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 ˙蔡崇隆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鸂鶒)時間17年前 (2007/07/14 12:4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中時論壇 2007.7.14 紀錄片工作者揹汙名 ◎蔡崇隆 紀錄片工作者 水蜜桃阿嬤事件發展至今,其實牽涉的三方人士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商周雖然 決定道歉捐錢,還是難脫奸商形象;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即使強調善意,還是被認為負有 幫兇的責任;而表面上是勝利者的高金素梅團隊,則被某些論者認為潛藏血統論與原住 民沙文主義的意識形態。我因為工作關係對三方人士有一定的了解或認識,我想這都不 是他們的初衷,也因此格外令人遺憾。 商周的「一個台灣,兩個世界」企劃,是檢視台灣社會問題的不錯角度,但是否能 深入結構批判體制?還是流於浮面的販賣動人故事?似乎傾向後者。而其公益行銷策略 也常為企業或媒體使用,只是沒想到今年影片太成功,吸金速度令人側目,而商周的出 版計畫又不避諱自我圖利,與阿嬤只能繼續靠水蜜桃賺幾萬元的落差實在太大。我想商 周既然是個特別精明的媒體企業,可能從此要對其公益行銷模式重打算盤。 楊力州君是我紀錄片領域的好友,他原本就是一個說故事好手,這幾年來在推展紀 錄片識讀方面有很大的貢獻。紀錄片的類型與推廣原本就有各種可能,與商業機制的合 作是其中一條路,無須潔癖,也不能小看風險,關鍵是雙方能否平等互信的履行約定的 權利義務,而且能兼顧片中人的利益(至少不能產生傷害)。由於紀錄片結合商業行銷 的例子在台灣仍不多見,難免有約定條件不周與處理經驗不足的問題。這次事件產生的 後遺症,勢將對未來類似的紀錄片合作案,或弱勢議題紀錄片的拍攝產生深遠的影響。 一位紀錄片前輩潘朝成君寫了一篇聲明〈冷血與矯情的紀錄片寧可不要〉,對紀錄 片拍攝原則與倫理提出幾項洞見,我都能認同接受。但因為《水蜜桃阿嬤》對原住民自 殺問題缺乏結構性分析,朝成君認為將有汙名化原住民族之嫌,而要求力州君對原住民 族與社會大眾道歉,我就認為有情緒化的成份,似乎把長期以來漢人紀錄者對原住民的 剝削總帳都算到楊力州頭上。 尤其紀錄片能否兼顧結構分析與人物故事,涉及導演主觀的美學能力與客觀的資源 限制,台灣多數導演包括我在內恐怕都還做不到(這幾年來看過做的最好的只有 Hubert Sauper 的《達爾文的惡夢》)。影片的美學高度或人文深度不足,導演本應檢討反思 ,可是因此必須向當事人族群與全社會道歉,我想對創作者也太沈重吧? 今天影片是商周所委製,由於合作配套出了問題,導致楊力州必須連帶承受批評, 尤其對阿嬤一家的生活帶來衝擊這部份,當然他必須思考如何處理因應。但影片本身的 評價是否就讓它回歸創作面?有心人可以繼續努力,未來在類似議題上如何更深入?在 專業上如何更上一層樓?在結合外界資源時如何更謹慎?在少數族群脈絡中處理弱勢議 題顯然不能太天真,但也不宜把創作問題變成政治問題。 至於高金團隊,近年來在原住民弱勢議題的表現有目共睹。但如果跨越族群藩籬, 檢視一般紀錄片工作者,其實大部分人都只是超時工作、勞動條件不佳的影像勞工,一 直很辛苦的在向媒體與企業爭取基本的勞動與著作權益,廣義上也屬於某種弱勢族群。 這次水蜜桃阿嬤事件,表面上是楊力州導演個人問題,其實紀錄片界與其他工作者,都 可能因媒體的簡化報導連帶被汙名化。站在弱勢者互相結盟的立場上,誠心希望有識者 不要無限上綱,以致推演成漢人紀錄片工作者與原住民族群的奇怪對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2.100.70

07/14 13:59, , 1F
借轉ecophilia
07/14 13:59, 1F
weitzern:轉錄至看板 Ecophilia 07/14 13:59
文章代碼(AID): #16c5IYmD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6c5IYmD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