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鴻海Model C 還蠻好看的

看板car作者 (囧興)時間2年前 (2021/10/18 23:47), 2年前編輯推噓1(216)
留言9則, 6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5/17 (看更多)
這場發表會是成功吸引台灣股市投資人眼球的發表會 但是對納智傑"可能"是個公關災難 以我個人的推測:Model C 肯定是美金未稅售價不超過百萬 也就是終端售價預估在美金35k以下 我會這樣推測的理由,是要套電子產品的思維來看 鴻海是國際化做外銷的代工廠,粗估99%報價都是美金未稅報價 當地的稅跟終端售價的差距,基本不是鴻海要考慮的問題,那是品牌端的事情 而這個發表會不是只給台灣人看,也是給其他國家的潛在客戶看 所以發表會上面的報價,不可能用台灣當地的售價為基準 慣性都是以美金未稅售價為基準 而這種電子產品終端價格推估,都會抓一般性的毛利空間給品牌廠 通常是抓一個對代工廠很美好的空間,也就是一個很小或是甚至不現實的利潤空間 品牌廠通路結構不是代工廠要考慮的 很明顯,要透過總代理-經銷的體系還是直銷 肯定會因為層層需要的利潤空間影響終端售價 至於其他成本例如廣告費,代工廠根本沒有什麼概念 週期性的促銷、活動等,展示車的成本也不會算到 保固、維修等,他們會用美好、完美的良率來抓 各地的安規等等也不在他們考量之下 那影響汽車最大的稅賦考量,鴻海也沒有必要細究 要用多少的量來攤提更不會是鴻海的問題 另外,發表會上展示的通常都是該產品的頂規款 但是講售價的時候卻是講XXXX起都是入門款 這也是慣用的手法 所以如果對納廠Model-C車款有所期待的鄉民 基本上可以不用那麼太開心 Model C肯定另有入門款式 (馬力<400匹,續航力沒有700KM) 不然台灣的售價理應不會低於百萬之譜 至於唱衰的酸民,我是覺得不去買就算了 等到真正上市再來唱衰也不遲吧! 如果真的賣到了一百萬內 就算只剩下300匹馬力+ 500KM 續航 還是有機會屌打一眾C級距國產/進口車 至於為啥會變成公關災難? 因為鴻海發表時說售價在百萬內 到時候要是售價壓不到百萬內 那大家絕對是幹譙納智傑,而不是去深究鴻海為了做發表會效果故意把售價說低... 如果拿Model 3來做基準說 其實納廠會不會在台灣組裝是關鍵 畢竟關稅就要17.5% 169萬/1.175 = 143萬 光是關稅就能讓價差到30幾萬 那兩年後要是Model 3降到140幾萬,Model-C也不是毫無機會壓到百萬內 當然台灣的量太小是不太可能成立Model 3的組裝線 可是如果目標是C級距百萬等級的進口車 光是CR-V / RAV 4 / KUGA 三台平均月銷 1.5K + 3K + 1.5K = 6K 加起來年銷量應該有七萬,何況百萬級距休旅還有其他很多品牌 納廠只要目標其中的10%~15% 一年就有10~15K了 p.s. 關鍵零組件我不認為會在台灣生產,特別是佔成本很高電池部分 馬達跟其他零部件倒是有機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66.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34572069.A.BA2.html ※ 編輯: QuentinHu (220.136.66.4 臺灣), 10/18/2021 23:49:35

10/18 23:52, 2年前 , 1F
只能期待量產時技術普及成本下降了
10/18 23:52, 1F

10/18 23:54, 2年前 , 2F
是阿,站在消費者的立場當然希望東西好又便宜
10/18 23:54, 2F

10/19 00:02, 2年前 , 3F
終於有連續兩篇理性的看法分享了
10/19 00:02, 3F

10/19 00:22, 2年前 , 4F
是說台灣不能開中國車 這樣還是要在台灣生產
10/19 00:22, 4F

10/19 00:52, 2年前 , 5F
應該跟現在一樣,主結構可能台製,動力總成組裝為主
10/19 00:52, 5F

10/19 07:47, 2年前 , 6F
眼球...什麼噁爛詞 目光啦
10/19 07:47, 6F

10/19 12:00, 2年前 , 7F
電動車貨物稅全免或減半啊!
10/19 12:00, 7F

10/19 19:03, 2年前 , 8F
電動車有關稅阿兄弟...
10/19 19:03, 8F

10/19 19:03, 2年前 , 9F
進口的一樣有17.5% ...
10/19 19:03, 9F
文章代碼(AID): #1XRPSbkY (ca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XRPSbkY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