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轉錄] 蔣勳書挨批中文世界的三聚氰胺 張大春:這人丟大了!

看板book作者 (國際情勢)時間11年前 (2013/06/03 21:48),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最近搜尋到江弱水還有 "撕扇記二——美言還是不信的蔣勳"以及 "撕扇記三:沒言可信的蔣勳" 都很精采 就把他轉過來 http://news.takungpao.com.hk/fk/brexpo/book/2012-12/1357475.html 江弱水:撕扇記二——美言還是不信的蔣勳 2012-12-28 14:41 來源:時代周報 文/江弱水 江弱水,本名陳強。1963年生,安徽青陽人。安徽師範大學文學士,西南師範大學文學碩 士,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任教於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浙江大學美學與 批評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博導。研究方向以現代詩學和魯迅研究為主,近期研究轉向以比 較詩學方法研究中國古典詩學。。 著有《卞之琳詩藝研究》,《中西同步與位移——現代詩人叢論》,詩集《線裝的心情》 ,編有《餘光中選集》、《卞之琳文集》等等。   上回寫了《美言不信的蔣勳》,有人說,你那是在演講錄裏找碴,口水書嘛,不算數 的。你應該看看他嚴肅的學術著作。   蔣勳有嚴肅的學術著作麼?我於是較上勁了,到紫金港的圖書館裏捧了一堆蔣勳來。 真能寫啊,都快著作等身了,只可惜自相蹈襲得太厲害。我就在裏面選美一樣地選嚴肅了 。五大本《蔣勳說紅樓夢》不能算,那是扯。《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說是“九至九十 九歲讀者適合閱讀”,我決定一百歲時再讀。有了,《美的沉思:中國藝術思想芻論》和 《漢字書法之美》是“沉思”型的著作,應該是精心結撰的嚴肅著作了。就來看這兩本好 了。   1   先看《美的沉思》,翻到第95頁,我當即泣下數行:   漢朝是一個延續了三百年的帝國……   在漢代三百年間……   在漢代三百年中……而隨後而來的“五胡亂華”……   上回他說“雖然魏晉三百多年”,就算是偶然口誤吧,這回他心心念念口口聲聲是“ 漢代三百年”,真沒法為他圓了。兩漢四百年,西漢東漢各兩百年,可蔣勳偏偏要說三百 年的漢帝國,能拿他怎麼辦?再說,“五胡亂華”也不是“隨後”呀,還隔著魏和西晉差 不多一百年呢。 蔣勳讀的是中國文化大學史學係。他說過:“以往我對文藝的愛好是主觀的。但在有了史 學的訓練之後,我開始把文學藝術,擺回其所在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中來看,而不再只 停留在少年時期那種浪漫的主觀。”他的史學訓練,想必十分過硬,只除了基本年代記不 牢、基本朝代拎不清:   在大唐一統天下、結束南北朝之後,唐初書家不少是出自南朝係統,正與唐太宗的喜 好南朝王羲之作品可以一起來觀察。代表北方政權的唐太宗……(《漢字書法之美》第 124-125頁)   曆史係畢業生寫出這些文字,當年的教授看到是會吐血的。大唐一統天下結束了南北 朝,那隋朝幹什麼去了?不是口誤哦,因為前文他還說“唐太宗作為北朝政權的繼承者” (第115頁)。這一下子,不僅隋文帝楊堅虛度了光陰,唐太宗的爸爸高祖李淵也被一筆 勾銷了去。再說,蔣勳講起王羲之舌燦蓮花,卻把“書聖”配送到南朝去了。東晉算南朝 麼?   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中古史的答卷,蔣勳得零分。比如他說:“開創隸書新書風的 是秦而非漢。”我們滿以為這個秦是漢前面的那個統一帝國了,可是蔣勳理解的卻不是。 因為緊接著他就提到:“1980年代在四川郝家坪發現的青川木牘,被斷定為秦武王二年( 西元前309年)的書法。”(《漢字書法之美》第64頁)原來,他是把戰國七雄之一的秦 王國與漢帝國相提並論的。稍具常識的人都知道,如此一來,應該是“開創隸書新書風的 是戰國而非漢”。   蔣勳就愛跟曆史過不去。我瞄了一眼《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就赫然發現一句: “北魏滅亡之後,進入西魏時代。”我已經懶得問,為什麼東魏沒了。   2   蔣勳的嚴肅著作裏不嚴肅的知識性錯誤,比比皆是,洋洋大觀:   “漢字是現存幾乎唯一的象形文字,象形是建立在視覺的會意基礎上。”(《漢字書 法之美》第13頁)按:這屬於典型的一知半解。漢字雖然是從象形發展而來的,但很快超 越了象形,成為表意文字。就拿蔣勳抒了一番情的“旦”字來說吧—“‘旦’是日出,是 太陽從地面升起。我幻想著倉頡用四隻眼睛遙望日出東方的神情,畫下了文字上最初的黎 明曙光。”—“旦”不是象形字,而是會意字。   “漢語文學最膾炙人口的名作,還是只有20個字的‘絕句’。”(《漢字書法之美》 第15頁)。大哥,還有28個字的“絕句”呢!“五絕”“七絕”,講講清楚不難吧。至於 你說“最膾炙人口”的只有20個字的“絕句”,那我還說是80回60萬字的《紅樓夢》呢! 大家都別把話說得這樣絕,行不?   “漢的藝術中,沒有特殊,沒有偉大,是每一日每一月每一年不斷地生活,是必須肯 定、安分而自得其樂的世界。”(《美的沉思》第93頁)按:如果偉大有尺寸,兩漢的大 賦就算最偉大的藝術。《子虛賦》、《上林賦》、《兩都賦》、《二京賦》。“相如既奏 《大人》之頌,天子大悅,飄飄有淩雲之氣,似遊天地之間意。”君臣可都是一點不安分 的。   “魏晉的名士造就了一次中國藝術史上空前的‘唯美時期’……他(嵇康)的‘殉美 ’也成了那一荒謬頹唐的年月唯一供人傳唱的不朽佳話了。”(《美的沉思》第103頁) 嵇康的缺點是好發議論,“非湯武而薄周孔”,以不近人情的真實揭穿道德的假面,得罪 了想篡位的司馬昭。他的被誅殺,“殉真”倒說得通,怎麼會是“殉美”那樣小資呢?當 然,按蔣勳的標準,什麼樣的烈士都可以說成是“殉美”,因為“天地有大美”嘛。   “李商隱的《荷葉》詩說:‘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 悵望江頭江水聲’,這既悲辛寂寥又處處充滿驚訝與喜悅的生的曆程,成為中國藝術一貫 的主題。”(《美的沉思》第245頁)拜託,這首詩題目從來不叫《荷葉》,而是《暮秋 獨遊曲江》。這麼傷心的詩都能讀出“驚訝與喜悅”呀?強。   “作為完整的長篇小說而言,《水滸》、《三國》、《西遊》、《金瓶梅》,乃至最 後仿話本的創作長篇巨作《紅樓夢》,其實都是由可以不相幹的、獨立的短、中篇結構成 的長篇。”(《美的沉思》第246頁) 其實,只有《儒林外史》是由可以獨立的短篇結構 成的長篇,用魯迅的說法是“雖雲長篇,實同短製”。可是蔣勳偏偏不提。要說《金瓶梅 》特別是《紅樓夢》也是不相幹的短篇或中篇的組合,那就大錯特錯了。借用馬瑞芳的說 法:“曹雪芹筆下的A事經常突然給B事截斷,進展中再冒出件C事甚至D事,然後花開多頭 ,各表一端,而ABCD四件事會有千絲萬縷的聯係,刀割不斷的聯係。”   “這一段流傳民間的故事,蘇軾不會不知道,寒食節的由來隱藏著荒謬不可說的政治 謀殺,剛經過牢獄之災、九死一生的蘇軾,一定感受特別深。”(《漢字書法之美》第15 頁)前面才敘述過介子推的故事,只是有功不受祿而已,跟“荒謬不可說的政治謀殺”何 嚐有絲毫相幹?再說,這也不是只在民間流傳的故事,其早已見著於西漢桓譚的《新論》 。“蘇軾不會不知道”,蔣勳不說,我們還以為蘇軾真的不知道呢。 “黃山穀……常用肩膀的力量帶動筆勢行走,與蘇軾手腕靠在桌上的扁平蕭散書風頗不相 同。”(《漢字書法之美》第155頁)寫字用不著肩膀的力量,要是用了,那是扛沙包。 用大臂帶動筆勢還有可能。陳師道《後山談叢》卷二說:“蘇、黃兩公皆善書,皆不能懸 手。”蔣勳啊,別以為黃山穀的字長槍大戟,就一定懸腕。   3   蔣勳喜歡想當然,一個話柄落到他嘴裏,會講得要多歡有多歡。《漢字書法之美》第 154-158頁,說黃庭堅為《寒食帖》題跋,蔣勳寫:   黃山穀是宋代四大書法家中僅次於蘇軾的大家。   用世俗的說法,黃山穀是排名第二的書家,他在排名第一的蘇軾《寒食帖》後卻極度 讚揚蘇軾的文體與書法。   但是黃山穀還是整頓起自己做第二名的自信,用畢生最漂亮的俊挺線條與蘇軾對話。   宋四家蘇黃米蔡,豈是按照成就來排座次的?既是序齒,論資排輩,又是序音,如周 汝昌所說,蘇黃米蔡,酸甜苦辣,四聲依次下來,說起來順口。董其昌說:“吾嚐評米字 ,以為宋朝第一,畢竟出於東坡之上。”連蘇東坡自己也認為米芾“當與鍾王並行,非但 不愧而已”。論後世影響,米芾第一,幾成公論。而當時聲譽,蔡京冠絕一時,也不大有 異議。 按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四的記載,米芾都承認當今能書者,蔡京、蔡卞之後才輪 到自己。米芾晚年,蔡京還不甚得勢,他沒有必要違心地討好。啟功《論書絕句百首》其 十二雲:“筆姿京、卞盡清妍,躡晉蹤唐傲宋賢。一念雲泥判德藝,遂教坡穀以人傳。” 自注曰:“北宋書風,……蘇黃為一宗,不肯受舊格牢籠,大出新意而不違古法。二蔡米 芾為一宗,體勢在開張中有聚散,用筆在遒勁中見姿媚。以法備態足言,此一宗在宋人中 實稱巨擘。”何況,當時黃山穀哪裏知道後人會弄出個什麼“蘇黃米蔡”的排行榜來呢?   我發現了,蔣勳但凡有一獨得之秘,就會講足、講透,講得像是他個人的創見—這個 創見只能理解成“創造性見解”。比如他在《美的沉思》和《漢字書法之美》兩本書裏, 都專章討論了作為“文化符號”的隸書的“波磔”與建築的“飛簷”:   我們也可以說,建築上的反宇、起翹,幾乎是和隸書上的波磔一起發展出來的,在那 種穩定的水準兩端加以微微的上揚,不僅是“上反宇以蓋載,激日影而納光”(班固《兩 都賦》)這樣實用的目的,更包容了漢民族獨特的審美意願吧!(《美的沉思》第84頁)   因此,漢字隸書裏的水準“波磔”,與建築上同樣強調水準飛揚的“飛簷”,是同一 個時期完成的時代美學特徵。(《漢字書法之美》第80頁)   事實上,蔣勳也承認西周已經出現了形如飛翼的大屋頂,那麼,難道非得等漢朝人在 竹簡上寫隸書一橫時最後翹一翹,才想得出來在屋頂上也這麼翹一翹?或者看到大屋頂這 麼翹一翹了,才想到寫隸書橫筆時也翹一翹?如果不是互相影響,幹嘛說得這麼玄?玄得 就像他對著插圖上幾把商代的青銅刀子發出疑問:“這刀子上的曲線可不可能是漢隸波磔 的來源呢?”更何況,蔣勳的這一“創見”並無事實依據。一,他說目前建築史上的討論 大都認為漢代有“反宇”的出現,然後腳注說參見楊鴻勳《中國古典建築凹曲屋面發生、 發展問題初探》一文。但恰恰是此文認為,屋面的“反宇”不排除出現於先秦的可能性。 至於屋角的普遍“起翹”和“凹曲屋面”的推廣,則都要到南北朝晚期或隋朝。楊鴻勳還 說,對於建築屋面的“反宇”、“起翹”和“凹曲”,唯美主義和形式主義的解釋全都要 不得,必須從實用的功能以及賴以實現的技術的角度來認識。也就是說,話不要講得那麼 玄乎。二,蔣勳緊接著就引了劉敦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一段話:“這時期文獻雖有 ‘反宇’記載,廣州出土的明器也有屋角反翹的例子,但漢闕與絕大多數明器、畫像磚所 表示的屋面和簷口都是平直的,還沒有反宇與翹曲的屋角。不過正脊和截脊的盡端微微翹 起,用筒瓦與瓦當予以強調。”其實這話完全對他不利,他居然就這麼引了。   4   剛才這段還真算是蔣勳嚴肅對待的一個話題,要是他針對具體作品發揮聯想和感悟起 來,或者說,要是讓他“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起來,我無法保證你不會昏。大 概,蔣勳在台灣已經成為一個“文化符號”了,我還沒有看見過誰講過一句蔣勳的不是, 除了張大春。張大春大約實在受不了這人的鬼畫符了,寫了篇《書法之美是知識,不是呻 吟》的文章放到博客上,說:   在普遍沒有觀看教養的基礎上,我願意大膽地說:書法之道已經淪亡了。正因為這淪 亡已經發生,也正在加速,我們才會在坊間讀到一些關於書法欣賞的魔咒論著,徒以高蹈 的感性,堆砌的修辭,無役不與的慨歎,有加無已的矯情,帶給人虛假、空洞的“美學” 。 張大春引了蔣勳《手帖—南朝歲月》裏的一段話,斥之為“無病之呻吟”:   (臨書悵然)四個字行草流走,像一絲浮遊在空中的不知何處吹來的飛絮,是春天的 “嫋晴絲”,若有若無,難以想像是毛筆書寫的墨跡,其實更像日久湮沒退淡掉的牆上雨 痕,很不甘心地在隨歲月消逝之中。   這樣的無病呻吟,在蔣勳筆下可不要太多。我特別佩服他說蘇軾的《寒食帖》,把“ 但見烏銜紙”的“紙”永遠認作“幣”,還說什麼“幣”字那一長豎,就像馬勒什麼什麼 交響曲的一個老長老長的音符雲雲。蘇東坡怎麼會“紙”“幣”不分?“紙”屬四紙,“ 幣”屬八霽,大詩人豈會弄錯韻部?但蔣勳不管認字,只管說話:   “花”與“泥”兩字,細看有牽絲糾纏,是“花”的美麗,又是“泥”的低卑,蘇軾 正在體會從“花”轉為“泥”的領悟。愛“花”的潔癖,愛“花”的固執,要看到“花” 墜落“泥”中,或許才有另一種豁達。(《漢字書法之美》第151頁)   說得人毛骨悚然,真是“石壓蛤蟆”式的文藝腔啊!寫毛筆字是“說時遲那時快”的 事,哪來這麼多閑工夫,“正在體會從‘花’轉為‘泥’的領悟”?   蔣勳說話不負責任。“八大像是中國文人水墨的最後一個句點。”;“八大的畫完全 是一種哲學,是一種絕對的存在。”(《美的沉思》第282頁)“‘行草’擺脫了形式的 限製拘束,更嚮往於完成簡單真實的自己。”(《漢字書法之美》第99頁)“(敦煌二五 四窟《薩埵那太子本生》)實在是中國繪畫史上數一數二的傑作,可以比美於晚它一千年 的米開朗基羅的《最後審判》壁畫。”(《美的沉思》第135頁)我勸那些看了這些話想 認真討個說法的人們,還不如到青海去買三百畝草原,到舟山去買兩百畝海,到雲南去買 一片雲呢!   但當我讀到《漢字書法之美》最後的“感知教育”的部分,蔣勳解說衛夫人教王羲之 《筆陣圖》時,才真正為之絕倒:   我一直在想,衛夫人可能真的帶這個孩子到山上,讓他感覺石頭,並從山峰上讓一塊 石頭墜落下去,甚至丟一塊石頭要王羲之去接。這時“高峰墜石”的功課,就變得非常有 趣。(第194頁)   衛夫人把王羲之帶到戶外,一個年幼的孩子,在廣闊的地平線上站著,凝視遼闊的地 平線上排列開的雲層緩緩向兩邊擴張。衛夫人在孩子耳邊輕輕說:“千裏陣雲”。(第 200頁)   衛夫人教王羲之看“萬歲枯藤”,在登山時攀緣一枝老藤,一根漫長歲月裏形成的生 命。孩子借著藤的力量,把身體吊上去,借著藤的力量,懸宕在空中。(第204頁)   第七課“崩浪雷奔”上得最好:   衛夫人是和王羲之一起站在河岸或海灘邊嗎?   站立在岸邊,老師和學生都體會到了“崩浪”震撼人心的力量。這力量和“百鈞弩發 ”的爆發力不一樣;“崩浪”是更內斂、也更含蓄於內在的力量,源源不絕,生生不息, 奔向最後宿命的一擊。(第222頁)   我終於覺得,閱讀蔣勳,可能算得上是有益心智的好樂子。所以我決定,本著生命中 開花一般愉悅的心情,我還要接著看看他是怎麼講《紅樓夢》、講唐詩、講宋詞。 -- 1.http://ppt.cc/4gVG loose change(脆弱的變化) 2.http://ppt.cc/erS_ 鄭若麟:911 “陰謀論”席捲法國 3. http://ppt.cc/aiXv http://ppt.cc/2B2H http://ppt.cc/2B2H 梅桑訪談(上)(中)(下) 4.http://ppt.cc/V5xR 紐約街頭與 "911 Truther"的交談 5.http://ppt.cc/_-tu 法國畢加爾諷刺911"官版"的相聲 6. http://ppt.cc/GV37 7.http://ppt.cc/8cjU 911 Clues EVERYONE MISSED 8.http://ppt.cc/Vylq 9‧11新珍 珠港:格理芬著 9.http://ppt.cc/QiEr 10.http://ppt.cc/VLfn 11. http://ppt.cc/CId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82.234.236.88

12/15 09:10, , 1F
只有絕句?蘇辛詞咧?
12/15 09:10, 1F
文章代碼(AID): #1Hh9wuyv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Hh9wuyv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