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看板book作者 (Immuel Kant)時間5年前 (2019/01/30 15:31), 5年前編輯推噓5(7211)
留言20則, 12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書名: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 作者:蔡康永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https://i.imgur.com/2vVywyg.jpg
- 發現文章跑掉-.-,用手機版試試看。 - 其實我沒有看過蔡康永先生的書,儘管我喜歡聽他在節目上的演講,但我卻連他最著名的 「說話之道」都沒聽過。當初會想看這本書的原因是,在YouTube上看到理科太太與蔡康 永的對話,裡面有一句話讓我非常地印象深刻。 「平靜比快樂重要。」 我有點驚奇這樣的概念,因為我們畢其一生在尋找快樂,無論是追求夢想,了解自我,聆 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樣的想法無不是為了找到永恆的快樂。 但終究還是被否定了。 我能理解佛學裡面談到的「喜怒哀樂」都是苦,「喜悅」「快樂」這種東西出現時會讓我 們愉快,然而這樣的情緒終究是會消去的,那種喜悅消去的感覺也是一種苦。 因此佛學希望人們能拋棄我執。 讓內心與萬物同一:一個能超然於無常之外的真如心。 但我不知道原來情商裡也想把「快樂」這個情緒擺脫掉,我以為我們追求情商,就是要保 持內心的快樂,不過顯然不是。追求情商,要保持的不是快樂,而是平靜。 不過仔細想想也算合理,保持愉悅的情緒是一種「刻意為之」的情緒,這是需要消耗能量 的,是需要做功的,而損失的功,從何而來?當然是來自我們體內的化學能。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每日不停的做功,來保持內心愉悅,這絕對會耗損元神,總有一天身體會崩壞。 而保持平靜,是身體最低的耗功狀態,理所當然才是生命的法則。 總之,仗著「平靜比快樂重要」。我開始踏進了蔡康永的情商課。 這本書前面主要提到: 「應該標籤」 「建立一個與自己對話的分身」 然後開始要我們: 「認識自己」 「接受自己的情緒」 接著請我們練習: 「適當的表達情緒」 最後是心理建設的部分 「每個情緒都有存在的價值」 「享受每個能讓生命豐富的情緒」 「不要用社會的框架來定義自己」 「不用照單全收他人的評價」 「每個人都有獲得幸福的權利」 如果這些想法是蔡康永先生自己所理出來的,那確實是非常厲害的一件事。在閱讀仿間大 量幫助心理療癒的書籍之後,我可以很確定蔡康永先生所說的和那些書籍所要強調的一模 一樣,只是立論基礎稍有不同罷了。 舉例來說,書裡有提到把目光放在「自己參與了什麼」而不是「個人收穫」去看事情,則 能夠排除掉空虛感。我想到了印度哲學的「活在當下」,也是這樣的一個動作。不斷的詢 問「為什麼」,去尋找最真實的自己,就有點類似佛學裡的參禪的動作。書中沒有提到要 我們拋棄我執,追尋無我,但至少就是在尋找自己的真心,喚起自己內心的平靜,這點和 宗教哲學也頗像的。 近期我也思考過了關於「被錢綁架的社會」這個議題。(#關於被金錢綁架的社會 )很多 人把社會的價值當成是自己的價值,終其一生追逐著社會定好的價值,以為那就是自己的 目標,殊不知自己就這樣從未瞭解真實的自己,然後結束了生命。而錢就是社會目前所賦 予的成功標準,成功的定義就是「賺很多錢」「住豪宅」「開跑車」。所以大家看到「賺 大錢」「發大財」這一類的詞語總是會特別激動,總覺得那就是自己要的,自己要發大財 ,才能過得上幸福的人生。 關於此點,書中有提到,蔡康永先生在訪談中也有提到。 「現在大部分的人都是用錢來衡量這件事(成功標準),我覺得這樣很危險,因為錢所能 滿足的事情其實不多」 這裡真的不是告訴大家不能追求錢作為成功目標,而是我們身為人,可否曾經真心問自己 追求的是什麼,「我為什麼要賺很多錢」「我想要什麼」「賺了很多錢之後我可以做什麼 」,我們必須透過不斷的反問,與自己對話的過程,去認識自己要的是什麼。 理解自己,不受社會,他人的標準所影響,適當的表達自己,這就是情商。當我們更了解 自己,我們才能定義自己的幸福。 要達到這樣的成果,就是一輩子與自己對話的課題,這是一輩子的事業,卻也是能讓我們 得到幸福的唯一解。 這是我讀完情商課得到的共鳴。 - 以下整理本書重點概念: 追求情商的目標: 不是為了讓別人喜歡自己,而是為了能夠舒服的做自己。 *這裡所謂的做自己不是「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那種狀態,那種狀態是任由情 緒起伏,受情緒所控制,自己並不感覺舒服,因此不能算是真正做自己。這裡說的做自己 ,是「適當的表達情緒」,讓自己達到最舒服的狀態 **我覺得也許用康德對自由的定義「以我心之法則來行動才是真自由」,或許算是這裡「 做自己的表現」 概念1. 認識自己 - 除去身上的「應該標籤」,我們不用覺得自己必須有個「應該」的樣子。 「我是男人所以應該堅強」 「我是女人所以應該溫柔」 「我應該當個乖孩子」 「我應該拿到好成績」 「我應該賺很多錢」 「我應該結婚生孩子」 「我應該要好脾氣、討人喜歡」 有很多標籤可能來自成長中家人、社會、或自己給自己的期許,但其實並沒有所謂真正「 應該」的事情。 或者說,即使我們身上掛了不少「應該標籤」,我們都要知道,那些標籤不能比「我」這 個特質還要重要,「我」是我的成分裡最重要的東西。 - 不要逃避自己的情緒,不用假裝堅強,否則我們無法去真正了解自己。 - 練習獨處,和自己對話,比和無聊的人對話有意義得多。 - 創造一個「分身」,那個分身要是比現在的自己更冷靜,更理性的自己,當我們遇到困 難,遇到情緒不安的時刻,嘗試和那個分身對話,讓那位冷靜的分身幫你評估未來的你會 如何。那位分身不幫自己解決問題,但要能和自己對話,不斷的對自己質問「為什麼」, 來提升我們對自己的認識。 「你為什麼需要很多錢」「你為什麼要買好 房子」「你為什麼要當個乖孩子」「你為什麼要笑臉迎人」 透過不斷的詢問,了解自己真心想追求的東西,真正的價值觀。 概念2. 練習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 - 情緒是水滴,而我們是河,河理所當然產生水滴,而我們也理所當然流露情緒,然而, 情緒不應該影響我們,如同些許水滴不會影響河流一般。 - 了解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被情緒唬弄。 例如當我們聽見親友說著「都年紀一大把了,怎麼還不結婚,這樣很不孝喔」,可能當下 覺得煩悶,覺得罪惡,覺得沮喪,但此時我們如果冷靜思考,「他說的是我要的嗎?」如 果不是,則這些情緒對我們一點也不重要,我們得快點把這些情緒放掉。 - 練習感受自己的內心狀況,生理狀況,辨識情緒,讓自己能掌控它。 - 表達情緒不是特權,每個人都該學習適當表達。沒有小孩不可哭鬧,大人卻可發飆,這 種荒謬的道理存在。 - 情緒爆發之前,學習冷卻它。這裡的冷卻不是壓抑,而是改變自己,讓自己保持自然的 平靜,在經歷對自己的自問自答,我們越理解自己,越能夠知道如何控制自己。 概念3. 「負面」情緒也很重要。 - 沒有所謂不好的情緒這種東西,他們都是自己的一部分,理所當然的接受它們。壓抑它 們不是情商,自然地理解消化它們,適當表達它們才是情商。 - 因為有「負面」情緒,我們人生才能夠豐富,不要逃避它們,而是正視它們。 例如悲傷時,嘗試感受自己「啊!我正在悲傷!」「我為什麼悲傷呢?」「我有什麼方法 對抗悲傷呢?」「我有必要悲傷嗎?」理解自己為何悲傷,練習消化它,感受它。 鐵達尼號劇情因為悲傷,所以才成為經典,那是人類多麼重要的情緒。 - 因為有「負面」情緒的存在,我們才有成長的動力。我們感到後悔,因而記取教訓,然 後雪恥。我們悲傷,然後從中成長。 - 自卑是來自我們心中 - 有助於享受生命的情緒都很珍貴。 - 體察並發現自己不同的面向。 - 用「感受過程」「感受自己成全了什麼」來對抗空虛感。 可能我們會覺得「啊!努力這麼久,存款還是少少」「我這多年來好像白做了」。不要用 這種想法去面對自己,我們可以觀察這些日子自己成長了什麼,成全了什麼,去告訴自己 「我很棒喔」。 *這裡我想把它和禪學做個結合,禪學談到「覺照」,去感覺一切跑出來的妄念,然後消 除它,就是一種對自己內心的體察。此外,禪學也談到打禪時會有「腳痛」的現象,因此 我們可以學習觀痛,去感受痛在哪裡,怎麼移動,不要覺得痛是不好的東西,它就是身上 的東西,正面的觀察,並且感受它。 **禪學同時也提到「活在當下」,過程比結果重要,每個當下都值得認真體會,如果能如 實地感受當下,就能夠擺脫空虛。 ***因此我覺得蔡康永先生講的,關於人生體悟的東西,其實都是有道理可循的。 概念4. 幸福的標準只能自己定義 - 每個人都有幸福的權利。沒有完美的幸福,只有「我的幸福」。 每個人可能覺得要賺很多錢才是幸福,住豪宅才是幸福,環遊世界才是幸福。但其實我們 可以試問自己怎麼樣才算是幸福,這種標準不用給別人看,但是不能騙自己,不能自己假 裝我只要每個月賺一萬塊就是幸福,然後就把人生拋到一邊去。因為標準來自自己,我們 得要更紮實的面對自己。 這有點像是每個人都想當創業者,不想被老闆管,但是要成為創業者,需要很多的自律, 很多的自我管理,而不是夢想著自己當老闆,就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絕對不是這樣。 - 盡人事後才聽天命,先求由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理所當然的把問題推給他人。 「我人生不好都是因為家裡不夠有錢」 「我是因為身體不舒服才會考不好」 不要想著要把事情往外推,先想 「我如何讓自己更好」 「我接著要怎麼辦」 紮實的打下自己的每個腳步,畢竟天命不是我們控制,事情的結果也不是。 - 不要全盤接受他人的批評,擇其符合自己目標的評論來提升自己,不是自己非做不可的 評論則不用放在心上,把評論切成小塊來消化,不用全盤接受。 - 「變化」是理所當然的。 有些人會很在意他人說「你變了」,但實際上「你變了」這句話根本沒有意義,事物本來 就是無時無刻在變化。有人會說「你變的不是原本的你了」於是作者便問「原本的你是什 麼時候的你,大學時代的你,高中時代的你,國小的你,還是剛出生的你?」 變了,其實是好事,人生本來就無時無刻變化,人如果沒有變,那不表示這些年來像是沒 活著一樣嗎? - 改變他人,不如改變自己,放自己一馬。看到別人不符合自己期望的事情,不如讓自己 放寬心,別和自己生命過不去。 作者提了「愚公移山」的例子,看山不順眼,不如改變自己,放過自己的感官,何必揪著 這個不順眼非一輩子去移掉這座山不可呢? 因此,人生的幸福,自己的幸福,只需要自己定義。改變自己,讓自己隨時享受情商的平 靜,享受情緒帶來的豐富人生,則能夠越活越自由,也越喜歡生活。 - 人生探索/讀書心得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yoshidatamakome/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10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8833464.A.382.html

01/30 15:41, 5年前 , 1F
認真推
01/30 15:41, 1F

01/30 20:23, 5年前 , 2F

, , 3F
這本比起說話之道 有點不知所云 01/30 21:46
哈哈哈、其實我也覺得這篇有時候重點很難抓,他前面都會講一些小故事,但有時候我覺 得那個關聯不大XDDD。 我一直以為這種書本來就是這樣,很像一種小品,就是先帶一些讀者可能會感興趣(?) 的例子,然後再講他要說的。 其實我不太喜歡他裡面講述的方式,不過我知道他要表達什麼,然後我也有從某些章節感 動到就是了+_+。

01/31 04:01, 5年前 , 4F
01/31 04:01, 4F

01/31 07:41, 5年前 , 5F
推分享
01/31 07:41, 5F

01/31 15:41, 5年前 , 6F
這種書的論述感覺都很零散 很難成一個體系
01/31 15:41, 6F

01/31 18:20, 5年前 , 7F
因為現代人看不了那種東西 跟教科書一樣
01/31 18:20, 7F

01/31 20:08, 5年前 , 8F
這本內容很水,沒有章法
01/31 20:08, 8F
我也覺得他章節分類沒有很清楚,所以我根據自己薄弱的理解力大致分成 「認識自己」「控制情緒」「接受負面」以及「定義自己的幸福」四個主軸。 我整理時也有因為分類概念傷透腦筋的時候*_*。

02/01 10:28, 5年前 , 9F
推你很厲害能把這本書寫得如此有學問。(我自己並不喜歡這
02/01 10:28, 9F

02/01 10:29, 5年前 , 10F
本書,因為我覺得很假,他的《說話之道》主打:「透過說話
02/01 10:29, 10F

02/01 10:29, 5年前 , 11F
,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本書卻要人作自己懂得釋放情緒
02/01 10:29, 11F

02/01 10:31, 5年前 , 12F
阿不覺得矛盾嗎?我以前滿喜歡蔡康永的,覺得他溫暖有智慧
02/01 10:31, 12F

02/01 10:32, 5年前 , 13F
,現在只覺得他大概在奇葩說當導師當上癮了,很會說教、很
02/01 10:32, 13F

02/01 10:32, 5年前 , 14F
愛指導別人、很愛……賺錢。)
02/01 10:32, 14F

02/01 10:35, 5年前 , 15F
(補充說明:「很愛賺錢」我可以接受,我也愛錢,但他這本
02/01 10:35, 15F

02/01 10:36, 5年前 , 16F
還有音頻,讓我覺得品質粗糙、全是大道理,比某些心靈雞湯
02/01 10:36, 16F

02/01 10:36, 5年前 , 17F
還糟。)
02/01 10:36, 17F
哈哈哈!謝謝你分享我不知道的蔡康永,因為沒有讀過說話之道,本來覺得自己永遠不會 看他的書,結果不幸被他的演講吸引,就莫名入坑了。 我有機會拜讀一下再來思考這兩本的差異XDD。 不過蔡康永本來就不是什麼心理諮商的專業人士,這點我是知道的,所以我也沒有期待一 定要得到什麼很強的心靈療癒,只是想說先來看看他怎麼講,算是認識他的人生哲學(? ) 這本比起之前常看的心理勵志書確實有點薄弱,我還是比較喜歡立論紮實一點的內容+_+ 。

02/01 23:31, 5年前 , 18F
我覺得你文章中的藍色文字部份相當不好閱讀...
02/01 23:31, 18F
好的,我換個顏色試試看。 ※ 編輯: eternalist (1.34.100.2), 02/02/2019 15:27:51

02/04 11:47, 5年前 , 19F
推好心得!!
02/04 11:47, 19F

02/06 02:55, 5年前 , 20F
謝謝大家迴響 :)(我是原po
02/06 02:55, 20F
文章代碼(AID): #1SKLAuE2 (book)
文章代碼(AID): #1SKLAuE2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