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雙臂斷掉要怎麼中醫

看板ask-why作者 (道可道非常道)時間14年前 (2009/09/11 22:25),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leechiahan ()》之銘言: : ※ 引述《Hseuler (藍色貍貓)》之銘言: : : 我很好奇 : : 如果一個人雙臂都斷掉了 : : 中醫就不能把脈了 : : 那這樣要怎麼看中醫呢? : : 雖然可以看其他地方(臉色 舌頭等等) : : 但似乎把脈是不可或缺的 : : 謝謝 : 望聞問切 : 切診擺最後 而脈診又只是切診之一 : 脈象不是必備的 : 但是越多資訊對於辨證越有利是必然的 : 診脈有點類似最後check的部分 中醫診斷主要靠望聞問切, 有一句話「望而知之謂之神,聞而知之謂之聖,問而知之謂之工,切而知之謂之巧」 這是種藝術的講法。 一般望診距離最遠,如果醫生經過一個病人,就知道他怎樣怎樣,當然會覺得他很神; 聽病人的聲音(eg: 咳聲、語聲),聞身體、分泌、排泄物的氣味就知,那也很強; 問了病人才瞭解狀況,再次; 請病人伸手給摸才知道,是最近距離,最侵略,最沒隱私的,所以最下等。 但臨床上四診要綜合評估,很難說哪個最重要。 因為各種病症適合使用的診法不同, 如果有黃疸,大家都會看; 如果有咳嗽,或者說話聲音很怪,當然能聽是最好; 問診不用說,可以瞭解很多狀況; 切診,會摸的能摸出很多訊息,但通常會再問診做確認。 再者每位醫師專長不同,重視的也不同。 有的專於望診,還可以專精到望眼專家、望面專家等等; 有的專於聞診,我就看過某醫師看病都叫病人脫口罩咳一聲給他聽,  (不過H1N1流行期他大概不敢吧XD) 有的問完症狀,脈摸二秒就開方了; 有的專於按診、腹診; 有的是把脈把個半天,把完問一兩句就開方了。 這就好像有些西醫說PE超重要,儀器只是最後確認用; 有的醫師就認為既然能用儀器測幹麻要PE,還比較容易錯。 有的醫師說用藥一切根據EBM對病人最好; 有的醫師說交由專家對病人全面診斷瞭解做靈活決策才是王道, 要EBM乾脆寫程式診斷處方就好幹麻要醫師... 望聞問切哪個最重要,我想每個中醫師答案都不同, 有人說脈診最下等;有人說當然先從最下等的開始練起啊, (well...不過我覺得看舌頭比把脈簡單好學太多了XD)。 脈診法主要有三種; 第一是「遍診法」(三部九候法),此法是過去最早的典籍《黃帝內經》記載的,  (近年因馬王堆西漢墓挖出了更早的醫書,內經已經不是最早的典籍了)  此法取九個部位的脈,但因為太花時間,又後世較少發揮,目前恐怕沒什麼人會用了。 第二是「三部診法」,見於重要典籍《傷寒論》,  取人迎(頸動脈)、寸口(橈動脈)、趺陽(足背動脈)。 第三是「寸口診法」,即取橈動脈,現今最常見的診法。 可能是因為中國有一段時間比較重視禮教、分尊卑、男女授受不親, 加上古代醫生地位低。 看病時,不碰比少碰好,少碰比多碰好, 前二法因此越來越少採用, 現今大部分中醫只診寸口脈, 只在二手無脈時、危急時、或少數特殊病症會去參考人迎和趺陽脈。 (無脈不只見於斷手的人,有些人天生有「反關脈」、「斜飛脈」,正常位置摸不到) 摸脈到底要摸什麼,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有些人認為重點在於波形的分析,所以有人發明脈診儀,用以分析波形; 有些人認為在於用指感判斷身體狀態; 有些人認為重點是感受「脈氣」,所以隔空把脈也是有的。 所以如果沒脈摸怎麼辦? 如果能摸人迎和趺陽脈,那就摸摸看, 但它們和寸口脈性質不同,摸到的訊息和解讀方式也不同,也會有熟練度的差異; 如果重點是感受氣,那再找其他明顯的地方感受也能達到目的(比方插針)。 再不行,那就不要管脈診,三診合參就是。 原則上能取到的訊息越多,就越容易確診,開出最正確的方; 訊息越少,就越不易確定,開方也較容易有偏差,但也不至於嚴重到不能診斷處方。 我想不論中西醫,都有同樣的問題, 病人可能中風不會講話,那就不能問診和history taking了; 病人也可能腎功能不好不能打顯影劑做CT,可能裝心律器不能做MRI, 那...總不能說請你出去吧,還是要想別的辦法診斷治療啊, 驗血、驗生化、PCR、...都是可以嘗試的。 小兒科可能是最常見的,小兒古稱啞科,不會講話,凡事只會哭, 脈太小要用特別的摸法,也不見得會乖乖張口舌頭擺好給你看, 又常常躁動不安分..., 此路不通就另尋他路,反正條條大路通羅馬咩。 最後的大絕就是先辨出粗略的方向,開藥看反應再修正。 就好像要炮轟敵營想一炮命中很難,但先打一發,做完修正再打,要命中就容易得多, 打一炮能命中,大概是運氣好;打二炮能中就算是神手了;打三到四炮能中也許是正常; 打十幾炮才中那應該再練練。 西醫有時不確定就「經驗給藥」,比方急性感染還沒培養出菌種就先給某些抗生素組合; 中藥因為副作用小,而且如果大方向對常常幾乎沒有副作用, 也是很多中醫師直接給藥觀察反應再調整方向的。 初次看中醫最好至少看3~4次再決定要不要換人, 因為中醫用藥會把每個人體質的不同納入考慮, 往往要先試幾次藥才能完全掌握一個病人(尤其是新病人)的體質狀態。 結論:把脈不是「不可或缺」的,依不同中醫師的專長和著重點而定。    而即便無法脈診,從其他方面也還是能診斷處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52.31 ※ 編輯: danny0838 來自: 220.136.152.31 (09/11 22:31) ※ 編輯: danny0838 來自: 220.136.152.31 (09/11 22:33) ※ 編輯: danny0838 來自: 220.136.152.31 (09/11 22:37)

09/12 01:17, , 1F
09/12 01:17, 1F

09/12 09:43, , 2F
不推就不對了
09/12 09:43, 2F

09/13 15:26, , 3F
血壓低於70mmHg,橈動脈大概就沒脈搏了,股動脈大概50,頸動
09/13 15:26, 3F

09/13 15:26, , 4F
脈大概30。
09/13 15:26, 4F

09/13 15:32, , 5F
是說70差不多就shock了...
09/13 15:32, 5F

09/14 00:10, , 6F
嗯...無脈可摸和摸不到脈在中醫的解讀不太一樣. 患者如
09/14 00:10, 6F

09/14 00:11, , 7F
有微、弱、牢、伏、芤、散等脈形,在診斷上意義是不同的
09/14 00:11, 7F
文章代碼(AID): #1AgbtLk_ (ask-why)
文章代碼(AID): #1AgbtLk_ (ask-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