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我的大陸行,請各位前輩提點:)

看板WorkinChina作者 (愛麗兒其實不在倫敦。)時間13年前 (2011/07/17 16:51),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9/11 (看更多)
寫作文最重要的是切合你的題目。 你說這是「參訪廣州工廠」後的心得文, 但通篇卻看不到任何與所見所聞具體人事物互動的反思及對話, 反而寫得非常像貌似電視名嘴們不須做功課信手即可拈來想當然爾的誤讀誤解。 就這點而言我很同意前面某板友指出的: 你這篇文章好像不必去廣州走一遭也可以寫得出來。 ※ 引述《gn01747345 (coolg)》之銘言: : 對許多台灣的大學生甚至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而言,中國是個很詭譎的兩個字 : 。為何詭譎?許多飛彈與爭議不停的互相指責攻訐。有趣的是,它代表了台灣的 : 過去,甚至有許多行業認為它代表了台灣的未來。 1.台灣人對中國的複雜感受僅來自於可能的軍事/政治衝突嗎? 2.哪些行業、還有行業裡的誰告訴你中國代表台灣的未來?哪方面的未來? :   兩岸的經貿關係早已不再有以前台商掏金的熱潮,取而代之的是急流勇退與 : 見好就收。當早期全球企業發現了中國這個製造工廠,積極的向內地布局,至現 : 在紛紛前往菲律賓、越南、寮國等地製造轉再轉運回中國賣。其中最顯而易見的 : 原因就是對岸的勞力不再廉價,而經濟實力的大幅提升使政府必須開始重視人權 : 與民眾觀感。在此,台商企業受制於中國大陸逐漸緊縮且關卡重重的阻礙,逐漸 : 發現事實上中國不只政策在轉型,人民的心態,也在改變。 台商當年為何西進這件事好幾位板友已有說明。 而我要補充說明一下的是, 1.不是全球企業發現中國這個工廠, 是中國自薦以政策工具吸引外資在沿海成立代工廠拓展製成品出口。 2.中國在90年代起是很努力想用沿海模式替內陸城市招商,無奈外資不想去。 Again,不是「全球企業積極向內地布局」。 3.外資在東南亞五國和中國的分別投資設廠,不完全是為了中國國內市場。 主因是東南亞和中國已分別佔據全球代工貿易鍊中的零件供應/組裝位置, 而製成品(final products)的主要出口市場仍以歐美日本為主。 4.北京的確是已見採行某些技術性手段來提升人民觀感, 但你倒果為因,這不是台灣經驗的整體經濟實力提升後的必然, 而是為了鞏固一黨專政(唔,北京說這叫維持社會和諧與穩定)。 :   當初進入中國發展的台商到底喜不喜歡回台灣?大部分都是肯定的。大陸現 : 在工資上漲,以紡織產業為例,平均薪資為2500人民幣,其他食宿、保險、退撫 : 基金還必須額外支出。假設在台雇請一名勞工的價格為30000元,是中國一線代工 : 廠工人的三倍,而一個台灣人可抵一點五個中國人在大陸的生產力,中間的價差 : 為一點五倍,以這一點五倍換取MADE IN TAIWAN的商標,將大陸主流的產業如成 : 衣、紡織拉回台灣製造,台商們當然樂此不彼。而執行面呢?台灣政府的搖擺不定、 : 政黨亂鬥對未來呈現焦慮感、台灣年輕人對低階工作的心態、地域性的排擠效應 : 都成為各類企業不願意再大幅來台設廠的原因。   我看不懂你的一個台灣人的生產力可抵1.5個中國工人的假設, 如何能夠支持你對台灣現狀的批判, 並據此斷言台灣現況很差是台商不回來設廠製造的主因。 你不覺得你這樣只靠個人假設就可以得到一個聳動結論的說話方式很像政論節目嗎? : 台灣政府的兩岸方針不明:領導人其實早已經確定大陸政策的幾個主軸:就是兩 : 岸之間如根據九二共識時的基礎,兩岸政治現狀則基於不統、不獨、不武」的原則, : 兩岸經濟指向則建立共同市場與全面開放,但由於台灣與中國間的矛盾歷史,使每 : 當選舉時兩方陣營必須向中間,也就是非統非獨的人群靠攏,在位者的兩岸政策尚 : 未施展開來卻必須回答相對嚴肅的政治議題,迫使牽涉到的經濟層面逐漸擴大,無 : 法使出大刀闊斧的決心向下發展。此問題不解,將會永遠阻礙到台灣的經濟發展, : 我們面對的是一頭獅子,要成為獅子的饗宴、羚羊、或是另外一頭獅子齊頭並進尋 : 找新的肥肉,政策方針決定一切。 為什麼你的工廠參觀心得忽然變成了立委對經濟部長還是陸委會主委的質詢稿? 另外稿子哪邊有錯,前面板友有說。 : 2.政黨惡鬥:中國的經濟崛起有目共睹,反對黨不乏知識與經商份子,為何還需要一 : 昧的排擠對岸?在位者不希望自己權力失衡、即使知道如何發展對台灣較為合理卻不 : 願意執行,立場改變支持的人群將會隨之流失,一步錯步步錯,既然已經發展如此, : 更不需要改變自己的立場。其實不需仔細分析就可以窺知一二,而真正願意去面對台 : 灣經濟問題的人只能噤不作聲,怕當標靶抨擊。 如果向中國全面開放台灣國內市場,短期內立刻會發生的後果是 a.相對廉價的中國產品排擠本土產品; b.失業率上升。 因為這兩個考慮,對中國經濟實力心懷疑慮的不只是台灣現在的在野黨, 東南亞諸國也是。 所以你的暗示「經濟親中對台灣發展較合理」是很有問題的。 至於該對中國開放多少的爭議,你說這是政黨惡鬥,我卻覺得是公民社會意識的展現。 還是你覺得台灣應該要像中國一樣一黨專政人民不可對國家政策有異議只能配合執行, 才是對台灣發展有利的選項? : 3.台灣學子的心態:台灣經濟在80年代可以藉由十大建設引導發展,現今環境卻在改 : 變,早期深耕柢固打拼出頭的時機與動力已經消失,大學生想的是求有個及時行樂、 : 普通工作、穩定薪水與安穩的家庭,卻總是被長輩稱為不上進。中國大學生因為部分 : 家境普通求學是為了能夠成為家中的驕傲所以努力讀書、認真學習;台灣大學生因為 : 高中玩BAND像是荒廢學業、研究車子就如未來只能當黑手,家長的壓力步步向下壓。 : 一面是從內心想要認真去做一件為家庭爭光的事;另一面是為了自己的興趣而想要深 : 入探討成為職業的可能性,兩者應該是有相同動能最終能有很好的結果,卻因後者的 : 長輩因為使用擠壓的模式造成畸型的升學心態,最終不可能得到長輩要求的成果,草 : 莓族三個字嫣然而生,就像是富二代三字,總是別人冠上去,自己卻不願意被這樣稱 : 呼的。 所以你的意思是台灣中國現在的經濟實力差距是台灣不肯吃苦當黑手的草莓族造成的? 且草莓族的出現是升學主義和家庭期望聯手打造的成果? 如果這個指控(!)是對的, 那你前面一個台灣工人生產力可抵1.5個中國人的假設又是哪裡來的? 還是你的一個台灣工人特指的是四五十歲的歐吉桑歐巴桑? : 台灣學生心態發展成如此,部分的原因也是投射出5.60年代刻苦耐的心理補償作用。 :   台灣的優勢在於早於中國發展數十年,民主與自由是台灣生存發展的主要指標, : 相較於對岸接下來可能面臨的資訊開放革命,台灣的資訊流通早已成熟,不再需要藉 : 由官方媒體的紕漏或是報導即可搜尋相關知識進行查證。另外兩岸的關係若有似無, : 比之日、韓更有利於與中國經貿往來的交涉,接下來的數十年必須認清彼我關係、隨 : 時懷有憂患意識,才能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立於不敗。 1.要說中國即將資訊開放言之過早。請見北京和谷歌不久前的鬥法, 或者問問本板板友為什麼大家都得翻牆。 2.台灣和中國無法像日韓一樣對等協商貿易議題正是因為台灣國家地位妾身未明。 請你查一下相關國際經合組織章程再來發表高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47.21.18

07/18 09:31, , 1F
認真!
07/18 09:31, 1F

07/18 09:42, , 2F
專業 中肯 (讚!)
07/18 09:42, 2F

07/18 09:53, , 3F
原波並沒有說「中國即將資訊開放」
07/18 09:53, 3F
文章代碼(AID): #1E8gAc-1 (WorkinChin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8gAc-1 (Workin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