詮釋林奕含最後的十六分訪談

看板book作者 (希望一號)時間7年前 (2017/05/07 10:38), 編輯推噓10(11140)
留言52則, 1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4 (看更多)
這篇文章很長,而且主要以哲學的角度出發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直接閱讀FB網誌版,比較好閱讀 https://goo.gl/6urqC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恍然覺得不是學文學的人,而是文學辜負了她們。」—林奕含 談論房思琪(許多人將其等同於林奕含)的痛苦,大眾或輿論都以為那痛苦來自於誘姦,而 這本書是對「加害者」的控訴;然而在林奕含最後十六分鐘的訪談( https://goo.gl/08ypZW ),她很用力且清晰地告訴讀者:「不! 這絕對不是一本憤怒的 書、一本控訴的書。」 那麼,這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套子內思琪的痛苦,又或者套子外林奕含的苦又是什麼? 而套在套子的外面外面的讀者我們,要如何理解,或者套用林奕含的話,去「想像」這些 苦? 坦白說我有點猶豫是否要去詮釋她的訪談,某種程度上這是很殺風景的事,因為我的 詮釋必然有限,而語境是無窮的(而且我說得沒有那麼美);但另一方面,我也希望這些詮 釋能幫助更多嚴肅的讀者去理解她的話,然而請別用自然科學的角度來看詮釋,訪談背後 所代表的,並非標準單一的答案,而是無窮的語境。 哲學、文學與心理學並非完全沒有交集,在余德慧所著〈詮釋現象心理學〉最後一章「文 章的心理學詮釋」就在談這個問題,也就是讀者「如何」能理解小說中的存有? 在這裡, 也就是思琪的痛苦。 我必須簡單交代一下詮釋現象心理學中一些觀念,若讀者有興趣,可以再閱讀我的論文( 一併以網誌形式張貼)。 最重要,也是最難讓一般人接受的觀念,是「語言的主體性」。直覺上我們以為人是主體 ,只把語言當作是種表達工具,因此是「人說話」;然而對海德格來說是「語言讓人說話 」。語言是個更大的存有,等同於思考、等同於文化傳統,我們所有的觀念與思想都是語 言,因此是語言決定了我們可以說出什麼話。我能想到最容易讓人接受的比喻,居然是科 幻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母體,人以為自己是獨立自主的,其實並不然,我們從一出生就 在語言這個母體之中,除非像是泰山一樣與世隔絕,被動物撫養長大,但這樣也就不是活 在人的世界了。 因此,人的世界之所以與動物不同,就在於流傳幾千年、人所共享的傳統、文化、語言, 乃一不可為三的。拜語言所賜,我們有了思考、得以抒情;我們有了心理—心與理。因此 海德格說語言是光,照亮了黑暗;是道路,帶我們通往存有、那些存放在母體中之存有, 以文學來說便是「語境」 舉例來說,當我給出一句「端午節快到了」,讀者很快就能想到一整片連在一起的東西, 可能是龍舟、屈原、或者外婆包的粽子,那些一整片自動產生的東西來自存有,簡單的一 句話把讀者引領至這個語境,前提是讀者為華人。 也就是說,存有(語境)雖為人類所共有,但仍然是有領域的。而房思琪、林奕含,乃至於 李國華這些學中文的人,就活在同一個領域中。那是一片怎樣的領域? 就訪談內容看來, 是文學、是藝術、等同於真善美,是「有情、有志、思無邪」的。所以讓林奕含痛苦、疑 惑的是,李國華怎麼可以背叛五千年以來的語境與傳統? 更甚者,她發現文學居然可以輕 易地幫李國華及胡蘭成解套,這才是讓整個世界翻天覆地的「暴力」。雖然中文仍然是「 精美」,甚至是「美」的,但在少了真與善之後,文學淪為了一種野蠻的巧言令色,成為 辜負她們的那種文學。 雖然我並非學中文,然而從事心理諮商工作的我們,也居住在某一片領域中,也因此特別 容易想像林所說的暴力。想像一下,你最認同尊敬的心理治療者--假設是Rogers,被人發 現其實不斷在剝削–例如和個案發生性行為,也就是這本書所說的誘姦,你必然會開始懷 疑,所謂的「真誠一致」、「同理心」、「無條件的正向關懷」,都只是一種巧言令色; 更甚者,假設他還能以諮商理論自圓其說,例如與個案發生親密關係才能讓對方真正感覺 到無條件地接納,這時候對許多人而言,助人工作領域便崩壞了,對於把心理諮商當作工 作的人而言,大不了換個工作;但對於那些把心理諮商精神當作是生活方式,甚至是信仰 的人來說,等於整個生活也跟著崩壞了(如果你對這段想像感到憤怒,例如覺得對Rogers 不敬,那便是懂了所捍衛的被敲破了的威脅)。 當然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因為這個自圓其說過於脆弱,很容易就可以用其他助人理論來 攻破;然而李國華及胡蘭成的自圓其說卻是堅不可摧的,因為不需要道理、不求甚解也無 妨,語言的「美」幫他們做了完美的辯護。 最後要談的是,身為寫作者的林奕含的動機與目的。我在〈痛苦的信差〉一文中,詮釋其 動機為讓讀者能同情共感其苦,因為孤獨比痛苦更難以忍受;然而,在看完她的訪談後, 我發現我的詮釋並不完善,只對了前半段,因為當時我不懂她的書寫—如其本人所說,其 實是對真善美的質疑。 她說:「當你在閱讀的時候,感受到痛苦,那都是真實的,但我現在更要說,當你在閱讀 的時候,感受到了美,那也都是真實的」 這半段沒有問題。她不斷練習,以打磨拋光了的工筆,刻意將這個很痛的故事寫得很美, 讓讀者感覺到既痛且快,如同思琪一樣,感覺到痛與美。讀者之所以能夠感覺到這些痛與 美,是文學、藝術帶領我們到那些語境的。 如果作者的動機,是真誠地、藝術地、文學地,將痛與美傳達給讀者,那麼她的書寫便是 真善美。但很遺憾地並非如此,她的書寫違反自己審美觀,也就是形式與內容並不統一。 所以,她的書寫帶著屈辱、是disgrace、不雅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這邊是誤用,刻意採其歧義,並非原本「雖千萬人但吾往矣」的 那種悲劇英雄氣概,而是她打從一開始她就知道這件事情是徒勞,但她還刻意、故意、甚 至惡意要做。這件事究竟是什麼呢? 她說「這麼大質量的暴力,是不可能被再現的」,亦 即,作者明知不可為的,就是對於她所經歷過暴力之重現。 在下半段中,她既強調又隱晦地說:「我更要說,當你感受到那些所謂真實的痛苦,它全 部都是由文字和修辭建構而來的。這是我要叩問的問題。」 這段話攤白後其實很悲傷,亦即讀者所感受到的、自以為是真實的痛苦,其實正如同李國 華及胡蘭成的愛一般,是假的,不過是語境罷了,思琪所感受到的愛也同樣;而作者真實 的痛苦,是不可能再現與被他人理解的。 她所體會到的,是一種存在的孤獨。這不是有沒有人愛她的問題,而是她對語言的灰心。 人們以為語言的恩賜,帶來了彼此理解的可能,但對她來說,文字與修辭所就建構出來的 ,充其量是種假裝,人永遠孤獨地囚禁在自身裡。所以她說,人類史上最大的屠殺是房思 琪式的強暴,「人類史上」並不是作為誇飾法,而是人類史只能等同於作者本人的歷史了 。 當「巧言令色」的文學,讓讀者感覺到「真實的」痛與美,那這個痛與美,還是真實的嗎 ? 若作者打從一開始,就否定人的感受能被語言所傳達,而讀者所到達的語境只是不準確 的贗品,那書寫的本意還是善良的嗎? 又或者如她所說,自己是「惡意」的作者,惡意並 非來自於要讓讀者痛苦,惡意是來自於,她本身對文學、對人與人間的理解、對真善美的 否定,同時又用藝術之筆傳達出去。這也就是為什麼,她說她的書寫本身,是「非常非常 巨大的詭辯」—形式上看似合理,內容上卻違反邏輯。 她用了辜負了她的文學藝術,去辜負她的讀者。另一方面,她偷偷地希望讀者能覺察與經 驗到,身為讀者的自己被辜負了,就如同她的辜負一般。因此,她用力卻又隱諱地說出自 己的動機,就這個層面來看,她仍然想被理解的,儘管那也只是語境罷了。 真善美,是一不可為三的,而「真」永遠擺在前頭,若不是真的,便是虛假、也就不善, 即使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上非但不美,還十分野蠻。正如她所引用的「在奧斯維辛之後, 詩是野蠻的」。 在看整個訪談中,我想到柏拉圖。他認為地球上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夠完美的贗品,純粹而 完美的理型,只存在於天堂中。我由衷希望,她永存於文學的天堂,在那裏文學既美既真 且善,人們讀一首詩的同時,也讀到了一顆真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233.18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94124720.A.B77.html

05/07 15:50, , 1F
覺得你好像沒看過書,看過我再補推回來
05/07 15:50, 1F

05/07 16:31, , 2F
我認為她有點暗批我們的中文文學教育(鼓吹真善美)的虛偽
05/07 16:31, 2F

05/07 16:53, , 3F
我不知她到底想表達什麼 也許她自己也不知道
05/07 16:53, 3F

05/07 16:53, , 4F
但 如果能為這個台灣 帶來一點好處 就 算安慰了
05/07 16:53, 4F

05/07 17:50, , 5F
她一直說著「誤用」一詞,我認為只是種謙讓詞
05/07 17:50, 5F

05/07 19:29, , 6F
儒家教育對中文 文人 文學的詮釋害了她吧...
05/07 19:29, 6F

05/07 19:30, , 7F
高中時期很容易認為高知識份子具有高道德吧
05/07 19:30, 7F

05/07 21:04, , 8F
現在多數人應該還是普遍相信高知識份子具有高道德
05/07 21:04, 8F

05/07 21:22, , 9F
就算不讀論語,一般人也是覺得高知識分子等同高道德
05/07 21:22, 9F

05/07 21:23, , 10F
真的不用無限上綱論語教育,包括我,多得是在考完試當下
05/07 21:23, 10F

05/07 21:24, , 11F
就把孔孟忘光光,幾乎都背不出來一篇也不記得學了啥.....
05/07 21:24, 11F

05/07 21:24, , 12F
推語言的主體性的醒悟
05/07 21:24, 12F

05/07 22:37, , 13F
謝謝分享!好像比較理解作者想表達什麼了
05/07 22:37, 13F

05/08 01:59, , 14F
知識分子的高道德應該是華人世界所刻意建構的一種形象
05/08 01:59, 14F

05/08 02:01, , 15F
蘇格拉底與他老婆之間的關係超差的阿
05/08 02:01, 15F

05/08 02:02, , 16F
又或者 歐洲文學有許多奇怪的作品像啟示錄 包法利夫人
05/08 02:02, 16F

05/08 02:03, , 17F
許多作品都是挑戰人們道德價值與倫理的底線
05/08 02:03, 17F

05/08 02:04, , 18F
所謂的[美]的意義 在歐洲早已經顛覆挑戰好幾回了
05/08 02:04, 18F

05/08 02:10, , 19F
恩...應該不能舉啟示錄為例有點怪...薩德侯爵比較貼切
05/08 02:10, 19F

05/08 09:20, , 20F
就算不讀論語 忘記了好幾篇 那種概念依然存在啊
05/08 09:20, 20F

05/08 11:34, , 21F
她認為藝術家雖寫得出高道德、美術品,但私下卻打老婆
05/08 11:34, 21F

05/08 11:36, , 22F
、私德不檢點。放在文學尤其尷尬,因為文學常常「講得
05/08 11:36, 22F

05/08 11:36, , 23F
很厲害」又引紀德「表現與存在必須一致」,那麼,不一
05/08 11:36, 23F

05/08 11:36, , 24F
致的人算不上巧言令色?
05/08 11:36, 24F

05/08 11:39, , 25F
而做錯事只要文飾成藝術即可嗎?外人談胡蘭成,可以以
05/08 11:39, 25F

05/08 11:39, , 26F
風流才子帶過,如果檢討私德,恐怕還有人會批是落入高
05/08 11:39, 26F

05/08 11:39, , 27F
道德窠臼。但若是被害人,想必會有更複雜的感受。
05/08 11:39, 27F

05/08 11:44, , 28F
只是,不道德的人為文真的都是飾嗎?真實的人如此多面
05/08 11:44, 28F

05/08 11:44, , 29F
、如此圓形,放下華美辭藻後,作者還是會吃喝拉撒、食
05/08 11:44, 29F

05/08 11:44, , 30F
色性也。食色之時就得被批與文章不符嗎?如果只能是文
05/08 11:44, 30F

05/08 11:44, , 31F
章的樣子,作者可就變成連呼吸都不會的非人了。
05/08 11:44, 31F

05/08 11:47, , 32F
文章就是文章、藝術就是藝術,當忍不住好奇想一窺作者
05/08 11:47, 32F

05/08 11:47, , 33F
本人時,還是把文章先埋起來,以認識人的角度來認識作
05/08 11:47, 33F

05/08 11:47, , 34F
者這個人,可能會比較看得開吧。林奕含也是會口渴暫停
05/08 11:47, 34F

05/08 11:47, , 35F
喝水、買演唱會門票的人啊
05/08 11:47, 35F

05/08 11:49, , 36F
只可惜最後,情緒超越了人
05/08 11:49, 36F

05/08 18:46, , 37F
胡蘭成的問題不在道不道德
05/08 18:46, 37F

05/08 18:47, , 38F
而是用一套強大的話術去詮釋他的情慾史與漢奸史
05/08 18:47, 38F

05/08 18:48, , 39F
當然也用來詮釋中國的悲劇歷史
05/08 18:48, 39F

05/08 18:50, , 40F
透過一種詭辯之術 把所有爭議給予合理化
05/08 18:50, 40F

05/08 18:52, , 41F
而這種詭辯的話術 是用嫵媚妖巧的文字去包裝陳述
05/08 18:52, 41F

05/08 18:52, , 42F
很容易讓讀者陷入他的話術中
05/08 18:52, 42F

05/08 18:54, , 43F
通常 表裡不一 是用來形容文人的作品與行為不一致
05/08 18:54, 43F

05/08 18:55, , 44F
這樣的表裡不一 其實人們是很容易分開看待
05/08 18:55, 44F

05/08 18:56, , 45F
例如曹操殺人如麻 但不影響大家對他詩歌的欣賞
05/08 18:56, 45F

05/08 18:58, , 46F
但胡蘭成則是把自己的糟糕行為用文字去陳述出來並辯解
05/08 18:58, 46F

05/08 18:58, , 47F
如此表裡如一 反而讓讀者閱讀時陷入道德矛盾
05/08 18:58, 47F

05/08 19:00, , 48F
一方面覺得他文字功力很強 一方面又很厭惡他的話術與辯解
05/08 19:00, 48F

05/08 19:02, , 49F
而當他把這套唯美文字的話術用來詮釋中國的抗日史
05/08 19:02, 49F

05/08 19:02, , 50F
當然也會引起反彈
05/08 19:02, 50F

05/08 19:03, , 51F
就好像如果他用來詮釋納粹史 也必然會引起爭議
05/08 19:03, 51F

05/09 11:59, , 52F
遠高於三行的推文真的應該回文看起來比較舒服
05/09 11:59, 52F
文章代碼(AID): #1P3eYmjt (book)
文章代碼(AID): #1P3eYmjt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