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北條家在御館之亂的態度

看板WarringState作者 (阿良)時間7年前 (2017/02/08 22:25), 7年前編輯推噓8(8025)
留言33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說到御館之亂,大眾普遍的印象應該不外乎武田勝賴背信,私下收受上杉景勝的好處退兵 導致景虎敗亡,進而觸怒北條氏政讓兩家的盟約破盟。大概是這樣吧? 最近看了真田三代,裡面也有提到御館之亂,我先把事件時間寫一下 天正六年 三月十三日 上杉謙信猝逝 五月下旬 武田信豐與春日虎綱出兵越後 六月 上杉景勝跟勝賴進行和談,交涉期間仁科信盛攻陷景勝派的根知城 最後景勝同意把武田軍佔領的北信濃地區讓給勝賴,並同意勝賴自由攻略 東上野。雙方達成停戰和談。之後勝賴一直嘗試調停景勝與景虎 北條氏政領軍在小川台跟北關東大名聯軍對峙 六月二十九日 勝賴因為北條氏政的抗議而要求真田昌幸停止沼田城經略 七月中旬 北條氏政進入上野國,開始攻略東上野 八月二十日 勝賴仲裁成功,景勝與景虎一度停戰,不過不久後又再度開戰(九月) 八月下旬 德川家康出兵駿河田中城,勝賴放棄調停,從越後撤兵回防 九月九日 北條氏邦率軍越過三國峠,攻入越後上田庄,遭上田長尾眾頑強抵抗 十二月初 北條氏邦所率領的北條本家軍隊撤軍,留下屬於東上野眾的北條軍將領 河田重親與北條高廣繼續攻略 天正七年 二月 因為大雪又孤軍奮戰且無後援的東上野眾放棄攻打樺澤城跟荒戶城撤兵。 三月二十四日 上杉景虎兵敗自殺。 書中所說的大概就是這樣 其實仔細看可以發現,北條氏政在七月進入上野後,一直專注在攻略上野,氏政本人從來 沒去越後,而氏邦率領的軍隊在十二月初就早早撤退,留下東上野眾孤軍奮戰到二月。 而書中還有提到在東上野眾出兵時,還有北條勢力意圖侵擾他們的領地,導致御館之亂後 有不少東上野眾後來都跑去投靠武田家。 照書中說法這樣看起來氏政本人似乎也沒多在意景虎,反而比較在意東上野的領地? 而北條氏邦更是在越後攻略沒進展時就早早撤兵,只留下東上野眾在攻城 而北條家還趁東上野眾在幫他們攻城時意圖侵擾東上野眾的領地? 北條家真的很在意景虎嗎? 武田勝賴八月底在成功仲裁景勝與景虎停戰後,因家康出兵而撤兵。 九月景勝與景虎再度開戰,到隔年三月景虎兵敗自殺,大概有半年的時間吧? 總覺得景虎兵敗自殺要怪到勝賴頭上好像怪怪的? 還是氏政覺得勝賴是他的小弟,吩咐勝賴要去支援景虎,勝賴就一定要讓景虎贏才行? 不過書中有提到,甲相同盟中斷是因為東上野眾的倒戈跟 勝賴在駿河與伊豆邊境築城的關係。 話說北條氏政在東上野待了這麼久到底做了什麼啊?怎麼搞到東上野後來一大堆反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158.6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arringState/M.1486563950.A.A09.html

02/08 22:49, , 1F
就是比起北上奧援景虎,氏政更在乎能入手的上野領地
02/08 22:49, 1F
可是搞了這麼久好像也沒做什麼,反而還激怒原本投靠北條家的國人眾

02/08 22:50, , 2F
也曾懷疑過北條氏政事後跟武田斷交只是趁機轉向的藉口
02/08 22:50, 2F
氏政的判斷眼光有那麼精準?真的是看不出來

02/09 00:30, , 3F
自己的跟別人的分別呀,就算是血族幫景虎上位後那是上杉家
02/09 00:30, 3F

02/09 00:30, , 4F
當然要對北條家自己多出力而不會為上杉拼死
02/09 00:30, 4F
所以氏政在東上野到底在忙什麼呢?

02/09 00:31, , 5F
而勝賴,沒人要他一定要幫到贏。可是應同盟要求去協助卻跟
02/09 00:31, 5F

02/09 00:33, , 6F
對手好上了,說直點這叫做通奸呀。有那個同盟能忍被這樣劈
02/09 00:33, 6F
我是覺得要計較這種事不是不可以,只是氏政翻臉的時間好像也太晚了?搞得好像在景虎 自殺後,氏政才驚覺"什麼?!勝賴這個卑鄙小人!居然瞞著我跟景勝談和?!害死了景虎!"的 樣子,這種事只要消息靈通些,早就知道了吧?氏政在上野待這麼久,就算消息完全不通 從勝賴的動向也可以多少推測出一二吧?

02/09 00:36, , 7F
勝賴如不跟景勝結盟也不用太拼,景虎應該不會倒這麼早
02/09 00:36, 7F

02/09 00:37, , 8F
武田的選邊對上杉国人眾的壓寶有相當的影響
02/09 00:37, 8F
我是覺得在關東稱霸的北條家跟經長篠一役後,精銳盡喪的武田家比起來,北條家應該對 國人眾的影響比較大吧?只是不知道為什麼氏政就不肯去越後啊?

02/09 12:47, , 9F
北條氏政就是一個憨慢的人 他沒辦法看天下大勢
02/09 12:47, 9F

02/09 12:52, , 10F
他一下跟這個好 一下跟那個好 但是沒撈到什麼好處
02/09 12:52, 10F
沒辦法看清天下大勢,這個我也有同感

02/10 15:09, , 11F
很可能氏政判斷上杉家督之爭會長期化 讓兩邊消磨 上杉無
02/10 15:09, 11F

02/10 15:10, , 12F
力再打著關東管領名號插手上野 這是吞掉上野的大好機會
02/10 15:10, 12F

02/10 15:10, , 13F
所以決定先下上野再去幫景虎 反正兩邊還要再耗一陣子
02/10 15:10, 13F

02/10 15:11, , 14F
結果沒想到景勝方在外交上有重大突破 去除後顧之憂
02/10 15:11, 14F
沒想到一開始看起來佔上風的景虎會敗這麼快嗎?這也有道理呢

02/11 01:00, , 15F
氏政很多對重大決策的判斷都是太樂觀 太緩慢 像是信長發
02/11 01:00, 15F

02/11 01:02, , 16F
動武田征伐 相比德川 北條不積極搶佔領地 面對秀吉發動
02/11 01:02, 16F

02/11 01:03, , 17F
小田園征伐 北條以為以往的經驗 靠守城就可以退敵 連總
02/11 01:03, 17F

02/11 01:03, , 18F
動員的速度都慢到不像是面對滅國之戰... 真不知是太樂觀
02/11 01:03, 18F

02/11 01:04, , 19F
還是太天
02/11 01:04, 19F

02/11 01:06, , 20F
信玄留給勝賴的是一個不穩的體制跟搞壞的外交關係 氏康
02/11 01:06, 20F

02/11 01:07, , 21F
傳給氏政的局面好太多了 結果北條最後還是被滅
02/11 01:07, 21F
我也覺得會搞到小田原征伐真的是很誇張, 乖乖低頭說不定,秀吉還會留他下來牽制德川?

02/11 01:16, , 22F
北條是合議制,不能全都算在氏政頭上。重臣的意見分量很重
02/11 01:16, 22F

02/11 01:18, , 23F
重臣謀的也不一定就是主家優先
02/11 01:18, 23F
合議制常見的缺點呢

02/11 01:25, , 24F
同樣合議制 氏康時代的決策過程跟結果明顯就優於氏政啊
02/11 01:25, 24F

02/11 01:27, , 25F
而且勝賴在武田重臣眼中的份量 跟氏政對北條重臣 我想
02/11 01:27, 25F

02/11 01:27, , 26F
後者的狀況好太多了
02/11 01:27, 26F
氏政比較好啦,畢竟很早就確定是接班人,也沒出現什麼想搶位子的 話說好像也沒看到北條家有什麼派系?

02/11 01:35, , 27F
一般接班後,新主的權威都會比先代下降。由其先人很強的話
02/11 01:35, 27F

02/11 01:42, , 28F
不過関東国人一直很野,反抗心強。律令崩壞好像也是由関東
02/11 01:42, 28F

02/11 01:43, , 29F
豪族截送往中央的稅收物資
02/11 01:43, 29F
O大講的這個事件是? ※ 編輯: shinjangli (218.173.150.248), 02/11/2017 06:08:21

02/11 08:16, , 30F
就平安中期関東野盜橫行會半路攔胡運往京都的稅收
02/11 08:16, 30F

02/11 08:17, , 31F
中央就開始派貴族到地方上為国司地頭,後就轉化成武士
02/11 08:17, 31F

02/11 08:20, , 32F
而後這些地方貴族就取代律令原有的徵兵成為軍力量更加割據
02/11 08:20, 32F

02/11 08:55, , 33F
原來如此,謝謝O大講解
02/11 08:55, 33F
文章代碼(AID): #1Ocofke9 (WarringState)
文章代碼(AID): #1Ocofke9 (WarringState)