設置為一個行政區劃,非常難于管理。像以前達州沒有發現天燃氣的時候,簡直 就是被省府遺忘的角落。就是現在,四川省府眼睛也是盯著成都以及周邊的綿陽德陽眉 山樂山雅安資陽遂寧等,南充內江等地的抱怨也不小。這在交通通信不方便,又沒有計 算機做表格文案工作的古代,更是不好管了。    權衡3--抵抗外侮:戰時,比如說南宋時,四川盆地就需要一個統一的指揮機構, 以對抗北方的敵對勢力。    權衡4--防止割據:什么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四川盆地作為一個完整的行政 區,由于其良好的封閉性,非常容易滋生割據勢力。這在古代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大 問題。   基于上述權衡2、4,在元代以前,四川盆地都是被劃分為多個行政區的,同時又設 立一些更高級別協調機構(平時)和軍事機構(戰時)來統籌四川盆地的事務,以應對 權衡1、3。漢代,由于蜀地農業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蜀郡分裂出去了廣漢、犍為、江 陽等多個郡,而巴郡仍然還是一個,直到劉璋時才分為巴、巴東和巴西三個郡。益州刺 史則作為整個盆地更高級別的監察和協調機構存在,到了東漢末年則升級為益州牧,成 為了握有實權的一方諸侯。    唐代,蜀地為劍南道,巴地為山南西道,基本上還是巴蜀分置。    宋初,蜀地為西川路,巴地加上漢中設為峽西路。后來分西川路為益州路、梓州路 ,分峽西路為利州路、夔州路,合稱“川峽四路”,仍是蜀地設立2路,巴地設立2路。 后來出于抵抗金和蒙元的需求,又設置了四川鎮守使、四川宣撫使等職務。    南宋時,和蒙元在四川進行了長達50年激烈的爭奪,蒙古人也進行了多次大屠殺, 四川人口極大的損耗。很多人都熟悉明末張獻忠和清朝對四川的大屠殺,實際上宋末一 樣的慘烈。蒙古人第一次洗劫成都后,據南宋記載埋葬了140萬具尸體,而原來擁有150 萬人口的成都府,只剩下了3萬多人。由于人口的損耗,四川作為一個行政區劃大的難題 消失了,甚至不可能設置多個一級行政區。再加上蒙元的管理粗放,行省面積都不小, 因此在元代設置了四川行省,四川第一次成為一個完整的行政區。即使如此,蒙元還是 要處于防止割據的考慮,把歷史上一直和巴蜀在一起的漢中分了出去。    明朝初四川的人口還是不多,事實上整個明朝四川都在養傷,沒有從宋蒙戰爭中恢 復過來。因此,明朝仍然沿襲了元,設立了四川省。    明末清初四川再一次遭受了大屠殺,只剩下幾十萬人口,因此設置為一個省是再自 然不過的事情。不過,隨著后來四川人口的繁衍,按照巴蜀劃為兩個省,再設一個四川 總督來統籌,也是合理的舉措,就像清朝分湖廣為湖南湖北一樣。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四川成為一個省,面積不可避免要縮小以減少管理難度,消除 割據的地利,因此原來一直和巴蜀在一起,同屬于漢的益州、唐的劍南道+山南西道、宋 的川峽四路的盆地邊緣地帶,包括北面的漢中、南面的貴州,都分了出去。只有西康考 慮到對藏人分而治之摻沙子的需要,與巴蜀核心區一起,留在了四川省內。    至于“為什么不能像秦國三十六郡示意圖那樣平分四川盆地?”,我覺得是一些偶 然因素。當初重慶建直轄市的時候,最大的阻力來自于四川省,而最大的理由是三峽工 程。南充廣安達州巴中這些傳統的巴地,并不是三峽工程牽涉的地帶,要說服四川省同 意把這些地方交出去,是非常困難的,并不是重慶人不想。現在達州發現了普光氣田, 就更不可能了。    現在是部分恢復了元之前巴蜀分立的行政區劃,而同時有一位發改委副主任牽頭的 “成渝經濟區規劃組”來考慮經濟民生的統籌,由成都軍區來考慮對外軍事,也算是合 理的布局。    巴蜀就是這樣,既同屬于四川這一大的概念,又在四川內部相互爭斗,就像一對吵 吵鬧鬧的夫妻。像好多重慶人對成都非常敵視,一天到晚都在網上詆毀成都,但很少會 ,也不敢去攻擊四川。 原地址: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37987.shtml ※ 引述《nihaotw (nihaotw)》之銘言: : 天下未亂蜀先亂 : 天下已平蜀難平 : 四川盆地作為一個獨立的地理單元 : 在中國歷史上確實有特殊的地理意義 : 從三國時候的蜀漢開始 : 幾乎中國每次改朝換代 : 蜀地都會出現割據政權 : 所以這也是后來中央政權對蜀地進行分割的一個重要原因 : 四川盆地及周邊地區在先秦時期至少發育了五個國家級政權 : 分別是蜀國,以成都平原為核心擁有川西之地,后分封出去了苴國守護川北大門,滅于秦 : 苴國,蜀國的藩屬,最分封在葭萌關附近,后在蜀滅南鄭之后擴張到漢中盆地 : 南鄭,當年鄭國東遷新鄭后,一部分鄭國公族越過秦嶺在漢中建國,史稱南鄭,滅于蜀 : 巴國,扼守川東谷底,以鹽業立國,后向北發展擁有嘉陵江流域,先被楚國攻擊丟掉涪陵 : (一看這個陵字,就知道是巴國埋葬先祖的地方)后秦滅蜀后,順便滅了吧 : 庸國,位于安康盆地,滅于楚國,三國時期的上庸就是這里, : 這幾個國家如果蜀地能夠完全掌握才能保證自身的獨立與安全 : 后代中央政權也看到了這一點,因此不斷分割這個地理版塊 : 從現在的省份劃分來看,庸地被劃給了湖北省,漢中被劃給了陜西省,巴國獨立出來建立 : 重慶直轄市,如今四川只剩下了川西地區和川東的一些丘陵,不過向西得到了原西康省的 : 青藏高原部分。 : 還有一個隴右忘說了,這個地區一直處在蜀國之外,被秦國控制,也是進入蜀地的要道, : 當年魏國偷渡陰平小道就是從這里出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40.54.49

04/26 23:15, , 1F
好文,整理清晰,推一個
04/26 23:15, 1F

04/26 23:49, , 2F
04/26 23:49, 2F
文章代碼(AID): #1Djj5tZI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jj5tZI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