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思辯] 為什麼行善一定要低調?

看板ask-why作者 (廣平君)時間13年前 (2011/02/01 14:18), 編輯推噓1(103)
留言4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6 (看更多)
※ 引述《gamer ()》之銘言: : ※ 引述《Yenfu35 (廣平君)》之銘言: : : 不管是公共事務,或是這個討論串的中心「行善」,其實都和這種猜疑有關。 : : 我曾在別處看過,這種猜疑主要是針對對方的動機, : : 也就是假設對方做這些事的動機可能不單純。 : : 當然,這種態度等於鼓勵人不要主動關心公共事務。 :   我不太了解,這種態度是怎麼「等於」鼓勵人不要主動關 : 心公共事務? : 舉例來說,今天我們懷疑陳光標動機不單純,並提出批判 : 討論的目的是什麼?是希望能夠號召更多的人來關心這件事, : 討論這件事可能造成的影響。這樣看來,不是反而影響更多人 : 去主動關心公共事務? 章英華在那一段就有提到前因後果。 所以我把那一整段都打出來,你會比較清楚。 都市的鄰里社區單位,縱屬鄰居,若缺乏交往仍舊是陌生人的組合。 在人口穩定而延續的鄉村地帶,可已經過日積月累而建立人緣地緣的大圈 子。在欠缺如此人地基礎的地方,就像前節所言,很多活動依然靠著關係 的經營。這種關係只以個人為核心,雖能建立層層網絡,但每個人都有或 大或小的網,必要時可以經由共同的交集形成一個團體,但很難形成一個 凝結的地緣單位。大家不妨想一想,是不是很多活動的參與並不純因自己 的興趣,而往往是顧及熟人的面子,勉強為之?再從另一方面看,我們對 熱心公益,勇於任事,願為大眾爭取福利者,往往存著相當微妙的情結: 若對此類人有著深厚的瞭解,即能夠肯定其貢獻;若是缺乏交往的陌生人 ,縱然鞠躬盡瘁,人們也往往抱著猜疑的心情,產生許多邪惡的聯想。有 時這種聯想確也合乎實情。於是在主觀態度以及客觀事實經年累月相互激 盪之下,在各個小型地緣單位裡,甚至整個社會裡,都很難塑造出人們信 賴的「公共人物」。 -章英華(民77),158到159頁 章英華(民77)〈中國人的城鄉經驗〉 文崇一、蕭新煌主編,《中國人:觀念與行為》,143到159頁 臺北:巨流出版 至少在傳統中國文化,一般人一旦認定對方動機不單純, 便不太會再去看對方的行為是否有其正面意義。 就像陳光標這樣:他雖然自稱希望「拋磚引玉」、作好榜樣, 但還是有人不接受、認為他是在炫耀財富或打「統戰」。 :   另外,我相信如果與公共事務間沒有利害衝突的人或團體 : 人家大概也懶得去懷疑你;不然大家怎麼不去懷疑環保署前靜 : 坐抗議國光石化的學生們動機不單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56.10 ※ 編輯: Yenfu35 來自: 220.135.56.10 (02/01 14:35)

02/01 16:44, , 1F
這段文字並沒辦法說明這種態度是怎麼「鼓勵」人不要主動關心
02/01 16:44, 1F

02/01 16:45, , 2F
公共事務啊。誠如他文中所說的,這些人通常一開始就不是為了
02/01 16:45, 2F

02/01 16:46, , 3F
被團體中的所有人信賴才出來的,只是單純的不被信任,似乎無
02/01 16:46, 3F

02/01 16:46, , 4F
法推及至「動機失去」這樣的結果。
02/01 16:46, 4F
文章代碼(AID): #1DHwMjiy (ask-wh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DHwMjiy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