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三國時代

看板gallantry作者 (東方大法師)時間16年前 (2008/07/03 02:34), 編輯推噓1(101)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7/20 (看更多)
※ 引述《Hartmann (銀之朔風)》之銘言: : 推 dashanew:三國演義的精彩可能是唐宋元明英雄事蹟都變成劉關張的? 07/02 15:15 : 推 eastpopo:南宋末期的張世傑玩連鎖船這招根本不怕蒙古人來燒 07/02 16:08 : 推 SnowMann:但被蒙古人拿砲轟了不是? 07/02 16:46 : → eastpopo:宋史是寫用火燒失敗,沒提到炮,而且最後宋軍是敗在糧盡 07/02 21:34 : 有啦,還是很怕的。之前宋軍焦山之戰中,宋軍也是一樣送鐵鎖把船連起來, : 然後被阿朮一把火燒光了艦隊,這一戰敲掉了宋軍好不容易在長江集結起來的 : 水師,可以說是除丁家洲外,宋軍水師主力受到的最重大打擊。戰後宋軍本來 : 在江東風起雲湧的抵抗整個垮掉,而李庭芝的失敗則成定局(等於斷掉援軍出 : 現的可能)。而這一戰中,張世傑是作為宋軍主將出現的(不知道是不是主帥)。 : 而等到厓山時,張世傑再次把船連起來(只是這次不用鐵鎖,而是用繩子), : 不過最後也還是被張弘範強行破入陣容然後燒光光...,當然宋軍之前因為被 : 截斷飲水,戰力已經大受影響,不過最後被直接擊潰的原因,還是被火攻。   先看焦山之戰的紀錄:《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忠義六》   「....與劉師勇諸將大出師焦山﹐令以十舟為方﹐碇江中﹐非有號令毋發碇﹐    示以必死。元帥阿朮載彀士以火矢攻之﹐世傑兵亂﹐無敢發碇﹐赴江死者    萬餘人。大敗﹐奔圌山。....」   這段紀錄有個問題是,張世傑不過連鎖十舟,但跳水死的卻有「萬餘人」,  真不曉得他們是怎麼塞的,而且如果只有十舟的數量,又是連鎖,指揮起來應  該也不至於一被火攻就大亂,再加上張世傑等將領遇大火還能生還。所以我推  測這十艘船應該只是張世傑的水上司令部,外圍則是有許多沒有連鎖的作戰艦  艇;而在戰鬥開始時,元軍就直接猛攻宋軍司令部,司令部有幾艘船起火,外  圍的船艦一見司令部起火,立刻軍心大亂﹝此時司令部還沒發碇,表示還在奮  戰﹞,被殺的被殺,跳水的跳水,頓時就被元軍擊破驅散,張世傑的司令部見  狀不得已只好撤退。我想這樣的推論是比較符合史書的結果紀錄,不然的話很  難想像張世傑等將領是怎麼從火船上逃脫,而且也不像是僅以身免的狀況。   再來是崖﹝原字沒有山字頭﹞山之戰:《宋史‧本紀第四十七‧瀛國公‧二  王附》   「....張弘範兵至崖山。庚午,李恆兵亦來會。世傑以舟師碇海中,棋結巨 艦千餘艘,中艫外舳,貫以大索,四周起樓棚如城堞,居昺其中。大軍攻    之,艦堅不動。又以舟載茅,沃以膏脂,乘風縱火焚之。艦皆塗泥,縛長    木以拒火舟,火不能爇。二月戊寅朔,世傑部將陳寶降。己卯,都統張達    以夜襲大軍營,亡失甚眾。癸未,有黑氣出山西。李恆乘早潮退攻其北,    世傑以淮兵殊死戰。至午潮上,張弘範攻其南,南北受敵,兵士皆疲不能    戰。俄有一舟檣旗僕,諸舟之檣旗遂皆僕。世傑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軍    ,諸軍潰....」   這一段很明確的寫出元軍的火攻計並未產生效果。而從事後張世傑調集精銳  十餘艘船突圍而去,跟原本千餘艘船的數量相比,不得不讓人認定,其實戰前  的宋軍多半都是烏合之眾,具真正戰鬥能力的士兵並不多。 : 不過說到這實在是覺得很奇怪,張世傑每次都把船連起來,然後被元軍燒,感 : 覺他好像沒有檢討出焦山戰敗的原因啊...當然全歸給連鎖也是不太公正,但他 : 好像從來不考慮別的方式似的...   這個理由在張世傑傳中倒講得很清楚。「....或謂世傑曰:「北兵以舟師塞  海口﹐則我不能進退﹐盍先據海口。幸而勝﹐國之福也﹔不勝﹐猶可西走。」  世傑恐久在海上有離心﹐動則必散﹐乃曰﹕「頻年航海﹐何時已乎﹖今須與決  勝負。....」簡單的說,這時的張世傑對眼前的宋軍並沒有什麼信心,要那些  連海水不能喝都不知道的陸地居民,一面長途航海還要一面跟元軍作戰,恐怕  是要求過高,若張世傑不先束縛各船再作戰,多半打不了幾天各船就要跑光,  也不用再撐下去。左右是敗亡的結局,那還不如一拼了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157.167

07/03 08:34, , 1F
十舟為方有沒有可能是每十舟都連起來?
07/03 08:34, 1F

07/03 09:52, , 2F
也是有這種可能啦,不過因為沒提到宋軍總數,很難判定
07/03 09:52, 2F
文章代碼(AID): #18QyevgS (gallant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8QyevgS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