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古時候的稅都是怎麼繳啊?

看板gallantry作者時間16年前 (2008/06/23 11:3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mstar (Wayne Su)》之銘言: : ※ 引述《iamsamu (samu)》之銘言: : : 不好意思,古人八卦版頭一問..XDDD(其實有好多問題想問喔...XDD) : : 前陣子繳稅時就想到這個問題, : : 古代的人都是怎麼繳稅的啊? : : 是有看電影裏面演官府沒錢了,就派官兵去民家一家家要錢 : : 什麼東西都可以被刻稅 : : 是這樣子的嗎? : 最基本的稅金來源是田賦,有多少田就繳多少稅, : 一般是直接繳米穀 (所以其中就有很多作弊手法了,像是「淋尖踢斛」等..) : 另外就是人頭稅,有多少人就繳多少稅,以及服多少差役 南北朝和唐代有所謂的租傭調 然後唐末就改成所謂的兩稅法了 : 歷代有繳布匹、錢、糧的,在張居正一條鞭法和雍正皇帝的「攤丁入畝」後廢除 : 還有鹽、茶、礦要繳稅金 (政府專賣) : 一般都是人民繳到地方 (州、縣),地方官再將收到的集中往上繳納 : 每個地方都有一定該繳的數額,所以達成率就是考察地方官考績的重要因素 : 上面看的只是總數,因此某些有本事的人就會跟地方官勾結「動手腳」 : 而各項賦稅在清朝之前都是隨政府高興就調的, : 像明朝後期為了打仗就一加再加到爆,結果人民乾脆放棄耕田當流寇去了 : 諷刺的是,其中加得最重的就是為了打流寇的「剿餉」 : 清朝鑑於明朝的失敗,所以定了「永不加賦」訓示 永不加賦是康熙搞的,意思是鼓勵人口增加,不多收人頭稅 不過反面來說就是永不減賦, 有些地方水災過去十個人死剩一個還是要交十人份的人頭稅 : 但到後來內憂外患一直來,不加稅實在沒錢用 : 便出現了「釐金」,就是在地方設關卡,經過的貨物要抽稅 釐金實際上是清末中央已經失去對地方的控制,根本抽不到稅但是底下又到處打仗   因此給軍閥(ex:湘軍)讓他們自籌財源用的 : 上面是官方收的,私徵的則有「火耗」「規費」等名目.. 火耗是附加稅,蓋因明清兩代都是採公務人員低收入政策,所以地方官光靠薪水  連養活自己一家老小都有困難   所以只好允許地方官在正稅外額外收火耗,例如火耗是1錢 即為每收一兩銀的正稅外還要在多收1錢的火耗,然後各級地方官再來分這些火耗 : : 對了,最近想找有關中國經商的書或小說來看 : : 版上的大大能不能推薦一下? : : 不要太文言的...我國文不太好...看不下去...^^||| : 可讀看看高陽先生的「胡雪巖」系列,清代的咸豐、同治、光緒時期 : 胡雪巖(三本)、紅頂商人(一本)、燈火樓台(兩本) : 外傳:李鴻章、恩怨江湖、血紅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84.219

06/23 13:37, , 1F
感謝你的補充^^..大家都好厲害喔^^
06/23 13:37, 1F
文章代碼(AID): #18Nncry-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8Nncry-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