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我想找這個年份的酒.

看板Wine作者 (Barolo軍曹)時間14年前 (2010/03/24 08:49),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8 (看更多)
※ 引述《cogna (cogna)》之銘言: : 最近看到的一個實例是一批仿二級以下的酒 : 其中就有las cases,另外也有Ducru : 是83年的一般瓶。 : 液面高到不行,塞子只溼了下面0.1公分左右 : 另外完全沒有酒渣,喝起來也還是充滿了年輕酒的風味 : 那一間公司我沒辦法透露,畢竟牽到名譽問題 : 自從中國紅酒消費開始爆發性成長之後,假酒的問題便越來越多 : 而且不只限於超級年份。 液面與塞子我並沒有看到,所以無法評論。 來談談喝起來喝起來像"年輕"酒的問題,83的Las Cases有沒有喝過我實在想不起來, 但以個人經驗而言,我曾碰過好幾次這種老酒喝起來意料之外年輕的事情, 而且都相當精采。 1966的Palmer喝起來像80年代好年份的酒, 1966的Las Cases (喝了兩次),也像80年代的酒, 1979的Las Cases 兩年前喝我覺得剛好正在巔峰 1993的Ridge Monte Bello(原廠攜回) 非常年輕,充滿了黑色漿果味道 1971的Ridge Monte Bello,令人無法想像的年輕。 1969的Huet Vourvay Le Mont Demi-Sec,還是很年輕,喝了幾天都還是有變化 我不確定你所說的充滿著"年輕"酒的風味是哪個意思, 如果你喝到的83 Las Cases像是平價年輕波爾多(大賣場中掛著"達人推薦"吊牌的那種) 那可能真的有點問題;但如果是喝起來只是"已進入成熟期但沒那麼老",換個角度想 不就代表這酒做得不錯? 陳年能力比預期中的要好? : : 檢驗出來的,但一般人負擔得起這種成本嗎? : 當然,很多時候都只是喝的人自已或是跟朋友討倫後的結果覺得喝到假酒 : 就如我上面提到的83年級數酒的例子 : 完全是自由心證。 這個...我不大願意去猜測你常不常喝有點年紀的酒或習不習慣這樣的味道, 但我碰過的確有些人就是不喜歡/不習慣這種味道。 等等...自由心證就說人家進假酒而且還拿來當例子? 這樣不大好唄? : : 我想我可能要重新溫習一下各產區的年份了, : : 在我舊有的印象裡,1985是許多地區的好年份。 : : 例如:波爾多左岸、布根地紅/白、南/北隆河、香檳、阿爾薩斯、羅亞爾河、 : : 義大利(比較為人熟知)的Piemonte、Tuscany、葡萄牙的波特、加州的Cab... : : 它們應該都算(名氣)大(的)產區吧? 我希望我沒有記錯。 : 誠然,這些地區都算是不錯,但是我覺得儘止於不錯而已 : 1985這個年,要撐到2010,還是有一些難度(當然你說的波特不在此限) 我個人這幾年是有喝過很多不錯的1985年份酒, 而且我也不覺得在放個3、5年甚至10幾年會有問題。 舉一些(我記得的)具體的例子好了,或許有機會你也可以試試, 如果你恰好也有喝過同樣的酒那也可以討論看看。 1985 Chateau Haut-Brion 1985 Chateau Rayas 1985 Henschke Hill of Grace 1985 J.L. Chave Hermitage Rouge 1985 Huet Vouvray Molleux Le Mont 1985 Gaja Darmagi 香檳有沒有喝到1985的我記不得了 另外,我可以確定1985的Piemonte的酒(Barolo/Barbaresco)放到2010年幾乎不是問題 ,其中有些老式酒莊或頂級品再放個10年20年不會是問題。 : 我個人認為,要是拿來當生日禮物的酒,打開來發現已經不能喝,真是一件非常掃興的事 : 而且臺灣的保存環境真的很差,就算是在國外陳年至最近再運來, : 空運有壓力劇變產生漏酒的問題,海運,除非是冷藏櫃,不然熱劣化的情況很難避免 的確,許多人告訴我在原產地喝到的酒比較fresh。 我不曉得說台灣環境差的理由是什麼,如果說是氣候高溫, 美國/歐洲都有很熱的地方,那邊也不是每間葡萄酒專賣店都像台灣至少有冷氣吹。 運送的部份,即使將"台灣"這個國家替換掉好像你提到這些事也無法避免阿? 在美國要喝法國酒不走空運海運怎辦? 紐西蘭與澳洲想必是幾個產酒國中漏酒或酒質劣化最嚴重的囉? 最幸運的可能是中國了,酒可以由法國直接經西伯利亞運到全國各地阿。 : : 以台灣的業界而言,老實說我認為除了少數頂尖且專業的人之外, : : 對於葡萄酒未必比許多業餘愛好者要專業且熱誠。 : : 而對於這些專業的人而言,他們的專業可能在於產區/釀造知識而非分辨真/假酒。 : 我是覺得,業界人士在判斷真假酒上還是比業餘的人強上一些 : 畢竟一個專門賣級數酒的人,一天經手的級數酒或許就是一般人一年喝掉的量 : 不過,不論是專業或是業餘愛好者,找個真的懂酒的人幫你買是一定要的 : 無論是判斷真假也好,判斷是否劣化也好 : 而且這種酒通常都是很貴的,找個懂酒的人幫你買,也比較容易以會員價買到。 惟有這段話我必需直接說我不同意, 先不管業界人士是否等同於專門賣級數酒的人(我愛的產區都沒有"級數酒"耶,怎辦??) 現況是,大多數的酒商業務在葡萄酒相關知識上是不如許多業餘的 愛好者/部落客來得用功,連產區知識都搞不定了,還提防偽知識? 賣再多酒而不去/沒有興趣去研究,那些酒也不過就是一張張的銷貨單罷了。 許多酒沒有會員價只有一口價, 我不曉得你所謂的可以幫專業或業餘愛好者買酒"真的懂酒"的人是何方神聖, 我想,可能是有如Michael Broadbent這樣的人吧。 我看,買酒還是我自己來好了。 -- La Grande Rue http://www.wretch.cc/blog/greenleft Something about Wine http://city.udn.com/v1/blog/index.jsp?uid=Greenlef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2.10.239 ※ 編輯: Greenleft 來自: 114.42.10.239 (03/24 08:57)

03/24 23:56, , 1F
不太中聽但很中肯 ( ̄ー ̄;)>
03/24 23:56, 1F
文章代碼(AID): #1BgM676U (Win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gM676U (W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