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關於紀錄片的23事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不理不理左衛門)時間12年前 (2012/01/11 22:39), 編輯推噓3(3010)
留言1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2005年有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紀錄片終於有出頭天了!法國片「企鵝寶貝」 很賣座。台灣拍的「無米樂」和「翻滾吧!男孩」也有不錯的成績(以國片而言)。 來聊一下紀錄片。 首先是紀錄片的定義。紀錄片和一般電影最大的差別是沒有演員,只有「被訪談者」。 沒有劇情,運用訪談、影片回顧、資料統計、遺跡走訪等真實的資料來呈現紀錄片 導演關心的主題,可以說是個深入的新聞節目。拍攝紀錄片需要有冗長的資料蒐集, 某些主題的紀錄片甚至製作時間會超過一年,普通的新聞節目不可能做到這麼精緻。 紀錄片和標榜「真人真事改編」的劇情片有什麼差異?差異就在「改編」兩字。 紀錄片必須將主題真實呈現,所以劇情片慣用的伏筆、起承轉合和打光攝影技巧通通 不需要。劇情片要的是「美」,紀錄片追求的是「真」。 某些劇情片使用紀錄片的技巧來拍攝,可以得到更真實的效果。最有名的例子是1995 年四位導演簽署了一份名為DOGMA 95的宣言,拍攝出一系列的電影。丹麥導演拉斯馮 提爾是最著名的一位(他的片子都超機車)。以下是DOGMA 95宣言的內容: *攝影必須要在外景拍攝,道具與背景除非劇情安排否則不需要入鏡。 *聲音不能與影像分離,音樂除非拍攝現場就有,否則不能特別製作。 *攝影機一定要手持,影片要在攝影機運動時開拍,即是以肩扛的方式拍攝。 *影片一定要是彩色的,特殊燈光效果絕不接受。 *不能有光學處理及濾鏡使用。 *影片內容發生一定要在現在,不能有時空上錯置。 *不能接受通俗體裁的電影。 *不能有膚淺粗俗的動作出現,像謀殺、武器等。 *電影規格一定要35釐米標準規格處理。 *導演名字絕不可出現在片頭上。 拍出來的東西的確很真實,但由攝影機肩扛拍攝的結果是畫面抖來抖去真的很不 舒服。對一般吃慣大魚大肉的觀眾來說實在太清淡不容易接受。如同卸了妝再也 沒有粉底掩飾,片子如果好看那真的是只有一個讚字能形容,那種撼動直擊內心 的最深處。使用遵循DOGMA 95宣言,劇情片和紀錄片仍有著極大的差異:「劇情」。 紀錄片是沒有劇情的。 紀錄片被要求客觀,但這近乎苛責。我一直覺得從來都沒有真相,只有立場的不同。 玩電腦的人都知道唯有Administrator知道真相,其他人只知道自己權限的一小部分。 我們的世界如果也有系統管理員,大概是上帝吧!每個人都有立場,有自己的價值觀, 紀錄片導演也不例外。紀錄片追求的是真,卻又說真相不存在那不是很矛盾?這是每 一位紀錄片導演面臨的永恆難題。常見的解決方法是將各種不同的聲音一併呈現給 觀眾,由觀眾自己做決定。 然而最近紀錄片掀起一股「我就是主觀,怎麼樣!」的熱潮,導演不再面對客觀這 無解的難題,有自己強烈的想法,將想法呈現出來。最有名的例子是講美國槍械問題 的影片「科倫拜校園事件」以及控訴麥當勞影響健康的「麥胖報告」。這並沒有不對, 只是看這類紀錄片的觀眾必須要很小心,步步為營,否則很容易會被引導到導演想 引導的方向,由導演代替你思考。製作人員蒐集的資料鐵證如山,我們對紀錄片的 主題瞭解遠不及影片的內容,一不小心被誤導都不自知,很恐怖!這時候影集X-files 的名言trust no one是我們和紀錄片導演對抗的唯一武器。公共電視播出的紀錄片 「老師」引起軒然大波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看的時候我只覺得怪怪的,卻又說不上來 哪裡有問題。後來抗議者的留言幾乎灌爆公視網站的留言版,我才拼湊出問題在哪兒。 這麼有意思的事我就不說破,有興趣的人自己找來這部片來看。 紀錄片像一個窗口,告訴我們許多這個社會被忽略的動人故事。影片對導演而言是 工作結束,對觀眾來說卻是個開始。看了紀錄片後我常覺得「哦,有這回事?」 往後的人生對某些主題便會有更多的關心,想得更多,不再是那麼理所當然。 看紀錄片的管道: 公共電視每週四晚上22:00-23:00常態性播出「記錄觀點」,光是教育就可以針對 不同的小主題拍出「老師」、「九命人」、「提著腦袋上學校」、「魔鏡」等影片。 如果諸君像我一樣要輪班無法準時收看,公視網站可以免費收看記錄觀點,但只放 一週,要把握機會。某些紀錄片可以租得到,像是訪談美國前國防部長麥納瑪拉的 「戰爭迷霧」、講槍械氾濫問題的「科倫拜校園事件」、當然還有台灣的「無米樂」 和「翻滾吧!男孩」,這兩部片看過的人都說讚喔! 不要再抱怨電視難看,一起來看紀錄片吧^_^Y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9.127.153

01/11 22:51, , 1F
有個小小的疑問,紀錄片可以有「演出」的劇情嗎?
01/11 22:51, 1F

01/11 22:51, , 2F
我看的不多,但如果有看他們在島嶼寫作系列的人
01/11 22:51, 2F

01/11 22:52, , 3F
應該會發現裡面很多意象的運用,那個絕對是演出的
01/11 22:52, 3F

01/11 22:53, , 4F
但是並不會說那不是紀錄片,我想這之間應該有些區別
01/11 22:53, 4F

01/11 22:54, , 5F
感覺演出與編造並不能成為紀錄片和劇情片間的界線
01/11 22:54, 5F

01/11 22:58, , 6F
翻滾吧男孩有演的部分,所以現在紀錄片和劇情片越來越混
01/11 22:58, 6F

01/11 23:08, , 7F
甚至用動畫、手繪應該也是一種媒介,很難定義真假...
01/11 23:08, 7F

01/14 23:11, , 8F
就觀看上來說 紀錄片的確有可能會有演的部分
01/14 23:11, 8F

01/14 23:12, , 9F
但通常都是端看導演想要呈現的畫面、意境或觀點等
01/14 23:12, 9F

01/14 23:12, , 10F
就像探索頻道的節目一樣,雖然比較是知識取向的片子
01/14 23:12, 10F

01/14 23:14, , 11F
但也可算是紀錄片的一種 而且有時候這類片子還滿好看的
01/14 23:14, 11F

01/14 23:15, , 12F
紀錄片是否加入演出的部分 這都要看導演的拍攝手法
01/14 23:15, 12F

01/14 23:15, , 13F
包括導演在拍攝紀錄片時自己的定位在哪裡
01/14 23:15, 13F
文章代碼(AID): #1F3PyyhP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F3PyyhP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