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這場音樂會-名家與NSO的對話--浪漫弦情

看板clmusic作者 (夢裡水的湖韮幻)時間17年前 (2007/04/09 06:12),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29 (看更多)
※ 引述《ckscorsese (he's a moralist)》之銘言: : 會想聽布魯克納應該也不算是門外漢了 : 呼嚕克納也許可說是冷門中的熱門? : 照理說這個曲目組合我也很有興趣 : 但是一想到NSO的水準興致馬上減少了3/4 : 特別是在前不久的"家庭交響曲"之後 : 那一場的水準已經低落到非常恐怖的境界 : 第一樂章一小號一出來馬上爆炸 那種錯誤真的會讓人挖個地洞馬上鑽進去 : 整個樂團的水準就在第四樂章原形畢露 : 一般來說NSO只要有人放砲或是音色難聽到某種難以忍受的境界時 : 就會寄望定音鼓做火線救援 只要用力敲個半天轟隆隆 : 聽眾聽到一陣巨響就覺得好爽 其他錯誤馬上就被忘掉了 : 可是這場這招一點用也沒有了 : 到最後連樂團齊奏都會變成每個樂器都有一個聲部一樣 : 很抱歉 : 鼓掌時就我一個人大聲噓他們(還是另有同志?) : 我從貝多芬系列聽到史特勞斯系列 : 感覺上NSO一直都是原地踏步 : 用同樣的心態跟同樣的技術去玩不同的曲子 : 少數幾次可能因為某些指揮盯的緊 或是曲目難度不高 : 或是其他什麼因素歪打正著的剛剛好把氣氛帶出來 : 但是去除這些特例之後很難相信他們在這些演出中學到了什麼 : 隨著音樂的難度越來越高 打腫臉充胖子的窘境就更為明顯 : 打到這裡 我忽然也不知道該打什麼了 唉  容我為NSO說幾句話。NSO的進步其實是很驚人的,他的歷史不過才20年,剛創立時候 的聯管,也僅是當時優秀的青年音樂家以及大學音樂系學生組成,歷經蛻變而成為現 在的國家交響樂團。翻開音樂總監史,才20年的樂團卻經歷了六位左右的音樂總監,而 這幾位有哪些真的是在指揮這個領域是相當傑出的人才呢?林望傑的時代我不清楚,那 時候還沒接觸古典音樂,不過簡老師時代,進步的確相當明顯。尤其管樂的蛻變,和以 前相差極大(管樂實力的分界大約在小號首席葉老師退出NSO時間點左右),弦樂也經 過了相當長的時間磨合,尤其簡老師接手以後對弦樂的整頓。(八卦一下..簡老師雖然 在藝專時期主修的是鋼琴,但小提琴也是有相當水準。而他去德國留學的時候,常靠中 提琴到酒吧打工賺生活費)。現在的NSO已經有出色的默契水準,不愧是職業樂團該有的。  這樣的水準在今天陳秋盛指揮NSO演 Mahler: Adagietto from Symphony No.5充分 表現了出來。一演完以後,我看到了吳庭毓和李宜錦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之所以會舉 這個例子是因為,陳秋盛的指揮真的很難看....= =............................. 我相信隨便去問一個演奏者都一定會說:「看他的指揮,我會很沒有安全感。」而今 天這個Adagietto演的相當好,當然我不知道排練的時候陳秋盛對樂團要求了什麼東西, 但演出時陳秋盛僅不過是帶個大略的拍子,真正讓音樂的好呈現出來的是樂團本身的 默契。 有一點離題...拉回來。提到你說的小號問題,可以說到整個NSO的人事部份。若對 NSO的人事有點了解的人,小號首席葉老師離開後,首席就一直出缺,而David像鎮風 般,來了,又走了。在這中間小號首席歷經過好幾次的招考。NSO的團員的進出,音樂 總監帶有很大的決定權,所以這之間有多位在台灣非常傑出小號演奏家,這些人在其 他職業樂團可能也是首席,或曾經是首席,或是剛留學回國。結果簡老師沒有錄取任 何一個人,直到現在也是。(雙簧管首席也是,一樣是很多人考,但現在仍然出缺) 這可以看得出來簡老師對於團員水準的要求極高,一句話可以解釋一切:「寧缺勿濫」。 感覺得到簡老師一定要找到真正有水準的演奏家,才對得起做音樂總監的他,才對的 起他要的「音樂」。  再一個題外話,現在眾多的音樂演奏家,搶破頭想進NSO。只不過是因為NSO的名氣, 不是因為NSO的待遇。而說到待遇,NSO並沒有像TSO(北市交)那樣來的好,而且根本 沒有退休制度,這樣根本就留不住好的音樂家。這也是NSO團員大多兼教學生,待夠了 的團員一遇到大學出現專任缺額,立刻收拾包袱走人。現實問題,大家都需要為人生 著想。  又離了,快回來。所以小號的表現現在仍然受制於首席從缺,近期內不容易改善。 但是我認為,聽慣了好聽罐頭的古典音樂迷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一位台灣管樂 大老的名言:「哪個銅管不放炮?」對銅管稍有了解的人就很同情他們,只要一天體 力、氣溫、嘴巴、身體出了狀況,就很難達到最佳狀態。大部分人都覺得銅管的學習 比木管和弦樂來的容易,但是隨便來個狀況的影響卻是最大的。演出的時候放炮,這 聽眾會聽到抓狂,當然演奏者也非常不願意發生這種事情。(再八卦一下,NSO的弦樂 曾經有人抱怨為什麼管樂常放炮,而且弦樂學習的路途比管樂辛苦的多,為甚麼拿的 薪水是一樣的?而那位管樂大老說一句話大家就閉嘴了:「人家是一個人一個聲部, 你們是一群人一個聲部。」)  但說起NSO現任的團員們,要知道有相當多人的年資已經相當久,而以前NSO的入團 考試的要求有可能不比現在嚴苛。及至現在,當然會有混水摸魚者。但這些人總有一 天會自然被淘汰掉。而且職業音樂家和一般上班族一樣,很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症,這 可能並非來自於演奏者對音樂熱情的削減,只是厭煩做反覆相同的事情而已。  最後談一下音樂總監,NSO所有的改革,音樂總監幾乎都可以做到。但唯一他無法 做到的改革就是--音樂總監的任期。先了解一下NSO的歷史:NSO的最高決策機關是 教育部,所以NSO音樂總監的任期被限定和大學系主任一樣,一任三年,最多兩任。 (不清楚最多兩任的限制是否已經改掉,抱歉。)而一個交響樂團要徹底的改頭換面, 是需要一個有理想的指揮長期的栽培和投入。國外不乏一位音樂總監做了幾十年的例 子,而NSO現在才剛被簡老師帶的相當出色,又要換一位音樂總監重新和樂團磨合。 (私心會希望呂紹嘉來...)但任期問題不改,NSO要徹底改頭換面相當不容易。  所以大家既然要NSO成長,要台灣有非罐頭的好音樂,嘴炮多點沒有關係,但也該給予 相等的肯定,多花錢買票進場聽音樂。  最後罵一下,其實真正原地踏步的是NTSO(國立台灣交響樂團),歷史這麼悠久結 果現在還是不爭氣,演出還是亂七八糟。我老師曾提過NTSO還沒有搬去霧峰的時候是 待在西門町附近(民國四五十年左右),那時樂團宿舍和練習環境都糟得很,但團員 很有理想。結果現在資源豐富,演出頻繁,但不少團員失去身為音樂家的使命感。最 近看到旅捷的邱君強老師接手NTSO的消息,我自己是非常高興,期待邱老師帶給NTSO 新的轉變和磨練。 p.s 引文頭的部份,Bruckner的音樂相當有水準的,他和Brahms一樣,用極少的話講 整篇文章,對於指揮是很有挑戰性的。這樣的挑戰性世界上指揮則首推 S. Celibidache。而NSO五月這場,大家就一起去聽吧! p.s.2. 其實我並不覺得每場演的都差不多。我去聽的每一場往往都有特別的收穫。 尤其印象最深刻的是演 Shostakovich: Symphony No.11 "1905" 的那天, NSO和簡老師的出色和對那首交響曲的付出讓我真的覺得心好痛,眼淚跟著 就出來了。Strauss系列的英雄的生涯那場也是相當的傑出。NSO呈現出來傑 出的音樂會其實真的不少!!但偶而真的也有相當差勁的就是了... -- 城市 → ○─●───────●───● >=> ▼─▼─▼─▼  高密度班次 快捷 台繼 台大 05:00~23:00 by 中光 中山高 尖峰10~20一班 中客 車街 離峰20~30一班 三重 站口 育學 平日230元 首都 ▲─── ▲ ─ ▲ ─▲─▲─▲ <=< ●─○─○─● ← 假日260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64.42

04/09 07:41, , 1F
推一個!
04/09 07:41, 1F

04/09 10:40, , 2F
原po了解的很有深度 NSO還有很多行政上的問題...
04/09 10:40, 2F

04/09 11:48, , 3F
但常常聽音樂會 會覺得每個都不錯 只是加起來就...
04/09 11:48, 3F

04/17 12:54, , 4F
中肯
04/17 12:54, 4F
文章代碼(AID): #166MZDxV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最舊先):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3 之 29 篇):
文章代碼(AID): #166MZDxV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