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書店的奇特風景

看板bookhouse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6年前 (2008/07/21 11:4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聯合報╱王思迅】 2008.07.21 走進書店,幾乎只要是強打的「大書」,便會附上贈品:從書套、書包、書籤等文具,到 環保袋、肥皂等各類生活用品,新書贈品已經成繼書腰、試讀本之後,台灣書店的另一個 奇特風景。 三年前,出版社的行銷企畫會議很少專門花時間來討論新書的贈品,有的話,也一定是很 特殊的書(例如適合郵購操作的書),加上很特殊的時機(例如出版社周年慶),才會這 樣做。 不過,這兩年來,贈品的風氣大開,只要稍微大型一點的促銷活動,無不藉此達到吸引注 目的效果。在頻繁操作與不斷累積經驗下,贈品設計似乎成為出版活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了。 因此,我們常常可以聽到出版界的朋友開玩笑說,他們公司除行銷企畫部門之外,還要成 立一個贈品開發部門;或打趣說,行銷企畫會議根本就是討論贈品會議等等。 這雖然是開玩笑的說法,但只要是遇到大書,也就是指在銷售上稍微有點企圖心的書,贈 品的作業就自動上線,於是贈品的設計、宣傳、文案、包裝、製作、運送、相關連結,以 及書店前場的贈送方法等等準備,就會折磨編輯、企畫人員至少一個月之久,直到新書預 售就緒,大家才能鬆一口氣。 贈品在新書行銷上的重要性,可以分幾個方面來說。一是提高通路的重視程度。 由於目前無論實體書店或網路書店,都面臨一個共同的現象,即每天上市的新書這麼多, 他們要把行銷資源分配給誰呢?以網路書店來說,他們有限的頁面要挑哪些書來作呢?以 實體書店來說,他們店內的海報要給誰作呢?最靠近入口的平台要擺哪些書呢? 固然,新書本身的條件很重要,但贈品的設計似乎也表現了出版社對市場的決心。在條件 不相上下的情形下,有贈品的書顯然比沒有贈品的書更容易獲得通路的重視。 其次,是營造首波銷售氣勢。說實話,現在的圖書市場比過去萎縮,競爭則比過去激烈, 一本新書若在首波銷售沒沒無聞,之後的銷售便更加困難。所以放眼將來,還爭當下。而 贈品則是刺激當下業績的好方法,尤其是限量贈品,成本不高,只要選擇恰當,常能成功 的營造出後續銷售的氣勢。 第三則是網路書店預售活動的考慮。對出版社來說,網路書店的新書預售若取得亮眼的成 績,基本上這書就成功了70%。 預售要成功,試讀和網頁文宣一點都不能馬虎,可是臨門一腳的大功臣還是在贈品。因為 若沒有贈品,讀者實在沒有理由預先訂購。雖然有人認為折扣的力量比贈品有效,但折扣 實在是雙面刃,容易給人留下「常常打折」的印象,影響常態性的新書銷售,故長遠來看 ,贈品還是比折扣理想。 以目前圖書市場的生態來說,贈品與出版的關係已越來越密切,若突然取消,大家反而會 不知所措,導致整體行銷工作的不順暢。 所以我認為除了從書籍的內容面檢討贈品的適當性之外,也應該從通路運作的功能面,多 方理解贈品所扮演的角色,這樣認知才不會失之偏頗。 (本文作者為如果出版社總編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3.128

07/28 15:38, , 1F
原po好像忘了放連結網址與初處
07/28 15:38, 1F
文章代碼(AID): #18X0OPQl (bookhouse)
文章代碼(AID): #18X0OPQl (book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