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聆聽古典音樂時的兩個矛盾。

看板clmusic作者 (Composer)時間9年前 (2014/11/03 11:18), 9年前編輯推噓15(15014)
留言29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 引述《fortunia (微笑皮耶羅)》之銘言: : 開始聽古典音樂一段時間了。我沒有學音樂,不懂樂理。純粹就是為喜歡,為好聽而聽。 : 聽到現在有兩個矛盾的結解不開,來問問看大家怎麼理解的。 : 第一個,之前在古典音樂的相關文章看到,柴可夫斯基曾批評布拉姆斯的旋律不美; : 拉赫曼尼諾夫與普羅高飛夫的音樂理念不合,彼此湊在一起是絕口不提音樂的。 : 但好像音樂家在成為音樂家之前所受的教育,都有分析曲式的課,要瞭解許多不同典型的音樂家創作理念。 :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歷史上一等一的作曲家彼此都有創作理念抵觸的時候,能完全理解布拉姆斯的旋律中嚴肅的結構的人,他能把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表現得好嗎? : 這些可能樂理上會有衝突的曲式分析課程是不是剝奪了學生完全贊同柴可夫斯基的想法,因而討厭布拉姆斯的權利? : 就我的理解,一個人對於情緒的掌握能力是一種很重要的天賦表現(當然還有其他的)。 : 當一個人在學習獨當一面時,這種人最基礎的情緒天賦卻受到壓抑,我們能培養出最優秀的音樂家嗎? : 想請問有這方面見識的人聊聊學界怎麼看待這種矛盾,學生是如何自處的? : 第二,音樂家成為音樂家之前的學習路上都有分析曲式的課程,在演奏前必須了解作曲家的創作理念,跟在曲子裡面灌注的精神。 : 這是音樂家必經之路吧?但為什麼…… 古典音樂(除了古典時期跟巴洛克時期的音樂歧異比較小之外)每一首曲子都有這麼多快慢情緒不同的詮釋方式? : 這是不是代表音樂家們學習的時候戰戰兢兢地分析曲式,成為音樂家之後一個個全部變成野田妹,嘟著嘴演奏把作曲家放一邊? orz|||||| :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提到,拉赫曼尼諾夫要表現他的音樂不需要太多情感,因為他已經把必要的情感都寫進樂譜之中了。 : 那些樂譜沒寫,作曲家沒提的樂曲內涵就算了,但拉赫曼尼諾夫自己都說的事(不好意思,我沒有能力求證這段敘述,不過至少拉赫曼尼諾夫自己的演奏確實是給我這樣的感覺沒錯。),怎麼好像沒幾個音樂家鳥他? : 這是……? : 以上兩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怎麼看? : 先謝謝大家分享自己的看法喔~~ ^皿^ 閣下的問題 其實很難回答 並不是因為問題本身難回答 而是問題不存在 所以難以回答 我盡量把我的回答簡短 讓網友看得也輕鬆點 關於你的問題一 我首先感到疑惑不解的就是曲式分析這個詞 我想你要表達的應該是樂曲分析吧 曲式分析本身是比較侷限的 在專業的領域內 他指的就是樂曲橫向結構上的分析 基本上這個詞是不能用在你的問題裡的 我們說曲式分析 是單純的指樂曲的段落 樂句和動機的出現位置編排而已 所以我想 你要表達的應該是樂曲分析 但是問題一 仍舊是不可解 我甚至找不到這個問題的癥結點在哪 容我比較傷人的說一句 或許會問出這個問題 是出自於你對這種嚴肅音樂本身的誤解 關於柴可夫斯基對布拉姆斯的批評 這種評論許多是出自於美學觀點上的主觀批評 每個作曲家所生長的時代 文化 國家的不同 當代的審美 各種主流非主流美學概念的影響 所以他說布拉姆斯的旋律不夠美 這純粹就是一句主觀的表達 是很自然的一件事 閣下問到 "這些歷史上一等一的作曲家彼此都有創作理念抵觸的時候, 能完全理解布拉姆斯的旋律中嚴肅的結構的人,他能把柴可夫斯基的音樂表現得好嗎?" 實際上是完全沒有牴觸的 所以你的問題無法成立 布拉姆斯的旋律嚴謹結構 是一種基於某種文化背景的審美而誕生的產物 柴可夫斯基的也是 你的問題就好像在問 如果把牛排煎得好的廚師 他有辦法把壽司做好嗎? 這很沒有邏輯可言 對於當代人來說 這兩種風格的食物雖然來自截然不同的文化和飲食習慣 但有衝突嗎?他們完全不具有排他性啊? 布拉姆斯的旋律跟柴可夫斯基 我怎麼想也不能理解 這有什麼衝突 布拉姆斯比較傳統 樂曲比較講究格式 和聲也比較傳統 柴可夫斯基稍帶有一點俄羅斯民謠風格 素材比較東方 所以呢?對於當代人來說 這就是兩種風格罷了 我喜歡寫哪種就哪種 這是一種選擇 沒有衝突 沒有對錯 回到問題本身 他就是一個連問題都構成不了的問題 因此頂多只能回答到這裡 大師跟大師之間 就是風格的差異 這並不是物理化學 沒有一個叫做王道的道路 也不是直進的單一路線 我想你可能誤會了 認為學習音樂的過程 是把所有人的東西都綁在一條直線上 所以你才會認為這有衝突 關於問題二 我認為這題跟上一題幾乎是一樣 簡短回答 音樂是一種很特殊的藝術形式 他是必須要流動的 不是靜止的被欣賞 我想連作曲家本人演奏自己曲子100次 都會有100次不同的差異 而其中本來就有許多可以發揮之處 演奏家只是企圖能在那些具備彈性的地方 找到更佳的發揮 我想你把音樂作品想的太接近於複製品了 一副畫 他可以透過科技複製一百遍 還是看起來一模一樣 一本文學作品 複製一千次他還是完全一樣的 這種概念在音樂上行不通 音樂它是以樂譜形式保留 每當被演奏時他就重生 作曲家寫好的樂譜 每一次被演奏 都會產生一些細微的差異 這可以說是音樂魅力之所在(所以有些人不喜歡錄音) 你的問題是 有作曲家演奏版本流傳於世的作品 為什麼其他演奏家還可以完全不照他的方向去演奏 我只能說 這不是物理化學 這是藝術 特別這是音樂 一個休止符 作曲家本人演奏停了2秒 那你要怎麼去定義? 後人演奏停了1.99秒到2.01秒叫做忠於原味? 停了2.02秒就叫做不照作曲家意志? 誰來定義? 或許你認為差異很大的版本 在別人聽來還是很忠於原味 任何想要把這種藝術量化或是僵化的行為 本身都是錯的 是整個把重心給放錯了 音符 休止符 這些概念本身都是相對的 一個四分音符在同一個速度下多長 本來就一直在浮動 如果你要用機器把所有的四分音符強制的固定 那就會像是電腦演奏的MIDI音樂 你可以去聽聽有多可怕 我知道你會說 你沒有要完全一樣 你只是覺得應該忠於原味 那問題就丟還給你 怎樣才叫忠於原味 誰來定義 拿儀器去量波型嗎 怎麼樣的範圍較忠於原味? 遺孀或子孫來決定嗎? 我想這根本就不該是個問題 不要把音樂這種藝術形式 想成是一個很固定的載體 好像一個花瓶 一個雕像 一本幾萬字的文學作品 這種概念套在音樂上本身就是錯的 音樂是無形的 流動的 時間的藝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57.103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clmusic/M.1414984706.A.7BF.html ※ 編輯: jrockman (111.240.57.103), 11/03/2014 11:25:42 ※ 編輯: jrockman (111.240.57.103), 11/03/2014 11:27:57

11/03 11:56, , 1F
11/03 11:56, 1F

11/03 12:12, , 2F
推!
11/03 12:12, 2F

11/03 12:22, , 3F
專業推!但是這哪有簡短XD
11/03 12:22, 3F

11/03 12:53, , 4F
推薦這篇文章
11/03 12:53, 4F

11/03 13:35, , 5F
專業推!BTW我其實看不太懂原po問題(囧
11/03 13:35, 5F

11/03 13:52, , 6F
推,我看完了XD
11/03 13:52, 6F

11/03 14:04, , 7F
拿儀器去量波型 ← 我笑惹XDDD
11/03 14:04, 7F

11/03 14:10, , 8F
是要做聲聞比對嗎XDD 搞那麼麻煩幹嘛XD
11/03 14:10, 8F

11/03 14:34, , 9F
量波型XDDDD 推
11/03 14:34, 9F

11/03 16:51, , 10F
推這句:怎樣才叫忠於原味 誰來定義
11/03 16:51, 10F

11/03 20:06, , 11F
天啊,好喜歡你的回答,謝謝分享 ^^
11/03 20:06, 11F

11/03 23:56, , 12F
好棒的解釋!
11/03 23:56, 12F

11/04 00:51, , 13F
呼叫初音
11/04 00:51, 13F

11/04 01:49, , 14F
每一次演奏都是樂曲的重生,這一句好美!!!!!!!!
11/04 01:49, 14F

11/04 22:59, , 15F
這個說法其實只能算對一半 因為唱片被發明了=.=
11/04 22:59, 15F

11/04 23:00, , 16F
所以完全一樣的重播變成可能 畢竟每一次放都是一樣時間長度
11/04 23:00, 16F

11/04 23:00, , 17F
二十世紀以前 音樂是以樂譜的形式保留 這句話沒錯
11/04 23:00, 17F

11/04 23:00, , 18F
二十世紀後 就錯了 音樂是以唱片的形式保留=.=
11/04 23:00, 18F

11/04 23:01, , 19F
你回去考察二十世紀的流行樂 爵士樂 重金屬 搖滾樂等
11/04 23:01, 19F

11/04 23:01, , 20F
絕對是研究唱片 而不是研究樂譜 況且像爵士樂哪來的樂譜?
11/04 23:01, 20F

11/04 23:02, , 21F
二十世紀以前 音樂家只能將作品記在樂譜裡
11/04 23:02, 21F

11/04 23:03, , 22F
二十世紀 音樂家變成可以專心製作"唱片" 傳達心中的聲音
11/04 23:03, 22F

11/04 23:03, , 23F
像麥可傑克森或瑪丹娜這種 他們的唱片完成度都很高
11/04 23:03, 23F

11/04 23:04, , 24F
他們都是很費盡心力在完成它們的經典唱片 因那是永久的聲音
11/04 23:04, 24F

11/04 23:04, , 25F
所以也可以解釋 為何卡拉揚樂在修剪出完美的唱片
11/04 23:04, 25F

11/04 23:05, , 26F
因為完美的聲音 變的可能了 不用期望每一次不確定的演出
11/04 23:05, 26F

11/04 23:05, , 27F
只要一直排練 錄音 剪接 就能做出"完美"的音樂 無限重播
11/04 23:05, 27F

11/07 18:42, , 28F
一個瓶子或雕塑、文學作品,也是在它被認知時才重生
11/07 18:42, 28F

11/07 18:43, , 29F
另爵士樂也是有樂譜的喔!
11/07 18:43, 29F
文章代碼(AID): #1KLlG2U_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KLlG2U_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