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宋朝時蜀地的概念是如何劃分的?

看板gallantry作者 (拍嘎爪得白醬)時間13年前 (2011/04/18 16:43),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 引述《erato (梅子黃時雨)》之銘言: : 古代人在日常中的地域觀念似乎是"地區"的意義更凌駕於行政區的意義之上 : 好比說以北宋的行政區劃分為例 : 包括成都府路、梓州路、夔州路、利州路應該都算在廣義的四川境內 : 而一個當時的人通常會稱自己是蜀人 : 而不會說自己是成都府路人之類的 : 我想要請問的是 : 在宋代的概念中 : 所謂的"蜀地"究竟包含了哪些地方呢? : 是以四川盆地的範圍為準嗎? : 舉例來說 : 一個家鄉在成都府路轄下地區的人 : 也會把出身於梓州路轄下地區的人視為同鄉嗎? : 另外 : "四川"之名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呢? : "蜀"又稱為"川"這個名稱是不是也是由"四川"之名而來的? 秦置巴郡蜀郡,西漢末年增設益州刺史部, 主管巴、蜀、漢中、及今雲南一帶番邦郡。 蜀漢時古巴郡古蜀郡已經分裂了一堆郡縣,主設還是益州。 西晉時漢中與巴地區畫入梁州。 成漢在巴地設荊州,漢中設梁州,益州不變。 南北朝益州梁州也大量分裂為東漢西晉時期的郡大小,不計。 仍稱巴蜀地區,巴蜀是分開來算的,巴多山,蜀多平原。 唐朝設十道觀察使,首見「劍南道」一詞, 開元天寶年間 劍南道轄五十三州(郡),統領今四川及雲貴一帶。 到元和年間,劍南節度使已被畫分為劍南東川節度使(約今重慶市) 劍南西川節度使(扣去重慶市的四川省); 晚唐已經稱之為東川與西川節度使,後為西川節度使王建兼併成立 前蜀國。 北宋設成都府路(西川)、梓州路(東川) 南宋設成都府路(西川)、潼川府路(東川) 元朝設「陜西四川行中書省」 元末分為「陜西行中書省」「四川行中書省」 明清四川省就不更動,到了共朝才又分裂為「四川省」「重慶市」。 ----------------------------------------------------------- 巴巴巴巴薯薯薯薯巴巴薯薯巴巴薯薯巴薯巴薯巴薯巴薯巴薯巴薯巴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219.8.189

04/18 20:40, , 1F
孟知祥也是西川節度使 西川又勝...
04/18 20:40, 1F

04/18 21:01, , 2F
結尾怎麼這麼可愛XD
04/18 21:01, 2F

04/18 21:02, , 3F
也就是說 川的用法早於四川的名稱了 但稱作東川西川又是來自
04/18 21:02, 3F

04/18 21:04, , 4F
於什麼呢? 要說是因為哪條河流的話這用語也太普遍 況且境內
04/18 21:04, 4F

04/18 21:05, , 5F
的水要水脈應該還是江(長江)吧?
04/18 21:05, 5F

04/18 23:49, , 6F
因為岷江與嘉陵江水系不一樣啊
04/18 23:49, 6F

04/29 14:47, , 7F
最後一行在算排列組合嗎?
04/29 14:47, 7F
文章代碼(AID): #1Dg_czU1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g_czU1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