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古代人作詩怎麼看平仄和押韻?

看板gallantry作者 (非也)時間13年前 (2011/02/23 04:05), 編輯推噓9(904)
留言13則, 9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其實,押韻這種東西,真的就是韻母相同就好了。 上古時候發音的分類沒有那麼細,只有簡單的幾個音而已。 就是那種人類與生俱來一出生就應該會發的音。 這些音到現在還保留著的,就是那種不論什麼種族、語系,都發相同音的。 比如父母親,大家都會叫[pa]、[ma], 驚嚇或突然想起什麼事的時候,都會[a] 地大叫, 難過想哭的時候都會[wa]地大聲哭, [a] 、[i] 、[u] 、[e] 、[o] 等五個母音,就是所有語系共同有的發音。 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不同語系的產生,主要是在於子音發音方式及意義的細分化。 中國上古時候也有詩歌作品,就是《詩經》、《楚辭》、古詩十九首 還有童謠、樂府詩之類, 這些作品的押韻有的乍看以今日的發音來看是不相干的, 但是在上古時發音方式並沒有分得那麼細,在當時唸起來卻都是差不多的。 《毛詩‧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的三段,第一段以蒼、霜、方、長、央為韻腳        第二段以萋、晞、湄、躋、坻為韻腳        第三段以采、已、涘、右、沚為韻腳 朱熹為了讓詩唸起來押韻,還把幾個字改了讀音,比如說將采改讀為ㄑㄧˇ之類, 其實如果是上古人來唸這首詩,這是首換了兩次韻,通篇押韻的詩沒錯。 這是因為上古的時候詩人們並不是特意追求押韻, 只是因為這樣唸起來較有音樂性、節奏性,就這樣寫了。 古代寫詩本來都是可以唱的, 「詩言志,歌永言」,所謂的「歌永言」, 永者,長也。 把讀誦的節奏拉長,加上起伏轉折的配樂,就是最早的歌唱了。 因此古代的讀、誦、吟、唱可是樣樣講究的。 《左傳‧襄公十四年》:   衛獻公戒孫文子、甯惠子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而射鴻於囿。 二子從之,不釋皮冠而與之言。二子怒。孫文子如戚,孫蒯入使。公飲 之酒,使大師歌<巧言>之卒章。大師辭。師曹請為之。初,公有嬖妾 ,使師曹誨之琴,師曹鞭之。公怒,鞭師曹三百。故師曹欲歌之,以怒 孫子,以報公。公使歌之,遂誦之。蒯懼,告文子。文子曰:「君忌我 矣,弗先,必死。」并帑於戚而入,見蘧伯玉,曰:「君之暴虐,子所 知也。大懼社稷之傾覆,將若之何﹖」對曰:「君制其國,臣敢奸之﹖ 雖奸之,庸知愈乎﹖」遂行,從近關出。 這裡「歌之」跟「誦之」的差別, 就在於歌有音樂的旋律,因此聲調的特徵容易被音樂所掩蓋, 但是誦就是曼聲地唸誦著,將聲調的特徵突顯出來,聽的人更清楚知道唸的是什麼。 〈巧言〉的卒章說的是什麼?為什麼唸誦〈巧言〉的卒章可以逼反孫林父? 《毛詩‧小雅‧巧言》: 悠悠昊天,曰父母且。無罪無辜,亂如此幠。 昊天已威,予慎無罪;昊天大幠,予慎無辜。 亂之初生,僭始既涵;亂之又生,君子信讒。 君子如怒,亂庶遄沮;君子如祉,亂庶遄已。 君子屢盟,亂是用長;君子信盜,亂是用暴。 盜言孔甘,亂是用餤。匪其止共,維王之邛。 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躍躍毚兔,遇犬獲之。 荏染柔木,君子樹之。往來行言,心焉數之。 蛇蛇碩言,出自口矣。巧言如簧,顏之厚矣。 彼何人斯﹖居河之麋。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既微且尰,爾勇伊何!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衛獻公要樂工唱〈巧言〉的最末一段, 重點就是在罵孫林父臉皮厚、愛作亂等等, 這是很嚴重的指控,孫林父所以說「君忌我矣。弗先,必死。」 春秋時代宴席之間賦詩言志的事情很多, 當時人也常以此來觀察這個人的思想甚至以後的休咎。 後來《詩經》、《楚辭》跟由此發展出來的詩(特別指五言詩)、賦等體裁, 經過漢、魏、六朝的發展,愈趨成熟, 押韻變成了文體上一種必要的規則; 而且再由於佛經轉譯,漢梵對譯時對發音方式講求的需要等等, 因此慢慢開始有人對發音方式進行整理的工作。 到了南朝,終於有沈約提出「四聲八病」之說, 「平上去入」四聲終於有了正式的定名及定義。 大約與沈約同時而稍早,有個名叫周顒的人, 這人是周顗(就是因王導被殺的周伯仁)的七世孫,曾在鍾山隱居,後被徵召出仕, 跟他一同在鍾山隱居的孔稚珪氣他把自己棒灑(喂), 覺得他是假隱士,氣得寫了一篇《北山移文》來罵他。 他精通佛典,因此對漢梵對譯的語音之學也有所研究, 同時也是「四聲論」的先驅者之一。 他的兒子名叫周舍,也學到老爸的精通聲律。 有一次,梁武帝問他何謂四聲, 他隨口答道:「天子聖哲。」 這四個字正好是平上去入四聲俱備, 不但回答了皇帝的問題,還恰到好處地拍了一下馬屁。 由周舍的這次問答,可以知道聲調的研究在南北朝時已有相當成績。 後來隋朝統一南北朝,陸法言召集了 劉臻、顏之推、盧思道、李若、蕭該、辛德源、薛道衡、魏彥淵 等八名學者,一同商討審音原則,並將討論的成果整理成《切韻》一書。 這本《切韻》就是後世韻書之祖,也是後世聲韻學的重要參考書。 《切韻》本書雖已亡佚,但它的大部份內容都由宋代重編的《廣韻》所包含採納, 因此凡是中文系學生在上到聲韻學的時候都會買到一本《廣韻》來當參考書。 《切韻》成書的目的,是要折衷「南北是非,古今通塞」, 將南北朝時南方與北方分裂所發展出不同的音系做一個統整。 一般相信古漢語是五胡亂華時漢人南遷而保留在南方的方言中, 比如今日的閩南語、粵語等等,都含有古漢語的成份。 但是這些古漢語也因為王導的提倡吳語(為拉攏南方士族)而掺進了南方原住民的土音。 相比之下北方雖因胡人佔據,而加入了塞外民族的發音方式, 但是也保留了一定程度的中原音在裡面。 這就是為什麼陸法言要找那八位學者討論「南北是非、古今通塞」了。 在《切韻》之後,唐宋元明清都有官編及私編的各種韻書出現, 其中專為寫詩而編的,就是《詩韻集成》及《增廣詩韻集成》了。 現在中文系上古典詩創作的課程,用的多半就是《增廣詩韻集成》。 自從韻書出現,人們想創作古典詩就多了參考的依據,再也不是盲唸瞎寫了。 而且韻書的編集,也影響到了後世的字典編集。 現在我們常用的字典,除了有筆畫或四角號碼檢索外, 還有用注音來檢索的。 這也是受到韻書以韻部來排列的影響。 -- ~~~~~~~~《熙戲犀》~~~~~~趙元任~~~~~~~~~~~~~~~~~~~~~~ 唸你 /\ ψ ~~~~西溪犀,喜嬉戲,席熙夕夕攜犀徙。席熙細細習洗犀。 一可 /|/ | ~~~~~~~~~~~~~~~~~~~~~~~~~~~~~~~~~~~~~~~~~~~~~~~~~~~~ 點以 /◢◢◣\ 非 犀吸溪,戲襲熙。席熙嘻嘻希息戲,惜犀嘶嘶喜襲熙。~~~~ 啊再 \◣ ◢/ 也 ~~~~~~~~~~~~~~~~~~~~~~~~~~~~~~~~~~~~~~~~~~~~~~~~~~~~ !難 凸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38.160

02/23 11:00, , 1F
只有推了
02/23 11:00, 1F

02/23 11:47, , 2F
同樓上
02/23 11:47, 2F

02/23 15:55, , 3F
02/23 15:55, 3F

02/23 15:56, , 4F
天子聖哲是周顒之子周舍﹐時為樑武帝
02/23 15:56, 4F
謝謝指正。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38.160 (02/23 18:03)

02/23 20:54, , 5F
推!!兩年前修的聲韻都還得差不多了XDDD
02/23 20:54, 5F
XD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38.160 (02/24 04:14)

02/24 19:48, , 6F
02/24 19:48, 6F

02/25 00:17, , 7F
說細一點,後代押韻應該是指主要元音跟韻尾相同吧?
02/25 00:17, 7F

02/25 00:18, , 8F
如果說韻母的話,會把介音也包括進去。
02/25 00:18, 8F
其實以我的經驗來看,把介音也包括進去的押韻方式,才是比較「細」的。 而且嚴格講起來,應該是主要元音、介音、韻尾及聲調四者都要包括進去。 比如以現代國語來唸都押ㄢ韻的字, 光是平聲的部份就有元、寒、刪、先、覃、鹽的差別, 再加上上、去、入三部聲調的話,一個ㄢ韻就可以分成許多韻部。 中文系都背過東董凍督、江講絳覺這種東東吧。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38.160 (02/25 02:45)

02/26 15:42, , 9F
陸法言是晚輩怎麽召集那些大老 當時只是陸請他們到家裡
02/26 15:42, 9F

02/26 15:43, , 10F
喝酒 大老們一時興起開始聊起聲韻 他在一旁記下而已
02/26 15:43, 10F

02/26 15:45, , 11F
過了很多年陸從長安回故鄉 發現這份資料很有意義才出版
02/26 15:45, 11F

02/26 18:47, , 12F
其中一位大老還是我祖先遠親 看江西通譜還可以看到名字
02/26 18:47, 12F

02/27 17:45, , 13F
02/27 17:45, 13F
文章代碼(AID): #1DP1SGWC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DP1SGWC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