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Tesla Model Y車架可能的製造方式

看板car作者 (缺鈣缺很大)時間4年前 (2019/09/21 17:50), 4年前編輯推噓11(12137)
留言50則, 17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來源: https://insideevs.com/news/361430/tesla-big-casting-machine-frame/ 普通的汽車車架是由大大小小不同金屬零件所組成 這些零件大都由沖壓機製造,然後交由機器或人類銲接、膠合成完整的車架 而在今年七月,Tesla 提交了一份專利 是關於一種用於製造汽車車架的巨大"多向一體式鑄造機" 這台機器可能會採用冷室壓鑄或是熱室壓鑄工藝 https://i.imgur.com/sESw1UJ.jpg
https://i.imgur.com/DQodSwe.jpg
https://i.imgur.com/T5obIGZ.jpg
https://i.imgur.com/oJhz30B.jpg
而在去年六月份的時候,Elon Musk 曾說過當Tesla 有了"大型鑄造機"後 可以將70個零件變成只有一個 當初他應該就是在講這東西 雖然這種大型鑄造機初期投入的資金應該非常巨大 但因為後續少了很多工序以及銲接機器人,所以可以節省下許多成本 不過這也有可能對發生事故後的維修造成麻煩 在易損壞易碰撞的地方應該還是會有獨立易於更換的結構 維修問題他們應該也有考慮過,畢竟車子撞了還是要Tesla 自己修 若真用這種鑄造一體式車架,就看他們如何解決維修問題 是否會真的使用這種大型鑄造機,就要等Model Y 快要上市時才會知道了 專利頁面: http://bit.ly/2kXZbfz -- https://i.imgur.com/60khZxi.jpg
https://i.imgur.com/3YhAuMC.gi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52.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69059416.A.942.html

09/21 17:54, 4年前 , 1F
鑄造是把液態鋼材注入模具嗎?
09/21 17:54, 1F
對這不是很了解,不過以前查過相關資訊 可以參考看看這個:https://www.dynacast.tw/die-cast-process ※ 編輯: Scape (1.34.252.81 臺灣), 09/21/2019 18:00:04

09/21 17:59, 4年前 , 2F
這是研究部門拿錢噱老闆的吧
09/21 17:59, 2F

09/21 18:04, 4年前 , 3F
tomica?
09/21 18:04, 3F

09/21 18:32, 4年前 , 4F
三滴列印啊
09/21 18:32, 4F

09/21 18:44, 4年前 , 5F
我覺得不行 強度問題 沖壓可以做很高
09/21 18:44, 5F

09/21 18:45, 4年前 , 6F
強度不夠高 重量就會變重 成本也沒降多少
09/21 18:45, 6F

09/21 19:16, 4年前 , 7F
鑄造金屬自然流動冷卻,沒有高溫高壓很難有高強度!
09/21 19:16, 7F
鋁合金壓力鑄造,參考國外的討論是說會有少量氧化鋁產生 會使得強度提高,所以不是問題

09/21 19:17, 4年前 , 8F
看他怎麼做啊 沒高強度他就不會叫伊隆瑪斯克
09/21 19:17, 8F

09/21 19:18, 4年前 , 9F
不會笨到做一台紙糊車砸自己招牌
09/21 19:18, 9F

09/21 19:21, 4年前 , 10F
壓鑄 就是高壓鑄造
09/21 19:21, 10F

09/21 19:21, 4年前 , 11F
是用油壓機 推動活塞 把融化的金屬 壓到模具裡
09/21 19:21, 11F

09/21 19:22, 4年前 , 12F
這技術很常見 大量使用在簡單形狀的鑄件
09/21 19:22, 12F

09/21 19:22, 4年前 , 13F
生產節奏相當快
09/21 19:22, 13F

09/21 19:23, 4年前 , 14F
缺點是無法做複雜形狀的 以及空心的鑄件
09/21 19:23, 14F
※ 編輯: Scape (1.34.252.81 臺灣), 09/21/2019 19:28:40

09/21 19:25, 4年前 , 15F
傳統的車身 是用板材彎曲 再焊接起來
09/21 19:25, 15F

09/21 19:26, 4年前 , 16F
某些地方佐以高強度的防撞條
09/21 19:26, 16F

09/21 19:26, 4年前 , 17F
如果一體鑄造的話 先不說大件的鑄造的難度
09/21 19:26, 17F

09/21 19:27, 4年前 , 18F
因為無法做空心的 跟板材焊接的就有很大的差距
09/21 19:27, 18F

09/21 19:28, 4年前 , 19F
就是在重量的部分
09/21 19:28, 19F

09/21 19:29, 4年前 , 20F
舉例 板材焊接做一個方形的管狀
09/21 19:29, 20F

09/21 19:30, 4年前 , 21F
如果要達到類似的抗折強度 鑄造實心的需要較重重量
09/21 19:30, 21F

09/21 19:33, 4年前 , 22F
鋁合金鑄件的強度 主要靠材料的合金 內含鎂等等比例
09/21 19:33, 22F

09/21 19:34, 4年前 , 23F
不同牌號的鋁合金 有不同適應的使用環境
09/21 19:34, 23F

09/21 19:34, 4年前 , 24F
抗腐蝕的 或是高強度的 相當多的牌號
09/21 19:34, 24F

09/21 19:35, 4年前 , 25F
差異在裡面的少數元素的比例
09/21 19:35, 25F

09/21 19:35, 4年前 , 26F
鑄造後 再用不同的熱處理 可以達到不錯的強度
09/21 19:35, 26F

09/21 19:37, 4年前 , 27F
單就材料的強度 應該不是問題
09/21 19:37, 27F

09/21 19:38, 4年前 , 28F
問題是在成品件的結構上的差異
09/21 19:38, 28F

09/21 19:56, 4年前 , 29F
另外就是 鑄件在尺寸上無法很準確
09/21 19:56, 29F

09/21 19:57, 4年前 , 30F
需要在各關鍵位置加工 例如螺絲孔 還有銑平接觸面
09/21 19:57, 30F

09/21 19:58, 4年前 , 31F
大件的鑄件要加工 就需要更大的加工機
09/21 19:58, 31F

09/21 19:59, 4年前 , 32F
大的加工機是價格數倍上去
09/21 19:59, 32F

09/21 20:01, 4年前 , 33F
大件的加工出一個問題 整件就要報廢 也是存在風險
09/21 20:01, 33F

09/21 20:01, 4年前 , 34F
就目前來說 可以看到的現在有生產的各種金屬件
09/21 20:01, 34F

09/21 20:02, 4年前 , 35F
用板材加工再焊接的成本 還是低於鑄造件 /零件
09/21 20:02, 35F

09/21 20:38, 4年前 , 36F
來了 果然是嘴砲特斯拉 在問世前特斯拉就先倒了
09/21 20:38, 36F

09/21 21:50, 4年前 , 37F
會不會有氣泡?
09/21 21:50, 37F

09/21 21:57, 4年前 , 38F
鑄造砲塔==
09/21 21:57, 38F

09/21 22:01, 4年前 , 39F
壓鑄也會有氣孔 當然也還有其他的缺陷
09/21 22:01, 39F

09/21 22:01, 4年前 , 40F
例如渣孔 冷紋 缺料 縮孔
09/21 22:01, 40F

09/21 22:02, 4年前 , 41F
好的方案這些缺陷是都可以控制在一個程度以下
09/21 22:02, 41F

09/21 23:36, 4年前 , 42F
但是要修的話,可能費用高得嚇人...
09/21 23:36, 42F

09/22 07:55, 4年前 , 43F
撞掉就不用修理,整組壞去
09/22 07:55, 43F

09/22 08:35, 4年前 , 44F
gogoro 撞到維修費起跳都是五位數吧
09/22 08:35, 44F

09/22 12:37, 4年前 , 45F
大型壓鑄的模具會很難做 修模會修很久
09/22 12:37, 45F

09/22 13:17, 4年前 , 46F
鑄造的氣孔問題 公差大的問題 幾乎整件都要後加工
09/22 13:17, 46F
公差大?壓鑄的優點是精密度比其他鑄造方式要好很多,你搞錯了吧

09/22 16:16, 4年前 , 47F
一體成型應該很難控制車體的尺寸,雖然少了組合公差
09/22 16:16, 47F

09/22 16:16, 4年前 , 48F
模具就要很精準才行,感覺不是做不到,只是不符合
09/22 16:16, 48F

09/22 16:16, 4年前 , 49F
效益,Musk的很多想法都是這樣,都可行,但是都不
09/22 16:16, 49F

09/22 16:16, 4年前 , 50F
企業經營的唯一原則:賺不了錢
09/22 16:16, 50F
這是Tesla 申請的專利,不是Elon Musk 個人 專利上明白寫著發明人是Matthew Kenneth Kallas,不是Elon Musk ※ 編輯: Scape (1.34.252.81 臺灣), 09/22/2019 16:51:04
文章代碼(AID): #1TXV9Ob2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