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洪蘭的不及格回應

看板book作者 (Magnifizenz)時間10年前 (2013/12/16 00:31), 編輯推噓4(4012)
留言16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5/5 (看更多)
我認為洪蘭的翻譯問題很多。放任這種劣譯不管,是對國內學術風氣與 普羅大眾都很糟糕的事。 同樣地,對學術用詞的說明也應該要仔細謹慎,才不至於以訛傳訛,誤 導視聽。 底下只針對板友的這篇回文澄清,如有錯謬,還請方家不吝指正。 ※ 引述《silentin (羽狼)》之銘言: : 在前文的回應思緒不夠清晰,整理一下發文說說。 : 原作者指稱的範疇是對的,這的確是倫理學的問題,但敘述用語上有個部份最好 : 做細微處理,以免引起誤會,下引原文 : 「目的論」(重視行為動機的流派)... : 「義務論」者:認定「行為特徵」代表「行為整體」價值... : 我的疑惑是這兩句。查google得到的解釋是: : (道德論證問題在基本倫理學上—目的論與義務論之爭 孫效智) : 近數十年來關於道德論證的爭論,有兩種互相對立的主張:一為目的論( Teleologie ); 一為義務論( Deontologie ) : 查百度"目的論"一項則是: : 用目的或目的因解釋世界的哲學學說。...目的因有二种主要的表現形式, : 即外在的目的論和內在的目的論。 : 如果就此兩者看來,目的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指的是行為外因或內因, : 狹義指的是行為結果,義務論是康德的動機論,也就是內因說; : 狹義的目的則是彌爾和邊沁的結果論,或稱效益論,也就是外因說。 目的論(teleology)是哲學討論中經常出現的語詞,但是並不只限於 倫理學中的討論。好比在亞里斯多德的形上學中,指的是對事物存在的 原因所提供的解釋,例如:「房子存在是為了住人;眼睛存在的目的是 為了看」。 即使是放在倫理學中討論目的論,這種主張通常是指「行為的對錯取決 於行為的目的」。換言之,目的的好壞是證成行為對錯的決定性理由。 但是倫理學家對這裡所說的「目的」各有不同詮釋,因此不只是邊沁以 降的效益主義接受這種主張,利己主義等其他倫理學說也可以支持這類 說法。 相對於「目的論」,義務論(deontology)比較單純,是眾多倫理學說 中的一支,通常是指「行為的對錯取決於行為所具的某些特性」。最具 代表性的學說是康德的倫理主張,認為行為的道德價值要看行為是否出 於義務而為,而不僅僅是合乎義務。但是除了康德之外,其他義務論者 對於依靠哪些特性來決定行為對錯也有不同主張,不是只有一種聲音。 簡單地說,不管是目的論、義務論、效益主義,都不是簡單粗略的「動 機論」、「內因說」、「外因說」就能解釋清楚的主張。把這些學說如 此輕易化約解釋,很容易混淆視聽,反而造成更大誤會。 : 關於兩派的道德論爭,舉個例子 : 某甲預備從防火巷潛入大樓行竊,不料防火巷堆滿雜物,於是某甲把防火巷清空, : 方便得手後脫逃,恰好在某甲清空巷子後不久,還沒行竊,大樓就發生火災, : 消防隊及時趕到,進入滅火,所幸無人傷亡。 : 康德會說某甲有罪,因為他本來準備做壞事,動機不良; : 彌爾會說某甲無罪,反而要表揚他,因為他清空巷子的好行為,火勢才能被迅速控制。 : 回應原文,義務論是由行為「意念」的善惡判斷行為整體; : 效益論則是由行為「結果」的善惡判斷行為整體。這樣的語意解釋比較清楚。 至於這個例子,實在是舉例失當。 有罪無罪,是法律概念,不是道德概念。你可以說他在道德上做對或做錯, 但是那跟他有罪或無罪是兩回事。 ================================================================ 洪蘭的劣譯很糟糕,但是批評的時候並不適合把其他概念也給搞糊塗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4.98.183

12/16 00:36, , 1F
12/16 00:36, 1F

12/16 06:42, , 2F
推。話說邊沁那個中文較常用的詞是「效益主義」嗎?
12/16 06:42, 2F

12/16 06:44, , 3F
有人翻為功利主義,想請教您哪個名稱較好。
12/16 06:44, 3F

12/16 07:29, , 4F
推一下,指正的是,我舉例的時候有帶入行政法的思維,
12/16 07:29, 4F

12/16 07:32, , 5F
純就哲學善惡的討論來講,確屬越界了。原以為這舉例會比
12/16 07:32, 5F

12/16 07:34, , 6F
較好懂,卻是落入認知迷障,引喻失義了。
12/16 07:34, 6F

12/16 07:40, , 7F
功利在中文語境裡有負面意涵 學界現在多以效益稱之
12/16 07:40, 7F

12/16 07:56, , 8F
超想轉貼到臉書上讓沒上ptt的書友看到說xd
12/16 07:56, 8F

12/16 09:25, , 9F
謝謝youthsouth
12/16 09:25, 9F

12/16 11:15, , 10F
不是越界, 是道德上法律上評價, 本屬不同層次問題.
12/16 11:15, 10F

12/16 11:32, , 11F
並且法律與道德本就是法哲學長久爭論議題
12/16 11:32, 11F

12/16 12:46, , 12F
按個人理解複述:R大是說目的論屬於哲學方法,不只是哲學
12/16 12:46, 12F

12/16 12:48, , 13F
主張;z大意思是"道德規範能成為法律的一部分,法律卻不
12/16 12:48, 13F

12/16 12:49, , 14F
一定符合道德。上下位概念不同" 是這樣嗎?
12/16 12:49, 14F

11/06 17:33, , 15F
推一下,指正的是,我舉 https://muxiv.com
11/06 17:33, 15F

12/31 03:27, 5年前 , 16F
主張;z大意思是"道德 https://noxiv.com
12/31 03:27, 16F
文章代碼(AID): #1IhTbCoX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hTbCoX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