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為什麼人文學科的教授寫出來的東西看不懂

看板ask-why作者 (semop)時間12年前 (2012/01/04 08:53), 編輯推噓5(506)
留言11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lpbrother (LP哥)》之銘言: : 理論上擅長人文學科的教授應該文筆也還可以 : 但是為什麼寫出來的論文或是文章卻是那麼讓人看不懂? : 這是因為用一些複雜的術語或是複雜的構詞或子句 : 比較可以顯示他所表達的意思嗎? 1. 因為他們不喜歡使用常用詞,這樣會因為定義不精確而造成誤解。 2. 他們不喜歡用數學表示,所以會有很複雜的句子,這比較是學術傳統的問題。 如果大量採用數學方法來定義和表示,傳統人文學科就會變成了社會科學了。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經濟學了,早年的經濟學叫做政治經濟學, 和其他的人文學科沒有太大差別,文章裡的名詞和句子複雜難懂。 但變成現代經濟學,特別是個體經濟學的興起之後,經濟學裡的數學愈來愈多, 大概從 Samuelson 開始,經濟學的課本裡甚至滿滿都是微積分, 已經完全看不出和傳統的政治經濟學的相關性了。 可是這樣就使得經濟學脫離了社會思想的範圍了,也有反對這種方法的, 例如 Hayek 就還是維持傳統的政治經濟學論述方式, 使得他的社會思想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其理論也被其他經濟學家批評得很嚴重。 基本上人文學科的研究者,多半是有著一定的理想性才會走上這條路, 對於過度學術化以致於變成科學化研究,有著一定的抗拒心理, 所以會在學術性和社會影響力之間,儘量尋求一個平衡, 結果就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發表的文章勉強有可讀性,但內容卻是學術性的, 可是嚴謹性又不如科學化的研究。 而經濟學家則常常變成一方面做學術研究,一方面寫著大眾化的經濟學淺論, 前者有著一定的嚴謹性,後者卻時常亂七八糟,反正不受學術檢驗, 愈嘩眾取寵能受媒體喜歡愈好,甚至許多專欄都變成個人大鳴大放的工具, 好像什麼都可以寫。 這兩種狀況各有利弊,並不是科學化一定就好。除了經濟學全面倒向科學化, 大多數的人文學科,都會有質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兩派,各自有所堅持, 一般來說除了社會研究,大多還是比較傳統的質化研究佔多數。 做質化研究的就還是寫著讓人看不太懂的文章,看得讓人火大, 反之做量化研究的,在寫給大眾看的文章則會很白話,有理論和數據背書, 卻很容易亂加引申,看得讓人搖頭,而這種問題一直都沒有改變, 多少年來都是這個樣子,因而常被批評成偽科學。 結論就是,別太過相信專家的話,最好還是自己有足夠的背景知識, 這樣就能看得懂學者的文章,知道他們要表達的意思, 以及分辨哪些是認真的哪些是亂說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4.32.145

01/04 10:15, , 1F
大眾對文字的接受度大於數學 連文字都看不懂還用數學?
01/04 10:15, 1F

01/04 10:17, , 2F
你認為數學簡單易懂 但那根本是少數 大部分人想看文字
01/04 10:17, 2F

01/04 10:18, , 3F
例如科普書絕對不會用數學 因為大眾對數字無感甚至反感
01/04 10:18, 3F

01/04 12:12, , 4F
表達同樣的東西, 數學絕對比文字容易懂
01/04 12:12, 4F

01/04 12:13, , 5F
真正的問題在於文字或是數學所要表達的概念是否複雜
01/04 12:13, 5F

01/04 13:57, , 6F
我看論文最怕就是沒數學式,不夠精確的文字描述可以有多種解讀
01/04 13:57, 6F

01/04 14:53, , 7F
有些學科不可能用數學式阿 ^^
01/04 14:53, 7F

01/04 15:51, , 8F
中文≒數字>>英文 讀課本的感想
01/04 15:51, 8F

01/07 04:19, , 9F
寫數學時很想用中文來取代希臘字母跟英文字母
01/07 04:19, 9F

01/08 19:18, , 10F
你可以阿, 定義清楚就好了
01/08 19:18, 10F

01/09 05:45, , 11F
我剛上國中的時候還用過甲乙丙丁代表變數XD
01/09 05:45, 11F
文章代碼(AID): #1F0wCXHs (ask-why)
文章代碼(AID): #1F0wCXHs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